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颜丽菊 《西南园艺》1999,27(3):14-15
东魁杨梅原产浙江黄岩,具有果形大、肉厚、味浓、汁多、成熟期不易落果和耐贮运等优良特性.近年来,东魁杨梅以其销路好、价格高(15~20元/kg,一般高出普通本地梅5倍以上),深受山区农民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但是东魁杨梅如果栽植、管理不当,往往成活率低,种植以后进人结果期普遍较晚,前期经济效益差.因此,如何种好东魁杨梅,使其早投产、早受益是广大果农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将有关东魁杨梅早结丰产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东魁杨梅原产浙江黄岩,果大质优,平均单果重24.5g,最大达45g,果实近圆形,紫红色,肉质较硬、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13%,较耐储运,6月中下旬成熟,营养丰富,是鲜美的夏令佳果,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干果,蜜饯、罐头、果酱和果酒等,风味甚佳,深受人们喜爱。我县于2001年从浙江台州引进东魁杨梅3000株试种,2004年试投产,2005年投产,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连续5年的观察,东魁杨梅表现为适应性、抗逆性强,树势强健,早结丰产,病虫害较少,果实成熟期早(比原产地早熟25~32d)的新品种。笔者认为:东魁杨梅可以在仙游县推广种植,可成为我县高海拔山区连年受冻枇杷的替代品种。现将我县多年来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泰顺县东魁杨梅矮化技术和早结丰产技术的经验,主要通过对幼龄和成年杨梅树采取不同的施肥、整形修剪、化学调控、保花保果、疏花疏果等措施,来达到东魁杨梅矮化和早结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9年从浙江省引进东魁杨梅92株试栽.现已初步投产。经过连续5年的观察.笔认为.东魁杨梅作为一个质优、适应性强、早结丰产、病虫害较少的新品种.值得在梅州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东魁杨梅为杨梅科杨梅属杨梅种红杨梅的实生变异优良品种,意为“东方之魁”,原产浙江黄岩。永定县于1998年从浙江黄岩院桥杨梅良种苗圃引进4000株在仙师乡试种,2001年始果,2003年试产,2004年投产,经几年的观察,表现为适应性、抗逆性强,树势强健,丰产稳产,果大,品质优,果实成熟期早(比原产地早熟25—32d)。现将东魁杨梅的引种表现与栽培技术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东魁杨梅原产浙江黄岩,具有果形大、肉厚、味浓、汁多、成熟期不易落果、耐贮运等优良特性。近年来,东魁杨梅以其销路好、价格高(15~20元/kg,一般高出普通本地杨梅5倍以上),深受山区农民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临海市目前已有东魁杨梅面积1000hm2,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门路。但是东魁杨梅初产期生长旺盛、梢果矛盾突出。如果种植、管理不当,往往种植成活率低,种植以后进入结果期普遍较晚,前期经济效益差。因此,如何种好东魁杨梅,使其早投产、早受益是广大果农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将有关东魁杨梅…  相似文献   

7.
东魁杨梅因质优、色艳、个大、肉厚、汁多、稳产、成熟期不易落果和耐贮运等优良特性深受消费欢迎。但是,东魁杨梅投产初期生长旺盛,梢果矛盾突出,如果管理不当,容易出现种植成活率低,进入结果期较晚,前期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东魁杨梅早结丰产栽培技术,自1996年以来,我们对本县中心果园当年栽植的3.5hm^2东魁杨梅丰产园进行了全面观察和相关丰产栽培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8.
杨梅是初夏淡季水果 ,粗生 ,适应性强 ,近年来在福鼎市发展迅速 ,特别是东魁杨梅以质优、价高深受山区果农的欢迎 ,已成为福鼎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果树品种之一 ,栽培面积也从上个世纪的零星种植发展到 50 0多公顷。 1996年春在贯岭松洋、前岐照兰种植 4hm2 东魁杨梅 ,第 4年试产 ,平均株产 5 2kg ,最高株产 8 8kg ;第7年进入盛产期 ,株产 4 0~ 6 0kg ,每 6 6 6 7m2 产值1 5万元 ,实现了早结、丰产、稳产、优质的栽培目的。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选园与定植 东魁杨梅适应性较广 ,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以向阳、交通便利…  相似文献   

9.
再谈东魁杨梅优质丰产种植管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第5期刊出“东魁杨梅优质丰产种植管理经验”一文之后,作者接到许多读者电话,来电询问有关情况,今再整理成文.以满足读者要求。  相似文献   

10.
优质丰产杨梅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杨梅生态学特性和优质丰产的生产目标,从栽植地点和时间的选择、栽植新技术以及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杨梅的栽培技术,以期为优质丰产杨梅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东魁杨梅栽培的几项改进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魁杨梅是浙江杨梅的四大良种之一,因其个大,质优,售价高,成为台州近10年来杨梅发展面积最多的品种;2010年台州市东魁杨梅种植面积达2.65万hm2,占杨梅栽培总面积的75%.东魁杨梅栽培管理技术要求较为精细,易受灾害性天气影响,产量低,效益不稳,这成为东魁杨梅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调查和示范实践,提出其早结丰产栽培的几项改进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东魁杨梅的整形修剪及疏花疏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魁杨梅,又称大梅或巨梅,为黄岩特产良种。果型特大,平均单果重24.5g。果实近圆形,果实紫红色,汁多,味浓甜,营养丰富,是鲜美的夏令佳果,还可以加工成干果、蜜饯、罐头、果酱和果酒等,深受人们喜爱。东魁杨梅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东魁杨梅速生早结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王沛霖(浙江省黄岩特产局317400)东魁杨梅是浙江黄岩特产水果,以其果形特大(平均果重25g,最大果重48g,形似乒乓球),果肉厚,汁多,风味浓,果色深,不易落果以及丰产抗病等性状,成为我国杨梅优良品种。目前长江以南...  相似文献   

14.
东魁杨梅稳定结果的春梢管理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魁杨梅原产浙江黄岩 ,堪称果中珍品。但黄岩果农多有烦言 :东魁杨梅只长梢不开花 ,或者只开花 ,少结果。然而 ,也有极少数果农 (包括笔者 ) ,能够获得连年丰产 ,一株 10年生东魁杨梅产果多年保持 5 0kg以上 ,产值 10 0 0元以上 (2 0元 /kg)。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 ,谈谈东魁杨梅的枝梢管理。1 东魁杨梅最佳结果枝类型及其管理据观察 ,稳定挂果的枝条 ,是头年的早短春梢 ;相对不稳定的结果枝是晚春梢和早夏梢 ;非常不稳定的结果枝是晚夏梢和秋梢。春梢的抽发量占全年总梢量的 6 5 % ,因此 ,如何管理好春梢 ,成为东魁杨梅优质丰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东魁杨梅果形特大、效益显著以及前期产量低、品质差等生产特点,经过近6年的观察试验,提出东魁杨梅速生丰产的“三大”原则、“八字”核心及其园地的选择、标准化建园、成活率提高、始果期提早、优质果促成“五项”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李荣森 《广西园艺》2007,18(2):43-44
东魁杨梅是杨梅优良品种之一,是目前推广的杨梅良种。由于其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果形大、色泽艳丽、甜酸适口、风味甚佳,种植效益好,深受种植者及消费者欢迎,各地发展迅速。为了充分发挥品种优势,促使其丰产、优质,进一步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增加果农收入。笔者根据试验观察和多年的栽培经验,在栽培管理上应把握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我县大自然生态实验场于 1 997年引种4 0 0株荸荠种杨梅和 6 0 0株东魁杨梅 ,种植于海拔 4 0 0m山地。经采用综合农业技术措施 ,前期促进生长 ,迅速形成树冠 ,后期控制生长 ,促进花芽形成 ,提早结果 ,取得较好效果。种后第 3、第 4年开始结果 ,2 0 0 0年荸荠种和东魁杨梅平均株产分别为 4 2kg和0 4 5kg ,最高株产分别为 1 0 2 6kg和 4 6kg ;第5年平均株产分别 1 6 5kg和 8 7kg ,最高株产分别为 33 1kg和 2 0 5kg。现将早结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高标准建园 选择蕨类、杜鹃等阔叶树占优势的砂砾质山地种植易…  相似文献   

18.
克服东魁杨梅大小年结果技术--看梢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伟福 《浙江柑橘》2005,22(2):34-34
东魁杨梅优质丰产无公害生产实用技术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适时适量施肥;适时适度修剪;安全控制病虫害;保花保果;疏花疏果和完熟采摘等工作.虽说基本能够生产出优质无公害果实,但是对年年丰产的把握性可能还不够,万一出现有不同类型的劣势生产情况,导致来年不稳定的结果现象,必须采取各种适用的补救措施,以实现年年丰产,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看梢管理是一种简便易懂的克服大小年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东魁杨梅是黄岩区的传统特色农产品,现有种植面积3333hm2.2003年全区东魁杨梅产量达到3×104t,产值2.5亿元.  相似文献   

20.
介绍次郎、富有、西村早生、太秋、阳丰及授粉品种禅寺丸等几个日本甜柿品种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壮苗、高标准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果园间作和覆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