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作物无融合生殖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十年来,随着杂交玉米、杂交高粱以及杂交水稻的普遍推广,杂交种在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已被人们普遍接受,杂种优势已在许多农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作物育种方法的改进和育种基础材料的更新,新的高产、优质的杂交组合不断推出。然而,无论怎样优良的杂交组合,其杂种优势在后代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衰退,优良性状无法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因此,在生产上就需要年年制种,繁殖杂种一代种  相似文献   

2.
随着杂种优势增产效果的日趋明显,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作物产量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摸索棉花杂种优势的遗传规律及了解不同亲本的配合力,为准确而尽快地选出高优势组合,以适应棉花杂种优势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本试验在1977年初选高优势组合的基础上,继续对15个组合的杂种一代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物诱发突变杂种优势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是本世纪农业生产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已有40多种作物已经或即将在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如果考察杂优利用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以新的杂优种质的发现或选育成功为前提的。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开拓杂种优势利用的范围和途径,将辐射和诱变技术不断向杂优育种渗透已倍受关注。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已经在许多种作物上获得雄性不育突变  相似文献   

4.
如何固定杂种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作物,如玉米、高粱、番茄等都在利用杂种优势以提高产量。还有许多作物,如小麦、水稻等,正在开展研究杂种优势的利用。所以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杂种优势利用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水稻、玉米、棉花和油菜等作物杂交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作物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利用小麦杂种优势增加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是本世纪农业科学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随着杂种小麦向农业生产和商品市场的不断推进,人们意识到:只有在优质的基础上高产,杂种小麦才有生存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植物雄性不育在很多农作物中可以省去人工去雄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加以利用,目前我国生产上普遍种植的杂交高梁、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不育系获得杂种优势的明显事例,目前除杂交高梁、杂交水稻外,世界各国利用不育系获得杂种优势以提高产量的作物还有玉米、洋葱、甜菜、油菜、大麦等。其他还有很多植物都已发现了雄性不育,正在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杂种优势利用是提升作物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杂种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育种研究中。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高通量测序技术等的高速发展,研究人员在不同层面不断探索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杂种优势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与相关基因挖掘研究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对解析杂种优势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对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中已定位的株型、粒质量及产量等杂种优势相关QTL或克隆基因的类型、功能及分子机理进行阐述和总结,以期通过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高通量组学数据分析技术,深度解析作物杂种优势遗传基础,为推动杂种优势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水稻和玉米、高梁等作物一样,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由于杂种优势只有杂种第一代表现最明显,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就必须年年生产大量的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是我国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也是国内进口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如何在有限的面积上提高单产已成为当务之急。雄性不育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和提高产量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也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杂交种单产可提高15%~20%。迄今国内外已开展了一系列的大豆核不育基因研究,多集中在杂种优势利用及遗传机理研究,但鲜见基因克隆的报道。我国已将大豆ms1核不育系成功应用于轮回选择群体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由于ms1育性基因尚未克隆,限制了核不育(NMS)系统进一步在大豆杂交种生产中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遗传学、基因组学回顾与展望杂种优势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在3 000年前人类就发现了杂种优势现象,但在农业生产上较大面积种植杂交种,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杂种优势已在多种作物上推广,为解决人类的食品供给发挥了重大作用.回顾孟德尔遗传学的研究历史,从正向遗传学的方法所得结果,来研讨杂种优势利用的成效和机理.DNA分子结构的发现,使遗传学得到升华;基因组学又把遗传学带入崭新的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创新.从现有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基因组分析所获得的知识将成为理解杂种优势的重要基础.同时,分析了杂种优势的研究方向和突破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作物品质,具有巨大的商用价值。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一直是近百年来遗传和育种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综述了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两个经典假说-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的基本观点、不足之处。同时概括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解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一些新的学术见解,如:上位性效应与杂种优势、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遗传平衡与杂种优势、活性基因效应与杂种优势、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QTL效应与杂种优势、基因表达调控与杂种优势,并列举了部分学说的分子证据。以期使人们能够了解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总结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成果与经验,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8月19日至2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14.
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是一种天然现象,即杂交后代在产量、适应性和对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方面表现出超过双亲的特点。由于杂种优势能够使农作物产量和抗性等方面显著提升,故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植物学家们已经初步解释了作物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和遗传机制,但是杂种优势的形成原因复杂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阐述了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及主要农作物对杂种优势的应用进展,可以预见未来的研究会通过先进的测序技术结合多组学研究来逐步阐明杂种优势的复杂机理。同时更多地挖掘与杂种优势相关的基因、分子标记;创新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从而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准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总结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成果与经验,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8月19日至2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更好地总结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成果与经验,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8月19日至2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更好地总结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成果与经验,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8月19日至22日在中国西安召开。  相似文献   

18.
植物的杂种优势利用是进行作物品种选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油菜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杂交油菜秦油2号开始大面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9.
杂种优势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遗传现象之一.杂种优势虽然已经被成功应用了数个世纪,但其形成的机理仍不十分明了.不同时期的学者在不同层次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解释或假说,但至今都没有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解释.本文综述了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相关的重要假说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木豆、苜蓿和大豆3种豆科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豆科作物曾被认为是难于利用杂种优势的物种。木豆、苜蓿和大豆杂交种的问世,为豆科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开辟了道路。本文从应用技术研究层面,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这3种作物在不育系和杂交种选育,杂交种种子生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豆科作物普遍存在杂种优势,杂交种开发的关键是找到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高异交率基因型。数量充足的传粉昆虫和适于制种的环境条件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