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周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47-950,955
农地征收直接造成农村耕地减少,损害农民利益,危及整个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有执法者政治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低下,法律制度不健全,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的弱化等一阐述了农地征收的现状及危害,分析了过量征收的原因,并提出了耕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大量集体土地被征收而用于非农建设。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就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滥用土地征收权、土地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征收补偿的标准过低、失地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征收程序较为混乱等。针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司法诸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建立协调的土地征收法律规范体系,完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明确土地征收的目的、征收的程序及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由于农地发展权保护的立法缺位、农地征收法律制度不健全和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弱化等原因,不合理的农地征收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危害农民自身发展.介绍了农地发展权的涵义与价值,对农村土地征收中农地发展权受损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法律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民作为国家的根本,其合法权益应得到充分保障,尤其针对近几年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在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日益扩大土地征收规模已是应有之义。但就当前中国土地征收制度而言,失地农民权益还难以得到有力保障,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国家及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农民经济损失及相关社会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民权益保障法律意识薄弱、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征收程序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使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应当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农民法律保障意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规范土地征收程序等。  相似文献   

5.
刘敏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165-167,172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耕地行政法律制度实质是土地的行政管理制度。我国现行的土地行政法制度存在一系列问题:基本农田保护法律制度难以有效执行;征收和补偿制度显失公平;占补平衡制度在实际操作与立法目的相距甚远。从行政法律视角,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建议完善现行相关法律规定,构建科学合理的耕地行政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6.
《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后,作为下位法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都应当及时做出相应修改和完善,应明确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照“权责相一致”的原则列明地方政府的用地自主权,优化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全面编制《土地征收目录》,应采取多样性的征地补偿方式,建立以维护农民权益为核心地位的、细化的土地征收程序,健全土地征收审查、监督机制,从而建立我国完整的地方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是协调和解决土地征收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权益冲突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征地补偿问题上,农民的行为逻辑和政府的目标价值往往存在着某种明显的分歧和背离。通过调查农民对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评价及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实际需要,表明现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运行效绩不好,农民对此满意度不高,就此提出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征收是各国普遍存在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对于保证国家获得必需的建设用地、促进公共利益的增进和国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土地征收的客体范围界定不清,轻视个人利益,泛化公共利益,以致土地征收权的行使具有随意性。一些地方政府受多种利益驱动,人为加速城市化进程,盲目设立开发区、工业园,大量圈占农村土地,土地征收过多过滥;在土地征收的补偿上,补偿范围偏窄,补偿费在实践中分配不合理,以土地安身立命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无从保障。因此,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是将农民的集体财产收归国有的法律制度,因此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应当权衡好公共利益和农民权益。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揭示了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不足,主要包括"公共利益"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并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救济程序不完善。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在法律中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用市场价格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征收补偿和设立专门针对农地征收的仲裁机构和法庭,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征收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11-14713
论述了"城中村"改造与土地征收补偿的关系,分析了"城中村"改造中征地补偿的法律缺陷,提出了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对策建议:应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补偿的法律体系,确定土地征收补偿的合理标准,构建土地征收补偿的司法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1.
“征转分离”土地审批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31-14033
在分析现行土地转用征收管理模式及其弊端的基础上,探讨"征转分离"土地管理模式的优势与必要性,并提出了"征转分离"土地审批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和优化设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征转分离"土地管理模式具有补偿安置先行,保障农民权益;提高转用效率,避免土地闲置;提高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科学性等作用。为提高"征转分离"土地管理效率,促进征地制度改革,应从征地规模控制、占补平衡控制、安置补偿控制、土地用途控制几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韩娟  王印传  许皞  周亚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98-599,601
由征地问题引出目前我国土地制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弊端,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土地制度的落后是造成征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针对我国的土地制度提出了部分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目前我国农村征地制度的实施及效果,并基于法社会学对我国农民失地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征地已经成为获取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途径之一。分析了目前征地中存在的问题的,对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和保护现有耕地及保护农民权益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雪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10-4212
分析路径依赖下土地征收制度表现出的问题,探讨在路径依赖视角下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产权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要保护农民在征地中的利益,必须完善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征地制度的历史沿革,梳理出不同时期征地制度的特色。以大型线状工程的征地报批为例,阐述了征地报批和拆迁补偿的流程。着重介绍了目前我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在建立征地拆迁补偿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土地勘测定界准确性、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对当前征地拆迁制度改革方向进行了探讨,包括简化征地程序,进一步提高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完善征地拆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对解决当前征地拆迁补偿矛盾的根源进行了探析,认为改革的最终方向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相似文献   

18.
土地征收作为我国农地非农化的唯一途径,对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别从公共利益目标、行政操作过程、土地补偿3个方面出发,发现目前我国土地征收存在着公共利益范围不明确、土地征收行政操作过程不规范、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较低等问题,进而导致征地冲突等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出了今后我国土地征收改革方向:完善土地征收内涵,明确公共利益范围;规范土地征收操作过程;适当提高现有土地征收补偿价格;充分做好市民化后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方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663-10666
在梳理和概括了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确立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应注意的问题,从紧急状态和公共利益2个方面探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方式,并指出了农村征用补偿方式确立后需考虑的2个程序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