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海宁市种粮大户的调查,分析其耕地冬季闲置基本状况、产生原因,提出扩大种粮大户冬季种植的对策,包括加强扶持、倾斜政策,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解决规模生产机械配套,推广适宜冬季种植作物和品种,优化有利于规模生产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健全规模生产配套服务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流转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山东省粮食组织化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分为科技示范型专业合作社、粮食加工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服务型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三种经营模式;土地流转难度大、种植规模较小、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大户科技素质较低、生产资金不足、自然灾害风险突出、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目前限制山东省粮食生产组织化的主要原因。应加大资金、信息及技术支持,以促进山东省土地流转和粮食组织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种粮大户,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分析了江西省种粮大户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土地流转、农田基础设施、生产经营风险以及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大户的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种粮大户,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分析了江西省种粮大户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土地流转、农田基础设施、生产经营风险以及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大户的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种粮大户,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稳定粮食生产做出了一定贡献。在调查江西省种粮大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种粮大户发展存在土地流转受限制、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经营风险大、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贷款机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种粮大户素质等促进江西省种粮大户稳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湖南农业》2011,(4):16
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捞箕村农民郑四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等途径种植水稻1627公顷。多次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称号,是湖南省粮食生产规模化种植时间最长(13年)、种植面积最大的种粮大户。  相似文献   

7.
肥城市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一直是全市工作的重心,近几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不断完善,种粮大户群体大量涌现,在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面有突出的作用,但是在各种因素制约下,种粮大户发展也面临多方困难,农田基础设施不全、资金不足、政策不稳定等,一直是种粮大户发展受限的因素。随着肥城市农业全面振兴计划的实施,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种粮大户的稳定发展,发挥种粮大户在稳定粮食生产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台州市粮食生产和供需现状出发,阐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视扶持粮食生产、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程度提高等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因素;分析了当前种粮效益低;耕地季节性抛荒现象普遍;农田水利设施受损;土地流转受制约、种粮大户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效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薄弱等不利因素;提出了包括突出重点抓早稻:实行职效挂钩,激励和调动基层干部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力;加大耕地抛荒检查整治力度: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台州市粮食生产的对策措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界首市2013年种粮大户与普通农户小麦产量结果对比,总结出界首市2013年小麦的生产特点及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得出界首市小麦高产经验是"抓大户、带大片、促全面",通过土地流转,实行大户连片规模种植,进行集约化生产,使各项田管措施落实到田,对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流转承包土地规模小土地流转不畅是造成生产规模小的主要原因,而造成土地流转不畅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土地流转价格不断上涨。据调查,2000年至今,土地流转价格由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宁乡市种粮大户的发展现状,并从种植面积、收支情况、成本和经营类型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制约种粮大户进一步规模化生产的因素,即土地流转机制不畅、资金周转困难、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风险规避办法、种粮技术水平偏低和种粮成本过高,粮食价格不统一等,并提出了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增加资金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增强大户抗灾能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和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等建议,以期为加快种粮大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宁乡市种粮大户的发展现状,并从种植面积、收支情况、成本和经营类型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制约种粮大户进一步规模化生产的因素,即土地流转机制不畅、资金周转困难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风险规避办法、种粮技术水平偏低和种粮成本过高,粮食价格不统一等,并提出了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增加资金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增强大户抗灾能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和提高专业化生产程度等加快发展种粮大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日,湖南省邵阳县下花桥镇几位留守妇女季节工在农田劳作。邵阳县通过集中培训和下乡传授种植技术,让留守妇女变身农田季节工,为种植大户提供农田服务,缓解了当地种植大户季节里缺人手。全县有一万余名留守妇女活跃在流转的1.3万公顷农田里,从事大棚种植、粮食生产季节工服务,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高邮市为例,通过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以农民为主体的公司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调查、种植规模、仓储能力、经验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土地流转、专业化服务提出 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一、济源市土地流转大户的情况从2007年济源市土地流转开始以来,以被流转村居民为主,通过亲戚朋友关系流转土地,依托自办粮食加工企业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有些带着美好的创业精神,走绿色农业、特色种植,提升农业附加值的思路,由流转本村土地逐渐跨村辐射,13户上千亩土地流转大户土地流转面积逐年加大到数十万亩。目前10户从事粮食生产,3户从事特色种植,经过5年经营,11户放弃承包或转包,有部分撂荒毁约,2户收支平衡或几近赔本而苦于经营。二、济源市土地流转户的困局  相似文献   

16.
泗县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建东 《农技服务》2012,29(2):238-240
结合耕地地力相关调查,分析了泗县目前粮食生产现状、耕地地力等级生产水平和存在问题,从改善耕地地力、推广实用技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及加快土地流转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粮食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部平原种粮大户发展现状与扶持对策——以许昌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种粮大户是最基本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培育种粮大户是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种粮效益、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河南省许昌市为例,详细分析了中部平原地区种粮大户户主特征和经营规模、投入结构和水平、产出和效益、兼业经营等现状,发现存在着设施不健全、土地流转难、资金缺口大、劳动力短缺、文化素质低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土地流转、完善金融服务、加大粮食补贴、强化服务体系、加强技能培训等具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南县是"洞庭鱼米之乡"的典型代表。调查发现,水稻种植大户越来越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生力军,总体形势较好,当前面临耕地流转不顺畅、社会服务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政策激励不到位的障碍,需要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大户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着力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发展社会专业服务、突破机械化育插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户对口培训、加大专项政策扶持,推动水稻种植大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究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规律和特点,助力四川省乡村振兴。【方法】以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典型乡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多源数据,运用地面调查和GIS分析法,分析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结果】研究区域土地流转呈现以下规律和特点:(1)流转水田较多,旱地次之,水浇地最少;(2)按土地流转业主类型分,农业企业流转面积最多,占总流转面积的49.4%,种植大户次之,家庭农场最少;(3)按流转土地用途分,种粮占流转总面积的45.5%,其次是水果种植,再次是中药材等特色种植;(4)土地流转与土地的客观条件呈高度正相关。土地区位交通影响因子最大,流转规模在空间上离城区由近及远依次递减;其次是水利和地形地貌条件,水利又成为主要因子,水利条件越好,土地流转规模相对较大;从地形地貌看,除特色种养之外,流转规模从平坝到丘区、山区递减。【结论】持续改善四川省丘区、山区乡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为首要条件,培育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特色种养,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四川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南县是“洞庭鱼米之乡”的典型代表。调查发现,水稻种植大户越来越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生力军,总体形势较好,当前面临耕地流转不顺畅、社会服务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政策激励不到位的障碍,需要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大户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着力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发展社会专业服务、突破机械化育插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户对口培训、加大专项政策扶持,推动水稻种植大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