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平菇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液体培养及袋料栽培等不同培养方式,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硒对平菇生长的影响,以及在液体、袋料培养中平菇对硒的富集能力,探讨3种培养方式的最佳添加硒浓度,以期为平菇栽培的各环节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平板培养试验中,硒浓度低于10μg·mL-1时长势较好,菌丝浓密、整齐,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缓慢,在1μg·mL-1时生长速度最快;液体培养试验中,随着硒浓度的升高,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平菇菌丝硒含量增加,添加硒浓度为20~30μg·mL-1时,菌丝体生长量和富硒量最佳。袋料栽培试验中,硒元素添加量对袋料栽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生物学效率随着添加硒元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平菇硒含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最佳添加硒浓度为100 mg·kg-1,平菇硒含量达到最大,菌丝生长最快,生物学效率最高,且各茬平菇硒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在培养料中施加外源硒肥对毛木耳子实体的富硒能力、产量、菌丝长势和子实体经济性状的影响,通过添加硒肥使培养料中硒的含量分别为0、30、60、90和120μg·g-1,进行毛木耳栽培试验。结果显示,使用30、60和90μg·g-1含硒培养料时,毛木耳产量较对照组分别增产2.25%、5.68%和8.72%;毛木耳硒含量分别为2.29、4.40和8.33 mg·kg-1。使用120μg·g-1含硒培养料时产量减少3.16%;毛木耳硒含量为8.86 mg·kg-1。表明添加适宜的硒肥可以促进毛木耳菌丝生长,缩短菌丝满袋时间,并增加产量;而添加过量硒肥则会抑制其菌丝生长,延长菌丝满袋时间,并减少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及国家富硒食用菌标准,推荐毛木耳栽培中添加硒肥的培养料中最佳硒含量为60μg·g-1。  相似文献   

3.
以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为试材,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Pb、Cd、As、Hg重金属,通过测量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菌丝体干质量、菌丝体及发酵液中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重金属富集模型建模,研究不同菌类对不同种类重金属耐受及富集特征,以期为菌类富集重金属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重金属Pb、Cd、As、Hg对菌丝生长及菌丝球量表现为低浓度(低于1mg·L-1)促进、高浓度(高于5mg·L-1)抑制,适宜浓度(1~5mg·L-1浓度)的重金属Pb、Cd、As对菌丝的生长有一个明显前期抑制后期菌丝恢复正常生长的现象。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丝体均表现为对重金属Cd和Pb高度富集,最大富集量分别达到Cd 619、424mg·kg-1 DW以及Pb 449、844mg·kg-1 DW,对重金属As和Hg富集量较小,最大富集量分别为As 49、21 mg·kg-1 DW以及Hg 44、40mg·kg-1 DW。不同菌类菌丝体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不同,如金针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452 mg·kg-1 DW,杏鲍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902mg·kg-1 DW。同一菌类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差异较大,如杏鲍菇对Cd的富集饱和点为429mg·kg-1 DW,对As的富集饱和点为22.4mg·kg-1 DW。  相似文献   

4.
以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GZCC0287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响应面法,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CMC-Na对六妹羊肚菌丝生物量及菌丝球浓度的影响,以期为羊肚菌液体菌种生产、栽培种、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红糖、酵母粉、KH2PO4、MgCl2·6H2O为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红糖50.49g·L-1、酵母粉10g·L-1、KH2PO41g·L-1、MgCl2·6H2O 2.37g·L-1、CMC-Na 10.11g·L-1,菌丝生物量达到(5.21±0.45)g,菌丝球浓度达到(2567±127)个·mL-1,以1000个·mL-1浓度接种栽培种,发菌快,长势好,满袋时间10~15d。  相似文献   

5.
以武陵山区常用的6个香菇菌株‘238’‘236’‘705’‘808’‘60’‘夏菇1号’为研究对象,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进行富硒驯化,对硒富集能力比较强的菌株进行了袋料栽培试验,并比较了不同硒浓度下香菇的营养品质,以期为富硒香菇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硒可以促进香菇菌丝体的生长,且硒浓度与香菇子实体产量呈正相关,在菌棒中亚硒酸钠浓度为60 mg·L-1时,香菇子实体产量为1.20 kg·袋-1,硒含量344.28 mg·kg-1、有机硒占比98.83%,其中,蛋白质含量为24.10%、多糖含量为56.98 mg·g-1,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5.59%、24.98%。综合来看,一定浓度的硒可以促进香菇的生长,对香菇的营养品质也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花魔芋、白魔芋以及两者杂交后代优选品系ZL-19的富硒和耐硒能力,以及外源硒对魔芋球茎营养物质的影响,采用盆栽的方式开展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5、10、20、40 mg·kg-1)灌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球茎最高含硒量为:ZL-19与白魔芋相当,为0.192 mg·kg-1,低于花魔芋(0.265 mg·kg-1)。在耐硒能力方面:ZL-19>白魔芋>花魔芋,而在富硒能力方面花魔芋> ZL-19>白魔芋。花魔芋在外源硒浓度为10 mg·kg-1时,球茎各项营养指标综合表现较优,球茎鲜质量增加了13.13%,球茎总糖、还原糖、总蛋白、可溶性蛋白含量和GSH-Px活性分别达到了71.265、27.019、50.811、17.605 mg·g-1和1.845 U·g-1;白魔芋在外源硒浓度为20 mg·kg-1时,球茎各项营养指标综合表现较优,球茎鲜质量增加了12.94%,球茎总糖、还原糖、总蛋白和可...  相似文献   

7.
鸡(土从)菌丝生长缓慢,在培养过程中极易被污染,为了提高鸡地从菌丝生长速度,减少被污染的机率,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筛选鸡(土从)母种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蚁穴浸提物、抑菌剂等结果的基础上,选取马铃薯汁、麦芽糖、酵母膏、VB_9、脯氨酸、可溶性碳酸钙清液、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蚁穴浸液、链霉素等10个因子,每个因子设12个水平,采用U12(1210)均匀设计表设计试验方案,对鸡(土从)母种培养基进行优化。最优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126.20 mL·L-1、麦芽糖11.63 g·L-1、酵母膏5.50 g·L-1、VB_9 47.90μg·L-1、脯氨酸23.37μg·L-1、可溶性碳酸钙清液0、磷酸二氢钾0.07 g·L-1、硫酸镁4.19 g·L-1、蚁穴浸提物61.82 mL·L-1、链霉素2.33 mg·L-1。利用该优化配方的培养基培养的鸡(土从)母种,其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  相似文献   

8.
以灵芝为试验材料,采用干质量法测定生物量,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产量,研究了单色LED光照处理对灵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合成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μmol·m-2·s-1 LED光照12h条件下,不同LED光照处理均能促进细胞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其中白光LED最有利于细胞生长,蓝光LED最有利于胞外多糖合成。综合考虑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以100μmol·m-2·s-1蓝光LED光照10h效果最佳,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15.16g·L-1和3.102g·L-1,比黑暗处理提高了45.91%和109.74%。光照对灵芝细胞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具有调控作用,为灵芝液体发酵合成胞外多糖的高效定向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菌核形成与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子实体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以PDA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添加其他物质培养羊肚菌菌丝,观察菌核生长情况,从而初步判断其形成菌核的培养基限定条件。结果表明,碳源营养添加物为淀粉和乳糖,浓度为10 g·L-1;氮源添加物为NH4HCO3、KNO3和甘氨酸,浓度为250 mg·L-1;添加KH2PO4,浓度为1 g·L-1,均能较好地促进羊肚菌菌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以白萝卜为试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施加不同浓度外源硒(0.5 mg·kg-1和1.0 mg·kg-1)对不同浓度镉(5 mg·kg-1和30 mg·kg-1)胁迫下白萝卜光合色素含量及硒和镉吸收转运的影响,以期为外源硒缓解镉对植物毒害作用的最佳浓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镉处理,随镉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降低,白萝卜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显著增加,硒含量明显降低,使镉和硒的转运系数逐渐增加;单硒处理,随硒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逐渐增加,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逐渐降低,硒含量逐渐增加,使镉和硒的转运系数逐渐增加。硒镉交互作用与对照相比白萝卜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硒镉交互作用下与对照相比白萝卜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施加0.5 mg·kg-1外源硒与单镉处理相比镉含量和镉转运系数均增加;外源硒与5 mg·kg...  相似文献   

11.
以白萝卜为试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法,研究了施加不同浓度外源硒(0.5 mg·kg-1和1.0 mg·kg-1)对不同浓度镉(5 mg·kg-1和30 mg·kg-1)胁迫下白萝卜光合色素含量及硒和镉吸收转运的影响,以期为外源硒缓解镉对植物毒害作用的最佳浓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镉处理,随镉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降低,白萝卜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显著增加,硒含量明显降低,使镉和硒的转运系数逐渐增加;单硒处理,随硒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逐渐增加,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地上部和地下部镉含量逐渐降低,硒含量逐渐增加,使镉和硒的转运系数逐渐增加。硒镉交互作用与对照相比白萝卜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硒镉交互作用下与对照相比白萝卜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均显著增加,施加0.5 mg·kg-1外源硒与单镉处理相比镉含量和镉转运系数均增加;外源硒与5 mg·kg...  相似文献   

12.
以亚洲百合‘穿梭’为试材,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激素对百合鳞片诱导、不定芽增殖、小鳞茎生根培养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百合组培苗生长的移栽基质,以期为亚洲百合‘穿梭’的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百合鳞片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0.5 mg·L-1 6-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诱导率最高可达74.4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1 mg·L-1 NAA+1.0 mg·L-1 6-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不定芽增殖数量最多,增殖系数为3.27;适合小鳞茎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1 NAA+0.3 mg·L-1 IBA+40 g·L-1蔗糖+6 g·L-1琼脂,平均生根数量为14.33,是其他...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宕昌县黑木耳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采用单因素试验,设置6个不同配方,对比不同配方中菌丝萌发时间、菌球直径、菌球密度、菌球生物量,以及接种至菌棒后的菌丝生长速度、满棒时间、产量和转化率的差异。结果显示,P3培养基中液体菌种菌丝萌发期(1.33 d)最短,菌球直径(4.05 mm)、密度(25.67个/mL)、生物量(4.60 g·L-1)均最大;接种至菌棒后,菌丝生长速度快(0.4 cm·d-1)、满袋期短(40.67 d)、产量高(85.93 g/棒)、转化率高(12.28%),经方差分析得出,不同配方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黑木耳主栽品种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200 g·L-1、葡萄糖30 g·L-1、蛋白胨3g·L-1、麸皮30 g·L-1。  相似文献   

14.
以斑玉蕈为试材,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方法对添加不同浓度氯化钙的菌丝体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钙对斑玉蕈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及菌丝体对钙的富集与生物转化能力,以期为开发富钙斑玉蕈产品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钙对斑玉蕈菌丝体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固体培养条件下,钙浓度大于250 mg·L-1时抑制菌丝体生长;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钙浓度大于150 mg·L-1时可抑制菌丝体生长。表明斑玉蕈菌丝体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钙的耐受性存在较大差异。液体培养条件下,发现随着钙浓度的提高,菌丝体中总钙含量也不断增加。在钙浓度为0~200 mg·L-1时,有机态钙含量比例较高,表明菌丝体在该浓度范围内转化钙能力较强。当钙添加量为100 mg·L-1时,其总钙含量为2 239.8 mg·kg-1,钙富集率为1.83%,其中40.15%为有机态钙。  相似文献   

15.
百合是重要的高档蔬菜和观赏花卉,基于鳞片的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是百合种球规模化生产繁育的基础。本试验首次使用草甘膦为诱导分化剂,优化赏食兼用百合品种京鹤鳞片外植体的组培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京鹤鳞片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1.0 mg · L-16-BA + 0.1 mg · L-1 NAA + 2.5 mg · L-1草甘膦 + 30 g · L-1蔗糖,诱导系数为6.46,显著高于常规诱导培养;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 0.5 mg · L-16-BA + 0.1 mg · L-1 NAA + 30 g · L-1蔗糖,增殖系数为4.01;最佳鳞茎膨大培养基为MS + 90 g · L-1蔗糖;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 0.3 mg · L-1 NAA + 30 g · L-1蔗糖,生根系数为23.59。  相似文献   

16.
以六年生露地栽培葡萄‘夏黑’为试材,分别用0(CK)、100、200、300、400 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于果实转色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硒处理对葡萄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控,同时评价其对葡萄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合主成分分析筛选最佳的硒处理浓度,以期为外源硒在延缓和预防葡萄叶片早衰及葡萄果实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300 mg·L-1的硒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200 mg·L-1的硒处理有效抑制了果实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升高,延缓了硬度、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维持了较高的好果率。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硒处理对葡萄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控和果实常温贮藏保鲜效果排名分别为300 mg·L-1>200 mg·L-1>100 mg·L-1  相似文献   

17.
硒元素对茶树菇As-1菌丝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平  毛慧玲  欧阳涟  王筱凡 《食用菌》2010,32(2):68-69,73
采用不同成分、不同硒含量的培养基培养茶树菇菌丝,研究富硒菌丝的主要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硒元素能促进茶树菇菌丝多糖及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脂肪含量下降,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菌丝的产蛋白能力。5μg/mL硒浓度的影响尤其显著,是As-1菌株的最适硒浓度。茶树菇菌丝营养的变化因培养方式不同而不同。振荡培养方式强于静止方式,加富培养更有利于菌丝营养成分的富集。  相似文献   

18.
茶树菇菌株富硒生长及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五种茶树菇菌株富硒生长的状况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种和As-1在耐硒和蛋白质及多糖的合成上都优于其他3个菌株。2μg/mL和5μg/mL硒浓度对5种茶树菇菌株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μg/mL硒浓度中的菌丝生物量和蛋白质、多糖的含量达最高值,野生种和As-1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达022mg/mL和0.23mg/mL,多糖含量分别达038mg/mL和0.41mg/mL。硒浓度超过10μg/mL,对各菌株的生长表现为抑制,当硒浓度大于50μg/mL,时,除野生种外所有菌株停止生长。野生种具有较高的耐硒能力,在硒质量浓度在50μg/mL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以4个秀珍菇菌株为试验材料,探索栽培料总硒浓度对秀珍菇产量及子实体硒含量、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料总硒浓度直接影响秀珍菇子实体硒含量,随总硒浓度增加,子实体硒含量升高;总硒浓度为0.07~1.47 mg·kg-1时,子实体硒含量在《富硒农产品》(GH/T 1135-2017)规定范围内,硒未超标,产品安全;总硒浓度为0.22 mg·kg-1时,供试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均较高;总硒浓度增加可以提高秀珍菇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栽培料总硒浓度增加时,子实体的砷、镉、铅含量不会相应增加,富集的硒与砷、镉、铅也不会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芦笋花粉粒培养获得的胚状体为试材,在其形成的不定芽中,以MS+蔗糖30 g·L-1+琼脂粉8 g·L-1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嘧啶醇(0、0.05、0.10、0.50、1.00、2.00 mg·L-1)和NAA(0、0.05、0.10、0.20、0.50、1.00 mg·L-1),研究了嘧啶醇和NAA浓度对不同基因型再生植株生长的影响,以期优化和提高芦笋植株体外扩繁效率。结果表明:培养基添加0.50 mg·L-1嘧啶醇处理的再生植株净生长高度、茎数分别增加1.05 cm和1.0根,根系变长,侧根增多;MS培养基添加0.50 mg·L-1嘧啶醇和0.20 mg·L-1 NAA后再生植株净生长高度、茎数分别增加1.60 cm和2.0根,根系生长旺盛;并且0.50 mg·L-1嘧啶醇和0.20 mg·L-1 NAA对芦笋胚状体再生植株的促进作用无基因型的显著差异。综上,在MS培养基中添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