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山红心杉优树自由授粉子代苗木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省洪雅林场对陈山红心杉二代种子园的32个自由授粉优树子代进行苗期生长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陈山红心杉的平均苗高为14.08 cm,平均变异系数为17.58%;平均地径为3.10 mm,平均变异系数为16.65%,家系间苗高和地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苗高、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866和0.889,表明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通过综合评价,选出了3个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为16.31 cm,平均遗传增益为13.72%;平均地径为3.49 mm,平均遗传增益为11.18%,经选择的优良家系可进一步测定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江西省分宜县对引自福建、湖南的29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三代子代的1年生苗以及1个三代混系种子的1年生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年生杉木三代子代苗平均苗高为24.19 cm,平均变异系数为23.09%;平均地径为4.27 mm,平均变异系数为18.26%。家系间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评价,选出了5个三代子代生长性状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平均生长量为35.22 cm,现实增益45.61%,遗传增益25.26%;地径平均生长量为5.26 mm,现实增益23.19%,遗传增益7.62%。初选出的5个优良家系,其母本能为今后江西省杉木三代种子园建园亲本选择及高世代育种群体构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江南油杉23个家系子代测定林幼龄林的生长遗传性表现进行分析,并对表现优良的家系进行早期选择。结果表明,2年生不同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30.3 cm、4.7 mm和20.9 cm,3年生不同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70.0 cm、15.2 mm和52.8 cm。不同家系的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说明家系的变异比较丰富。不同家系的各生长性状遗传增益在3%以上,说明江南油杉幼龄林的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同龄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极显著相关。通过综合分析,初步选出5个早期生长较好的家系,5个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为78.6 cm、17.9 mm和56.6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5.00%、6.60%和2.21%。  相似文献   

4.
桢楠优树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2株桢楠优树单系种子在独山县国有林场开展桢楠优树子代苗期遗传变异研究,对1年生苗木苗高的调查分析表明。苗高在不同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1年生桢楠优树子代苗木平均苗高为19.1cm,变幅为14.4~34.0cm;从参试家系中初步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为25.0cm。平均遗传增益为28.12%,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29个陈山红心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进行穗条长度和粗度测定,结果表明:1年生陈山红心杉嫁接苗平均穗条长度为54.2 cm,平均变异系数为27.90%;平均穗条粗度为9.17 mm,平均变异系数为24.61%,无性系间穗条长度和粗度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评价,选出了3个陈山红心杉优良无性系,其平均穗条长度为66.6 cm,平均现实增益23.00%,遗传增益为11.91%;平均穗条粗度为9.77 mm,平均现实增益6.59%,遗传增益为4.05%,选择出的优良无性系可进一步测定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测定及家系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奠定香椿遗传改良的基础,以四川省45个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通过苗期生长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差异,表明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选育潜力。综合筛选出蓬溪19号、蓬溪18号、蓬溪24号和蓬溪8号4个香椿苗期速生的家系,4个香椿优良家系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29.92 cm和4.18 mm,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3.59%和7.99%,较本次参试的45个家系平均苗高(23.22 cm)和地径(3.82 mm)分别高出28.83%和9.51%。然而,香椿半同胞家系间苗高、地径等性状均不能代表整个树体成长的过程,苗期表现只能为香椿优良家系选育的早期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冕林场江南油杉优树子代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广西、福建的31个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 cyclolepis)家系进行种子品质测定、育苗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江南油杉不同家系间种子千粒重、饱满度、发芽率的差异极显著(P 0.01),分别为125.67~196.58 g、37.87%~77.63%、44.14%~88.19%,变异系数分别为20.42%、42.39%、41.39%。31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平均地径为1.68~6.46 cm,变异系数为3.24%~58.71%;平均树高为1.32~4.28 m,变异系数为2.11%~47.40%。3年生子代测定初步结果表明,参试家系可分为4个类型,其中35号为Ⅰ类家系,是表现最优秀的家系,地径和树高分别为群体均值的2.15和2.08倍,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99.05%和97.03%;其次是32号,为Ⅱ类家系,地径和树高分别为群体均值的1.71和1.63倍,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1.37%和56.82%。  相似文献   

8.
对苗圃中种植的红锥1.5代种子园中采集到的34个半同胞子代家系的株高、地径、叶片数量、光合能力(SPAD法)、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面积等7个表型进行测定,并计算叶片长宽比,结果表明:15个月生红锥的平均株高为47.2cm,株高平均变异系数为25.4%,平均地径为5.4mm,地径平均变异系数为20.7%,平均叶片数量为55.3片,平均SPAD值为38.2,平均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面积分别为9.0cm、2.5cm和14.3cm2,平均叶片长宽比为3.6。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8个生长表型在不同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苗期株高、地径的综合评价,参考其生长量的变异系数,共筛选出4个苗期表现优良的红锥家系,分别为A02、A08、A15和A31。  相似文献   

9.
2013~2015年对38个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优树子代球果性状和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优树子代家系之间的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苗高为7.22~16.35 cm,地径为0.11~0.19 cm,苗木成活率为24.44%~85.87%,苗高和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均在0.80以上,其苗期的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种子千粒重与子代苗木的成活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果长和果径均与种子千粒重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的相关性。通过综合分析,初步选出了6个苗期表现较好的家系,入选率为15.8%,其苗高、地径和成活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3.96 cm、0.18 cm和59.50%,苗高遗传增益和地径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16.54%和14.76%。  相似文献   

10.
8年生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开展杉木第2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林生长优良,8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7.49 m、10.8 cm、0.0462 m3;杉木第2代种子园家系间生长差异极显著,生长性状在家系水平上受到中度偏弱的遗传控制,在单株水平上受到弱的遗传控制;以8年生材积为指标选择出12个优良家系和7株优良单株,入选优良家系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11.93%,入选单株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4.36%,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红椿和毛红椿家系苗期的遗传变异,本文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选择,为后续的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本文以7个省13个地区的40个红椿及毛红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材料进行轻基质容器育苗,通过对1年生苗高和地径进行了观测和分析,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家系苗高和地径分别在10.20~35.50 cm和3.08~4.94 mm之间,不同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差异。40个家系中,以YL-45生长最好,苗高和地径均最大,苗高和地径分别为33.50 cm和4.85 mm,遗传增益分别为77.69%和15.66%;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家系苗生长比较均匀一致;遗传力分别为0.976和0.792,苗高受更高的遗传调控。以苗高为主进行苗期选择,选择出YL-45、SC-119、YL-9、SC-205、YL-38 5个优良家系,入选率12.5%,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8.79%和6.98%。选择的5个家系选择差大,遗传增益较高,经过造林对比试验后有成为良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白城市林木良种繁育场的樟子松15个半同胞家系子代3 a生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半同胞家系子代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5个家系中苗高大于对照的占73.3%,地径大于对照的占86.7%,苗高遗传力为59.1%,地径遗传力为66.7%。按子代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大于对照10%的标准筛选6个优良半同胞家系,其中,63号家系的苗高和地径生长最快,分别为12.02 cm和0.63 cm,6个家系的平均苗高、地径分别为10.75 cm、0.57 cm,与CK相比较,其遗传增益分别为22.32%、21.03%。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营建的4年生光皮桦155个家系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在15%、树高、胸径遗传增益在5%以上作为优良家系的选择依据,从155个家系中初步筛选出32个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6.3 m,平均胸径6.1 cm,平均材积0.0106 m3,平均冠幅为3 m,其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1.1%、16.2%、39.7%;以形质优良,绝对生长量大为主要指标,共选出53个优良个体,其平均树高7.6 m,平均胸径8.2 cm,平均材积0.0214 m3,平均冠幅为3.7 m,其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6.9%、22.9%、96.0%。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樟9个种源39个家系开展了自由授粉子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地径、树高和冠幅在种源和家系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变异,地径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地径、树高和冠幅在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地径种源遗传力为0.63,地径、树高和冠幅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83、0.89和0.85,地径、树高和冠幅在家系水平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选择出1个优良种源,地径遗传增益为6.38%,选择出7个优良家系,地径、树高和冠幅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9.07%、14.9%和13.35%。  相似文献   

15.
对来自闽南的红锥24个初选优树子代和1个母树林子代进行苗期生长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参试优树子代的苗高、地径遗传变异均较大,遗传力均较高。从种源变异看,来源华安金山林场和安溪的优树子代苗木生长量和遗传增益较高,1年生苗高、地径平均可达31.5~33.1cm和0.30~0.31 cm,苗高、地径遗传增益分别达8.16%~11.84%和9.24%~11.52%;从参试的优树子代中初步选出优良家系有华安2号、华安3号、华安4号、华安5号、华安6号、华安7号、池塘底A326和安溪A311、安溪A316和安溪A320,其中尤以来自华安的优良家系遗传增益最高,苗高、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达17.30%~28.53%、13.56%~26.00%。初选出的10个优良家系苗木生长的增产效果较好,1年生平均苗高、地径分别可达32.0~40.0 cm和0.31~0.37 cm。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杉木57个自由授粉家系进行子代测定,结果表明,8 a生杉木种子园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超过对照5.82%、11.67%和31.08%,变异系数分别为20%、22.16%和58.4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间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26、0.35和0.36,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6、0.69和0.68.以材积超过家系平均值15%为入选标准,选择出优良家系13个,平均遗传增益为22.9%.  相似文献   

17.
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种源和家系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变异,选育潜力大,苗期评价可为台湾桤木优良家系早期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台湾桤木的5个种源、65个家系7个月生苗木的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源和家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表现较好的是双流和卫子种源。采用改良后的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并以苗高、地径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初选出13个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69.60 cm、平均地径4.19 mm,分别比群体平均值高12.44%和10.85%。  相似文献   

18.
利用60株楠木优树单系种子在政和国有林场开展楠木优树子代苗期遗传变异研究,对1年生苗木苗高的调查分析表明,苗高在不同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1年生楠木优树子代苗木平均苗高为0.39 m,变幅为0.11~0.56 m;从参试家系中初步选择出14个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为0.51 m,平均遗传增益为30.39%,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4个省共112个优良家系的区域性试验,测定杉木优良家系遗传稳定性和生长潜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杉木的材积生长,其家系间、地点间、家系×地点间交互效应均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家系遗传力为0.7356。根据遗传稳定性参数和家系材积生长情况,选出8个优良速生家系,平均材积比杉木1.5代种子园遗传增益达17%。各地点分别选出8个最速生家系,其材积增益为11%─51%,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半同胞家系间球果、种子及幼苗性状变化规律,以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程度,揭示杉木种实、幼苗性状在家系水平的变异情况,并探讨通过种实和幼苗性状早期选择幼苗的可能性。以高县月江国有林场杉木第2代种子园的5个半同胞家系球果、种子、幼苗为材料,每个家系10个重复,测定球果直径、球果长度、球果质量,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苗高、地径,估算各性状之间的相关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5个家系的球果直径、球果长度和球果质量差异显著,种子千粒重和平均发芽势差异显著,家系平均发芽率均在50%左右,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播种时,无需分家系设置播种量;(2)参试家系平均苗高均在21 cm以上,其中4个家系苗高变异系数达到或接近20%,5个家系苗平均地径均在5 mm以上,家系地径变异系数均在18%以上,具有选择超级苗的潜力;(3)参试家系球果遗传力均达到0.9以上,幼苗苗高和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1、0.64,球果性状与幼苗性状间的相关遗传力均小于幼苗性状遗传力,同时遗传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不能通过球果性状间接选择幼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