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以全国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品系区域性试验林桂软1号、桂软11号、桂软22号、桂软24号、岑软2号、岑软3号、湘林70号、湘林91号共8个无性系的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室内常温条件下开花当天花粉的生活力状况,并研究了岑软2号、3号无性系花粉在室内常温、不同贮藏天数条件下的生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8个油茶无性系在开花当天花粉生活力均达50%以上,但表现出广西产地的油茶无性系花粉生活力比湖南产地的无性系花粉生活力高,两省区之间的差异较明显.暴露在室内空气中常温贮藏的岑软2号、3号无性系花粉生活力可保存7天.  相似文献   

2.
为了创制油茶新种质,以"岑软系列"和"湘林系列"2个地理种源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优良无性系为亲本,进行人工控制授粉杂交试验,并对杂交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及F1代苗期的生长特性和遗传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1代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821 5和0.828 5,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能够较为稳定的遗传;岑软24号×湘林210和湘林210×岑软2号2个组合综合表现良好,苗期生长速度均较快。岑软24号×湘林210的坐果率和成果率分别为82.50%和52.50%,鲜出籽率达50.45%;湘林210×岑软2号的坐果率和成果率分别达到97.37%和68.42%,单果重和单粒籽重最大。  相似文献   

3.
岑软2号、3号等油茶无性系花粉配合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双列交配设计,完成油茶(Camellia oleifera)6个无性系间的花粉配合力测定,筛选出17个高配合力组合,其中以岑软3号×岑软2号为最高,座果率高达92.0%.以桂软24号为母本,分别以桂软1号、岑软3号、桂软11号和桂软22号为父本的杂交果鲜出籽率均在40%以上,品质优良;桂软22×岑软2的杂交组合所得杂交果的出籽率也较高,为43.15%.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计31个杂交授粉组合和4个自交授粉组合,研究了不同油茶无性系间的授粉亲和力,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间的授粉亲和力存在极显著差异,湘林5(♂)×湘林67(♀)等7个组合具有较好的授粉亲和力,其座果率为47.3%~90.8%;湘林5(♂)×湘林67(♀)、湘林67(♂)×湘林5(♀)、湘林3(♂)×湘林5(♀)、湘林3(♂)×湘林5(♀)的授粉座果率分别为90.8%、57.3%、86.5%和71.7%,湘林5(♂)×湘林5(♀)的自交座果率达到了68.0%。因此,在造林品种配置时,可将湘林5作为父本,湘林67、湘林3号作为母本。  相似文献   

5.
为给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适应性研究和生产中品种的选用提供依据,对霍山县但家庙镇观音岩村引种的11个油茶品种(‘长林166号’、‘长林53号’、‘长林40号’、‘长林27号’、‘长林23号’、‘长林21号’、‘长林4号’、‘长林3号’、‘湘林56’、‘湘林26’和‘大别山1号’)果实的经济性状进行了调查,方法是每个品种选10株,每株随机选20个果实,测定其经济性状指标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茶的鲜果含油率在2.65%~9.93%、干籽含油率在19.07%~39.62%、仁含油率在38.67%~56.54%,不同品种油茶的含油率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鲜果质量及干籽质量有较大的差异,果形指数差异较小;‘长林53号’、‘长林40号’、‘长林21号’、‘长林3号’、‘湘林56’、‘湘林26’和‘大别山1号’7个油茶品种在引种地表现出较好的良种特性;聚类分析结果为当距离为10时分为2类,当距离为15时,分为3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油茶为自交不亲和树种,选择‘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间花期相遇及授粉亲和性高的品种,为‘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南主栽的‘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开展油茶开花物候期观测、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品种间异交亲和性调查,初步建立‘赣州油’系列油茶授粉品种配置模式。【结果】根据开花时间,‘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被分为早花、中花、晚花品种。不同油茶品种单花花粉量和花粉活力存在较大差异,单花花药数最多的品种为‘赣州油17号’,单花花粉量最多的是‘GLS赣州油2号’,单花有效花粉数最多的为‘赣州油18号’。人工自花授粉试验结果显示,油茶并非完全自交不亲和,‘GLS赣州油2号’和‘GLS赣州油4’号可以实现自花授粉结实,但其结实率较低,分别为10.00%和11.11%;‘GLS赣州油4号’的同品种异株间人工授粉结实率达到42.86%。异花杂交试验结果显示,‘GLS赣州油1号’ב赣州油6号’杂交坐果率达到88.89%,综合考虑父本和母本的性状、稳定性、配合力等情况,从32个组合中筛选出6个最佳组配,分别为‘GLS赣州油1号’ב赣州油6号’、‘GLS赣州油5号’בGLS赣州油2号’、‘GLS赣州油5号’ב赣州油10号’、‘赣州油9号’ב赣州油10号’、‘GLS赣州油4号’בGLS赣州油2号’、‘GLS赣州油4号’ב赣州油6号’。【结论】‘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的花药数和花粉量不能作为品种间亲和力的判断依据,油茶的品种配置应综合考虑花期、花粉活力、亲和性等各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贮藏条件对赣无系列油茶花粉活力和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油茶杂交育种的花期不遇,用TTC法对赣无系列等2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花粉活力进行简单快速测定,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赣无1、白皮中子、赣无16、赣无8、赣190)花粉活力的影响,以恒丰8号和闪光红山茶为试验材料,在-20℃真空冷冻条件下,附加干燥条件做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2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中,花粉活力最高的为赣70,达到93.16%;花粉活力在70%以上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共有18个,占所测总数的69.23%。在-20℃冷冻条件下,真空保存的花粉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萌发率,赣无1在110 d时的花粉萌发率为36.13%,赣190在50 d时的萌发率为27.43%。在272 d时,闪光红山茶和恒丰8号的花粉萌发率仍分别高达39.12%和44.00%。可见,-20℃冷冻真空保存为花粉长期贮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高州油茶花粉特征。[方法]通过纤维素酶法、扫描电镜法、养分测定、TTC染色法等方法对花粉数量、花粉形态、花粉养分含量及花粉贮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枚花药的花粉量平均为2 699粒,单花花粉数平均为461 186粒;(2)高州油茶花粉大小属中等水平,极轴长44.66~54.08μm,赤道轴长27.38~34.29μm,呈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花粉萌发孔在正常状态下为三(拟)孔沟型;(3)高州油茶花粉养分中全N、全P、全K、全Ca、全Mg、全Zn和全B的含量分别为58.72、7.73、8.65、1.94、1.22 g·kg~(-1)和135.93、2.73 mg·kg~(-1),全N、全P、全K、全Ca的含量与‘岑软2号’的差异不明显,全Zn和全B含量与‘岑软2号’的差异明显;(4)低温、干燥条件有利于高州油茶花粉的贮藏,4℃干燥贮藏60 d后花粉生活力保持在80%以上,-20℃干燥、-80℃干燥贮藏360 d后花粉生活力仍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耐弱光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于2010年10月份在广西南宁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广西、湖南和江西选育的普通油茶6个无性系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存在差异,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湘林86号﹥岑软24号﹥长林4号﹥岑软3号﹥赣190号﹥岑软2号,但岑软24号在早、晚光合有效辐射较低时净光合速率分别为5.33和4.08μmol/(m2.s),均大于其它无性系,在自然生长状况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其次是岑软3号。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赣190号、湘林86号、岑软24号和岑软3号,光补偿点均在20μmol/(m2.s)左右,在理想状况下利用弱光能力较强,而岑软2号和长林4号光补偿点分别为50.10和44.78μmol/(m2.s),利用弱光能力较差。6个无性系中初步筛选岑软24号和岑软3号为耐弱光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水分管理对油茶产量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率,为夏季油茶林地管理提供依据,选择‘长林18’和‘湘林210’油茶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滴灌、喷灌和漫灌处理,对各处理油茶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灌溉方式对油茶成果率、果型大小、籽重、出籽率、籽含水率及仁出油率等的影响差异显著,‘长林18’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油茶成果率最高,达到了97.07%;‘湘林210’用喷灌方式进行灌溉,油茶成果率最高,达到了91.27%。漫灌处理‘湘林210’果型最大,而‘长林18’果型最大是滴灌或者喷灌处理,滴灌处理油茶平均果质量和鲜籽质量较大;‘湘林210’喷灌处理,鲜籽含水率及出仁率较高(64.69%),滴灌处理鲜籽含水率最低(47.17%),而仁出油率最高(51.88%),‘长林18’滴灌处理鲜籽含水率最高,未进行灌溉处理鲜籽含水率最低(39.88%),出仁率较高(59.28%),进行喷灌处理仁出油率最高(48.66%)。  相似文献   

11.
为选择适宜闽中地区栽培的油茶良种,连续4a对引种的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油茶无性系的生长结实及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跟踪调查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6个长林油茶无性系在引种地生长适应性较强,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等果实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与原产地接近;但连续4a测产的产油量较低,年均产油仅266.49~458.4 kg·hm-2,5个长林无性系产油量低于油茶优良无性系年均产油标准值450 kg·hm-2;经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长林53号和长林4号在闽中沙县的表现较好,其次是长林3号、长林27号、长林166号,长林40号品种表现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与油茶花芽分化的关系,为调控油茶花芽分化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以‘湘林27’和‘湘林14’油茶无性系为试材,结合花芽分化率,对不同花芽分化时期花芽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内源激素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两个品种油茶花芽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整体呈“M”形变化,且‘湘林27’油茶花芽可溶性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前期和末期均显著高于‘湘林14’油茶,分别高出:9.48%(前分化期)、4.47%(子房与花药形成期)、27.21%(雌雄蕊成熟期);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湘林27’油茶花芽内源GA3和IAA含量显著低于‘湘林14’油茶,而ZR和ABA含量却显著高于‘湘林14’油茶。在雌雄蕊形成期,两品种油茶花芽IAA、GA3和ABA含量相差幅度最大,分别为25.5、1.46和16.01 ng/g,而在花芽前分化期两品种油茶花芽ZR含量相差幅度最大,为13.59 ng/g。油茶花芽分化率与花芽前分化期(0.742)、雌雄蕊成熟期花芽可溶性糖含量(0.769)和花瓣形成期花芽可溶性蛋白含量(0.750)显著正相关(P <...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与其他山茶属植物的杂交育种亲和性,培育出利用价值高的杂交金花茶新品种,开展金花茶与宛田红花油茶(C.polyodonta)、越南抱茎山茶(C.amplexicaulis)、广宁红花油茶(C.semiserrata)、普通油茶(C.oleifera)无性系岑软3、博白大果油茶(C.gigantocarpa)、黑牡丹茶花(Heimudan)等山茶属植物杂交育种试验,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共设计18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有10个杂交组合可以结实,不同杂交组合结实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金花茶66号×宛田红花油茶1号(组合L5)结实率最高(63.64%),金花茶1号×宛田红花油茶2号(组合L6)结实指数最高(15.21)。杂交果的果形、单果鲜重、果高、果径、果皮厚、单果籽粒数、单果籽鲜重与母本无显著差异,与父本有显著差异。试验表明普通金花茶与宛田红花油茶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与越南抱茎山茶亲和性不高,与广宁红花油茶、岑软3、黑牡丹具有一定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4.
喷施宝浓度对油茶结实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喷施宝在油茶中应用的适宜浓度,设计了不同浓度喷施宝处理,在‘长林4号’和‘长林40号’品种油茶初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了叶面喷施,通过测定座果率、裂果率、单株果实产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鲜果含油率等指标,分析和探讨了喷施宝浓度对油茶结实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宝能提高油茶座果率,减少裂果,增加单株鲜果产量,提高果实品质;不同品种对喷施宝处理响应存在差异,‘长林4号’在0.33mg/kg获得的效果最佳,其裂果率比对照低45.4%,座果率、单株果实产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分别比对照高38.9%,21.1%,25.3%,5.1%,2.0%和30.9%;‘长林40号’以1.00 mg/kg获得的效果最佳,其裂果率比对照低63.6%,座果率、单株果实产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和鲜果含油率分别比对照高106.7%,60.3%,17.7%,15.5%和33.8%.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最佳配置组合,以5~8年生10个长林系列良种为研究对象,设计49个配置组合并进行人工控制授粉,对当代杂交果实的座果率、种实特征、种仁含油率以及油脂油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授粉组合对座果率、果实重量、鲜出籽率、籽粒数、单籽粒重和种仁含油率影响显著,对种子脂肪酸油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油茶授粉座果率与果实重量、籽粒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果实籽粒数和单籽粒重则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对品种间控制授粉的座果率、种实特征以及种仁含油率的综合评价,优化筛选出长林系列油茶良种的最佳品种配置组合6个,即长林21号和长林4号、长林21号和长林18号、长林53号和长林40号、长林53号和长林23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长林3号和长林27号。  相似文献   

16.
油茶长林品种引进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西引进8个油荼长林品种(‘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开展了其在引种地生长适应性、物候期、主要经济性状、果实品质等试验研究,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茶长林品种在引种地表现出了较强的生长适应性,物候期与原产地较为一致,产量和鲜出籽率等主要经济性状间差异显著,与对照品种差异亦显著.果实品质与原产地相比差异较小.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更为优良的5个品种,分别是‘长林4号’、‘长林27号’、‘长林23号’、‘长林3号’和‘长林40号’.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油茶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6个普通油茶杂交组合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幼林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油茶亲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在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树高、地径和冠幅皆存在显著的GCA和SCA效应,其中地径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为主、非加性效应次之,树高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程度相当,1年生林冠幅受加性效应控制为主,2年生林分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程度相当。亲本中‘长林10号’的地径和冠幅的一般配合力最高,‘长林81号’的树高一般配合力最高,‘长林10号’和‘长林81号’为优良亲本。根据GCA和SCA,确定树高、地径的最优组合为‘长林10号’ב长林81号’,树高、冠幅的最优组合为‘长林10号’ב长林53号’。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极晚熟杏品种‘冬杏’的杂交亲和性并为选育其晚熟品种奠定基础,以‘冬杏’为母本、15个不同成熟期的新疆杏品种为父本进行了杂交实验,通过观察坐果率及花粉管的生长状况,探讨了不同父本与‘冬杏’的亲和性。结果表明,15个父本杏品种的平均花粉量为1 413.24粒/花药,平均花粉活力为51.0%,与‘冬杏’杂交后的平均坐果率为22.5%,‘贾格达玛依桑’、‘木孜佳娜丽’、‘赛买提’、‘克孜朗’等品种与‘冬杏’的杂交坐果率较高,‘毛拉肖’、‘索格佳娜丽’、‘旦杏’等品种与‘冬杏’杂交的坐果率相对较低。‘冬杏’自交坐果率小于6%,为自交不亲和类型。授粉后2 h有部分品种花粉在柱头上开始萌发,所有品种的花粉管在96 h后均到达了‘冬杏’的花柱基部,但各品种花粉原位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动态的差异较大,其中以‘赛买提’和‘贾格达玛依桑’的花粉管最早到达基部,‘木孜佳娜丽’和‘克孜朗’等较早。‘贾格达玛依桑’、‘木孜佳娜丽’、‘赛买提’、‘克孜朗’等品种与‘冬杏’的杂交亲和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3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CPRO+ 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油茶无性系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在果实油脂转化期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岑软3号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单峰型,无明显"午休"现象,湘林11和赣190呈双峰型,有光合"午休".蒸腾速率(Tr)日变化岑软3号和湘林11为单峰型,赣190呈双峰型.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为岑软3号>湘林11>赣190.岑软3号、湘林11、赣190最大净光合速率依次为14.84、13.64、12.45 μmol/(m2·s).相关性分析表明:岑软3号、赣190和湘林11气孔导度(Gs)与其净光合速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赣190和湘林11达极显著水平;胞间CO2浓度(Ci)与其净光合速率均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胡耀盛 《绿色科技》2022,(1):205-207
为掌握油茶优良无性系在南丹拉源区域适应性情况,在造林地采用油茶岑软2号、岑软3号条状混交方式建立了示范林.两个油茶无性系均采用同样的抚育管理措施,定植第四年植株保存率均达96% 以上,试产期座果率100%.从抚育管护及测产结果可知:岑软3号比岑软2号受病虫危害少,其鲜果产量是岑软2号的1.25倍,对造林地的适应性及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