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流转引起耕地的用途发生变化.以重庆市忠县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结合实际调研资料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流转耕地的用途变化的数量特点、空间差异以及耕地流转率对耕地用途变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农地流转率与耕地用途变化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93.流转耕地的用途变化趋势主要是耕地变为建设用地、耕地变为园地等其他农地、种粮田变为非种粮田,流转耕地总的用途变化率达69.13%.初步了解土地利用比较效益是推动流转耕地用途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地发展权价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楠  陈淑慧  李臻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94-16196
通过综述前人的观点,界定了农地发展权的含义以及农地发展权价格的内涵:农地发展权是改变农地原来的使用性质,变更为建设用地的权利;农地发展权价格是指农地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后,建设用地的价格减去原来农地的价格、开发农地的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润后的价格。运用土地经济学原理,阐释了农地发展权价格产生的机理,主要是农地用途的多样性以及农地发展权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分析了农地发展权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用地价格、建设用地价格、城镇土地的供需矛盾、土地用途、农地自身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台湾省的农地保护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黄福圭杨冀红我国台湾省人口多、农地少,面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为保持有限面积的农地资源,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和措施,自1973年开始,实施农地用途管制,有效的控制了农地用途变更,为稳定农地面积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土地的分区控制和用途管制,土地发展权尤其是农地发展权的缺位导致农地保护成效差、农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农地发展权逐渐被社会各利益主体所认识和重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农地发展权的涵义、农地发展权的归属以及常用的农地发展权价值评估方法与补偿等问题进行了总结评述,以期为农地发展权理论的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地保护及其制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中国农地资源减少的严峻形势以及西方有关农地保护的制度与法规,提出了中国农地保护与管理制度体系,并着重对农地产权制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事理等缸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严格保护有限的农地资源,我国的《土地管理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然而由于在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我国农地非法流转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农地资源急剧减少。为了保护宝贵的农地资源,笔者在研究农地非法流转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地具有多种功能,农地承包经营权所承载和表现的功能特征变化与农户的流转选择具有紧密的关联.笔者通过对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简要回顾,总结了农地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功能及执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此类特征对农地流转的现实影响,并从产权、制度基础、外部环境、组织选择等方面提出了主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农地流转中的权益异化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随着各方关注程度的加大,农地流转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也出现了诸如强迫农民流转、降低流转价格、改变农地用途、侵吞流转利益等权益异化现象。本文试图在分析目前我国农地流转权益异化现象的基础上,找出农地流转权益异化的原因,并论述规避农地流转权益异化的措施,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经营的重要措施,但实践中存在农地"非粮化""非农化"、农地流转过度集中、农地被迫流转等风险。因此,需通过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对农地流转用途和规模的监督、构建农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制度、完善农地流转合理定价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式完善"三权分置"下农地流转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常熟市、上海市奉贤区和宝应县3地进行实地调研,获取了9个村庄的60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构建了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从家庭属性、资源属性及区域属性3个方面分析了农户土地利用变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区域农业鼓励政策对长三角地区农户土地用途改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农地面积、农地到县城距离及其流转情况则呈显著负向影响;不同影响因素对常熟市、奉贤区和宝应县农户土地用途改变意愿的影响方向、影响程度及影响显著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农村空心化伴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经营的代际传承成为当前乡村产业兴旺面临的重要问题。农地三权分置实现了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通过规模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方式化解代际断裂困境。但在具体实践中仍面临土地碎片化、流转成本高昂等困境,进而掣肘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作用发挥,亟须进行农地制度创新。基于S县G镇实地调研发现“意见筛选机制”“用途划片机制”和“委托代理机制”有机组合极大盘活了农地资源,形成集中连片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村产业兴旺奠定了基础。提出尊重主体差异性、建设集中型农地流转市场以及组建农地流转中介机构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农地流转中"去粮化"行为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农地流转政策演变、基本态势以及流转中出现的"去粮化"行为动因分析发现:农地流转中"去粮化"行为对我国粮食产量、耕地质量以及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较大。为规避农地流转中"去粮化"行为发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建议农地优先流转给种粮大户和粮食加工企业、建立农地流转费用指导标准、规避农地流转政府强制行为、加强对农地使用用途监管和完善流转农地种粮低收益补贴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农地流转对不同流转行为类型农户家庭收入的作用效果,辨析转出户和转入户收入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流转确实存在农户收入效应,对转出户和转入户家庭人均总收入的增长效应为20.5%和17.3%. 2)转出户和转入户家庭收入变化的驱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转出户家庭收入增长依赖农地资产变现机制和劳动分工优化机制,农地资产变现机制占主导地位.转入户家庭收入增长依赖规模报酬递增机制驱动,农地资产变现和劳动分工优化机制尚未充分发挥作用.为促进农地流转收入效应的持续实现,应采取稳定流转租金、引导非农就业、发展农村金融等措施,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能力,促进转出户和转入户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14.
从政策与法律的视角浅谈农地问题、原因与改革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是我国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围绕农地问题,出现了不少矛盾,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外部矛盾2大类。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农地产权制度不明晰、建设用地市场不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不健全。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需要在土地用途管制、征地制度和建设用地市场等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在做出上述调整后,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也应该逐步走出集体所有制的范畴,逐步向农地国有民用的方向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现实需求,以辽宁省88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抵押融资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占比从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到非农户呈现递减趋势,并且不同类型农户之间差异明显;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在预期借款额度、用途上存在差异,但是在借款期限上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对比法,对农地使用权价格与农地流转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农地使用权对比,农地承包经营权是前者存在的前提,并且具有历史范畴和动态属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会消失。非流转情况,农地使用权价格是农地承包经营权价格的表现形式;流转情况,存在农地使用权价格、农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农地流转价格等形式,其中农地流转价格是农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地表现形式。农地使用权价格与农地流转价格取决于地块的用途、使用年限以及各自的价格形成机制等因素。由此得出结论:流转前,农地使用权价格与农地流转价格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流转后,理论上农地使用权价格大于农地流转价格。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农地流转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河南省农地流转表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方式多样、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用途基本合理、流转收益不足等特点。农业兼业经营替代农地流转、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管理缺位、缺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整合农地流转市场结果的综合性政策,造成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的困境。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须做实农民土地用益物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对耕地保护的影响——以生态农业为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期农地流转开始在全国各地自行发起,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流转面积达1380万hm2。伴随着农地流转工作的开展,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土地流转违背了农地用途管制不利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利用正反对比法,主要结合生态农业视角分析农地流转对耕地保护积极作用和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有利于为农户提供与生产发展相适应的耕地条件,尤其相对生态农业经营者来说流转经营既保护了耕地数量也保护了耕地质量,但是也存在流转不规范,市场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流转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让农地流转在三权分置的背景下与土地的合理利用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余永和 《农业考古》2012,(4):270-272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属(集体所有制)和用途(农地只能用于农业)的前提下,承包方(即流出方)依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给受让方(即流入方)的行为,即稳定所有权,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农地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事业。梳理农地流转政策的演进历程,总结农地流转政策的成就与缺失,对于完善农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及管窥农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无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和行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农地整理效益的持续发展和耕地的可持续性利用至关重要.以农地整理区为例,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在农地整理实施绩效的基础上,对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和决策受到农户的自身特征、家庭结构和资本状况、耕地禀赋、市场状况、农地整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