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池塘的合理选择与设施建设1.池塘选择与建设鸭-鱼-蚌混养的池塘要求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养殖塘为东西走向的长方形,长宽比为2~3∶1,池基内坡比为1∶2~2.5,以延长日照时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增加水温。塘底要求平坦,  相似文献   

2.
池塘鱼鸭混养是渔牧结合综合养殖模式之一,养殖面积逐年增加。从池塘的选择建设、鸭棚建设、鱼鸭混养模式、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池塘鱼鸭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3.
鸭鱼立体养殖模式易造成鱼发病增加、水质恶化,给养殖造成成重大损失。本研究目的在于既要充分利用鸭粪便,避免污染环境,又要尽量挖掘鱼塘养殖潜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前鲟龙鱼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文章以池塘养殖为例,阐述了养殖池塘条件,从强化日常管理、饲养管理等方面入手就鲟龙鱼养殖技术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池塘鱼蛙立体养殖技术是在常规池塘养鱼的基础上,通过在池塘中架设网箱,实施牛蛙的无陆地养殖,建立池塘鱼蛙共生系统,实现池塘鱼蛙立体养殖,综合提高池塘养殖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本技术自1998年以来,经过反复试验,2003年进行生产性应用,全期共实施池塘面积9.13hm^2,设置网箱3636米^2,养鱼产  相似文献   

6.
1.技术特点和原理根据鱼和鸭的生活习性,模拟其自然生长环境,通过人工构建符合鱼和鸭成长的生态水域环境,科学选择鱼、鸭品种,配合科学的喂养和维护手段进行养殖。2.环境要求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水、电、通信配套设施完善的环境就适合鱼-鸭生态立体养殖。3.效益分析①经济效益。鱼-鸭生态立体养殖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原理,减少了农业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壅菜—鸭—鱼""池塘—净化池—水湿生植物"和"池塘—‘四水’(水禽、水产、水生蔬菜、水稻)生态种养"3种类型的人工湿地,明确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了各人工湿地模式治理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的效能;建立了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养殖池塘富营养化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和避免随意排放造成水污染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8.
对于黄颡鱼池塘养殖来说,春季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养殖成败。本文在分析黄颡鱼池塘养殖春季易发病原因的基础上,从降低池塘水位、显微镜检寄生虫、换入新鲜水、培肥池塘水质、解毒活水、尽早开食、推迟分塘等方面总结了春季管理技术,以期为提高黄颡鱼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几年民权县河蟹池塘养殖情况,池塘生态养殖河蟹亩纯收益可达3 000元以上,比养殖普通鱼每亩多收入1 500元,并且投资较普通鱼少,产品无公害。这给当前低迷的水产业带来一线希望。本文介绍了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广东省沿海大面积的滩涂生态大池塘养殖状况,以广东省江门新会围垦公司为例,介绍了滩涂生态大池塘(鱼塭)养殖的纳苗时间与方法、苗种暂养、养殖管理、收获等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对6口池塘(A组:试验组,3口池塘;B组:对照组,3口池塘)罗非鱼生长性能、水质影响和养殖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96 d养殖周期内,鱼-菜共生模式(A组)下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肥满度分别显著提高18.9%、13.3%和37.0%(P<0.05),饲料系数降低10.6%(P<0.05);在水质改良方面,试验组COD、浊度、亚硝酸盐、总氨氮及溶解性正磷酸盐的含量与对照组(B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池塘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密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浮游动物生物量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A组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P<0.05).表明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具有提高罗非鱼生长性能、提高养殖池塘浮游生物多样性、改善养殖水质、降低水体污染和增产增值等优点,不失为一种生态健康高效的精准池塘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张水波 《福建农业》2004,(12):23-23
赤眼鳟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红眼睛、红目,是江河中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该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养殖成本低、商品鱼售价高等优点,是当前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其养殖技术如下:一、池塘条件养殖池塘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光唇鱼是一种小型溪源性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相当广阔。进行光唇鱼池塘流水养殖,不仅能有效保护光唇鱼的野生资源,还可改善市场优质鱼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养殖户获得一定的效益。本文进行了光唇鱼池塘流水式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光唇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引用的溪流水要求常年不断流,枯水期流量较低时应加开增氧机,以保证水体溶解氧含量;光唇鱼池塘流水式养殖放养密度应控制在30万尾/hm~2以内,本次试验捕获的鱼总产量为1 686.8 kg,成活率达75%,总产值达16.87万元,总利润约为7.09万元。  相似文献   

14.
增刊启事     
罗青 《福建农业》2005,(4):31-31
黄颡鱼是目前较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其肉质细嫩、口感纯香而个体较小,自上市以来一直销售甚旺,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近年来,天然水域中的黄颡鱼数量锐减,因而人工养殖黄颡鱼市场前景看好。现结合黄颡鱼的池塘主养和池塘套养的生产实践.借鉴、吸收外地池塘养殖成功经验.将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健康养殖放养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颡鱼池塘养殖进行不同放养密度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22.7g/尾的黄颡鱼冬片鱼种,放养密度以4.5万尾/hm2为宜,此时,黄颡鱼养殖成活率80%以上,平均出池规格150g/尾以上,池塘养殖平均产量4 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节水生态养殖技术,即在南美白对虾分级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池塘养殖结构,把单一养虾变为虾鱼混养,通过定向培养光合细菌进行池塘水质调控,改大排大灌为渐进式加水,稳定池塘良好生态环境。本文从温棚标粗、成虾养殖2个方面介绍南美白对虾节水生态养殖技术,以期为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四大家鱼养殖最悠久、经验最丰富、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是四大家鱼是由江河驯化成池塘养殖的鱼类,习惯在江河中特定的生态条件下,才能使亲鱼成熟、产卵、孵化。而池塘养殖的生态条件与江河大不一样,因而过去不能在池塘养殖中获得种苗,一定要到江河去捕捞四大家鱼的水花,通过很复杂的技术操作,才将水花培育成种苗,再养殖成商品鱼。种苗是淡水养殖业的基础,依赖江河捕捞水花,其数量有限,因此,实施人工繁殖家色的高产方案,对科技兴渔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今日农村》2002,(4):23-23
一、技术简介鳜鱼养殖方式较多,既可进行池塘、水库、湖泊、河道养殖,又可进行网箱养殖。既可单养也可混养或套养。池塘、网箱以单养为主,水库、湖泊、河道则以混养套养为好。混养或套养时应根据养殖水域中天然饵料鱼的多少决定放养量。鳜鱼池塘单养和网箱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养殖时必须配套养殖相应规格的饵料鱼,确保鳜鱼生产有充足的饵料。二、操作要点1.池塘单养鳜鱼。池塘以土池为宜,选择面积3-5亩、水深1.5-2米,池底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每口池塘配备1.5千瓦增氧机一台,以保证容氧充足,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淡水养殖历史悠久,有非常丰富的养殖经验。但内陆地区池塘养殖品种传统而单一,仍以四大家鱼为主,即使有新品种的引进,也只停留在小规模的养殖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普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四大家鱼越来越不受人们的欢迎,价格普遍下降,经济效益低。适时地调整池塘养殖品种,引进新的养殖品种,使水产品市场需求逐步从常规鱼类向名、特、优品种转化,  相似文献   

20.
在池塘养殖鱼类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鱼病的发生,鱼患病后活动失常,摄食减少或停止,轻则影响鱼的生长,重则造成其大批死亡.现将池塘养殖鱼类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