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碳源和光量对组培苗的生长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但环境中的CO2 和培养基中的糖等碳源对组培苗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不一。该文以驱蚊香草组培苗为材料, 在培养基不同糖含量(无糖和有糖)的基础上,设置不同CO2和光量(PPFD)组合参数并定量调控,寻找相互关联的环境因子的最佳组合,进一步探讨CO2、PPFD和糖对驱蚊香草组培苗生长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CO2与PPFD对组培苗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在协同调控CO2和PPFD的条件下,培养基中的糖抑制组培苗的光合作用和生根,降低叶绿素含量,不利于叶绿体的正常发育;无糖培养能更好地促进生长和生根,光合速率最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最大,叶绿体发育良好。在无糖培养时,CO2浓度和PPFD的控制参数在前期和后期分别取4 500 μmol/mol、130 μmol/(m2·s)和5 500 μmol/mol、160 μmol/(m2·s)。   相似文献   

2.
以半夏叶片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不定芽为材料,探讨在微环境调控条件下,半夏无糖组培苗营养生长和光合生理对增施CO2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CO2浓度600-1 800 μmol/mol的范围内,随CO2浓度的增加,半夏无糖组培苗的叶面积、生根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叶绿素含量逐渐升高,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则逐渐下降.当CO2浓度为(1 500±50)μmol/mol时,半夏无糖组培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最大值(10.20±0.27)μmol/(m2·s),且组培苗长出大量须根.研究表明,(1 500±50)μmol/mol是半夏无糖组培苗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  相似文献   

3.
 以甘薯组培苗为材料,在特定CO2浓度,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和相对湿度(RH)条件下,研究其生长发育状况和叶片的超微结构。与传统培养方式相比,在环境因子CO2浓度、PPFD和RH分别调控为800~875μmol·mol-1、250 μmol·m-2·s-1和75%~85%的条件下,组培苗的叶片数、茎粗、单株鲜重、叶鲜重、叶面积、根鲜重、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无论培养基中有无添加蔗糖,环境调控方式下培养的组培苗,叶片下表皮细胞的气孔大多数处于开放状态,气孔的开度最大达50 μm;叶肉细胞中的叶  相似文献   

4.
高浓度CO2对马尾松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环境CO2浓度可扩大适宜马尾松中幼林光合作用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范围,有利于提高用光能利用率.正常CO2浓度环境中,马尾松中幼林的适宜光合作用范围为300~600 μmol·m-2·s-1,5.50×10-4环境中的适宜范围为300~850 μmol·m-2·s-1,7.00×10-4环境中,光合有效强度达1 100 μmol·m-2·s-1时马尾松中幼林仍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高温也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中幼林的光合速率,但温度过高则会对光合作用产生抑制.300~600 μmol·m-2·s-1的光强范围内,正常CO2浓度环境中的临界温度约为36.0℃,在5.50×10-4的环境中约为39.0℃.高浓度CO2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中幼林光合速率,也加快了大气CO2消耗,CO2浓度的增加和植物消耗之间可能会在一个较高的CO2浓度水平上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赞皇大枣幼树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多项因子对赞皇大枣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以期对赞皇大枣光合作用有进一步认识.以可控制环境因子的CI-301PS开放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得赞皇大枣光饱和点为600~1 600 μmol/(m2*s) ,光合最适温为19.5~35.5℃, 水分胁迫可以改变光合日变化规律,生长季胞间CO2浓度与最大净光合速率成显著反相关.  相似文献   

6.
扁穗牛鞭草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扁穗牛鞭草的光合特性。试验结果显示:扁穗牛鞭草叶片的光合日进程呈"单峰型",光饱和点较高,在2200μmol/(m2.s)以上仍然未达到饱和,光补偿点为4.53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38,CO2饱和点为1200μmol/mol,补偿点8.29μmol/mol,羧化效率(CE)为0.273。通过对净光合速率和其他相关因素的日变化分析得知: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影响扁穗牛鞭草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采用组培微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了光合环境中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CO2浓度及培养基中蔗糖和无机盐含量对驱蚊香草无菌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PPFD为100μmol·m^-2·s^-1、CO2为1400μmol·mol^-1时,无菌苗的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株高增幅、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而在对照条件下即PPFD为40μmol·m^-2·s^-1、CO2为400μmol·mol^-1时,这些生理指标降低,二者差异显著。不同培养基组分对无菌苗生根影响显著,其中含20g·L^-1蔗糖的培养基优于无糖培养基,1/2MS培养基优于MS培养基。结论:PPFD为100μmol·m^-2·s^-1、CO2为1400μmol·mol^-1,含20g·L^-1蔗糖的1/2MS培养基有利于驱蚊香草无菌苗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8.
山西太岳山核桃楸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用Li 6 4 0 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自然生长的核桃楸壮龄林木的光合作用进行测定 .结果如下 :①核桃楸的光合速率在 1d内有两个峰值 ,两个光合峰高度接近 ,上午的光合速率峰持续时间较下午的长 .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光合速率间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 ,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叶片胞内CO2 浓度受气孔导度和大气CO2 浓度的双重影响 ,呈现出早晚大幅升高 ,正午有 1h的峰值的日变化进程 .②在控制条件下 ,叶片的光合速率在低光合有效辐射 (0~ 5 0μmol (m2 ·s)下 ,表现出随CO2 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高出此光合有效辐射值后 ,光合速率随CO2 浓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 ,最高点对应的光合有效辐射下的CO2 饱和点 ,且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CO2 饱和点增高 .当光合有效辐射为0~ 12 0 0 μmol (m2 ·s)时 ,叶片的气孔导度表现出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大 ,随CO2 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光合有效辐射超过 12 0 0 μmol (m2 ·s)后 ,气孔导度随光合有效辐射、CO2 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叶片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与气孔导度类似 .  相似文献   

9.
以鲜食型和菜用型甘薯为研究对象,应用Licor-6400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其叶片光合参数、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鲜食型甘薯(红红1号和浙薯13)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充点以及暗呼吸速率均高于菜用型甘薯(浙菜薯726 和薯绿1 号)。在饱和光强条件下,鲜食型甘薯的最大羧化速率也高于菜用型甘薯品种,其最大羧化速率分别为34.168 μmol/m2.s(红红1号)、44.448 μmol/m2.s(浙薯13)、27.244 μmol/m2.s(浙菜薯726)和30.617 μmol/m2.s(薯绿1 号);不同品种间的CO2饱和点(CCP)、CO2补充点(CSP)和初始羧化速率(CU)则差异较小;鲜食型甘薯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菜用型甘薯,而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则以菜用型甘薯薯绿1号最高。  相似文献   

10.
库尔勒香梨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库尔勒香梨光合生理特性及其相关变化规律.[方法]利用Li- 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库尔勒香梨两种树形的光合特征参数,通过试验测得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比叶重,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两种树形的光合色素含量存在差异,疏散分层形树的Chla含量极显著大于开心形,Chla+ Chlb值在25.88~38.96 mg/cm2,而两种树形之间的比叶重均值相差不大;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的光补偿点(LCP)分别是28.75、33.22 μmol/(m2·s),在光强为1 090 μmol/( m2·s)时开心形树达到光饱和点,对应最大净光合速率值为18.61 μmol/(m2·s),低于疏散分层形的饱和光强1 150 μmol/( m2·s);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的CO2浓度补偿点分别是63.55和57.04 μmol/mol,两种树形的羧化效率(CE)分别为0.039 5、0.036 6.在CO2浓度达到1 135 μmol/mol时,开心形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为29.34 μmol/( m2·s),疏散分层形CO2饱和点(CSP)为1 165 μmol/mol.[结论]疏散分层形树对强光以及对CO2的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4种药用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深对药用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认识,对其进一步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玫瑰、枇杷、杜仲、厚朴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季节变化、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药用植物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年平均光合速率为枇杷>杜仲>玫瑰>厚朴,光合能力为枇杷>厚朴>杜仲>玫瑰.通过增加CO2浓度有可能提高4种药用植物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2.
大田条件下,以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白沙1016"为材料,出苗后采用遮阳网遮光85%,遮光40d,研究了弱光胁迫对花生功能叶片光合特性及光合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弱光下生长的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较低,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较高;弱光胁迫对花生光合诱导过程有显著影响,弱光下生长的花生叶片从黑暗转入强光后气孔开启晚、ФPSⅡ值和净光合速率上升慢,最终的ФPSⅡ值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总之,弱光下生长的花生净光合速率的降低是非气孔因素限制,其叶片碳同化能力低,光合诱导期延迟是其转入自然强光后光抑制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盆栽3年生柳叶榕(Ficusvariolosa)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先合测定系统测定其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柳叶榕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日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4933μmol/(m2·s).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光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东是马铃薯二季作地区,原来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基础,近年生产发展很快,每年收获季节大量马铃薯销往省内外,甚至还有相当数量马铃薯返销东北。目前提高马铃薯种植和产量已是当务之急。研究马铃薯光合生产力是提高产量的基础,本文对鲁南生产条件下的马铃薯光合作用测定结果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及培养基NaHCO3的不同用量等因素对螺旋藻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为室外大量的培养和室内原种培养时对这些因素的调节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活体测量的方法,分析了日光温室中郁金香品种狂人诗叶片的光合作用,以及温度、光照、气孔导度等因素对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狂人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呈双峰曲线型变化,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温度和光照是影响日光温室内狂人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12~18 ℃,光饱和点约为1 140 μmol/(m2.s);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CO2落差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499 3x-0.158 6,r=-0.998 0**.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对盐桦幼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盐胁迫对盐桦幼树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土壤含盐量为1.0;、1.2;、1.4;、1.6;、1.8;、2.0;和2.2;七个盐浓度梯度,处理1年生盐桦实生苗,0;为对照CK,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测定叶片光合速率及其它生理指标.[结果]盐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Cond)均随NaCl浓度提高而显著降低;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随NaCl浓度提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试验中1.6;NaCl胁迫下,盐桦幼树叶绿素含量提高,而1.6;~2.2;NaCl胁迫使叶绿素含量开始降低.[结论]NaCl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提高是由于Na~+的吸收促进了生长,也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1.4;~1.6;NaCl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提高是由于盐胁迫下叶片生长缓慢,导致叶绿体收缩,产生 "浓缩"效应;1.4;NaCl胁迫下叶绿素含量仍然提高则可能是NaCl胁迫提高了叶绿素酶的活性,使光合色素合成减少、分解增加,从而使光合色素易于提取而导致了测得的叶绿素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钼营养对烤烟光合色素、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杂交烤烟品种K326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剂量钼素对烤烟叶片光合色素、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钼营养,对增加烟株总叶绿素含量有明显效果。处理40 d、55 d时,T1(0.22 mg.kg-1)、T2(0.35 mg.kg-1)和T3(0.49 mg.kg-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增幅为T1T2T3。55 d时,T1的Pn(光合速率)比CK增加27.63%,Ci(胞间CO2浓度)降低了14.41%,Tr(蒸腾速率)以T1和T2较低,T1、T2的WUE(水分利用率)与CK相比,增幅达95.64%。施钼后烟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有所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最佳施钼剂量为每盆施钼1.35 mg(10 kg土计)。  相似文献   

19.
关于改良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结果的属性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改良半叶法测定光合速率的结果是真光合作用还是净光合作用的问题,从测定过程上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对该法直接测定的结果是真光合速率,而不是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20.
红叶杨系列品种是我国典型的彩叶乔木。为进一步明确红叶杨树在叶片光合生理及干物质分配的适应特征,以2025杨及其3个连续芽变品种中红杨、全红杨和金红杨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功能叶光合特性、器官间生物量分配等方面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对2025杨芽变的连续人工选择,其当年生长量显著降低,功能叶光合能力也呈降低趋势,但金红杨略高于全红杨;功能叶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依次显著降低,中红杨和全红杨的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显著低于2025杨,而金红杨的PNUE无显著差异。单叶面积、净光合速率、羧化速率(CE)及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等指标显著降低可能是中红杨和全红杨生长量显著低于2025杨的原因,而非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大幅度减少是金红杨功能叶光合能力低的重要原因。与2025杨相比,3种红叶杨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显著降低,叶器官分配比例逐渐增加而茎中干物质投资逐渐降低,这可能是对叶片光合能力降低的一种适应,但秋季落叶造成碳资源损失过大而对个体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