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摘穗板式摘穗机构正交实验方法,对在玉米摘穗过程中影响籽粒破碎和籽粒损失率的四个因素—摘穗板的形式、拉茎辊转速、籽粒含水率、机具前进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籽粒破碎率受籽粒含水率的影响最大,受摘穗板形式和拉茎辊转速影响次之,受前进速度的影响较小;籽粒损失率受拉茎辊转速的影响最大,受摘穗板形式的影响次之。籽粒的含水率较低(30%左右)、摘穗板的形式为弯板、拉茎辊转速为中速度(600~700rpm)时进行玉米的摘穗作业时,综合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缺乏配套玉米收获机具,且常规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时存在果穗损伤大、效率低等问题,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有限元方法设计两行窄幅低损伤摘穗割台.割台利用弹性缓冲原理实现柔性低损伤摘穗,可一次完成摘穗、秸秆粉碎还田等联合作业.文章结合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农艺特点和力学原理确定割台结构参数;对割台关键部件开展结构设计和理论分析;割台机架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割台机架不会与发动机产生共振.通过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探究拉茎刀辊转速、喂入速度、果穗距摘穗板高度对落粒损失率和籽粒破损率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作二次回归响应分析,得到割台较优参数组合.试验表明,拉茎刀辊转速800 r·min-1,喂入速度0.700 m·s-1,果穗距摘穗板高度370 mm时,落粒损失率0.05%,籽粒破损率0.01%,满足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机械化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3.
3518CTS 联合收割机配置6行玉米割台可以直接收获玉米,能够实现玉米摘穗、脱粒、清选等收割过程。本装置要求田间玉米行距为700毫米或650毫米,大于或小于此行距将增加田间损失和降低工作效率。适时收获玉米,作物在收获作业中要经过切割、输送、脱粒、清选、输送到粮箱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籽粒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揉搓、撞击,这就要求籽粒有足够的硬度和强度。选择作物黄熟中期至黄熟末期收获,籽粒破碎率最小,效果最佳。一、工作原理当联合收割机进入田间时,分禾器尖对准玉米行之间,拉茎辊夹住玉米茎秆并迅速向下拉,摘穗板的作用是防止玉米穗被拉进拉茎辊中。拉茎辊继续拉住茎秆,直到摘下玉米穗。喂送链夹持玉米穗并把它们带到横向搅龙中,横向搅龙再把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商丘市夏玉米不同性状对籽粒机收获质量的影响,研究3个玉米新品种(科育186、辽单575、新单65)的籽粒含水率、株高、穗位高、茎粗对玉米籽粒收获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科育186的籽粒含水率、产量损失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显著低于辽单575和新单65;籽粒含水率与产量损失率、籽粒破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杂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3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对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时的产量损失率、籽粒破损率、杂质率影响较小,相关关系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商丘地区选育和推广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新品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3518C TS玉米收获装置是由约翰迪尔佳联合收获机有限公司开发的为3518联合收割机配置的6行玉米直收装置,能够实现玉米的摘穗、脱粒、清选等收获过程。该装置主要包括:6行玉米割台、实现直收玉米所需的脱粒部件、传动部件及其他辅助部件。该装置要求田间玉米行距为700厘米,大于或小于此行距将增加田间损失和降低工作效率。将3518C TS玉米收获装置安装到联合收割机后,在作业状态,分禾器尖要对准玉米行之间,拉茎辊夹住玉米茎秆并迅速向下拉,在摘穗板的作用下可防止玉米穗被拉进拉茎辊中。拉茎辊继续拉住茎秆,直到摘下玉米穗。喂送链夹持玉米…  相似文献   

6.
<正>1.雷沃谷神CC04(4YZ-4B)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CC04(4YZ-4B)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主要由发动机、行走系统、操控系统、液压系统、摘穗割台、果穗输送装置、剥皮清选装置、果穗箱、秸秆粉碎装置等部件组成。一次进地作业可完成玉米摘穗、输送、扒皮、集箱、秸秆粉碎等工序。CC04(4YZ-4B)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采用摘穗板和拉茎辊组合摘穗,效果好,摘穗损失少;低倾角摘穗  相似文献   

7.
双螺旋旋耕埋草模型刀辊工作扭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双螺旋旋耕埋草刀辊对水田土壤耕整时的工作性能,以相似原理为理论依据,基于LabVIEW搭建扭矩测试平台,制作与原型大小比例为1∶2的模型刀辊,以工作扭矩为评价指标,以土壤含水率、前进速度、刀辊转速和耕深为试验因素,在室内土槽条件下对该模型刀辊的工作扭矩进行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模型刀辊的工作扭矩随前进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刀辊转速的增加而减小。选取L18(37)正交表,开展上述4因素对模型刀辊工作扭矩影响的正交试验,极差结果显示,土壤含水率、耕深、前进速度及刀辊转速对模型刀辊的工作扭矩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率、耕深、前进速度对工作扭矩有极显著的影响,刀辊转速对工作扭矩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收获机是在玉米成熟时用机械对玉米一次完成摘穗、堆集、茎杆一次还田等多项作业的农机具。工艺流程:用玉米收获机在玉米生长状态下进行摘穗(称为站秆摘穗),在摘穗辊和摘穗板的作用下,果穗柄被拉断。由于内外摘辊高度差的作用,果穗落入果穗箱,果穗装满后开箱集堆。高速旋转的切割器从根部把秸秆切断后进入粉碎机构切碎为3-5cm长的碎块,切碎后秸秆自然落地。然后将果穗运到场上,用剥皮机进行剥皮,经晾晒后脱粒。了解玉米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收获机是在玉米成熟时用机械对玉米一次完成摘穗、堆集、茎杆一次还田等多项作业的农机具。工艺流程:用玉米收获机在玉米生长状态下进行摘穗(称为站秆摘穗),在摘穗辊和摘穗板的作用下,果穗柄被拉断。由于内外摘辊高度差的作用,果穗落入果穗箱,果穗装满后开箱集堆。高速旋转的切割器从根部把秸秆切断后进入粉碎机构切碎为3-5cm长的碎块,切碎后秸秆自然落地。然后将果穗运到场上,用剥皮机进行剥皮,经晾晒后脱粒。  相似文献   

10.
<正>展会期间,中农农机控股旗下的中农博远最新机器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中农福安的移动烘干机齐聚亮相,受到参展人员高度关注。现行的玉米收获机械断茎多、籽粒损失严重,一直是需要突破的技术难题。中农博远通过不断创新,根据收获机割台板式、辊式摘穗结构的优缺点,取长补短,研发出一种新型组合式摘穗棍,其最大优点是断茎少。由于更改了部分结构,大大降低了割台前端卡玉米、秸秆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对自行研制的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机的关键工作部件摘果辊的配置、摘果运动过程、摘果叶片结构参数等进行理论研究,并结合试验结果确定摘果辊及摘果叶片合理的结构形式及参数。以摘果过程中荚果破损率、摘不净率、含杂率、总损失率等为指标,通过田间试验对摘果辊的配置方式、摘果叶片结构、摘果叶片参数等进行摘果试验。结果表明:摘果辊相交平行配置破损率、含杂率均最大,相切平行配置摘不净率最大,含杂率最小,相切平行配置和渐紧夹角配置破损率均较低;圆弧型叶片的摘不净率比直板型、折弯型叶片稍高,摘果转速增大使直板型叶片和圆弧型叶片的破碎率、含杂率均增大;叶片弧度对破损率、摘不净率影响均较大,弧度越小,摘果破损率越高,摘不净率越低,当叶片弧度为70°、圆弧半径为35 mm时总损失率最低。根据理论分析及摘果性能试验,最终确定摘果辊与夹持输送链采用倾斜配置方式,摘果辊采用渐紧型夹角配置方式,摘果叶片采用后倾圆弧型,叶片弧度为70°,圆弧半径为35 mm。  相似文献   

12.
振动式蓝莓采摘机槽型凸轮传动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振动式蓝莓采摘原理样机,对蓝莓采摘机的凸轮传动装置进行设计与分析,选择凸轮结构类型及轮廓曲线种类,建立凸轮曲线方程。在MATLAB环境下,依据槽型凸轮设计参数对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分析,以此为基础研制蓝莓采摘原理样机。并对槽型凸轮传动装置运行卡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法:将凸轮滚子双边倒角,并使其能够绕轴转动。经测试,修整后的采摘装置运行平稳,满足振动式蓝莓采摘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设计新型方格蔟采茧机。[方法]根据采茧过程主要技术要求、采茧机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指标,进行设计与样机制造。[结果]样机主要由机架电机、顶杆安装板、顶杆、支撑架、钢丝梳、定位块、弹簧开合门、出茧口、丝杆(d=20 mm)和滑轨组成,整机主要技术参数为外形尺寸(650 mm×620 mm×1 130 mm);电机功率为0.25 kW;丝杆转速30 r/min;采茧效率为50 kg/h;蔟具损坏率1%。[结论]该机设计的主要亮点在于顶杆头部形状及自动开合门的设计,其整机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损伤蚕茧和蔟具优点,工效达到50 kg/h,是手工作业的10倍以上。因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4UFD-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薯秧分离装置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薯秧分离是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4UFD-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薯秧分离装置建立运动学的数学模型,在此模型下分析了一级土薯分离装置倾角、驱动轮转速、驱动轮半径、摘薯辊转速等因素对薯秧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各个参数.结果表明:4UFD-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薯秧分离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分离效果良好,对薯块损伤小,达到马铃薯收获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外槽轮排种器性能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机器视觉方法,检测了外槽轮排种器的排种过程,以期对该排种器性能进行较精确地评价。小麦试验结果表明,排种量呈某种性质的离散分布,其条形图一般非对称,峰值偏左。排种器转速和槽轮工作长度愈大,则排种均匀性愈好,条形图趋于对称。两个参数对排种能力及排种均匀性均存在极为显著的影响,显著性检验尾概率的最大值分别达0 0007和0 0016,效应模型的决定系数最小值为0 9185。排种量的均值达17 0343粒/s~165 9395粒/s,标准差达13 6025粒/s~27 4819粒/s,变异系数达15 6797%~79 8534%。排种量的极差变化较小。槽轮工作长度值18mm可能处于排种量跃升的临界状态附近。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统收式采棉机含杂率高这一现实,借鉴河北邯郸棉机和山东天鹅棉机将刺钉滚设计为机械铆结锥度球冠型刺钉的12棱柱结构的改进思路,提出一种应用于棉杂分离的机载6棱柱滚筒式清杂系统的研究方法,包含主要零部件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设计。利用Pro/ENGINEER 软件对清杂系统主要部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和虚拟装配,采用六棱柱式刺钉滚筒和格条栅相结合的机械清杂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可有效去除籽棉中掺杂的泥土、碎石、碎棉叶和不孕籽以及其他大杂物(青桃、棉杆、铃壳和碎铁片等),提高机采棉的质量袁并能减小棉纤维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钙果采摘装置技术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钙果的机械化采摘,根据钙果果实的生长特性及种植方式,设计了一种钙果采摘机。该机构利用旋转的钢丝碰撞果实进行脱果,通过调整双摘果辊轴心距,可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钙果的采摘。为确定机构的最佳工作参数,在分析机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研制的样机进行了三因素混合的正交试验研究。根据因素的不同搭配对摘不净率的综合影响效果,得到各指标的最佳参数:摘果辊直径140mm,转速300r·min-1,进给速度80mm·s-1。研究结果可为钙果采摘装置的后续优化设计与改进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个将蔬菜和烟草幼嫩脆弱型穴盘苗取出并投送至指定位置的机构,该机构包含定位输送装置与取投苗装置。在穴盘输送台上对生长至3~4片真叶的烟草穴盘苗进行取投苗试验,以伤苗率、取苗成功率、投苗成功率为评价指标,对取苗机构的电机转速、苗夹安装高度、机械手指的插入角度等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与多因素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取苗机构的电机转速为120 r/min时,伤苗率为1.5%,取苗成功率为92.5%,投苗成功率为93.12%;苗夹的安装高度为90 mm时,伤苗率为1.32%,取苗成功率为91.2%,投苗成功率为94.45%;机械手指的插入角度为7°时,伤苗率为1.28%,取苗成功率为93.35%,投苗成功率93.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取苗机构的电机转速为120 r/min,苗夹的安装高度为90 mm,取苗爪的插入角度为7°时,为最优组合,伤苗率为1.8%,取苗成功率为94%,投苗成功率为96.9%。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苹果在采摘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根据人手采摘苹果的机理,借鉴章鱼吸盘吸附猎物的方法,研制一种仿生无损吸取式苹果采摘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气吸式末端执行器、摆位支撑机构、送果机构、实时在线采摘监控系统以及计重系统等组成。对采摘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强度分析和动力学模态分析,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模拟采摘和吸取损伤试验结果表明:1)该苹果采摘装置可以采摘3 m高度以下,直径60~90 mm、果梗直径3.3~4.8 mm的苹果。2)该苹果采摘装置采用3关节万向节的气吸式末端执行器便于调整转动,在苹果采摘过程中可以调整末端执行器的采摘位姿与果实的生长姿态保持一致,并避开树叶、树枝造成的障碍,从而以最优位置和最佳角度实现采摘。3)对同一批次大小、质量相近,表面完好的30个苹果进行吸取损伤试验,吸盘吸力不会对苹果表皮造成损伤;对放置了7 d的试验苹果削皮处理后也未发现其内部果肉组织有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