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烘青、炒青是绿茶中两大类,两者各有特色及相应的市场。我县以生产炒青绿茶为主,加工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自年以来,武平炒绿1986多次获省名优茶奖,是省八大名茶之一,产品深受本县及客家籍地区消费者欢迎,但产品市场局限于炒青市场,很难打入烘青的市场;反之生产烘青的茶区,其产品市场也一样。如能找到两者兼顾,又能降低成本,提高茶价的办法,便能占领茶叶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多年来,我县桃溪镇几个茶厂试着把武平炒绿品质形成的部分工艺与烘青工艺相结合,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半炒烘绿茶加工方法。生产的茶叶似烘青绿茶…  相似文献   

2.
武平绿茶是福建省的名优茶,其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环境、优质的茶树品种及适宜的加工工艺等,形成了一系列色、香、味俱佳,品质特征独特的名、特、优茶叶产品。本文简单介绍了武平绿茶的历史溯源、传播与发展及品质特征与分类,探讨了武平绿茶品质优异的成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武平绿茶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背景 河源市是传统绿茶产区,也是广东历史名茶产区之一。河源市包括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平5县和河源区,1999年统计,5县1区茶园面积3726公顷,茶叶产量1778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少量红茶、乌龙茶出产,近年重点发展传统绿茶,商品茶类称‘炒茶’,与梅州、揭阳、汕尾、惠州一带的‘炒茶’合称‘粤东炒茶’。 东源县原属河源县境,是河源市的茶叶主产县。现有茶园面积2266公顷。1999年以来新增823公顷。全县有24个镇种茶,上莞、康禾、涧头等地是主产区。‘仙湖绿茶’的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在东源县上莞镇,是历史名茶区。  相似文献   

4.
1992年以来,我国国内茶叶产销连年疲软,其主要外部原因是世界饮料市场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茶叶销价下降,国内茶叶集体消费减少;茶叶税收政策落实不好;国家银根叶紧等。为此国内茶人纷纷探讨克服疲软良策,笔者认为,国内茶市卤有几个方面值得思考:1.茶叶的饮艇消费地位与市场经济的关系;2.茶叶消费还需要宣传;3.应大力发展“有机茶”;4.加快开发茶叶“终端产品”。  相似文献   

5.
一、松桃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1.全县发展茶叶生产规模 从2007年开始,我县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鼓舞下,抢抓发展机遇,乘势而上,立足县情,积极编制全县十一五茶叶发展规划,历经五年的努力,截至2011年底,全县茶叶发展面积在原来1.32万亩的基础上,新发展茶叶面积14.095万亩。总面积达15.415万亩,其中投产面积5.5万亩,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5.5万亩,有机茶认证面积200亩,采制名优茶面积5万亩。生产茶叶总量2625吨,实现茶叶产值2.86亿元。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背景   河源市是传统绿茶产区,也是广东历史名茶产区之一.河源市包括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平5县和河源区,1999年统计,5县1区茶园面积3726公顷,茶叶产量1778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少量红茶、乌龙茶出产,近年重点发展传统绿茶,商品茶类称‘炒茶‘,与梅州、揭阳、汕尾、惠州一带的‘炒茶‘合称‘粤东炒茶‘.……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背景 河源市是传统绿茶产区,也是广东历史名茶产区之一.河源市包括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平5县和河源区,1999年统计,5县1区茶园面积3726公顷,茶叶产量1778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少量红茶、乌龙茶出产,近年重点发展传统绿茶,商品茶类称‘炒茶',与梅州、揭阳、汕尾、惠州一带的‘炒茶'合称‘粤东炒茶'.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 河源市是传统绿茶产区,也是广东历史名茶产区之一.河源市包括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平5县和河源区,1999年统计,5县1区茶园面积3726公顷,茶叶产量1778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少量红茶、乌龙茶出产,近年重点发展传统绿茶,商品茶类称‘炒茶',与梅州、揭阳、汕尾、惠州一带的‘炒茶'合称‘粤东炒茶'.  相似文献   

9.
《广东茶业》2007,(1):32-34
茶叶的种植在越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越南茶叶产业发展迅速,其耕种面积、茶叶产量和茶叶出口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1998年越南茶叶产量达到5.5万吨,出口量达到3.4万吨,并且一举成为世界十大茶叶出口国之一。2002年越南茶叶出口继续增长,全年共出口茶叶7.4万吨,出口金额达8,700万美元,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分别比2001年增长10%和12%。越南正在成为国际茶叶市场上日益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一、茶园面积、产量较大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县茶叶生产有了很大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茶叶生产得到快速、持续发展。到1990年茶园面积94667公顷,茶叶总产7000吨,茶叶总产分别比1949年与1978年增长166倍和1.6倍,突破5千吨大关;到1996年茶园面积达16666.7公顷,总产12500吨,平均每666m2产50公斤,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茶叶总值由1990年6000万元增加到3.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四分之一,年税利3000多万元,占财政收入五分之一,成为我县支柱产业。出口创汇和国家税利都有较大幅度上升,茶…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茶叶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近几年来,发展的道路也是坎坷曲折的。至1994年我省茶叶产量达781万吨,比1993年增1.4%,而产值却比1993年回落了9.3%,仅有5.623亿元,是1963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整个茶叶行业处于疲软状态,而茶叶市场已经成为制约生产兴衰的主要因素。因此,茶叶生产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做到以销定产,产销统一,以市场行情和消费趋向来决定调整布局,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我省茶叶生产的必然趋势。为此,笔者最近走访了福州市几家具有~定代表性的茶叶专营店,对福州…  相似文献   

12.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商品充裕,花色种类丰富,饮用的方式也多样化了。除了抓一撮茶叶在杯(壶)中用开水泡饮及煮茶叶蛋、炒龙井虾仁、打油茶等传统的饮食方式之外,去年以来,各地城乡先后试制成功  相似文献   

13.
浙江炒青     
浙江主产炒青,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第一。浙江省1978年的茶叶收购量为115万担,炒青绿茶占70%以上(包括长炒、园炒、扁炒),全省常年绿茶出口量  相似文献   

14.
《广东茶业》2003,(3):21-23,24
近十年来世界茶叶贸易持续增长。前5年茶叶贸易年增长率为3.46%,后5年为3.70%。2002年世界茶叶总出口150万吨,比上一年增长7.5%,比1992年101.54万吨,增长47.7%。从近10年情况看,茶叶主要出口国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的国家有斯里兰卡、中国和肯尼亚,印度茶叶出口有所下降。非茶叶核心出口国有印尼、越南、乌干达和津巴布韦等均在努力扩大出口,提高市场份额。现就主要茶叶出口国在过去5年里的贸易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茶叶项目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茶叶是五峰民族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宜昌市的重要特产经济作物。为加快茶叶生产发展,五峰县委、县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宜昌市茶叶“562工程”,推动了全县茶叶生产发展,茶叶生产’三年三大步。全县一九九七年茶叶总产量20311吨,比九六年17140吨上:升18.49%,比九四年1833吨上升10.8%,比历史最好水平的一九九三年2026吨增长2.5%。一九九七年名优茶676.4吨,占商品茶14501吨的.16.64%,一九九七年茶叶税收602万元(含增值税、所得税),比九六年480.5万元上升25.29%,比九四年320万元增长88…  相似文献   

16.
武平绿茶是福建省的绿茶类精品,主要分为梁野翠芽(扁形)、梁野炒绿(条形)、梁野雪螺(螺形)三大炒青绿茶系列。主栽品种长期以福云6号、福云7号为主,福云6号所制武平绿茶香清味淡不耐泡;福云7号所制干茶、汤色及叶底偏黄,花色品种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提高武平绿茶的名优茶比例和市场竞争力,2008年以来,相继引种了“茗科1号”、“丹桂”、“龙井43”、“乌牛早”、“黄观音”、“福鼎大毫”、“梅占”、“春兰”等茶树名优品种,分别种植在武东乡东兴村仙岩茶业公司茶场、桃溪镇新礤村义亨茶园、象洞乡京晨茶业公司茶场等地进行种性观察,翌年开始武平绿茶适制性加工试验,目前已获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陕西宁强具有十分丰富的茶叶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战略引导下,茶叶和旅游两大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由于茶叶和旅游有很好的融合性,如能依托宁强现有资源优势,将两者有机结合,打包开发茶叶生态旅游业,无疑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一、茶叶发展概况上世纪90年代,宁强茶叶开始进入新发展时期。2000年后,县委县政府把茶叶确立为"三大产业"之一,茶叶  相似文献   

18.
茶叶历来被视为是人类健康的饮品,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卫生指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开发茶叶绿色食品是时代的要求。我国自1990年由农业部制定出茶叶绿色食品的标准,并于1991年O批颁布了17个茶叶绿色食品证书以来,全国掀起了发展茶叶绿色食品的热潮,并取得成效,我省近一、二年来已有几个]"'品获得茶叶绿色食品注册。福安市为我省主要)上茶县之一,走发展茶叶绿色食品之路已引起了各有关部[J的高度重视,并着手组织实施。本文就福安市走发民茶叶绿色食品之路的若干问题提出商讨,旨在抛砖引玉。一、福安市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 茶叶是农产品中率先放开的产品,已于1984年实行了产销见面,价格放开,随行就市。茶叶流通体制的改革,给茶叶生产和销售注入了新的活力,十年来,出现了产销两旺、供需基本平衡、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局面。1993年全国茶叶产量达到60万吨,比茶叶放开前一年的1984年增长44.75%,比1978年的26.8万吨增长一倍多,出口20.14万吨,创汇3.4亿多美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130%和83.2%。1994年预计产茶约57万吨,比上年减产5%, 近几年来,各地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茶叶,在茶树良种、开发名优茶和机械化采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或重大突破。 1.推广无性系良种,提高茶田素质是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七五”以来,农业部在12个产茶省区与地方联合投资建立了省级茶树良种场,全国已建国家级、  相似文献   

20.
茶叶综合利用是松阳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2008年以来,松阳在茶叶综合利用方面开展了尝试与探索。本文就松阳茶资源综合利用现状、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以真正实现茶叶的"全价利用,跨界开发",推进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