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蔬菜田间作平菇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缓解大田食用菌与粮争地的矛盾,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山东省茌平县一些菇农在蔬菜田中进行平菇反季节栽培,每667米~2投资1500~2000元,3~4个月可收入6000元左右。现将其详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建造菇床。根据疏菜遮荫的特点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建造不同类型的菇床。为了有利于平菇遮阴保温,一般采用畦埂种菜,畦内种菇。菇床宽80厘米、深30厘米,菜埂宽100~120厘米、高20~25厘米,埂上种植两行蔓型瓜、豆类蔬菜,并采用人字形棚架。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平菇遮阳保湿,采用畦埂种菜、畦内种菇。菇床宽80厘米、深30厘米,菜埂宽1~1.2米、高20~25厘米,一埂种植两行蔓型瓜、豆。采用人字形棚架。在葡萄架下、丝瓜棚内种平菇,畦宽一般1.6米左右,可用一半面积种平菇,另一半面积作为丝瓜、葡萄生产的作业区。菇畦宽60~80厘米,畦深10~15厘米,菇畦边沿可做成宽10厘米、高5厘米的土埂,畦底采用埂式。棚架采用直立平顶棚。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与蔬菜间作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矮秧蔬菜间套食用菌根据不同季节,将食用菌与不同种类的矮秧蔬菜间套。1.耐寒性较强的越冬蔬菜与低温性平菇间作如大棚中栽培越冬的白菜、芹菜时,冬前施肥、整地,按高畦80厘米宽、地畦60厘米宽,高低畦间的埂宽20厘米,挖出土筑畦埂和高畦。1月中旬将地畦内填入配制好的培养料,并接菌种,选低温性菌种。2月下旬出菇,4月上旬收完。高畦上的越冬蔬菜要多层覆盖保温,争取2月底倒茬。栽培早春喜温性蔬菜。  相似文献   

4.
<正> 采用室内框架式栽培平菇,在菇床正反两面同时产菇,可在不增加单位面积培养料,不改变培养料配方和菌种播量的基础上,平均每平方米菇床产菇16公斤,且提早7天左右出菇。 1 菇床框架结构的设置 在室内用毛竹等搭建框架,框架上固定菇床底板,一般框架高2米,设3层菇床,层间距离60~65厘米;双边管理的菇床宽110厘米,单边管理的菇床宽55厘米;菇床底板用薄木板钉制,每根木条之间相距1.5~2厘米。  相似文献   

5.
种菇巧用水     
采用室内框架式栽培平菇,通常只在菇床正面产菇,其生产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在框架式菇床上使菌袋正反两面同时产菇,可在不增加单位面积培养料重量,不改变培养料配方和菌种播种量的基础上,产量增产近一倍,且提早出菇7天左右。平菇菇床正反面产菇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菇、菜露地栽培,是以蔬菜轮作食用菌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 一、菇菜轮作畦床的设计秋菜选早中熟大白菜地,收获后及时翻地做畦.按2.4米开厢,留排水沟宽60厘米、深30厘米.在畦中挖宽1米,深10厘米的菇床,挖出的土分别放在菇床的两边,周围自然形成宽40厘米、高20厘米的土埂.另备竹片、薄膜,以做弓形棚用.  相似文献   

7.
陈钦 《新农村》2000,(6):15-15
草菇是食用菌中唯一的高温型速生品种,栽培料以稻、麦草为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一般当夏季气温稳定在28~35℃时,最适合草菇生长。而这时以蔬菜生产为主的塑料大棚已闲置,可利用栽培草菇,以补夏季蔬菜不足。现将小垄栽培草菇方法介绍如下。1.菇畦准备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内,大棚上盖好薄膜和草帘以保温保湿。菇畦宽1米,长度视棚长而定,菇畦间距30厘米,既作人行道又是蓄水沟。在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宽30厘米,深20厘米,菇床之间留20厘米小土垄,然后喷0.2%敌敌畏和  相似文献   

8.
平菇栽培过程中,发菌成熟的菇床迟迟不出菇,或采过1-2潮菇的菇床不再正常出菇的现象较为常见,针对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双孢菇又名洋蘑菇、白蘑菇,营养丰富,栽培简便,效益显著。据我县去年栽种表明,一般每平方米菇床投入6元,收入可达26元。其栽培技术要点是:一、菇房建造房前屋后友空闲地上均可建造菇房。菇房一般宽2.5米左右,长度视情况而定。先从中间挖45~60厘米深、45厘米宽的人行道,两边各留1  相似文献   

10.
<正>一、出芝前准备1.季节和栽培场地。栽培时间一般在5月进行,平均气温为25℃左右。选择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作为栽培场地,将其周边的杂草除掉整平,翻土深为30厘米,菇棚的遮荫程度达到"四分阳,六分阴"即可。畦埂高15厘米,畦宽1.3米,间距0.3米,畦长按地形决定,浇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框架式栽培平菇,在菇床正反两面同时产菇,可在不增加单位面积培养料,不改变培养料配方和菌种播量的基础上,平均每平方米菇床产菇16千克,且提早7天左右出菇.  相似文献   

12.
李南 《农技服务》2001,(4):20-20
<正> 平菇的袋栽、床栽和室外覆土栽培,是当前平菇的三大主要生产模式。这三种生产模式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袋栽平菇朵形端正,出菇均匀,料袋搬动灵活,温度低时可以堆叠旋转,占地面积小。但后期出菇时由于基质水分散失多且难以补充,养分利用率低而造成浪费。床栽平菇一般采用立体式层架栽培。这种栽培方式立体空间利用率高,但出菇朵形不均匀,常出现菇体过分拥挤等现象,影响菇体品质。室外覆土栽培平菇,地表湿度大,水分易保持,菇质细密产量高,但发菌阶段管理不便,易烂料。  相似文献   

13.
露地栽蘑菇     
露地栽培蘑菇,其技术操作要点如下: 1.选场作畦选地势高燥、排水性能好、近水源、病虫杂菌少的早稻田.9月下旬作畦,畦床南北向,床面宽100厘米,中间筑15厘米宽土埂,形成两条畦面,长度在20米以内,畦床四周筑小埂,宽、高各10厘米,但小埂不能敲实,床上必须松土、刨碎,以利于菌丝萌发生长出菇.  相似文献   

14.
草木灰含有丰富的钾、磷、钙等元素,呈碱性。按下列方法在平菇生产中使用草木灰,可提高产量约43%。 1.草木灰拌料:以棉籽壳作培养料为例,加入5%草木灰拌料即可。 2.治杂菌污染:对已被杂菌污染的培养料面,局部或全面覆盖2厘米厚的纯干草木灰,然后按常规管理,不久便可在草木灰上长出平菇菌丝。 3.后期喷菇床:在采完2期菇并清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瓶栽、袋栽和生料地床栽培等三方面试验,分析比较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在小白菇、姬菇、平菇、绣珍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与配方要求。试验显示,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经粉碎后可以替代杂木屑栽培4种食用菌,但受基质特性影响,采用全一枝黄花配方栽培时,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早、出菇期短,产量、生物效率和子实体体积均略低于对照。采用一枝黄花+棉籽壳配方后,发菌、生长、出菇性状和子实体质量等方面均比全用一枝黄花的有明显改善,栽培效果更接近棉籽壳对照。其中平菇和姬菇栽培的产量分别增加19.05%、80.77%,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小白菇和绣珍菇增产20.00%和30.00%,比对照减产14.29%和31.58%。一枝黄花+棉籽壳配方还可进行生料地床栽培,小白菇和姬菇的生物效率达67.33%和73.07%,平菇高达117.04%,绣珍菇较低。  相似文献   

16.
李茜 《农技服务》2002,(6):25-25
<正> 平菇与蔬菜立体栽培,是在常规塑料棚栽培蔬菜的基础上,套栽一季平菇。本方法是利用蔬菜密集叶片的遮荫作用,为平菇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既充分利用土地,又明显增加经济效益。 (一)塑料棚设置 采用冬春季蔬菜保护性栽培使用的塑料棚,一般棚高2.5米,宽5~6  相似文献   

17.
平菇是最常见的食用菌品种之一,本文作者介绍了平菇菇房和菇棚两种季节性栽培设施的建造方法,并重点阐述了菌渣配方栽培平菇技术全过程,包括杏鲍菇菌渣配方培养料配制、培养料发酵、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技术程序,为广大菇农利用菌渣高效种植平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1999,(8)
露地栽培蘑菇,是近几年来人们根据蘑菇在野外露地自然生长习性仿生研究出来的一种新方法,其技术操作要点如下:1.选场作畦选地势高燥、排水性能好、又近水源、病虫杂菌少的早稻田。9月下旬作畦,畦床南北向,床面宽100厘米,中间筑15厘米宽土埂,形成两条畦面,长度在20米以内,畦床四周筑小埂,宽、高各10厘米,但小埂不能敲实。床土必须松土、刨碎,以利于菌丝萌发生长出菇。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1997,(11)
平菇大田栽培是目前规模生产平菇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栽培方式,能充分利用空闲田地,节省生产投资,操作方便。与其他方法相比,能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现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适合季节栽培的优良菌种。2.选场做畦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的空闲田,最好选择杂交晚稻或单季稻收割以后的田做菇场。畦床呈南北向,宽1.2~1.5米,长度一般不要超过15米,沟深15~20厘米左右,以方便操作,四周开排水沟,宽20厘米,深30~35厘米。沟中挖出来的泥土,放在畦的中间或堆在沟两边做成土埂。为改善平菇生长条件,也可在畦床中间留一条15厘米宽的土埂,并在土埂上挖浅沟以便排水。畦床建好后喷1:倍的敌敌畏进行消毒,也可喷洒的石灰  相似文献   

20.
对出过第一潮菇的平菇栽培袋以正常堆垛式第二潮出菇为对照,采取8种不同的出菇方式进行增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平菇后期的增产作用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出菇方式1(脱袋后出菇端朝外单墙抹泥)、出菇方式4(脱袋出菇端朝外,双墙抹泥)和出菇方式7(脱袋后整袋卧式畦床覆土出菇)这三种出菇方式增产幅度较大。出菇方式1和出菇方式4比较适合在生产上采用。而其他出菇方式由于增产幅度不明显、减产或劳动强度过大等原因不适合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