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蝴蝶兰与火焰兰远缘杂交育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蝴蝶兰(Phalaenopsis)与火焰兰(Renanthera)进行正反远缘杂交,共计杂交组合48个,获得441株杂交后代。结果表明:1)在48个杂交组合中,有30个组合座果,仅有6个组合的种子在诱导培养基M1、M2和M3上萌发,其中M2的诱导时间最短,而多数组合能座果但蒴果内棉絮状、无种子,可能是胚发育不全或败育所致;2)火焰兰与二倍体、非整倍体蝴蝶兰杂交共有20个组合座果,但蒴果内均没有种子;与四倍体蝴蝶兰属间正反杂交有10个组合座果,其中6个经无菌播种后均获得杂种后代。因此,选择大花型四倍体蝴蝶兰与火焰兰属间杂交较易成功;3)采用组织培养无菌播种的方法进行胚抢救是提高远缘杂交成功率的有效手段,蝴蝶兰与火焰兰属间杂交成功的6个组合经无菌播种后均获得杂种后代;4)杂种F_1代遗传了双亲的特性,植株及开花性状总体上趋向蝴蝶兰,但叶端明显比蝴蝶兰下弯,叶片革质和较硬。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授粉方法对亚洲百合系,麝香百合系及OT杂种系共15个栽培品种进行自交、系内及系间杂交,共计26个组合780朵花,针对选定组合的蒴果维系时间、结实率、蒴果的长/宽,有胚数和有胚率5个指标对杂交亲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选15个品种自交均不亲和;亚洲百合系内杂交结实率高但有胚率较低;OT杂种系内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均为0;系间杂交的各组合中,麝香百合系品种‘white heaven’更适合作母本。同一品种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蒴果的长/宽与种子的有胚率成反比,因此蒴果的长/宽可作为判断杂交亲和性的外观指标。杂交种子的有胚数和有胚率作为亲和性指标更为可靠,证明其已经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能得到有胚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以4个建兰品种、8个杂交兰品种为材料,开展了建兰与杂交兰杂交亲和性及杂交幼胚离体萌发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合杂交亲和性不同,‘金丝马尾爪’ב绿美人’、‘大凤素’ב绿美人’、‘大凤素’ב金边绿凤凰’3个组合的亲和性较高,结果率均大于50%,‘小桃红’בGZ1’的亲和性较差,结果率仅为2%,其余组合介于两者之间。杂交幼胚离体萌发适宜培养基为1/2 MS+IBA(0.3 mg·L~(-1))+BA(0.03 mg·L~(-1))+AC(1g·L~(-1))+蛋白胨(2g·L~(-1)),杂交胚的平均萌发率达61.4%。  相似文献   

4.
以3个中国兰品种和2个大花蕙兰品种为材料,开展了种间杂交亲和性以及杂种胚无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春兰与墨兰的杂交亲和性高于春兰与大花蕙兰的,春兰与大花蕙兰杂交亲和性因组合不同有较大差异,6个组合仅有2个没有获得果实;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有机物可促进兰花杂交种子的萌发,杂交种子无菌萌发适宜培养基为1/2 MS+IBA 0.3mg·L~(-1)+BA 0.03mg·L~(-1)+蛋白胨2g·L~(-1)+AC 1g·L~(-1)。'  相似文献   

5.
无花粉污染百合的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影响无花粉污染百合杂交亲和性的相关因素,为选育无花粉污染百合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无花粉亚洲百合品种‘小小的吻’和‘平凡生活’,不散粉品种‘简单华尔兹’以及花粉团聚状OT百合品种‘耶罗琳’作为母本,以11份百合种质资源为父本,进行常规杂交,研究各个组合的杂交亲和性。通过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与石蜡切片重点研究了‘小小的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交亲和性差异的原因。[结果]父本中,东方百合‘索邦’的花粉萌发率最高(95.30%),LA百合‘莫泽尔’的花粉萌发率最低(6.79%)。33个杂交组合中,以‘小小的吻’作母本的10个杂交组合的平均杂交亲和指数最高,为3.61%,其中‘小小的吻’ב小飞碟’杂交亲和指数最高;以‘平凡的生活’为母本的9个杂交组合的平均杂交亲和指数为0.90%,其中‘平凡生活’ב正直’的杂交亲和指数最高;以‘简单华尔兹’为母本的8个杂交组合的平均杂交亲和指数为0.57%;以‘耶罗琳’为母本的6个杂交组合的杂交亲和指数均为0。所有杂交亲和的杂交组合中,其父本除LA百合‘正直’与川百合外,均为亚洲百合;亚洲百合与亚洲百合之间杂交有亲和性,而亚洲百合与东方百合、OT百合杂交均不亲和。‘小小的吻’部分杂交组合不亲和原因主要是花粉管未到达花柱底端所致;而以‘小小的吻’为母本的杂交亲和的组合中,花粉管均能到达子房,但其胚胎发育存在正常和异常2种情况。[结论]百合杂交亲和性与父本花粉活力无关,主要与父母本亲缘关系有关,来自同一杂种系列的父母本杂交亲和性较高,亚洲百合‘小小的吻’最适合作为选育无花粉污染百合的母本。受精前生殖障碍是无花粉百合杂交不结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中小花型蝴蝶兰的杂交结实特性,提高育种技术和效率,选取9个中小花型蝴蝶兰品种作亲本按完全双列法进行自交与杂交,在81个组合中2个自交组合与17个杂交组合获得发育成熟的荚果,分别占自交组合数的22.2%和杂交组合数的23.6%.总平均结果率为12.3%,自交结果率为11.1%,杂交结果率为11.8%;作母本时9个品种平均结实率为13.63%,作父本时平均结实率为12.58%.蒴果生长呈S型曲线,可分为形成期、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各期时间长短受不同杂交组合的影响,快速生长期为30~50 d,从授粉到采收时间为80~118 d.种子萌发率及萌发所需时间因组合而异,平均萌发率为83.3%,杂交组合较自交种子启动萌发早、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7.
开展3种高度类型22个有髯鸢尾品种间的杂交,共配置42个杂交组合,以获得变异类型丰富的有髯鸢尾杂交后代,筛选出优异杂交亲本及最佳杂交组合。结果表明,高生与高生类型有髯鸢尾杂交的亲和性相对最高,杂交成功率为72.7%,其次为高生与矮生类型,杂交成功率为66.7%,高生与中生类型杂交亲和性相对最低,杂交成功率为36.6%;在高生与高生类型杂交中,Indian Chief×Immortality的坐果率与单果结实数相对最高,为最优杂交组合,Indian Chief可选作母本材料;Thornbird与多个高生品种杂交可获得较高的坐果率和单果结实数,是优良的杂交亲本;在高生与中生类型杂交中,中生类型Lenora Pearl与高生类型杂交成功率相对较高;种间杂交I.pallida×I.illyrica,I.illyrica×Casual Elegance及德国鸢尾与I.variegata‘Nibelungen’的杂交后代均未获得种子;在高生与矮生类型杂交中,矮生类型有髯鸢尾作为母本的杂交坐果率远高于作为父本,Knick Knack、Crinoline、Crown Princess都可以作为矮生类型杂交母本。  相似文献   

8.
蓝莓种间杂交及杂交种子的无菌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适合北方高寒地区的蓝莓杂交新品种,以蓝莓栽培品种‘美登’、‘北蓝’、‘黑珍珠’及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为亲本进行了种间杂交。对杂种结实率、杂种果实质量、杂交种子的质量及杂交种子的萌发方法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母本自然授粉的结实情况,探究蓝莓不同杂交组合种间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蓝莓不同种间杂交均可结实并得到杂交种子,但坐果率及单果种子数均低于自然授粉;不同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存在较大差异,栽培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较强,平均结实率为31.92%,其中‘北蓝’和‘黑珍珠’正反交结实率分别达到42.86%和50.03%,野生蓝莓与栽培品种间亲和性较弱,平均结实率仅为7.32%;在倍性相同情况下,相同植株类型间亲和性较强;杂交种子经100μg·g~(-1)赤霉素处理,接种24 d内平均出芽率达82.88%,其中‘黑珍珠’ב美登’组合出芽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高亲和的柿杂交亲本组合,以4个优良甜柿品种为母本、8个柿特异雄性种质(品种)为父本,设计19个杂交组合,开展人工控制杂交授粉,对各杂交组合花后8周的座果率和得种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其杂交亲本的亲和性,并对未成熟种子的幼胚进行胚挽救组织培养,获得杂交F1代幼苗后,对其雌/雄和甜/涩性状进行分子标记早期鉴定。结果表明:1)8个父本材料的花粉活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携带中国甜柿基因的野生雄株(雄株8号)的花粉活力最强,可达90.38%,离体萌发率为45.89%;而雌雄同株的‘西村早生’花粉活力最差,仅35.29%。2)雄株8号和‘太秋’花粉均可在‘阳丰’‘富有’‘罗田甜柿’柱头上正常萌发。3)不同杂交组合亲本间的亲和性差异明显,‘阳丰’×雄株8号杂交组合坐果率和亲和指数最高,分别为48.39%和1.56;‘富有’ב西村早生’的杂交组合坐果率和亲和指数最低,分别为5.53%和0.05。4)未成熟种子经胚挽救组织培养,获得了705株杂交子代,经过雌/雄和甜/涩分子标记早期鉴定,共鉴定出359份雌株和346份雄株,363份完全甜柿和342份非完全甜柿,其中符合育种目标的完...  相似文献   

10.
开展芍药与牡丹远缘杂交研究对于保障我国芍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出的4个结实率较高的芍药品种为母本,以3个牡丹品种为父本,设计12个杂交组合,以饱满种子数、结实心皮率、百粒重等作为评价指标,对比筛选各杂交组合的结实情况。结果如下:筛选出杂交亲和性高的4个组合,分别为‘紫凤羽’ב月宫烛光’、‘紫凤羽’ב层中笑’、‘紫凤羽’ב花王’、‘矮粉1号’ב层中笑’,其每果饱满种子数分别为16.50、12.00、9.13、2.57粒,结实心皮率分别为52.50%、60.00%、47.06%和73.68%。本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培育芍药属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1c-5对土壤中非靶标生物安全性的影响,以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1c-5的非转基因亲本品种吉粳88为对照,选择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作为指示生物,在室内条件下,用水稻1c-5的叶片喂饲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考察其对白符跳存活率和体长的影响,以及对赤子爱胜蚓存活率、繁殖率和体重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吉粳88相比,水稻1c-5对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无显著影响。由此可初步判定,短期内转Cry1c基因水稻1c-5对白符跳和赤子爱胜蚓无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适合农田人参生长的阴棚小气候,指导人参的规模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方法】以3年生农田人参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率和阴棚中各项环境因子指标的日变化规律,分析主要环境因子对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并将环境因子逐一与净光合速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农田人参功能叶片在绿果期净光合速率为0.50~3.05μmol/(m~2·s)。一日中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现为上午升高,中午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下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上午的净光合速率要高于下午。对环境因子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和空气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 2和0.572 8。【结论】农田人参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主要受空气温度和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影响,因此在农田栽培中应注重调控阴棚中的光强和温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MC)对大型溞摄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确定MC对大型溞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此为依据,设计含0.00(正常组),24.49,36.74,55.11,82.67和124.00μg/L MC的培养液培养大型溞,并以小球藻饲喂,检测处理前后及恢复条件(在不含MC的培养液中培养)下,母代和子代大型溞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变化。【结果】MC处理可显著降低大型溞母代和子代的滤水率及摄食率,且降低程度与MC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其中对子代摄食强度的抑制大于母代;恢复条件下大型溞子代的摄食强度有所回升,但与正常组相比仍明显偏低。MC对大型溞母代、子代第1胎、子代第3胎的滤水率和摄食率达到半数抑制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4.75和75.61μg/L,44.42和52.78μg/L,39.47和47.01μg/L。【结论】MC可严重抑制大型溞的摄食行为。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密度(12、20、32、40、52和60尾·m~(-2))饲养克氏原螯虾体重(2.4±0.2)g 2个月,分别求得其相对生长率、成活率和残肢率,测定其血细胞吞噬活性和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成活和抗病力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克氏原螯虾的相对生长率、成活率、血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中ACP、LZM活性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残肢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血清中SOD、CAT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本研究认为,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克氏原螯虾个体用于应对环境胁迫的能量消耗增多,对空间资源的竞争加剧,为了争夺自己的领地空间和生存资源不惜自相残杀;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下降,使"自由基稳衡性动态"被打破,导致抗氧化系统紊乱,机体受到氧化损伤,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均显著下降,可能是克氏原螯虾生长速度减缓、成活率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升高的主要原因。考虑到既要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又要获得最大的生长率和成活率,20尾·m~(-2)的饲养密度为此规格克氏原螯虾适宜的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规模扩繁中的最佳繁蚜冬寄主,比较了自然条件下7种不同冬寄主上烟蚜的种群数量变化,烟蚜茧蜂对各寄主上烟蚜的防控效果及僵蚜羽化率.结果表明:烟蚜在7种寄主上种群数量的自然增长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烤烟K326、芥菜、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萝卜、红菜薹、白菜;芥菜上烟蚜茧蜂的寄生率为70.56%,显著高于其他寄主;7种冬寄主上僵蚜羽化率均高于70%,其中芥菜最高,为97.33%,萝卜最低,为72.8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烟蚜茧蜂均能寄生7种冬寄主植物上所饲养的烟蚜且僵蚜羽化率相对较高,但总体而言芥菜上烟蚜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烟蚜茧蜂的寄生率和僵蚜羽化率均最高,可利用芥菜来替代烟草作为冬季繁蚜寄主,也可在春烟种植前对芥菜田释放烟蚜茧蜂使其在田间建立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16.
以1日龄和12日龄大龄溞(Daphnia magn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8个pH(4~11)和8个盐度(1~8)水平对其心率和摄食行为的影响。两种生长期大型溞对pH和盐度值变化的响应都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对碱性水体的适应性大于酸性水体。幼龄溞和大龄溞的最适pH范围分别为6~8和7~9,最适盐度分别为2和3,幼龄溞对pH和盐度变化较大龄溞敏感,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性低于大龄溞。幼龄溞在pH为10、盐度为5时心率分别为372.1±15.1和365.3±10.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心率高于大龄溞,但适应范围较大龄溞窄。在pH为8时,幼龄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达到最大,与对照组相比,滤水率上升不显著(P0.05),摄食率显著提高(P0.05),大龄溞在pH为9时规律相同。在盐度为2时,幼龄溞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达到最大,与对照组相比,滤水率显著增大(P0.05),摄食率增加极显著(P0.01),大龄溞在盐度为3时有同样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生长期大型溞的最适pH和盐度不同,应合理调整pH和盐度,促进产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对陕西安康试验站引种的菊叶薯蓣和当地栽种的盾叶薯蓣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响应曲线、水分利用率等生理特性测定和分析表明:同等条件下,菊叶薯蓣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均大于盾叶薯蓣.菊叶薯蓣、盾叶薯蓣的光饱和点分别为800、400 μmol·m-2·s-1,菊叶薯蓣的光合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于2012年4月11日至2012年10月3日通过对半滑舌鳎雌性亲鱼投喂沙蚕等鲜活饵料进行强化培育后,结果发现,半滑舌鳎雌鱼生长极快,性腺发育时间提前,产卵期延长,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显著提高,亲鱼产卵后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半滑舌鳎亲鱼经过4个月强化培育后,A组(实验组)平均体重由1.25 kg增至1.85 kg,净增重和日增重分别为0.6 kg和4.92 g/d,明显高于B组(对照组)的0.34 kg和2.79 g/d;截至产卵前,A组中198条亲鱼有118条性腺发育成熟,成熟率为59.60%,而B组仅有67条性腺发育成熟,成熟率为33.84%;A组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产卵后仅有11条死亡,死亡率为9.32%,相反B组有28条亲鱼产卵后死亡,死亡比例高达41.79%,比A组高出32.47%;A组亲鱼性腺于5月26日开始发育,比B组提前了19 d,于9月10日开始产卵,比B组提前了6 d。A组产卵期为24 d,比B组延长了13d;A组亲鱼平均产卵量和平均上浮卵量分别为411.3 mL和263.2 mL,分别高出B组60.6 mL和71.2 mL,且A组平均上浮率(80.97%)明显高于B组(67.65%);A组和B组平均受精率分别为60.37%和47.29%,A组比B组高出13.08%,A组平均孵化率为53.28%,B组为22.40%,A组是B组的2.38倍。两组畸形率都较低,分别为2.36%和4.73%,但A组畸形率不足B组一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缺失SigmaB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的毒力影响。通过体外生长试验、巨噬细胞RAW264.7的粘附与侵袭试验、小鼠肝脾载菌量试验、毒力基因转录水平试验、小鼠LD50试验来研究缺失株(LM XS5 △SigmaB)的毒力变化。结果显示,与野毒株相比,缺失株体外生长能力减弱、侵袭率和粘附率降低,小鼠肝脾载菌量显著减少,毒力基因(inlA、inlB、hly、prfA、actA)的转录水平降低,而小鼠LD50升高。可见,SgmaB基因对LM的毒力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LM基因缺失疫苗和活疫苗载体的研发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油料植物红皮糙果茶与油茶叶片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油料植物红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 Tutcher)光合作用日变化体征,为其科学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红皮糙果茶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 L.)的光合生理特性及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红皮糙果茶净光合速率曲线呈双峰状,自9:10至13:10期间有一个长达4 h的高效光合平台期(19.7~20.2 μmol·m-2·s-1),最大值为20.2 μmol·m-2·s-1。气孔导度日变化与油茶相似呈单峰曲线于13:10达到峰值0.22 mmol·m-2·s-1,但其蒸腾速率整体高于油茶。油茶无明显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1:10,为20.1 μmol·m-2·s-1。相比之下红皮糙果茶光合作用时间较长,总光合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