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谢杭  常泰 《内陆水产》2001,26(11):26-26
1稚鳖当年孵化的稚鳖越冬,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人工强化饲养手段,使之在越冬期体重达10克以上;二是实行温室越冬,室温保持25℃左右,使稚鳖在越冬期继续摄食生长。2幼蛙当年7~10月由蝌蚪变态而成的幼蛙,气温降到10℃以下时,即开始越冬。越冬池水保持70厘米,池底要有淤泥,池上要有覆盖物,保持环境安静和水质良好,并注重防除敌害。3泥鳅泥鳅在水温降到10℃时便进入冬眠。届时将达不到上市规格的幼鳅集中越冬,选择背风向阳保水能力强的鱼池,用0.2×10-6孔雀石绿全池泼洒消毒,清理食场,水泥池池底铺…  相似文献   

2.
薛志成 《内陆水产》2002,27(10):21-22
1稚鳖当年孵化的稚鳖,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人工诱导手段,使亲鳖提早产卵孵化,增加稚鳖的养殖时间,使其在越冬前体重达到10克以上,二是实行温室越冬,室温保持在25℃左右,使稚鳖在越冬期间继续摄食生长。2幼牛蛙霜降以后,当气温和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牛蛙便开始冬眠。不足10克的幼牛蛙由于营养积累少,生命力较弱,如果越冬方法不当,易造成大批死亡。现介绍两种简便易行的安全越冬法:一是室内越冬法。(1)选几只大塑料盆或木盆,放在室内安静处。盆内铺放5厘米厚的泥土,再加入净水,使水面高出泥土面2厘米。…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控温养鳖技术:合理设计温室结构,将温室水温稳定在30±15℃,调控室内气温和鳖池水质,进行科学投饵和消毒防病。8月下旬放养稚鳖,翌年6月上旬,平均个体200g以上,最大可达750g。在这种控温条件下,14个月可养成500g/只的商品鳖,比常温条件下缩短养成期2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红螯螯虾在厦门地区可以生长繁殖,其繁殖期为5-10月份,盛期出现在6-8月份。每年自然水温上升至26.3-29.3℃时,受精卵孵化至稚虾需42-47天。用塑料编织网作为幼苗隐蔽栖息材料,投喂对虾苗在用1-2号配合饲料育效果理想。平均水温为28℃时,由离开母体的稚虾(体长8mm)培育至体长为2-2.5cm的规格种苗,约需25天。在正常情况下,每平方米育苗池,可生产出种苗1234-1910尾。  相似文献   

5.
1 亲贝室内越 在自然海区越冬的亲贝受海区条件影响很大,室内越冬则可以有效避免风浪。温差的急剧变化对亲贝成活率和体质造成的影响。室内越冬应注意以下问题: 1)水温 越冬时的水温一般保持在3~6℃。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利用地下温井水调温。没有条件的单位可在加满水的育苗池或饵料池上盖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辐射能升温。一般情况下,1℃左右的自然海水,3~5天可达到3℃以上。 2)管理 亲贝密度 120~150个/m3,每天充气4~6次,每次20分钟,5~7天倒池1次。 3)饵料 人工培养的单细胞藻、自然海水繁殖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15℃、20℃、25℃和30℃)对长吻Wei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吻Wei摄食与生长的起始温度为15℃;适宜温度区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水温为10℃时,长吻Wei基本不摄食。水温为15-25℃时,长吻Wei摄食率 、生长率随永温升高而显著增加,25℃和30℃组间差异不大。饲料转化效率随水温上升明显提高,但水温升至30℃时,饲料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藻类饵料对虾夷马粪海胆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亚青 《水产学报》1999,23(1):69-76
对虾夷马粪海胆石在10.0-25.0℃水温下单独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及15.4-17.8℃混合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铜藻、角叉菜的不同组合和21.6-27.4℃饥饿状态下的摄食、生长及成活进行了试验研究。海胆体重与壳直径的关系为G=0.43132D^2.9958。海胆对海带、裙采、石莼的日摄食率依次降低且随水温变化而异。1.0-3.6cm的纪海胆在10.0-25.0℃下摄食上述海藻均可保持较快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15℃、20℃、25℃和30℃)对长吻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吻摄食与生长的起始温度为15℃;适宜温度区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水温为10℃时,长吻 基本不摄食,水温为15—25℃时,长吻摄食率、生长率随永温升高而显著增加,25℃和30℃组间差异不大。饲料转化效率随水温上升明显提高,但水温升至30℃时,饲料转化效率有下降的趋势。长吻幼鱼日投饵量可根据经验公式:C=0.148T ̄(1.626)W ̄(-0.521)计算。  相似文献   

9.
牙鲆室内人工养殖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室内养殖牙鲆的试验结果,1992年-1995年进行的小规模试验。将受精卵培育至鱼苗、成鱼直至成熟亲鱼。在水温为2-25℃范围内,经过36个月将全长为5.3cm鱼苗培育至全长为46.8cm、体重为1780g的商品鱼,成活率为50.6%。1997年-1998年进行的生产性养殖试验,在水温为10-33℃范围内。经过10个月将全长为5.4cm鱼苗养至全长为33.4cm、体篝为356g的商品鱼、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海洋枝角类是稚幼鱼的理想活饵料,1997年4月-6月进行鸟喙尖头溲的培养的试验。在水温为19-26℃,盐度为24-28%的条件下,在4个0.5吨的水泥池中,单用面包酵母培养,经过12-16天。生殖量大,平均每个成体每胎可产13个幼体,水泥池中使用酵母培养的平均只产4.25个。  相似文献   

11.
1993年7月~1997年5月,在夏季采用网袋、网箱开展虾夷马粪海胆F2代稚海胆的海区渡夏,壳径日平均生长量比室内提高33.6%~61.6%;采用网箱平面培育方法进行F2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和F3代稚海胆室内中间育成中试,壳径的日平均生长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为0.53×10-2~1.46×10-2cm/d,体重日平均生长量呈上升趋势,介于2.32×10-2~10.72×10-2g/d之间,培养中密度过大会降低海胆的成活率并导致疾病发生;采用立体水槽开展陆地工厂化养成,经13个月,海胆壳径由1.16cm增至5.98cm,体重由0.47g增至61.0g,性腺指数达18.0%。  相似文献   

12.
七彩龟适温在-8~42℃,稚龟10℃时比较活跃但不吃食。通过对七彩龟稚龟的温泉下越冬养殖,打破稚龟的冬眠,稚龟在三个月时间内平均增重150克/只。  相似文献   

13.
温室饲养甲鱼的几个技术问题如何提高温室饲养甲鱼生产水平,这是近几年发展甲鱼养殖中同行们都在不断探讨的技术重点。现就我场摸索的几点体会提出供商讨。一、实行限时开窗通风换气、对水温影响不大温室饲养中要解决保持室温、水温和保证室内通风换气这个相互矛盾而又是...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口胭脂鱼夏花鱼种的盐度适应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6年6月11日-21日,本所对经人工繁殖获得的美国大口胭脂鱼培育成的夏花鱼种(3-4cm),在室温条件下(水温在23±1℃),用NaCl配制成不同盐度的试验用水进行了适应性试验。对试验结果初步统计分析表明,该鱼种能在15‰以下盐度环境中存活;在2‰的盐度环境中,鱼种最长能存活9小时,而在25‰的盐度环境中鱼种仅能存活1小时45分钟。结果还表明,若将该鱼种直接从淡水移入各试验盐度中,对高盐度表现出不适应性,即使在15‰的盐度环境中也存在着较明显的死亡率,而采用逐步驯化,则无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1选择优质鱼种越冬越冬鱼种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越冬成活率,应选择体质健壮,丰满、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表光滑的个体,鱼种一般要求全长10-15cm,用来作繁殖的亲鱼为0.5-0.75kg。在11月上、中旬,当水温16℃左右时将选好的鲶鱼及时放入越冬池。入池前在2%-3%食盐水中浸洗10-15min。放养密度每立方米水中放鱼种100-15尾或亲鱼3-4kg。2严格控制水温越冬水温控制16℃以上,用工厂余热水或温泉水越冬的,根据流量大小控制水温;用电热器加温越冬的,根据控温仪的自动调节控制水温,若用人工加温的温室越冬,则必须使室内气温保持…  相似文献   

16.
异育银鲫的蛋白质消化率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沈晓民 《水产学报》1995,19(1):52-57
研究了异育银鲫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及其在不同蛋白质含量、不同水温和不同体长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1.饲料蛋白含量在28-52%范围内,鲫鱼对蛋白质的消化率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2.水温为25℃时,蛋白质的消化率最高,水温在35℃时,尽管粪便较多,浓缩率也高,但因消化酶活性降低,导致粪蛋白含量明显偏高;3.体长为6cm以下的异育银鲫蛋白质消化率明显偏低。据推测,6cm体长组鱼的消化机  相似文献   

17.
牙鲆为冷水、底栖肉食性鱼类,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适合网箱养殖。一、海区的选择牙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适温范围广,其耐温范围为2~27℃,适宜生长水温12~25℃。是广盐性鱼类,最适盐度17‰~32‰。适宜在风浪较小、水流通畅、溶氧充足、不易发生赤潮的内湾养殖,水深保持7米以上,冬季水温高于2℃或夏季水温不超过27℃为宜。水温12~25℃的时间不应少于6~8个月。二、网箱制作与安放网箱规格有多种,常用为方形,边长在4~8米之间,高度3米左右。侧网网目随鱼体大小变换,一般为…  相似文献   

18.
陈艳平 《内陆水产》1997,22(12):18-19
温室养鳖,将稚鳖一年养成500g左右的商品鳖,大大缩短了养殖生产周期和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及稚鳖越冬成活率。但此法要求温室设计合理、饲养管理得当,否则将事倍功半,甚至养殖失败。笔者在广东及省内一些养殖单位曾参与过温室设计及饲养管理工作,除赞同水产同行对温室养鳖的经验之谈外,也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1加温方式要因地制宜加温养鳖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将水温始终控制在鳖援食和生长的最佳范围内(28-30℃)。采用何种加温方式,直接关系到加温养鳖的资金投入和经济效益。在广东等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加温季节较短,温室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甲鱼开始进入室外养殖阶段。室内则应选择一些投饵量少、经济价值高、易饲养的品种进行养殖,使这一阶段的温室也能充分利用,达到“一室两用”的效果。我们选择了罗氏沼虾进行甲鱼温室养殖,现将养殖体会简要介绍如下:一、合理安排养殖茬口5月下旬当鱼池水温稳定在18℃时,室内水温约为22℃,成甲鱼池的甲鱼移至室外池塘内,幼甲鱼池的甲鱼移至成甲鱼池,罗氏沼虾的虾苗放入幼甲鱼池。6月下旬,成甲鱼池的幼甲鱼移至室外养殖,幼虾放入成甲鱼池进行成虾养殖,当年孵出的稚甲鱼放入幼甲鱼池培育。10月中旬,当温室水温降至16℃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紫石房蛤人工育苗,放流增殖技术的研究结果,6月中旬(水温14.6-16.5℃)采捕的亲贝,经升温促熟6-7天(水温18-21℃),生殖腺发育成熟,采用浓度100×10^-6的氨海水浸泡法采卵,以细沙,筛绢网箱和棕帘等三种附着基立体采苗,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256万粒/m^3壳长2-6mm)。采用流水法在具沙质底的室内水池进行中间培育,育成率达到78%,稚贝日平均增长76μm。将壳长5mm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