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木麻黄人工林连栽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对福建省东山岛林龄为46、15、8 a的1代、2代、3代木麻黄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导致土壤肥力降低,2代和3代林地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及全K含量比1代林均有所下降,pH有所升高,不同土层内各代数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连栽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物理性质1代优于2代、3代,土壤容重随林地的连栽代数增加而增大,总孔隙度、管孔隙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连栽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配对样地法,以不同栽植代数(1、2 代)、不同发育阶段(8、15、18、20 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连栽幼龄林、中龄林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连栽后,无论是幼龄林还是中龄林,林地土壤密度趋于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含水率则呈上升趋势,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且中龄林20~40 cm层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在1、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连栽后,林地土壤全K、全Mg及pH值趋于下降,而有机质、全N、全P、全Ca及速效N、P、K养分均呈上升趋势,且幼龄林0~20 cm层土壤有效P含量以及土壤pH值、中龄林0~20 cm层土壤水解N含量以及土壤全N、有效P、速效K、全K含量在1、2代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连栽后,幼龄林和中龄林土壤全Fe、Al、Cu、Zn、Mn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Mn含量在1、2代幼龄林和中龄林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桤木人工林根系-土壤复合系统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等的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桤木根系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微量元素Fe、Mn、Zn、Cu、Pb、Ni、Cd含量冬季最低,春夏季较高;土壤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微量元素Mn、Zn含量在冬季最低、秋季最高,Fe、Ni、Pb、Cu、Cd含量在冬季最高、春秋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的季节动态变化与根系大量元素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土壤各层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0~15 cm层、>15~30 cm层、>30 cm层,pH值大小顺序为>15~30 cm层、0~15 cm层、>30 cm层.  相似文献   

4.
广西沿海地区桉树林地土壤养分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西沿海地区桉树林地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为4.07~5.30;有机质为0.49%~7.26%;全N为0.02%~0.23%;全P为0.03%~0.10%;全K为0.14%~3.08%;速效N为20.2~137.3 mg/kg;速效P为0.3~23.9 mg/kg;速效K为3.6~88.8 mg/kg;有效Cu为0.25~0.80 mg/kg;有效Zn为0.30~1.90 mg/kg;有效B为0.04~0.33 mg/kg。根据广西土壤养分含量等级划分标准,认为该地区土壤中的大量元素(N、P、K)和微量元素(B)均普遍缺乏,特别是大量元素(P、K)和微量元素(B)缺乏最为严重。因此,经营桉树速丰林不仅要施肥,还要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西国有东门林场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地土壤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为4.20~5.50;有机质为1.20%~4.00%;速效N为3.79~22.50mg/kg;速效P为0.24~1.01mg/kg;速效K为4.7~21.95mg/kg。根据广西土壤养分含量等级划分标准,认为该地区土壤中的大量元素(N、P、K),特别是大量元素(P、K)缺乏最为严重。对马尾松、杉木林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地的土壤水稳性、自然含水量及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略大于杉木林;而杉木林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6.
杉木连栽与头栽林地质量评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杉木连栽与头栽林地13对配对样地的研究表明,连载林分直径、树高、密度和蓄积量明显下降,地位指数平均下降2.41。由于连栽,引起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加2.22%,毛管孔隙、毛管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自然含水量分别下降2.61、6.45、9.15和9.57%;土壤pH值增加5.77%,全N、有效P、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下降8.16、7.25、21.41和16.26%;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呼吸强度分别下降30.21和37.94%;连载林地植被常见有檵木、映山红等旱生灌木和酢酱草、一年蓬等旱地草本。研究认为,提高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减轻经营强度是改善连栽林地质量、恢复地力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杨树人工林连栽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笔者通过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的数量分别下降34.38%、14.38%、56.63%,土壤微生物总量下降56.05%。连栽导致土壤磷酸酶活性下降20.00%,脲酶活性下降11.54%,蔗糖酶活性下降29.39%,蛋白酶活性下降50.00%,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1.92%,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100.0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植代数间,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总量、蛋白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雷州半岛桉树 LH1 无性系林的土壤养分概况,探索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研究以全垦、开沟、挖穴 3 种整地方式造林,采用“5 穴综合法”进行土壤取样,分析评价了 LH1 无性 系林的土壤 pH 值、有机质、碱解 N、速效 P、有效 K 等 11 个养分指标,以及各指标与不同整地方式之 间的关系。结果表明,LH1 无性系碱解 N 较缺乏,土壤有机质,速效 P、有效 K 处于中等水平,交换性 Ca、Mg 含量皆低于临界值,微量元素 Zn 丰富,Cu、Mn 适中,B 较缺乏;不同整地方式对除土壤 pH 值 外的其它 10 种养分指标的影响显著(P<0.05),开沟方式土壤中有机质、主要营养元素 N、P、K,以及 中量元素 Ca、Mg 的含量,都要高于挖穴和全垦的整地方式,桉树经营上可以利用开沟的方式营林,以 增加土壤养分;整地方式对土壤中不同微量元素影响作用也很显著,并且在不同土层上表现不同。土壤 养分指标之间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拮抗作用,与整地方式紧密相关;生产上可以针对微量元素 B 缺乏的 现状,适量增加微量元素 Mn 或降低 Mg 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9.
连栽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时空序列和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东门林场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导致桉树人工林多数土壤养分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1) 土壤的pH值、土壤交换性Ca和速效K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不显著;土壤有机质、水解N和全K在0~20 cm土层显著下降,在20~40 cm土层,变化不显著;(2)全N在20~40 cm土层,显著下降,在0~20 cm土层变化不显著;有效P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无显著变化,全P在20~40 cm土层显著上升;交换性Mg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都显著下降;(3) 在0~40 cm土层,全N、水解N、交换性Mg显著下降,土壤pH值、有机质、全K、速效K及交换性Ca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 ,杉木迹地上改植的秃杉树高年生长量比连栽杉木大14 8 0 %~ 2 0 2 1% ,地径年生长量比连栽杉木大 2 81 3%~ 343 8% ,差异比较显著。由于连栽杉木 0~ 4 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加 2 2 2 % ,毛管孔隙、毛管含水量和自然含水量分别下降 2 6 1%、6 45%和 9 58% ;土壤pH值增加 5 79% ,全N、有效P、速效K和有机质分别下降 8 45%、7 2 6 %、2 1 37%和 12 2 6 % ;杉木采伐迹地营造秃杉比较适应 ,不宜连作杉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