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选取南京市254个乡村旅游点为研究对象,通过GIS等技术和方法,分析了南京市乡村旅游点的具体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南京市乡村旅游点可划分为田园风光类、民俗文化类、休闲度假类、现代农业景观类、村落乡镇类5个主类及17个亚类;南京市乡村旅游点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具有多中心集群分布的特征,呈现出江宁石塘竹海-秣陵街道-锁石村一带、高淳桠溪国际慢城片区等5大集聚分布地带(区);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及区域特征差异明显;资源禀赋、道路交通、农业水平等是影响南京市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南京市254个乡村旅游点为研究对象,通过GIS等技术和方法,分析了南京市乡村旅游点的具体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南京市乡村旅游点可划分为田园风光类、民俗文化类、休闲度假类、现代农业景观类、村落乡镇类5个主类及17个亚类;南京市乡村旅游点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具有多中心集群分布的特征,呈现出江宁石塘竹海-秣陵街道-锁石村一带、高淳桠溪国际慢城片区等5大集聚分布地带(区);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及区域特征差异明显;资源禀赋、道路交通、农业水平等是影响南京市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山区县域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研究典型山区县域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交通可达性,对促进旅游资源空间重构,推动旅游再造山村之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和ESDA空间关联,对河南省典型山区栾川县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布密度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此外,采用缓冲区分析、栅格计算法和网络分析法对旅游资源的交通路网可达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栾川县的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从路网缓冲区分析结果来看,交通道路网与旅游资源之间的协调性良好,路网缓冲区内的旅游资源占比为88.54%;3)栾川县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达性整体较好,绝大多数旅游资源在1.5小时内可达,其中有92.68%的旅游资源在1小时内可达。本研究为制定栾川县旅游产业的科学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张运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9-920,975
以河南云台山景区内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云台山村落概况以及村落资源现状。探讨了云台山景区村落旅游资源整合的意义,指出其有利于云台山景区内旅游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拉动焦作市旅游业的整体提升,还有利于提升焦作山水品牌。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云台山景区村落旅游资源整合的思路,强调应拓展交通网络,促使村落融合;规划村落形象,拓展旅游空间;丰富村落文化,深化景区内涵。  相似文献   

5.
亳州市谯城区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散落,要素间联合度低,亟需进行整合优化。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以亳州市谯城区现有旅游资源为依托,针对其开发现状,提出空间整合、时间整合、多产业融合、全服务的人员资源整合等路径,试图为亳州市谯城区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并进一步推动亳州市谯城区全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洛阳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空间分布模式分析,其中包括旅游资源空间集聚分析、旅游资源的通达度和相对连通性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市旅游资源呈弱均匀分布态势;各景点间联系不够紧密;旅游景点主要集聚于交通便利区。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洛阳市旅游资源呈带状、圈状和孤岛状分布。最后,提出了促进洛阳市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浅谈旅游资源整合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分析旅游资源整合的理论依据入手,论证了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阐述了旅游资源整合具有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旅游企业规模、整合旅游资源的品牌形象、促进再就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等实践意义;对市场品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共建、建立战略联盟和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等几种旅游资源整合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熊艳菊  娄伟  高人兴  汪礼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1):113-117,121
通过分析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及交通现状,应用旅游资源丰富度指数、最小距离矩阵、空间距离通达性、时间距离通达性等研究方法,结合Arc GIS软件的反距离空间插值法、空间叠合分析以及缓冲区分析等技术,进行旅游节点的筛选以及交通通达性分析,确定以3A级及以上的旅游景点和4个县区为旅游节点,共计19个;通过对时空通达性的计算,得出六盘水市时空通达度都呈现出"核心-边缘理论"和"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分布状况;结合实际交通网络,得到六盘水市的公路密度分布状况。基于时空通达性选取旅游景点与旅游景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对旅游路线进行设计;叠加实际交通网络,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旅游者喜好等因素,优化路线设计,最终设计出通达性、资源集中能力最优的9条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是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文化资本化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模式,在提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上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健全,文化旅游产品较少且结构单一,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发展不协调.在综合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类型、集中度及均衡度等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整合、产业发展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35个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以下简称示范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泰森多边形和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示范点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分布集中度和均衡度;采用缓冲区分析、近邻分析、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广西乡村休闲旅游影响因素。【结果】广西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整体上呈显著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但集中化程度不高。各市域示范点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11个地级市示范点呈集聚分布,其他呈均匀分布。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三级·四区·多中心布局特点;玉林为一级中心,属高值密度区;桂林、南宁、北海和百色东南为二级中心,属中—高值密度区;防城港、河池东、贵港东北和钦州东北为三级中心,属中值密度区;梧州、柳州、贺州和崇左集聚中心不明显,属低值密度区。各因素对示范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地形水系、陆路交通及客源市场等因素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强相关性,是影响示范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农业发展和旅游发展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关联度大,是影响示范点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人口与示范点空间分布关联度相对较小,是次级影响因素。【建议】加强交通网络构建,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有效提升交通可达性,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优化空间规划与布局,整合区域优势旅游资源,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区域联动集聚发展。深度开发广西乡村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及气候等景观资源,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内涵特色,构建区域差异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以清远市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对清远市旅游地理条件、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以及旅游的支撑环境与发展背景进行分析论证,设计开发了清远市旅游资源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地理信息查询功能,而且可以帮助游客很方便地在网站上进行空间分析,指导游客旅游决策行为;而对于旅游相关部门,该系统还能够实现旅游信息预报、旅游线路评估、交通和导游调度、游客应急安排、旅游销售预测等功能,为其进行旅游决策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本研究以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POI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利用标准差椭圆、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以及核密度估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测识别。结果表明,蓟州区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出三大特性,即景区依赖性、集聚性和向心性,以“一片区,两个增长极”的空间集聚格局为主,总体特征表现为北部密度高、南部密度低。各类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具有差异性: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于蓟州区西部与北部,以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吸引物形成集聚格局,并通过极化效应推动乡村旅游资源在集聚区内进一步增加;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蓟州区中部与西部,呈现出以增长极为主的空间集聚格局。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集聚格局是基于自然本底因素形成,并受到社会经济和客源吸引潜力因素的共同驱动,影响因素按解释能力从高到低分别为海拔高度(0.81)、A级旅游景区数量(0.68)、旅游发展政策(0.55)、旅游收入(0.53)。自然本底奠定了空间集聚的资源基...  相似文献   

13.
分布于河南城乡的历史英雄文化景观,是发展河南现代旅游业的宝贵资源。应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文化平台的展示与宣传,凝练河南的旅游文化品牌。通过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实行跨区域的联合开发等途径,将空间分布广泛、知名度偏低的潜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成知名的景区景点,拓展其历史英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逐步提高,休闲农业产业相应地开始进入规模化过程。为促进其健康发展,对休闲农场土地与空间适宜性的研究至关重要。笔者以南京市为例,结合环城游憩带理论,总结了南京市郊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从空间效应、社会效应、交通要素、农业资源和政府政策方面分析了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近几年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由于河南省多数地区缺乏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经验,致使多数旅游项目文化层次较低,资源浪费严重。因此,本文以河南省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为目标,阐述了河南省茶文化旅游概念,分析了河南省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现状。并对河南省茶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路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  邵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7-7960
综合考察了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献资料,在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从分析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资源概况入手,分别介绍了9个城市的资源优势和特点,引入基尼系数,从定量的角度探究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村落的空间形态,指出其表现出显著地非均衡集中分布特征。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空间连接度、通达度的测量,指出其交通连接度属于中等水平,各主要乡村旅游城镇均具有较好的通达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的模式,即"一核、一带、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林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1):169-171
对大别山区域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以及大别山区域进行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巨大潜力,从区域的自身特点出发,着重研究了大别山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以区域、政府、旅游产品、旅游设施、宣传为中心,通过资源整合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的一体化发展,增强大别山区红色旅游的实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时间可达性、最邻近分析、地理集中指数等多种分析方法,从空间角度研究武汉城市圈农业示范点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武汉城市圈农业旅游示范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从城市基础条件、交通布局、河流水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角度分析不同因素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影响,结果发现,地市之间以及农业旅游示范点之间交通连接性较弱,农业旅游示范点对资源的依赖性强且农业旅游特色彰显不足。应完善交通网络布局,提高各地市和农业旅游示范点之间的通达性;创新经营模式,挖掘文化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新形式;加强区域联合,促进武汉城市圈农业示范点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交通是影响旅游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高速铁路的发展打破了由空间距离界定旅游空间格局的局面,进而转变为由时间距离来界定。本文以合福高铁为例,在对沿线地区旅游资源禀赋进行分类总结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线主要县市在高铁开通前后的交通网络通达性和等时圈的变化,并对交通费用变化问题进行简单探讨。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合福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县市旅游发展最直接的影响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提升地区间的交通可达性,尤其是原先交通不便的地区,进而提高地区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和空间相互作用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风景道作为一类线性景观空间,对于打造城市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旅游带游憩空间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风景道选线是评估城市景观印象、游客游憩体验的重要指标。以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为导向,选取水域因子、地形坡度、绿地斑块、旅游资源、交通道路5个因素作为风景道选线的指标因子,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适宜性及其效益研究,得出风景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分析结果,建立旅游带风景道最优选线的普适性思路,为环巢湖风景道旅游空间的上位规划及其他相关环湖区域布局分析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