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技术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煤矸石山作为矿区主要废弃地类型之一,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目前,对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矸石山的环境危害、基质改良和植物生长状况的分析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矸石山植被恢复理论的研究.本文在分析了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和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存在的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立地条件分析与评价、矸石山基质改良技术、树种选择和规划、抗旱造林栽植技术、植被抚育管理技术和植被恢复的监测与评价等组成的矸石山的植被恢复“六阶段“技术模式,加深了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理论研究,为矸石山的植被恢复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作者针对三峡库区植被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库区水土保持型植被恢复与建设的重点区域——低山丘陵区为例,在现有植被建设模式基础上,从生态规划、树种选择、群落结构配置等方面加以提高和改进,筛选和配置出对各区适应性强的植被建设模式,为该区植被恢复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抚顺矿区废弃矸石山造林的多个树种天然更新情况的长期调查研究,筛选出在矸石山立地条件下,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11个乔灌木树种,其中大乔木树种的天然更新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家榆、刺槐、皂角;小乔木树种依次为火炬树、沙棘;灌木树种依次为水蜡、锦鸡儿、毛樱桃、紫穗槐、胡枝子、叶底珠。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营造具有天然更新能力的树种,可加快矸石山植被恢复的速度,大幅度减少用于植被恢复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砂页岩裸露地区自然生境恶劣,植物生长困难.选择适生、抗逆的植物树种,是实施该区生态植被恢复和造林绿化的技术关键.通过对14种耐干旱及乡土树种进行栽培试验,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表现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初步确定火炬树、侧柏、臭椿3种树种作为太行山砂页岩裸露地首选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5.
扬州市丘陵岗地植被恢复选择树种时必须考虑乡土树种、经济林树种和园林景观植物,提出了意杨(populus Canadensis)等9个备选树种为扬州市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6.
昆阳磷矿山损毁林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山损毁林地生态破坏严重,植被恢复困难,在生态植被恢复时,需要先进行客土覆土重建植生土壤,再进行人工植被重建;通过研究,提出了磷矿山损毁林地植被恢复技术模式8种,从各参试树种生长状况来看,乔木树种旱冬瓜、藏柏、墨西哥柏、清香木等树种适应性较好,生长迅速;从参试的灌草长势及适应性来看,火棘、车桑子、马桑、苦刺、多花蔷薇、迎春柳、戟叶酸模均较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边坡长势最好的是藏柏、其次是旱冬瓜和云南松,但由于植被恢复的时间较短,植被恢复后得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襄垣北石底山的林业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国际先进的宫胁造林法,襄垣北石底山林业复垦基础工程和植被恢复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简要阐述了襄垣北石底山的环境概况,重点介绍了林业复垦基础工程的再造技术,植被重建工程的植物筛选以及建植技术和管护技术。实践证明,侧柏纯林,侧柏、灌木混交林,油松、栎类、灌木混交林这3种林分结构在太行山的废弃石灰岩生态重建中比较合理,侧柏作为先锋树种为改善微环境和恢复森林植被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对马关都龙镇锌铟矿山废弃地所设置的10种植被恢复配置模式试验所形成的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养分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山黄麻在各群落类型中的生长差异、分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该废弃地上,山黄麻迁入定居除受种子散布及植被恢复过程中草本层盖度影响外,能适应不同植物群落、不同土壤养分环境,其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8 m,胸径的年均生长量达1.6 cm,树高和胸径的生长速度分级达速生水平,表现出对马关锌铟矿山废弃地较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山黄麻可作为马关锌铟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初期的先锋树种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9.
龙泉山(德阳市段)是德阳市平原与丘陵接壤的分界线,全长62km,跨15个乡镇、99个行政村。这一带是历史上砍树、打柴、放牧毁林的重灾区,虽经多次造林,林木依然稀少,植被极差。为了加快龙泉山绿化建设,我们对龙泉山绿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结合龙泉山绿化建设实际提出在龙泉山建设一条横贯南北的绿色长廊。  相似文献   

10.
以永城市芒山开山采石留下的废弃石塘(坑)植被恢复为例,针对不同类型石塘,采用分类治理,提出了不同的石塘植被恢复技术,为山区采石迹地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大同市太行山土石山区植被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芳 《山西林业科技》2009,38(3):61-62,F0004
工程造林是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气候、土壤、自然资源方面简要介绍了大同市太行山土石山区的概况,并针对该区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造林树种的选择、节水抗旱技术的使用、科学栽植、加强幼林抚育、实行封造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围场木兰林管局3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种群数量径阶谱法,分析了森林演替趋势.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在后期的演替进程中因受到人为影响,演替阶段不尽相同,3种类型中几乎所有的树种更新具有波动现象,使径阶分布出现断层或差异,给森林演替的预测增加了不确定性.演替规律的探索可以为当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辽西半干旱地区地貌和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造成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现状。半干旱地区的树种选择和营造混交林的树种合理配置是辽西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恢复植被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文章根据多年从事项目造林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油松针叶树种与其他树种营造混交林的可行性,为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排矸年限是影响矸石风化程度、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种类及生长状况的主导因素,因此,按照排矸年限可将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划分为四种立地类型:Ⅰ类矸石山排矸年限50 a,风化层厚度50 cm,土壤结构较好,物理理化指标均高于其他类型矸石山;适生植物种类较多,具备了进行人工植被恢复的良好条件。Ⅱ类矸石山排矸年限30~50 a,风化层厚度40 cm,土壤结构良好,物理指标低于Ⅰ类矸石山高于Ⅲ、Ⅳ类型矸石山;适合于抗逆性强的灌木或乔木树种。Ⅲ类矸石山排矸年限10~30 a,风化层厚度25 cm,土壤结构一般,土壤通气性较差;植被恢复时应采取一些辅助措施。Ⅳ类矸石山排矸年限10 a,风化层厚度10 cm以下,地温高,且有自燃现象,几乎无风化层、无土壤团粒结构;尚不能进行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5.
废弃采石场绿化树种选择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废弃采石场以及裸岩山地自然植被的调查,结果表明,宁波市石宕及裸岩的主要有乔木树种有20种,灌木树种30种,草本11种,层外植物6种。经过试验,废弃采石场绿化表现优良的乔木树种为马尾松、枫香、青冈、乌冈栎、山桐子、冬青、化香、木荷等,灌木树种为山矾、夹竹桃、栀子等,藤本植物为爬山虎、凌霄、常春油麻藤、葛藤、山荠麦等。绿化方法以筑巢法绿化、石壁藤本垂直绿化、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的绿化法,为今后宁波市石宕绿化的主要方法,在不同的石宕部位,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现有植物群落的特点及其自然地理条件,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和园林观景设计原则,规划设计了森林公园林分改造的树种选择及配置方案,为森林公园的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扬州市丘陵岗地植被恢复选择树种时必须考虑乡土树种、经济林树种和园林景现植物,提出了意杨(populus Canadensls)等9个备选树种为扬州市丘陵岗地森林植被恢复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18.
公路边坡恢复植被具有保护生态、保护行车安全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边坡立地环境对植被恢复的负面影响、植被恢复的原则及技术措施,提出了拟选择的若干树种.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幕府山的早期露天开采使山体从地形、地貌到土壤、岩石,从景观系统到生态系统都受到了巨大破坏。近些年,当地政府实施了幕府山植被恢复重建工程,其整体绿化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笔者从植物多样性的角度对幕府山的植被生长现状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意在为幕府山植被恢复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干热河谷典型地区的植被恢复为主要内容,对树种选择,造林整地、节水保水技术、植被恢复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概述,提出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建议,为该区域多目标可持续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