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荆芥别名香荆芥、线芥、假苏,为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供作蔬菜食用,以带花穗的全草入药,具有解毒、散风、透疹、止血的功效。近两年来荆芥还广泛应用于饲料、香料等加工行业,荆芥油出口东南亚各国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使得其商品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大。荆芥主产江西、江苏、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等省,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是一种经济效益高、很有发展前途的无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现将荆芥的采收加工及留种技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荆芥别名香荆芥、假苏,为唇形科植物,以带花穗的全草入药,有解毒、散风、透疹、止血的功效,其品种有南北之分。南荆芥茎小叶多,出油率较高,适合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种植:北荆芥茎粗秆高穗较长,适合华北地区种植。近年来,由于荆芥野生资源减少,其商品库存不足,市场走俏,价格出现攀升。此外,荆芥还广泛应用于饲料、香料加工业,荆芥油出口量也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3.
荆芥又名香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70~100cm,有强烈香气,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供作蔬菜食用。荆芥富含芳香油,以叶片含量最高,味鲜美,还可驱虫灭菌,生食熟食均可,但以凉拌为多,一般将嫩尖作夏季调味料。荆芥在整个生长期间几乎不会受病虫为害,是一种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复配基质对盆栽荆芥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盆栽荆芥的复配基质。【方法】以大叶荆芥为材料,通过在草炭、椰糠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珍珠岩、蛭石复配成栽培基质,研究不同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以及对盆栽荆芥生长与品质的影响,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不同复配基质的盆栽荆芥。【结果】T2处理(草炭∶椰糠=2∶1)荆芥的株高、全株鲜质量最大,分别为29.35 cm、10.42 g,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最大,分别为2.19%、0.25 mg/g,隶属函数平均值最大,为0.67,综合评价最高。【结论】盆栽荆芥在基质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椰糠可以达到部分替代草炭的目的,促进荆芥的生长,改善荆芥的品质。采用T2处理进行荆芥的复配基质盆栽。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蒸馏法(SD)和微波辅助(MAE)提取法提取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穗、茎和叶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分析挥发油中的组分。结果表明,荆芥挥发油中,共检出37种化学成分,采用MAE法提取荆芥中的挥发油比SD法出油率高;同一提取方法中,荆芥不同部位提取的挥发油以穗最高、叶次之、茎最低。  相似文献   

6.
荆芥育苗栽培技术和品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当地荆芥与毫州荆芥进行育种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毫州的荆芥比当地的产量高,收益好.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提取荆芥叶中总黄酮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运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荆芥叶中的总黄酮,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照试验,确定荆芥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方案:超声功率700 W,荆芥质量2.00 g,温度45℃;物料比1∶60,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为15 min。最后得荆芥中总黄酮的最大提取率为1.592%。  相似文献   

8.
测定荆芥及其提取物对从酒曲中分离出的酵母菌和霉菌的抑菌效果,研究荆芥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荆芥原液及其提取物溶液对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菌活性。荆芥处理后菌悬液的电导率和蛋白质质量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荆芥中的有效成分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或者使其破裂,从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种植中药材是一条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门路。为避免农民朋友盲目种植,现将一些市场前景看好、用量大、效益较高,且适合我国南北夏秋季节栽培的中药材品种介绍如下:   1.荆芥。是常用中药材之一,以带根全草及花穗供药用,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止血的功能。全生育期 80~ 90天,一般亩产 300~ 400公斤,现价每公斤 2~ 3元,穗 5~ 6元,亩产值 800~ 1200元。用种子直播,每亩用种量 3斤,加上肥料、人工,亩成本 150元。荆芥易种易管,在砂质壤土中种植,产量更高。如将荆芥进行深加工,每 100公斤干草可蒸馏出荆芥油 1.8~ 2公斤,目前出…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康藏荆芥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康藏荆芥中的有效成分,为找出康藏荆芥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并对提取物进行准确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进行提取,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康藏荆芥用乙醇作夹带剂的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的主要成分是以胡薄荷酮(pulegone)为主的萜酮类物质。[结论]超临界萃取方法是一种对康藏荆芥有效成分提取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荆芥为唇形科一年草本植物,以地上部或穗入药。有解表散风、透疹作用,用于感冒、头痛、麻疹等,为常用中药材品种,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夏播荆芥即将播种,河北省玉田县夏播荆芥种植面积较大,特别是麦收后种植夏播荆芥的地块较多,麦收正值夏至前后,一般雨水较多,麦茬播种夏播荆芥必须抢种,但是小麦经收割机采收后,地面麦茬较高,传统的荆芥种植方式是将秸秆运出田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玉田县杨家套乡张家选村农民李永新,2003年在自己1.3公顷的承包地上,采取优质冬小麦一荆芥连作的栽培模式,获得了较高的效益。667米^2产优质冬小麦450千克,667米^2产值495元,667米^2效益143元;667米^2产荆芥穗170千克,荆芥秸250千克,北京同仁堂河北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订单收购,667米^2产值1545元(其中荆芥穗667米^2产值  相似文献   

13.
正荆芥又名香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以带根及带花穗的全草供药用,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止血等功效,主治感冒、头痛、咽痛、皮肤瘙痒等症[1],药用价值极高。主要产于河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四川、江西等地。河南省滑县自2017年开始进行荆芥种植试验示范并成功大面积推广,目前已发展到3 000亩左右,一般亩产荆芥穗130~150 kg、亩产值3 000元。由于规范栽培是保障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提高本县荆芥种植水平,实现安全、规范、高质高效生产,并提高农户种植经济效益,作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滑县荆芥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荆芥别名香芥、假苏,为唇形科植物,以带花穗的全草入药,是常用中药。除药厂用作原料外,近两年荆芥还广泛用于饲料、香料加工行业,荆芥油出口东南亚数量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生长在施入“感冒灵”颗粒发酵药渣的荆芥中黄酮含量的分析,探讨经过发酵的中药药渣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影响.结果表明:凡施用过“感冒灵”发酵药渣的荆芥植株,其叶中总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施入经30d发酵的药渣荆芥中的黄酮含量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荆芥别名香荆芥、假苏等,其品种有南北之分。南荆芥茎小叶多,出油率较高,适合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种植;北荆芥茎粗秆高穗较长,适合华北地区种植。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的减少,荆芥商品存货不大,市场出现走俏,价格稳中趋升。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加工荆芥油大量出口,从而进一步扩大了  相似文献   

17.
荆芥是我国传统医学临床常用的中药材,药理作用显著,在很多国家的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荆芥作为特种经济作物,不仅是重要的中药材原料,还是调味品、香料、饲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荆芥油是出口东南亚各国的创汇物资,需求量不断增大.荆芥主产于河南省、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河北省等,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  相似文献   

18.
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为双子叶唇形科植物荆芥属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别名假苏、鼠实、姜芥、稳齿菜、四棱秆蒿等.荆芥为常用祛风解表中药,全草入药,药用部分是地上部分,其花序称开花荆芥穗.全草含有多种挥发油类,含有挥发油1%~2%,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少量柠檬酸,具解热、抑菌作用.荆芥味辛,性微温;入肺、肝经;生用能祛风解表散风,透疹;荆芥穗的发散力较强,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麻疹不透等症.炒荆芥炭具有理血止血功效,用于便血、吐血、产后血晕等症.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实用技术》2009,(6):37-37
荆芥别名香荆芥、线芥、四棱杆蒿、假苏,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的全草和花(果)穗(荆芥穗)。有发表,散风,透疹,炒炭止血作用。主治感冒、头痛、麻疹不出,皮肤搔痒;炒炭治便血,崩漏。主产江苏、浙江、山西、河北、湖北、湖南等省,现多为栽培种。  相似文献   

20.
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为常用中药,以带根及花穗的全草入药,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止血的功能。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河北、湖南、湖北等省,多系栽培。荆芥适应性较强,我国南北各地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