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鹤  敖平星  赵雁 《草地学报》2022,30(5):1178-1184
为探究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苜蓿属(Medicago)植物耐热性的影响,以苜蓿属3个品种盆栽苗为材料、以常温无ALA (CK)和高温胁迫无ALA (Heat)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ALA (5,10,15,20,25 mg·L-1)预处理对高温胁迫后叶片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42℃高温胁迫后,3个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中WL525HQ、德钦苜蓿和楚雄南苜蓿相对电导率较CK分别升高205.844%,206.589%,226.741%,MDA含量则升高112.649%,110.140%,124.664%,且叶片严重失绿。但喷施不同浓度ALA后可有效减少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P<0.05),缓解叶片失绿,同时提高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P<0.05),并且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较高(P<0.05)。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影响苜蓿各耐热性指标的因素中,处理和品种虽有显著影响,但其作用大小为处理>品种。以8个生理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表明,20 mg·L-1ALA预处理对3个品种缓解高温胁迫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会致使植物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上的变化,为了研究在自然高温条件下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生理生化变化情况,本研究选取22个紫花苜蓿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在夏季高温期不同自然温度下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的动态变化,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初步评价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夏季高温的耐受力,秋眠级与抗热性之间以及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由低-高-低的变化,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逐渐上升,第4次样品平均相对电导率是第1次样品的3.36倍;2)通过层次聚类将参试品种对高温的耐受力分为3类,其中耐热类品种为赛特、德宝、皇冠、皇后2000、8925MF、金皇后和WL414,中等耐热品种为赛迪7号、南霸天、丰宝、WL 525HQ、阿尔冈金、猎人河、苜蓿王、牧歌401和四季旺,其余参试品种耐热性较差;3)相关性分析表明,秋眠级与相对含水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与电导率和SOD活性之间相关系数为0.138和-0.405;测定5个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甘肃省大面积种植的苜蓿品种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CMV)带毒情况及这两种病毒侵染后对苜蓿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利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DAS-ELISA)和生理生化方法分别对种植于实验室30 d苗龄的12个苜蓿品种进行了带病毒检测及携带不同病毒的苜蓿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防御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2个苜蓿品种可分为不携带病毒、携带病毒AMV、携带病毒WCMV、携带病毒AMV和WCMV,病毒检出率为66.7%,其中AMV检出率为50.0%、WCMV检出率为41.7%、AMV和WCMV复合侵染率为25.0%。方差分析表明,两种病毒复合侵染、AMV、WCMV单独侵染与不带病毒(CK)相比,苜蓿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而3种防御酶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的活性均显著升高,且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的苜蓿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两种病毒单独侵染;而POD、PPO、PAL均高于两种病毒单独侵染。结果表明AMV、WCMV侵染不同品种苜蓿对其生理生化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苜蓿对白粉病的抗性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人工接种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条件下,测定了8种不同抗病性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抗病性的苜蓿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接种白粉病菌后品种间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变化,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抗病品种,接菌后第27天,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平均下降38.26%,抗病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下降13.6%.其叶绿素含量随发病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苜蓿王、阿尔冈金、大富豪、WL525和WL2321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蜡质覆盖情况,以热氯仿法抽提和测定叶片表面蜡质含量,并测定叶片叶绿素浸提率和脯氨酸含量,同时以质量分数为20% 的PEG 6000进行模拟干旱处理,分析叶片表面蜡质覆盖量与苜蓿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王的叶片表面蜡质分布较密集,含量较高,而WL525叶片表面蜡质分布较稀疏,含量较少;苜蓿王的叶片叶绿素浸提速率相对较慢,WL525的叶片叶绿素浸提速率相对较快;苜蓿王的脯氨酸含量较高,而WL525的脯氨酸含量较低;模拟干旱处理发现苜蓿王对干旱敏感性最低。综合考虑,苜蓿品种叶片表面蜡质覆盖量与其抗旱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玉佳  毕玉芬  姜华  邵辰光 《草业科学》2011,28(6):1014-1018
本研究以6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干热胁迫和复水条件下紫花苜蓿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水分饱和亏缺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干热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紫花苜蓿叶片水分饱和亏缺逐渐升高;相对电导率除16和15号种质在胁迫第8天降低外,其他种质都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除了16号种质在胁迫第8天升高外,其他种质都呈下降趋势;试验初步判断26号种质的耐干热性较差,28号种质的耐干热性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与水分饱和亏缺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电导率呈负相关,相对电导率与水分饱和亏缺呈正相关,说明水分亏缺和高温胁迫对细胞膜造成伤害,严重影响苜蓿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肇东苜蓿对高温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生伤害,使其生长缓慢,易生病害,以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zhaodong)为材料,研究在0℃高温胁迫条件下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叶绿素含量、抗氧化系统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高温时间的延长,肇东苜蓿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高,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系统以及叶绿素荧光Fv/Fm、Fv/Fo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高温下生理指标的改变,可为高温地区肇东苜蓿栽培管理和抗热苜蓿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黑麦草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12个黑麦草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黑麦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和相对电导率5个生理生化指标研究黑麦草的抗逆性。结果表明:(1)不同生育时期草坪型黑麦草品种“冬绿”的叶绿素含量高,丙二醛含量低,过氧化物酶活性高,脯氨酸...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类和品种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根颈糖类物质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在越冬前期挖取科尔沁沙地种植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骑士T’、‘北极熊’、‘草原3号’、‘巨能3010’紫花苜蓿的越冬器官,在程序式低温处理箱进行模拟低温处理,检测苜蓿根颈相对电导率及糖类物质含量变化,利用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获得半致死温度(LT50),对LT50和糖类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苜蓿的抗寒性强于紫花苜蓿,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抗寒性为‘北极熊’ > ‘草原3号’ > ‘巨能3010’ > ‘骑士T’。相关分析表明,-20℃处理下苜蓿淀粉含量与苜蓿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20℃及以下温度处理下果糖和蔗糖含量与苜蓿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果糖和蔗糖是苜蓿越冬抗寒保护物质,-20℃处理苜蓿根颈中淀粉含量、-20℃及以下低温处理下果糖和蔗糖含量可以作为苜蓿衡量抗寒性强弱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波  刘畅  李红  杨曌 《草地学报》2020,28(4):990-997
为探讨外源氯化钙对干旱胁迫下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对20%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苜蓿幼苗分别施加5,10,15,20 mmol·L-1外源氯化钙,分析外源氯化钙对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细胞膜透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最佳外源氯化钙缓解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未施加外源氯化钙时,随着PEG胁迫浓度(10%,15%,20%,25%)的增加,苜蓿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综合分析显示,20% PEG胁迫浓度可以有效模拟苜蓿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苜蓿幼苗在20% PEG胁迫下施加10 mmol·L-1 CaCl2后,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分别增加了32.40%,31.10%,69.41%,21.39%和6.87%,相对电导率最低降低了27.37%;20% PEG胁迫下施加15 mmol·L-1 CaCl2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增加了14.17%,丙二醛含量最低降低了36.36%;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20% PEG胁迫下施加5 mmol·L-1 CaCl2浓度为最高;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显示,适宜CaCl2浓度可以缓解干旱对苜蓿幼苗造成的伤害,本试验中以浓度为10 mmol·L-1 CaCl2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温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形态的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选取6个紫花苜蓿品种,将其种植在2个生长培养箱内,2个培养箱温度(白天/黑暗)分别设置为25/20℃和35/30℃,测定其产量、株高、叶部特征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紫花苜蓿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产量降低54%;单叶片叶面积缩小至常温的1/4,但叶片厚度增加了54%。综合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高温是生产中紫花苜蓿夏季减产的一个重要原因,紫花苜蓿对高温非常敏感,但会通过一系列形态上的变化来适应高温的胁迫。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经过抗寒锻炼的盆栽不同抗寒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室温和低温处理后(-8℃)测定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低温对不同苜蓿品种的冷害指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后非秋眠型Dona Ana和Pierce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降低,电子传递速率(ETR)减慢,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下降,叶片受低温胁迫较重;秋眠型Vernal和5246各荧光参数变化不大,而非秋眠型CUF101、极非秋眠型UC-1465非光化学淬灭(NPQ)值显著升高(P<0.05),其他的参数变化较小。低温胁迫很轻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升高,说明耗散过剩的光能具有保护光合机构的作用。因此紫花苜蓿各荧光参数的变化与其抗寒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浓度和不同喷施次数处理研究了6-苄基腺嘌呤(6-BA)对紫花苜蓿热激胁迫下形态和生理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喷施6-BA处理,⑴明显增加了紫花苜蓿恢复生长期植株鲜重、单株叶片数和分枝数增加量,其中30mg/L 6-BA处理的作用效果最显著;⑵明显提高了紫花苜蓿热激胁迫下保护酶POD活性,且低浓度喷施两次效果明显;⑶提高了热激过程中和恢复生长期苜蓿叶绿素含量,但差异不显著;⑷明显降低了膜脂氧化产物-MDA含量,其中30mg/L喷施两次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6-BA不同处理均有减轻高温伤害和促进后期生长的作用,但不同浓度、不同喷施次数的6-BA作用效果不同,其中30mg/L浓度喷施两次效果最佳,表明低浓度、多次喷施6-BA 可以有效补充紫花苜蓿因高温造成的激素合成量减少,进而减轻高温伤害.  相似文献   

14.
12个苜蓿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合宁夏中南部干旱区种植的抗旱苜蓿品种,试验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法,在0、-0.3、-0.6、-0.9、-1.2 MPa条件下对12个苜蓿品种萌发期及苗期进行抗旱性比较。结果表明:12个苜蓿品种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萌发指数与PEG胁迫溶液的水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强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聚类分析显示12个苜蓿品种可分为3类,抗旱性较强品种四季旺、West blend;抗旱性适中品种丰宝;抗旱性较低品种WL324、大富豪、阿尔冈金、皇后2000、宁苜一号、苜蓿王1号、新疆大叶苜蓿、爱菲尼特、德国德贝。隶属函数综合评价,12个品种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四季旺宁苜一号WL324丰宝苜蓿王1号大富豪West blend阿尔冈金德国德贝皇后2000新疆大叶苜蓿爱菲尼特。因此,经综合分析,可筛选出四季旺、丰宝等抗旱性较强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5.
亚磷酸盐是正磷酸盐的一种还原形态,具有溶解度高、运输效率高、与土壤反应活性低等优势。通过探讨不同紫花苜蓿品种苗期对亚磷酸盐的耐逆能力,旨在为紫花苜蓿耐亚磷酸盐品种筛选和亚磷酸盐新型磷肥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3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正磷酸盐(0.5 mmol·L-1 KH2PO4)和亚磷酸盐(0.5 mmol·L-1 KH2PO3)两个处理,测定不同品种幼苗的株高(PH)、茎粗(SD)、茎叶磷含量(SPC)、茎叶干重(DWS)、根干重(DWR)、根冠比(RSR)、总根长(RL)、根表面积(RSA)、根磷含量(RPC)、叶绿素含量(Chl)、叶面积(LA)、净光合速率(Pn)12个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以各单项指标的耐亚磷酸盐系数(PTC)作为衡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其耐亚磷酸盐的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数学模型。在亚磷酸盐胁迫下,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磷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余指标均显示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12个单项指标转换成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耐亚磷酸盐综合评价值和聚类分析,可将37个品种划分为4个类别,其中,高度耐亚磷酸盐包括WL903和可汗2个,中度耐亚磷酸盐12个,低耐亚磷酸盐17个,亚磷酸盐敏感型6个。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耐亚磷酸盐特性的评价回归模型Y=-0.174+0.102PH+0.189DWR+0.168 RL+0.187RSA-0.061PnR2=0.9908),且各品种对回归方程的估计精度均大于93.22%。综合表明:高度耐亚磷酸盐的品种有可汗和WL903;在亚磷酸盐胁迫下,株高、根干重、总根长、根表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等可作为紫花苜蓿品种耐亚磷酸盐特性强弱的快速鉴定和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种植中普遍遭受低温和干旱胁迫,是亟需重视的问题。本研究选择8个代表性的紫花苜蓿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模拟低温和土壤干旱环境,通过测定株高、叶绿素、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形态生理指标,来研究低温干旱复合胁迫对紫花苜蓿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温干旱处理后各品种紫花苜蓿的形态指标如株高、叶长、叶宽等以及叶绿素含量、氮含量、POD、CAT等生理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与株高、叶绿素含量和氮含量均呈显著相关关系,表明这三个指标是评价苜蓿抗低温干旱复合胁迫的重要参数。基于隶属函数值综合指数对紫花苜蓿品种在低温干旱环境下的抗逆性进行评价,表现较好的品种为‘东苜2号’及‘北极熊’。  相似文献   

17.
高温胁迫下苜蓿抗氧化系统及叶绿素含量对草酸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40℃高温胁迫条件下,对经5 mmol/L草酸处理后的苜蓿叶片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系统进行研究.与对照相比,处理组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系统的活性增强,表明草酸提高了苜蓿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 MT)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中苜1号’(耐盐)和‘渭南’(敏盐)为材料,根施浓度为25(MT1),50(MT2),70(MT3),100(MT4),150(MT5)μmol·L-1的褪黑素预处理,用浓度为150 mmol·L-1的盐溶液胁迫并分析处理前后紫花苜蓿幼苗生理及光合指标。结果表明:150 mmol·L-1盐浓度使植株生长受明显抑制,当褪黑素浓度为50,70,100μmol·L-1时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2种紫花苜蓿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各浓度褪黑素处理均显著提高2种紫花苜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50,70,100μmol·L-1MT处理显著提高2种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外源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1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