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淮北地区小麦上蚜虫发生危害调查明确,麦株上的蚜量()与小麦千粒重()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38.5911-009398=-0.9244)。目前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50%粉多威可湿性粉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对麦蚜均表现高效。根据麦蚜危害和药剂防治的投入产出比提出了淮北地区小麦穗期麦蚜的防治策略,应用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陕西线辣椒疫病发生与危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线辣椒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该病猖獗发生与茬口、灌水、降雨和施肥等环境因素关系密切。染病植株的损失事在43.1%至100%之间,防治以改进农业措施为主,结合以杀毒矾等药剂防治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3年调查明确,棉蚜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生态环境下的寄主植物有14科51种,棉蚜发生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棉蚜蚜量()与籽棉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方程为=12.0854+0.0105=0.966);棉蚜的发生与地理环境、气候、灌水、作物布局关系极为密切。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每日最大理论捕食量为625头,其3龄若虫捕食量为500头。棉区推广以调整作物结构、狠抓棉蚜越冬寄主的冬春防治,实行规范化栽培管理,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合理用药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累计示范推广2.9万hm,防治效果达90%以上,增产皮棉222.0kg/hm,增产率为17.0%。  相似文献   

4.
王远湖 《植物保护》1993,19(3):12-13
柑桔广翅蜡蝉(Ricania SP.)在广西防城县一年一代,以卵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孵化,整个虫期约97天,用2.5%功夫或2.5 %溴氰菊酯4000-5000倍溶液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西部梭梭林大沙鼠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捕鼠夹布点法、人工堵洞法,调查了内蒙古西部梭梭林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 L.)的分布情况,并进行了药剂防治适期、最适饵料和投药地点选择的试验。2001年防治面积8 400 hm2,平均防治效果达98%。  相似文献   

6.
东北黑鳃金龟幼虫是甜菜的主要害虫,利用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glaseriNC32品系在甜菜苗期防治小区试验表明,每平方米施用线虫100万头,幼虫死亡率可达85.3%。大田防治结果,每667m施用4亿头线虫,幼苗被害率可控制在15.1%以下,效果明显高于某些化学农药。线虫防治田与对照田相比,能显著的控制蛴螬的种群数量,使甜菜每667m增产351kg,表明利用线虫防治甜菜地蛴螬的可行性,为地下害虫无公害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珠海非洲菊疫病的鉴定和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年,珠海非洲菊生产基地非洲菊出现萎蔫症状,大量植株死亡,感病品种年发病率达40%~50%。经病情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明确,该病由PhytophthoracryptogeaPethybridge&Laferty和P.cactorumSchroter所致,前者为主要病原。发病程度与温度、田间湿度及品种抗病性密切相关。室内药剂筛选试验表明,甲霜灵-锰锌抑菌效果最好;杀毒矾次之。田间选种抗病品种、作高畦、改喷灌为滴灌、拔除病株、药剂防治等措施,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一株几丁质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灭蝗增效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几丁质酶活性较高的细菌,其48 h发酵液的酶活力达到110 U/mL。Biolog MicroStation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确认,该菌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一个亚种。该菌与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igenes)等量混合制成一种新的混合型生物灭蝗剂在防治蝗虫上比其单一菌株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对蝗虫平均死亡率达93.33%。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1981—1987年,对山西运城、临汾、晋中、晋东南4个地区15个县的棉花烂铃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引起烂铃病以疫病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红腐Fsa-rriummoniliforme Sheld和红粉Cephalothecium roseum(Link)Corde为主。由疫病引起的烂铃占91.5%,烂铃率与8月中、下旬以后40天内的降雨量呈正相关;果枝节位愈高烂铃率愈低;陆地棉烂铃率高,亚洲棉和草棉抗病,适期播种及早防治蛀铃害虫可降低烂铃率。  相似文献   

10.
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动态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韭菜迟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在山东年重叠6代,田间种群呈春、秋两个高峰。发育适温为13—28℃,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4.2±0.4℃、有效积温为514.7±3.7日度。种群生殖力受季节影响;土壤温湿度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导因素,温度高于30℃、含水量低于5%或高于20%,存活率显著下降。药剂防治以50%辛硫磷乳油和40.7%乐斯本乳油效果较好,残留量也较低,药效受土壤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验表明,春小麦植株高度与灰翅麦茎蜂危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11.2462+0.2966,=0.7821。植株高度100cm以上,断茎率普遍在22%以上,70cm以下,断茎率仅有2.65%~4.07%。  相似文献   

12.
1988-1990年间对严重影响福禄考观赏价值的福禄考斑枯病(Septoria divaricatae Ell.et Ev.)进行了病原菌种鉴定、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状态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在沈阳地区该病害每年有2-3个发病高峰期,降雨是影响病害发生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多硫胶悬剂和50%多菌灵等药剂对病害的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自3个地区200余份感病小麦幼苗中分离出对小麦幼苗有致病力的真菌两属5个种。长蠕袍属两个种,占76.5%(Boolaris sorokiniana,B.Inticicola)。镰袍菌属3个种,占23596(Fsarumgraminiarum,,F.avenaeum,F.culmorum).表明当地小麦幼苗根病是多病原复合侵染造成。土壤与种子带菌量大、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及播后覆土过深发病重。可用轮作、适期早播和种子消毒等方法防治。拌种剂以朴海因、卫福合剂和福美双(种子重量的0.2 %-0.3%)为好。  相似文献   

14.
绿豆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调查表明,绿豆上的蚜虫主要为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其发生规律与绿豆生育期密切相关:1~3复叶期,豆蚜迁入绿豆田,始花期蚜量增长最快,盛花至初英期蚜量最大,为害最重,盛荚期后蚜量迅速下降。防治策略为前期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中期辅以药剂防治,后期充分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药剂防治以40%氧敌乳油1500倍液,盛花期施用1次即可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15.
临夏地区春蚕豆根腐病发生与为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甘肃临夏地区的340块春蚕豆田根腐病的调查,明确了该区蚕豆根腐病死亡率为1%~90%,平均为15.33%;死亡率小于10%的地块占调查地块总数59.7%,大于30%地块占17.35%,随着海拔梯度的增高,蚕豆死亡率逐渐下降。病原真菌主要有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粘帚霉(Gliocladiumroseu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相似文献   

16.
呋喃丹种衣剂拌玉米种防治地下害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进行了呋喃丹种衣剂(Furadan 350ST)拌玉米种防治地下害虫试验,结果表明按玉米种子重量0.6%、0.8%、1%(有效剂量)拌种,防治细胸金针虫(Agtiotes fusicollis Miwa)、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的效果分别为77—90.5%、76.8—87.6%,同时兼治玉米蚜[Rhopolosiphum maidis(Fitch),增产8.2—19.5%。经济效益显著,收益与投资比为1:4.1—6.7,而且该药剂在所用剂量范围内对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17.
张绍升 《植物保护》1993,19(4):14-15
大豆根结线虫病在福建省发生极为普遍,尤以江河沿岸和沿海沙质土地的大豆受害严重,病株率一般为20%-50%,重的达100%。寄生在福建大豆上的根结线虫有Meloidogyne incognita,M.arenaria,M.javanicaM.bauruensis 4种,其中M.arenaria为优势种,本又对这4种线虫雌性的会阴花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柴立英 《植物保护》1998,24(6):29-31
采用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建立以苹果蚜虫校正减退率为目标函数的氧乐果()、久效磷()两因子效应编码值回归模型^(%)=105.56+21.27+16.10-22.32-18.10,计算得出:5~6a生苹果树每棵用40%氧乐果乳油3.15ml和50%久效磷乳油2.88ml混配药液,加面汤粘着剂3者共10ml涂干,施药后7d,苹果蚜虫校正减退率期望防效可达100%,残效期达15d以上,且对蜘蛛、瓢虫、草蛉等主要天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南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莓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oon)是草莓生产上的一大主要病害,在南方因采果季节常遇梅雨而发病严重,其发生为害程度主要与品种、长势、郁蔽度、气候等因素有关。采取深沟高畦合理密植,地膜满畦覆盖,氮、磷、钾配合使用,疏果摘叶、清洁田园等农业防治手段和萌芽初期喷0.8—1波美度石硫合剂清园,开花座果及采果期田间喷施1000倍70%甲基托布津等综合措施防治,可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985年,对大仓鼠(Cricetulus trilon)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结合分期捕捉解剖,得知该鼠营穴场所以农田附近的非耕作地为主(占46—87.7%);洞系垂直,有2-10个分支;成体鼠平均日食量11.3克,活动规律受季节和食物影响,但日活动高峰都在20—24时,一般8—18时之间不活动;防治适期在4月上、中旬和7—8月份。0.5%毒鼠磷或0.1%敌鼠钠盐玉米(或小麦)毒饵每洞3-5克,一次性投放灭效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