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Koidz.)是落叶乔木。分布稀少、树干通直、文理美观、材质细密不裂。用途广,供建筑、家具、车辆等用材。刺楸是弱度阳性树种,抵抗力强,能耐寒暑、干旱、生长快,可谓群众最喜爱的珍贵乡土树种之一。由于群众的喜爱,成材树几乎砍光,但萌生、实生幼苗、幼树还是可见的。多丛生于天然杂木林中,影响刺楸的生长发育,同时生长分散不便于经营管理,为保护好刺楸,扩大资源,使之集中连片,积极培  相似文献   

2.
夕张营林管内的513林班,从国有林时代就一直进行择伐,至今尚保持着较好的阔叶林状态。目前为了提高阔叶树林的指标,培育出更好的木材,在林班内设置实验林,进行有关的各项调查和研究。在这些试验当中,做为后继树培育的一项措施,曾进行了刺揪的伐根造林试验。刺楸在幼龄阶段,伐根对幼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伐根可以帮助幼树躲避草本、藤本类的挤压,但随着刺楸的生长,伐根有可能起着阻碍生长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伐根是受多孔菌等腐朽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刺楸(Kalopanax soptemlobus Koidz)属五加科刺楸属的乔木树种,为我国及辽宁的珍稀树种,用途极为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多年来,由于刺楸育苗难度大,人工造林很少,天然生长的刺楸本来就很少,又加上滥采致使不少地方刺楸已濒临绝迹。研究刺楸育苗和生长节律,对于发掘刺楸种质资源,填补和培育优良阔叶造林树种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们在刺楸育苗方面进行了探索研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刺楸组织培养体系,选取刺楸成熟胚、休眠芽及幼嫩茎段进行离体培养,探讨不同消毒时长、培养基种类及激素浓度对刺楸离体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刺楸种子为胚乳性种子,因此选用刺楸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无论采用何种消毒方式均未获得成功;而休眠芽及幼嫩茎段分别使用0.1%的Hg Cl2消毒12、10 min时灭菌效果最佳;在对休眠芽和幼嫩茎段进行离体培养时筛选出1/2MS+6-BA2.0 mg/L+NAA0.1 mg/L为最适培养基及激素组合,腋芽萌发率可以达到66.7%和88.5%;生根培养时1/2MS+NAA0.1 mg/L+20 g/L蔗糖为最适培养基;移栽后1周,生长正常,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5.
在水曲柳、胡桃楸和黄菠萝次生林内,对选择的优良单株进行营养空间弱度、中度和强度调控后的林下和林隙内人工更新胡桃楸。试验表明,林龄2年,在强度和中度营养空间调控林下人工更新胡桃楸效果良好,树高增长25.0%、10.4%,冻害率低,冻害长度小;在林隙内人工更新胡桃楸,幼树生长、冻害与林隙面积关系密切,林隙70 m^2、50 m^2,胡桃楸幼树树高增长25.0%、22.7%,冻害率30.4%、6.7%,冻害长度10.1 cm、3.0 cm,人工更新胡桃楸林隙面积50 m^2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刺楸育苗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Tnunb.)Koiaz又名棘楸,五加科落叶乔木.在我国分布广,北自东北,南至广东,西自四川西部,东至海滨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我县常绿阔叶混交林、马尾松疏林中常有刺揪呈散生分布,树高20米左右,胸径50-60厘米的树也常见.生长甚速,在土质较肥沃的山弯,一般3-4年生的天然幼树,树高达3米左右,主  相似文献   

7.
刺楸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又名刺枫树、鼓钉皮树,五加科刺楸属。落叶乔木,高可20米,胸径1米。幼树、小枝密生扁平皮刺,大树主干刺形圆凸似鼓钉。单叶,互生于长枝,簇生于短枝,具长柄,近圆形,叶片5-7裂(间或3),裂片三角状卵形,有细锯齿。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顶生圆锥花丛,花两性,萼5齿裂,瓣5,子房6室,柱头6裂宿存。浆果,扁球形,种子2枚,扁平。8月开花,11月果熟。刺楸在我省低山丘陵分布普遍,多见于山谷、山脚及村宅旁,常与枫香、苦  相似文献   

8.
光照和施肥对白桦林冠下水曲柳、胡桃楸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次生白桦林内不同光强(高光照HL,64%全光、中等光照ML,45%全光、低光照LL,15%全光)条件下栽植2 a生水曲柳、胡桃楸苗木,采用不同施肥(CK、N、P、N+P)处理,1个生长季后测定苗木生长、生物量、比叶面积。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水曲柳的苗高影响明显,苗高生长量顺序为HL>ML>LL,其中HL处理较LL处理提高69.8%(P<0.01);光照条件对水曲柳地径生长影响不明显。施肥对水曲柳苗高、地径生长影响明显,各施肥处理苗高、地径生长量排序均为NP>N>P>CK,NP和N处理比CK处理苗高生长量分别提高82.3%和56.1%(P<0.01),地径生长量分别提高27.4%和25.4%(P<0.05)。光照条件对胡桃楸的苗高影响明显,苗高生长量顺序为HL>ML>LL,其中HL处理较LL处理提高57.0%(P<0.05);施肥对胡桃楸的苗高影响明显,苗高生长量顺序为NP>P>N>CK,其中NP和P处理比CK处理分别提高40.0%和39.5%(P<0.05)。光照和施肥对胡桃楸地径影响不明显。光照条件对水曲柳、胡桃楸单株生物量影响明显,其顺序均为HL>ML>LL,其中HL处理较LL处理分别提高128.5%和83.3%(P<0.05);施肥对水曲柳和胡桃楸单株生物量影响明显,其顺序分别为NP>N>P>CK和NP>P>N>CK,其中NP处理比CK处理分别提高27.7%和112.3%(P<0.05)。光照条件对2树种冠根比和比叶面积影响明显,且HL处理显著低于LL处理(P<0.05)。施肥对2树种的冠根比和比叶面积影响明显,且施肥增大冠根比,减小了比叶面积。综上所述,林冠下水曲柳和胡桃楸苗木在HL处理和同施氮磷时,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9.
刺楸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楸是五加科刺楸属(Aralinceae kalopanex)的一种落叶乔木。据有关文献记载,刺楸天然生长在阔叶林内或林缘,在温带阔叶树种中是直径生长较快的树种之一。木材硬度适中,纹理细致,刨光涂漆后花纹美观,浸水数月后耐磨擦,抗腐能力强,是造船和民用良材。由于刺楸生长快,材质好,人为活动频繁的山区,砍伐的多,栽植的少,已渐稀有。  相似文献   

10.
对刺楸木材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刺楸的材性。结果表明:(1)刺楸木材的绝干密度为0.57g/cm^3,差异干缩为0.68,说明刺楸的干燥性能较好;(2)根据木材力学性质划分方法,除抗弯弹性模量属低级外,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综合强度、冲击韧性,均为中等;(3)刺楸的综纤维素含量为82.20%,克见纤维素为43.86%,木素含量为17.6%,符合造纸工业的要求;(4)根据刺楸的理化性质,刺楸可作为优质家具材料、装饰材料、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水、肥对楸叶泡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优化楸叶泡桐苗期培育方式,以1年生楸叶泡桐组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水肥处理方式:田间持水量≥80%且复合肥100 g/30 d(T1),复合肥100 g/30 d (T2),田间持水量≥80%(T3),对照(不施肥、不灌溉,CK),并对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楸叶泡桐苗期主要生长性状和不同器官的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不同处理下,楸叶泡桐胸径、苗高及各器官的生物量均呈现出T1 T3 T2 CK,且T1处理下各参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说明适宜的水肥对楸叶泡桐苗期生长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T3处理楸叶泡桐苗期地上、地下、总生物量均大于T2处理,表明与肥料相比,水分对楸叶泡桐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更大。楸叶泡桐苗期各生长指标与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根系提供的水肥是楸叶泡桐苗期生长的关键条件,可为楸叶泡桐苗期水肥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刺楸是五加科刺楸属(Araliaceae kalopanax)的一种落叶乔木。我省多在秦巴山区林中散生,当地有些社员也在宅旁栽植。由于刺楸生长快,材质好,纹理美观,适做家具,林中成材的多被群众砍伐,现濒于绝迹。根据几年的试验,该树种播种和扦插育苗均很困难,仅凭林下有限的根蘖苗繁殖,极大地限制了这个树种的恢复和发展。为了探求刺楸有效的繁殖方法,我们于1981年12月在我校实习农场苗圃对引种栽培的3年生和6年生刺楸大苗,进行了根型和根系发育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春季、夏季、秋季不同季节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 A. DC.)造林对比实验,对红椎造林成活率、幼树生长(高径)、树木形质生长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红椎在春季造林成活率最高,夏季造林次之。迹地全光造林夏季红椎平均胸径和平均高等调查因子比春季高。秋季造林生长状况最差;与米老排林冠下更新补植相比,迹地全光种植红椎生长较快较好。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刺楸的生态特征及刺楸种子的特性,从刺楸种子的播种方法、催芽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刺楸的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刺楸的生态特征及刺楸种子的特性,从刺楸种子的播种方法、催芽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刺楸的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Koiaz)是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速生乔木树种。在自然状态下,主要依靠自身的根蘖能力进行繁殖,现已濒临绝迹的危险。要扩大刺楸的引种栽培,就必须解决该树种的繁育问题。但是国内同类试验结果表明,刺楸种子的发芽率很低。其原因,有认为种子干燥后即进入休眠,休眠不易被打破;有认为种壳坚实不易吸水膨胀;有认为果实或种子内可能含有发芽抑制物质等等。为此,我们从1980年开始,对刺楸种子的发芽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刺楸,为五加科单种属落叶乔木,生长快,抗性强,适应性广,是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多年来,由于只采不育,资源日渐稀少,现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1995年起,绩溪县开展了刺楸引种、育苗造林试验,现将其种子育苗技术简介如下。一、种子采集处理刺楸果实9~10月相继成熟,当有80%  相似文献   

18.
王荣  胡海清 《林业科学》2007,43(12):45-49
以水曲柳、核桃楸和蒙古栎3种幼树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火烧处理对幼树新生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如下:1)对水曲柳、核桃楸和蒙古栎进行3种火烧处理T1、T2、T3(分别为:叶片被火烧、枝被火烧、茎被火烧)后,除了蒙古栎的T3处理新生叶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外,其他处理新生叶的净光合速率都显著提高.2)蒙古栎的T1、T2处理新生叶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水曲柳的T1处理新生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核桃楸的3种处理新生叶的水分利用效率无明显变化.3)蒙古栎的T1、T2处理新生叶的蒸腾速率显著提高,水曲柳和核桃楸的3种处理新生叶的蒸腾速率无明显变化.4) 火烧后3种幼树新生叶的荧光参数的变化没有一定规律.研究表明火烧处理对幼树新生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与幼树被火烧的部位和幼树本身抗火特性等因素有关.对一些树种进行适当的火烧会促进树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刺楸属五加科(Araliaceae)刺楸属(Kalopanax Miq),为落叶乔木,是我国速生树种之一。由于生长快,材质好,木材纹理美观,为民用良材,因而在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成材树多被砍伐殆尽。近十几年来,这个树种引起了许多省极大的重视,我省已把刺楸列为秦巴山区速生珍贵树种之一,教学和科研单位亦设专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地区野生刺龙牙的生理特性及生态条件,进行了种子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刺龙牙种子育苗,幼苗在全光条件下生长最快,种子经处理后,发芽率高,管理简便。种子育苗的成功为刺龙牙的人工培育和对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