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台农"芒果为材料,测定了1-甲基环丙烯(1-MCP)0-18h处理对芒果贮藏期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可溶性固形物、成熟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段的1-MCP处理均能降低呼吸强度,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延缓乙烯释放量增加,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有效延缓后熟进程。其中12、18h处理对延缓成熟的效果优于6h处理,二者之间对成熟度的影响差异不明显,建议使用1-MCP处理12h为宜。  相似文献   

2.
陈光仪 《作物学报》1984,10(3):195-200
将杂交水稻汕优2号及其父本 IR24与桂朝2号的叶片进行衰老处理后,表明汕优2号的叶绿素和可溶蛋白质的降解及细胞膜透性增加的速度均快于IR24和桂朝2号。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呼吸强度增加的幅度也较大。反映了汕优2号具有衰老速度快的特征。在衰老处理后的1~2天,乙烯释放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几乎是同时进行的,随后出现一个呼  相似文献   

3.
设置1℃、3℃和5℃3种温度,从贮藏温度与采后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总酸含量、硬度、果肉细胞膜透性等关系方面,对新疆主栽厚皮甜瓜品种新蜜11号(86-1)进行了贮藏温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下果实细胞膜破坏程度最大,3℃较5℃的贮藏瓜硬度更大,且果皮色泽与5℃差异不明显。此外,在3种温度条件下供试厚皮甜瓜均出现凹陷斑点,表皮皱缩,但是切开后果肉色泽、风味正常,是否属于冷害斑点还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保鲜与加工》2005,5(4):23-23
桃系核果类,属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其采后呼吸强度与乙烯释放量均较高,耐贮性差,常温易软化、腐烂;低温易受冷害果肉或维管束褐变,食用品质下降.因此,抑制乙烯将有助于桃果实后熟与衰老,提高商品价值,延长货架期.采用乙烯阻断剂在桃呼吸跃变形成之前,与组织中的乙烯受体结合产生不可逆反应,阻断乙烯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延缓桃成熟与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5.
乙烯脱除剂处理对杏果实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库买提杏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常温(25℃)条件下乙烯脱除剂处理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脱除剂处理可有效降低杏果实贮藏前期的呼吸及乙烯释放速率,减缓细胞膜透性、MDA的上升及VC含量的下降速度,减少贮藏期内营养物质的消耗,延长杏果实的贮藏保鲜期,但贮藏5天后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无氧呼吸代谢在果蔬气调贮藏保鲜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复合气调包装对大蒜无氧呼吸代谢途径及相关生理的影响,本试验固定O2体积分数3.5%,研究CO2体积分数5%、8%、11%、14%对大蒜4℃贮藏过程中丙酮酸、丙酮酸脱羧酶(PDC)、乙醇脱氢酶(ADH)、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丙酮酸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PDC、ADH活性均呈上升趋势,CO2体积分数对这两个酶活性影响显著,CO2体积分数超过8%时影响更为显著.乙烯释放速率与呼吸强度趋势相似,低体积分数CO2贮藏下均先出现峰值,高CO2体积分数条件下促进乙烯释放速率与呼吸强度持续增大.综合各指标情况认为,大蒜鳞茎在4℃低温、3.5%O2条件下贮藏时,以CO2体积分数不高于8%为理想配比.该条件能够有效抑制丙酮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减少有害物质累积,同时抑制乙烯释放速率与呼吸强度.  相似文献   

7.
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了阶段降温处理对冷藏期间南果梨果实褐变指数、呼吸强度、乙烯生产量及衰老与褐变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段降温处理可增加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量;提高果实总酚含量和膜相对透性及PPO和SOD活性.延缓果实贮藏后期SOD活性的下降,抑制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及果实褐变的发生率;同时,经阶段降温处理后的南果梨果实成熟度高于对照组,出库时风味更好.商品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成熟度枸杞采后品质及生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枸杞采后品质及生理变化规律,为枸杞鲜果贮运提供理论基础。取不同成熟度"宁杞1号"枸杞鲜果(红果、红黄果、黄果)为试材,在常温(25℃)和低温(4℃)恒温冰箱中贮藏,每天测定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果胶酶活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TA)含量、VC含量。结果表明:各成熟度枸杞均无明显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高峰,属于非跃变型果实;红果、红黄果枸杞POD活性随时间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黄果为持续下降,红果枸杞POD活性显著高于另两个成熟度(P0.05);果胶酶活性逐天上升,其中黄果显著低于另两个成熟度(P0.05);SSC呈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红果在采后第3天达到峰值;TA含量总体为下降趋势且变化幅度不大,黄果显著高于另两个成熟度(P0.05);VC含量逐天下降,红黄果降幅最大,各成熟度差异显著(P0.05)。此外,同常温相比,低温可抑制枸杞呼吸强度、果胶酶活性的上升,减缓TA含量、POD活性的下降和VC含量的损失,故低温对枸杞鲜果保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徐香"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3个浓度(1、5、10μL·L~(-1))乙烯处理对"徐香"猕猴桃果实冷害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浓度乙烯处理维持了猕猴桃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增加了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的积累,提高了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促进了果实的冷害指数和冷害率。在本试验3个浓度乙烯处理中,猕猴桃果实冷害发生程度随着乙烯浓度的增大而加重。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高O2处理对果蔬采后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色泽、品质、褐变及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分析了高O2处理在果蔬保鲜中的可行性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电场处理果实贮藏保鲜的机制,以朝研219品种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稳恒静电场和交变电场对果实作用时和作用后质量及其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作用过程中提高了果实的失质量率,促进了呼吸反应和乙烯的生成;而在电场作用后,即果实受到刺激诱导后的贮藏过程中与对照相比,却降低了呼吸强度,减少了乙烯的释放,从整个贮藏整体过程来看,则比对照的失质量率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基因型烟草叶片成熟度和质体色素含量以及组成之间的关系,以‘K326’、‘ 韭菜坪2号’、‘ 红花大金元’、‘ 贵烟2号’、‘ 南江3号’、‘ 毕纳1号’为材料,在烤烟生长的 3个时期(尚熟、成熟、完熟),对不同基因型烟草叶片质体色素含量和组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烟草叶片质体色素含量在尚熟、成熟和完熟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质体色素在烟草成熟过程中表现为逐渐降低,但不同基因型烟草叶片在成熟过程中质体色素表现出不同的降解速率。不同基因型烟草叶片质体色素降解产物速率的不同,致使质体色素降解产物量的不同,因此导致不同烟草品种表现出不同的香味质量和风格。同时,6个品种在尚熟、成熟和完熟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研究成熟度快速检测技术时可以探索用某一个质体色素指标来表示。这些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的烟草品种筛选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对烟草叶片的快速检测技术和烟叶分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对白羊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测定了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大田干旱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气孔阻力、蒸腾强度、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积累指标。结果表明:土壤干旱条件下,降低了白羊草叶水势、气孔蒸腾强度、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增加了叶片气孔阻力、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的积累。解除水分胁迫、恢复供水48h后,上述各项指标可以恢复到正常供水值的50%以上,说明了白羊草自身调节能力强,对干旱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忍耐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红花大金元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核心要素,明确红大适宜成熟度采收对提高红大烟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烤后烟叶质量评价的方法,对红大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成熟度间外观质量差异不显著;内在化学成分上,随采收成熟度的增加,下部叶氮代谢趋于合理,碳代谢逐步加深,以6-7成黄采收碳氮代谢比较平衡,化学成分相对最协调;中部叶碳氮代谢及各品质指标主要呈抛物线变化,化学成分以8-9成黄采收最为协调;上部叶碳氮代谢加剧,主要化学成分向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更深层次的代谢进行,化学成分以9-10成黄采收最为协调;感官评吸的结果与化学成分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叶面喷施微肥对烟叶成熟的影响,提高烟叶适烤性,以‘翠碧一号’为试验材料,在连续10年纯化肥定位施肥烟田,于烟株打顶后10、20天时喷施不同中微量元素,测定其对烟叶生理代谢的影响。叶面喷施不同中微量元素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有较明显上升,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明显提高,荧光参数中FoFo/Fm显著下降,FmFvFv/FmFv/Fo显著上升;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升;细胞膜相对透性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均能保持较高的活性,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表明在长期纯施化肥烟田的烤烟生长后期喷施中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细胞膜结构稳定性,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维持光合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叶绿体色素的降解,提高光能转化效率,减缓活性氧伤害。喷施微肥有利于提高烟叶光合作用能力,缓解烟株叶片伤害与衰老,提高上部烟叶的适烤性。  相似文献   

16.
烟叶部位成熟度烘烤工艺对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烟叶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中温中湿、中温高湿3种不同烘烤工艺参数组合模式;烟叶不同部位,选用下部烟叶、中部烟叶、上部烟叶;烟叶不同成熟度档次,选用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过熟烟叶;测定烤前、烤后烟叶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鲜烟叶的淀粉含量随部位的上升而增加,随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对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欠佳;中温中湿烘烤工艺能促进烟叶淀粉较为充分地分解转化,极显著地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有利于中部初熟烟叶和上部适熟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大幅度地降低了烟叶淀粉含量;成熟度与部位、烘烤工艺与部位间的互作,均极显著或显著地影响着烤后烟叶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烤烟上部叶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卷烟工业的需求导向,进行不同采收方式、不同成熟度的采收组合,研究其对大田生长后期烟叶主要生理指标和烤后烟叶的感官评吸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一次性采收上部叶1~6片,田间烟株分次采收顶部4~6片烟叶后剩余的顶1~3片叶中SOD含量明显降低,而MDA含量迅速提高,而且采收的顶1~3叶片内色素含量,和采收的顶4~6片达到显著差异程度。一次性采收上部叶时,顶1~3片叶与顶4~6片叶水分含量比率接近于1,不但能够缩小上部叶上、下叶位感官差异,还能够提高评吸得分。研究结果为烟草工、商业合作开发和利用上部叶提供了一条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留叶数对腾冲烟叶产质量的影响,通过设置大田试验,分析不同留叶数处理对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物理特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留叶数的降低,烤烟株高下降,腰叶、顶叶长宽呈增加趋势,烟叶产量、产值呈降低趋势.当留叶数由22片降至16片时,C2F烟叶单叶重、厚度、叶面密度、填充值显著增...  相似文献   

19.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细胞生理和质地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中烟100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细胞生理和质地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烘烤中烟叶的呼吸强度在38℃时达到高峰,箱内CO2含量为1.80%,48℃以后烟叶的呼吸作用减弱。烘烤中果胶酯酶和纤维素酶在38~54℃活性较高,其中果胶甲酯酶(PME)和纤维素酶活性42℃最高,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48℃最高,PG与PME共同促进了原果胶的水解进程,烘烤中原果胶、总果胶和纤维素含量不断降低。烟叶质地(除黏聚性)在38~48℃之间发生显著变化,其中42℃硬度和咀嚼性值最大,38℃拉力和剪切力值最大,48℃黏聚性、拉力和剪切力值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果胶与回复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原果胶、总果胶及纤维素与回复性、拉力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这些结果说明烘烤过程中烟叶质地的绵软在某种程度上是细胞壁物质不断降解的结果。研究表明,烘烤中烟叶剪切力的动态变化较为直观,回复性和拉力可以作为探讨烟叶细胞生理变化的参数,而烟叶细胞生理变化是导致质地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烟草品种云烟97为材料,在皖南烟区典型的植烟土壤麻沙土、麻沙泥、粉沙土种植,以水稻土种植作对照,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技术对生长成熟期烟叶的基因表达谱和细胞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水稻土相比,麻沙土植烟成熟期烟叶上调表达的基因主要有细胞增殖、生长和分化的基因,以及与氧化胁迫有关的基因,而下调表达的基因主要是光合作用和蛋白质、磷脂合成的基因。麻沙泥植烟成熟期烟叶上调表达的基因主要有与生长素运输和多糖合成有关的基因及与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有关的基因。粉沙土植烟成熟期烟叶与干旱胁迫有关的基因和与纤维素、果胶质、淀粉和蛋白质分解有关的基因上调。叶片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表明,粉沙土和水稻土植烟,烟叶长势差,生长衰退迹象明显;而麻沙土和麻泥土植烟,尤其是麻沙土,烟叶生长势较好,生长衰退迹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