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面对日益汹涌的学术资本主义,西方大学在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传统、为学术而学术的价值追求、哲学性格鲜明的大学校长的文化土壤里寻求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成功实现了学术导向和市场导向的共融。我国行政化泛滥、功利主义办学思想横行、有哲学性格的大学校长极度匮乏的文化土壤容易与学术资本主义达成合谋,导致大学的本体性危机出现。只有培植新的文化土壤,通过更新观念,以过人的胆识与智慧逐步去除行政化痼疾;坚持学术导向,使市场导向服务于学术导向;遴选出有哲学性格的校长,以此带动大学哲学性格的培育等措施,才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大学有各自的生成逻辑。西方大学的生成在于"城市"、"文化"、"知识分子"三者的相互作用;中国大学生成的外在逻辑是"教化",内在逻辑是"明明德"。近现代以来,中西方大学都有各自的发展。中国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除了借鉴西方的经验以外还要正视自己的传统,要根据自身的生成逻辑以求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民的现代性需求,农民现代性进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域”。这一问题的出现,既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公民社会形态不健全相关,也与我国农民的现代公民思想意识不成熟有着紧密联系。解决农民现代性的“脱域”问题,推进农民现代性发展,必须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拓展农民现代性发展空间,有效渗透和培养农民的现代公民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流大学要有一流文化,中国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建设,需要中国大学文化的支撑和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传统高等教育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大学文化精华同为中国大学文化的协同创新源头,并以三螺旋契合方式共生演进。通过构建和分析中国大学文化协同演进三螺旋模型,归纳提出了推动中国大学文化协同创新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据中国学术的一贯传统,所谓“诠释学”实际上就是“诠释之道”,有古今之别,更有中西之异。据此,不仅可从根本上阐明中国诠释学研究的合法性,厘清中西诠释传统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更能获得中国诠释学研究在“后西方”时代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中国诠释学研究所要努力探索和建构的,乃是中华文明的现代诠释之道,它将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诠释传统,自成一体而又具有充分的开放性、涵摄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因而,教师等教育相关专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崭新的环境背景下,为了能够培养出可以充分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改革,并同时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现代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的现代化新型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相关专业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等方面就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调整,是为我国未来学前教育领域不断培养出现代化新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瑞典农业科学大学是一所在生命和环境科学领域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世界名校,在大学科研论文质量农学领域排行榜中,它是全球唯一一所以农业院校冠名而能跻身世界前20强的大学.但从综合评价指标来看,它还远非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面临坚持单一“涉农”办学模式还是要迈向综合化的痛苦选择.面对诸多挑战,该校调整了发展思路.在其最新公布的“2013-2016战略”中,发展定位取向为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为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战略重点更加重视管理,强化科研和人文关怀,积极探索更改校名的可能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突出生命和环境科学并向非农学科领域拓展;在人才培养上,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就业能力与深化国际合作;在重点发展领域上,更加聚焦、交叉融合、注重应用;在教育行政与管理方面,更加注重学术质量评估和保障工作.所获的启示是,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升华办学理念与变革发展模式,在强化优势和特色学科的同时积极融合非农学科发展,在综合考虑社会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评估机制以强化高校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8.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保证大学按学术逻辑健康发展,在正确处理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时,不断从社会变迁中获取自身发展的信息来源和内在动力。从内部制度环境来说,就是要保护学者立志学术、献身科学的大学精神。为此,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必须破解行政权力越位、学术权力式微、学术道德滑坡这"三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努力已一个世纪有余,然而文坛经典之作却屈指可数;尤其是近十年来,伴随着话语转型而来的却是“失语”的焦虑;“颠覆”“消解”之后却不见有效的重构。具体表现在:一,我们的文艺理论一直在西方的文艺理论里徜徉;二,我们的创作在一味地模仿西方的现代形式。显然,我们的现代化己走入误区。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照亮我们走出误区的圣火。  相似文献   

10.
在拥有世界顶尖水平农业机械的黑龙江垦区国有农场群,胜利农场可谓璀璨群星中光耀夺目的一颗.这里是共和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的窗口,全方位展现着中华大粮仓的飒爽英姿;这里实现了从地面到天上的立体化作业,挺起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钢铁脊梁. 近年来,胜利农场以“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兴机富民”战略,不断加快现代农机更新步伐,粮食生产水平逐年提高,农户收入不断增加.胜利农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0159台(件),农机总动力达18.3万千瓦,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98%,已成为全垦区农机更新、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佼佼者与领跑者.  相似文献   

11.
官僚制,是现代管理的组织理论和模式架构,对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官僚制自身的缺陷及其与现代社会环境的不适应也日渐暴露,官僚制的组织模式正面临着危机。从中国来看,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即工业化与信息化并存,传统政治和现代政治并存,城市与乡村并存。因此,为了构建现代化的行政组织体制,推动中国行政组织体制改革的理性化,中国应在工业化社会更加完善官僚制,使行政组织的理性和效率发挥到最大化,同时又在信息化社会趋近中超越官僚制,以渐进的方式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困境与会通创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已越过了“认识阶段”而进入到“行动阶段”后,必然会面临如何处理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与西方外来文化本土化的棘手问题.本文根据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内在规律,探讨了在大学通识教育中实现对古今中外文化会通超胜与综合创新的主要方式,以期走出大学通识教育的文化困境,促进民族文化创新和推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走过了一段艰难而曲折的路程。“五四”白话新诗运动 ,力举用白话写新诗 ,改革诗歌体载 ,从“摹写自然”到“表现自我” ,中国诗歌开始走向现代化。 2 0~ 30年代成功地对古今中外诗歌艺术进行整合 ,将中国传统诗歌的抒情艺术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表现艺术相结合 ;之后又融艺术创新精神与历史使命于一炉 ,形成独具开放性品格的现实主义诗歌的格局 ;4 0年代又追求情性诗化和智性诗化 ,在现代化探索中实现新的超越。 5 0~ 70年代 ,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 ,诗艺单调 ,诗歌的现代化进程停滞不前。 80年代后进入大调整 ,大变革时期 ,复人性和自我 ,实现观念的一次更新 ,诗歌发展又重回正道 ,诗又回到诗本身。中国新诗的发展与时俱进 ,有待于我们去不断的开拓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大学文化以其闪耀的理性光芒扎根于社会文化内核,是大学全面汲取历史文化精髓,融合时代发展特色不断充实并形成的切合自身使命和职责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成.大学精神不仅为大学持续发展注入内在精神动力和坚强生命底蕴,更以强烈融合性和渗透性内化成大学生行为的共同理念.我国大学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平台,切实提升大学生德育工作成效,使大学生成为“中国梦”的勇敢担纲者.  相似文献   

15.
农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深刻理解强国时代背景下的“大国小农”,从基于农业大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国逻辑、基于小农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化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促进农民现代化与自由全面发展的“小农”逻辑、基于传统农耕文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逻辑阐释“大国小农”的学术内涵,进而在实践上推动“大国小农”不断向前发展,即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民现代化,最终实现创造人类农业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发生于1923年的科学与玄学论战是现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从现代性的视野下去考察,可以得出如下认识:论战上是中国知识界对于西方现代化运动发生以来所经历的种种“事变”的一种反思,是就现代化这一世界性进程所引发的“中国问题”而展开的一次哲理对话,同时它也以其对中国哲学发展诸路向的揭示和基本框架的奠定,构成了中国哲学“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人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卞体性逐渐宏扬的过程。个人情感需求体现人的主体性。正确看待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情感危机现象,肯定转型期人的多种情感需求的合理性,但必须通过道德理性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使人的主体性的情感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问保持合理张力,让人性在社会有序运转条件下得以一定程度的“释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农民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农民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群体的现代化和市民化.“现代性”价值归属下的内涵性也必然要求在对农民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遵循这种价值取向,新型农民也就是符合现代社会“现代性”内涵要求的农民.现代农民的素质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具体化要求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在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五四运动”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从中国现代化运动这个长过程中去认识“五四”、研究“五四”。 百余年来由西方文明挑战而引起的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发展,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前推进的。从历史发展的层次来看,“五四运动”只是“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的一个阶段。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只看到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认为中国要学的也只有这些东西,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国素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的“空心村”现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出现了“空心村”问题。“空心村”现象出现有其深刻的原因,学术界主要归纳为国家政策城乡差异化、经济转型与民工潮涌动,本文则认为,其深层次则是应该是住宅商品化进程、明代以来民宅选址所考虑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等的结果,这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1840年以来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继续,即人们先是摆脱宗族和地缘聚居模式,向现代个性特征模式转变;是传统的着眼于安全考虑的聚居型向现代方便、舒适型,便于商品化发展的转变,是对中国乡村社会的传统村落格局进行重新构建。通过分析“空心村”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政府要通过系列改革行动有机地改变空心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