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棉叶蝉是南方棉区分布广、为害大、寄主多的一种棉花重要害虫。在浙江省的金华、衢州新棉区,80年代初期以来为害严重,发生量大且为害期长。据调查有些村的棉株卷叶率高达90.42%,单株结铃数减少4.4个,铃重减  相似文献   

2.
喀什植棉面积20万公顷,自1987年棉蚜大暴发至今,每年均有面积不等的发生与为害。轻发生年份,为害面积约为13万公顷,大发生年份,发生为害面积与植棉面积相等,成为该棉区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的第一害虫,给棉花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1棉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是我国北方棉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的长期单一使用,致使棉铃虫的抗药性日益增强,对棉花的为害也更加严重,1992年北方棉区棉铃虫的大暴发和猖獗为害,就是有力的佐证。为寻找防治棉铃虫的新药剂,于1991~1992年进行了氟幼灵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棉蚜是棉花生长前、中期主要害虫,我国各棉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为害,尤其是北方棉区,更显得突出,严重地影响棉花产量的提高。近年来,生物防治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以瓢治蚜获得一定成效,在某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棉区棉蚜、棉铃虫抗性问题日趋严重,对一些原来有效的药剂品种也处于抗性上升或激增阶段。1990年冀、鲁、豫三省棉铃虫普遍大发生,特别是第3代为害严重,有的棉田治虫多达20多次,棉田用药量大增,生产成本提高,棉花产量仍有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经济减收。因此,筛选出防  相似文献   

6.
棉花地膜覆盖,在北方棉区推广速度快,增产幅度大。但在南方以育苗移栽为主的地区,经几年多点试验、示范,虽能普遍取得明显的早发效果,但增产幅度却远逊于北方,有些地方甚至减产。为什么南方棉区棉花地膜覆盖早发效应显著而增产幅度却较小呢?为了摸索这方面的问题,1983年我们在南汇县农村基点进行了移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与露地栽培的对比试验,面积共20亩。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棉叶跳虫发生规律,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鄱阳湖区病虫考察协作组,特搜集了鄱阳湖区沿岸产棉县历年棉叶跳虫调查资料及近年发生为害实况,结合外界因素,初步综合归纳分析简报如下:一棉叶跳虫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解放初期,曾成为全省棉区的头号大害虫,每年都严重发生为害,减产籽棉达40~50%。1956年后,由于棉区普遍使用“1605”、“1059”、滴滴涕等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对此虫打击得力,发生为害受到了控制。除个别年份局部棉区出现较重发生为害外,每年均属轻发或中等偏轻发生,发生为害面积仅在5%左  相似文献   

8.
栽培措施对棉铃虫发生及为害的影响①吕菊英张林水李建勋潘启明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运城044000山西南部植棉区自1992年棉铃虫连年严重发生,二代百株卵量由90年代的二、三百粒猛增到数千粒,三、四代卵量也成倍增长。近年来,该棉区大力推广以早播、覆盖、密植...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是我国北方棉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发生为害有逐年加重趋势,1990和1991年发生时,出现了多种常规杀虫剂防治难以奏效的局面,1992年在黄河、长江流域及东北棉区又出现了多年未遇的特大发生,致使大面积棉花大幅度减产。针对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产生程度不等的抗性,而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的抗性尚不明显,且后两类杀虫剂具有与菊酯类不同的杀虫作用机制,1992年,就湖南省化工研究院提供的三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伏蚜在我国北方棉区均有发生,为害盛期正是棉花生育旺盛阶段,往往造成蕾铃大量脱落。更因夏季炎热,棉株枝叶繁茂,伏蚜发展迅速,不但增加防治次数,加大农药用量,污染生态环境,而且容易造成人身中毒。本文试就伏蚜为害与棉花生物学性状的  相似文献   

11.
棉虫虫情     
一、預测預报 (本次小报适用于長江流域棉区,供其他棉区参考) 1959年棉红铃虫的發生为害將不輕于1958年;棉紅蜘蛛的发生为害將重于1957年和1958年;棉蚜的發生为害将重于1958年而与1957年相访。二、測报说明 (一)上述预测是根据越冬基数,假定本年气候条件正常,如果消灭越冬棉虫工作不立即徹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下游棉铃虫发生消长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大暴发,从上游的四川到下游的江、浙、上海都损失严重。1973年以后为害程度又渐趋下降,但仍时起时伏。据浙江慈溪县调查,1975年以后,棉铃虫为害有上升趋势,1978年又严重发生,笫四代卵量局部地块竟高达500—1000  相似文献   

13.
北方茶园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茶区种茶历史不足50年,由于种茶历史较短,茶树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程度低于南方老茶区。但近年来,随着北方茶区茶树种植面积的扩大,病虫发生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第二代棉铃虫种群消长动态及治理经验文绍贵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455112近年来,棉铃虫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发生,尤其在北方冀、鲁、豫棉区暴发成灾,据统计在棉田猖獗发生为害面积竟达333万公顷,使棉花减产40%以上(1993年王武刚编著前言),用于防治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特别是北方棉区棉铃虫连年暴发为害,发生数量之大,为害作物种类之多、经济损失之重,均为历史罕见。抗药性剧增是其暴发为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筛选防治抗性棉铃虫新、特农药,不仅是控制其暴发为害的重要应急措施,也是治理其抗性的有效途径。1992~1994年我们对国内外53种杀虫剂新品种、新剂型进行了防治抗性棉铃虫的药效筛选试验,现将防效较好的各类杀虫剂的主要结果整理如下。1 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1.1 丙溴磷(profenofos)。是一种高效、广谱、不对称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杀卵效果好;对抗性害虫,特别…  相似文献   

16.
孟建文 《中国棉花》2005,32(7):28-29
南疆棉区1997年棉铃虫大发生,对棉花为害极为严重,以后随着防治力度的加大、棉花品种的更换、气候因素的变化,棉铃虫发生量逐年下降。2003年部分团场种植非抗虫棉品种,引起局部棉田棉铃虫中量偏重发生,损失较大。为此,对库尔勒垦区棉铃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防治关键技术进行探讨。1南疆棉区棉铃虫发生动态1.1棉铃虫在本地区的发生及其分布。棉铃虫在本垦区一年发生3代,个别年份能完成不完全的4代。主要为害棉花,第1代发生量小,主要为害棉苗生长点及其附近心叶;第2代的发生量最大,为害最重,主要为害花和铃;第3代次之,主要为害棉铃。…  相似文献   

17.
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沿海棉区;湖北省的鄂北岗地;四川省的丘陵棉区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地区等。耕作制度系属粮棉两熟地区(部分一熟棉田),其种植方式主要有棉麦(大、小麦),棉油(油菜),棉豆(蚕豆)等。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虽然起步较迟,但发展比较  相似文献   

18.
四川棉区与全国各大棉区相比,既有北方早熟棉区棉花有效生育期短的特点,也有南方棉区热量充足、雨水充沛的特点;既有黄河流域棉区苗蕾期干旱的特点,也有长江中、下游棉区湿度大、伏旱秋雨多的特点,还有华南早春气温回升快的特点;而四川棉区云雾多、日照偏少,却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具有特殊生态类型的西南早熟棉区。阆中是四川省22个产棉县(市)之一,以全育全栽、地膜覆盖、麦棉套作为主要栽培模式,其技术路线是:以避灾抗灾、优质高产为目的,走密、矮、早、膜,肥促化控,综防统治,节本增效的路子。近年来围绕这条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9.
<正> 第一节危害概况及其病原菌马铃薯细菌性青枯病近年来在我国蔓延很快,自70年代中期以来严重发生,是我国马铃薯二季作地区特别是南方二季作地区马铃薯的主要细菌病害,以四川、湖南发生最重。近年来,此病已逐步向我国北方发展,除北方二季作区的北京、天津和山东等地区外,北方一季作区的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包  相似文献   

20.
棉花蕾铃期害虫种类较多,主要有棉铃虫,红铃虫、棉叶螨、盲椿象、金钢钻和造桥虫等。全国各棉区由于农作物布局和生态条件不同,蕾铃期的害虫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亦有差异。南方棉区主要以红铃虫和棉叶螨为主,北方棉区以棉铃虫和造桥虫为主。这些害虫有的食嫩叶,有的食蕾、花、幼铃或蛀食青铃或种子,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