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正预计2021年全国小麦春季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亿亩次,重于上年。为加强防控技术指导,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危害,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主攻对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兼顾,综合防治。一、返青拔节期。以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为重点,挑治苗期蚜虫和麦蜘蛛。对小麦条锈病,要加强病情监测,实施分区防治。西南、汉水流域和河南南部、甘肃陇南等主要冬繁区及陕西关中西部越冬区,要狠治发病田块,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治策略,减少菌源外传,阻止向黄淮和华北麦区扩散蔓延。在越夏区,  相似文献   

2.
<正>3月1日,农业部在湖北襄阳召开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场会,重点部署了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据监测分析,今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穗期蚜虫在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可达大发生程度;白粉病和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偏重发生。随着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陆续发生危害。其中,条锈病在豫南、鄂北及江汉平原、西南、西北麦区呈发病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受近期气温回升和降水等因素影响,纹枯病、条锈病、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增长较快,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同期。针对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日趋加重的态势,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应对,加大监测防控力度,及早准备药械物资,强化技术指导,全力组织做好防控工作。农业部要求各地强化监测预警,做好防控物资准备,充分发挥专业化统  相似文献   

4.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针对今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可能偏重发生的形势,提出了切实搞好条锈病等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的要求: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通知要求各地要把小麦病虫害防治作为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周密安排,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尤其是小麦条锈病重发区和常发区农业部门要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立足“早发现、早报告、早部署、早控制,”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信息传递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供应到位,督促检查…  相似文献   

5.
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万权 《植物保护》2013,39(5):16-24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其稳产、高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本文综述了自“七五”以来,我国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主要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与策略、基本思路以及不同麦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基本模式,并对现有综合防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2018—2020年,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针对湖北省小麦生产病虫害发生特点,集成了适合湖北省麦区的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探索了新的推广模式。2021—2023年连续3年在湖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模式,累计应用面积达163.05万hm2,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麦条锈病是湖北麦区的主要病害,湖北麦区即是小麦条锈病菌的重要冬繁区,又是春季菌源向豫南、华北麦区传播的咽喉和桥梁带,搞好湖北省小麦条锈病的防控工作对湖北省乃至全国小麦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2015年湖北省小麦条锈病重发特点,详细分析了重发原因,并对采取的行之有效防控措施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冲  姜玉英  李春广 《植物保护》2020,46(6):186-193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其演变情况?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和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是当前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虫害?2011年-2018年这8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4 416.45万~6 051.42万hm2, 占小麦全部病虫发生面积的74.89%~86.07%?通过防治, 每年挽回小麦产量损失307万~2 136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60%~18.44%, 平均年挽回损失1 134.94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0.56%,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经防治后平均挽回损失分别为598.13万?1 056.42万?1 272.8万和1 612.35万t; 防治后每年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220万~640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97%~6.52%; 平均年实际损失346.95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23%,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分别实际损失378.11万?337.31万?355.50万和316.90万t?2000年以来, 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迁和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 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呈现小麦赤霉病重发频率提高?发生区域呈北抬西扩趋势, 蚜虫上升为黄淮海麦区最重要的害虫, 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小麦常发性病虫害发生相对平稳,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趋降, 新发病虫害在局部麦区扩散危害等特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小麦病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研究小麦病虫害长期灾变规律?集成和完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丹阳市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现状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结合实际调研,重点分析了丹阳市2002-2017年小麦病虫害防控数据,描绘了十六年来丹阳市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变化趋势,总结了丹阳市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工作经验,提出了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贵州省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规律,结合实际调研,总结整理了目前贵州省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中抗病小麦品种选育、化学防治办法、土壤翻耕轮作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从推动新技术研发和引进、实施综合绿色防控、重视适期防治、开展监测调查和统防统治以及加强技术集成等不同角度,对贵州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措施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1.
大旱面前不能忽视小麦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权  程登发 《植物保护》2009,35(2):99-101
针对2008-2009年冬春我国北方及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的情况,在对多省市小麦病虫害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病虫害发生规律,对2009年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2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河南、山东等15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体系开展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试验统一设置严格防控区、统防统治区、农户自防区处理,以完全不防治病虫害和完全不防治病虫草害为对照处理,采用多点试验测产的方法进行科学评估。结果表明,2023年全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草害防控植保贡献率为30.59%,其中,小麦、水稻、玉米分别为27.58%、40.58%和25.66%。据此测算,全国共挽回小麦、水稻、玉米产量损失分别为3 767.15万t、8 383.95万t、7 411.69万t,合计挽回三大粮食作物1.93亿t。结果还表明,杂草对水稻的危害最重,其次是玉米和小麦。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今年,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赤霉病、穗期蚜虫等小麦重大病虫害暴发流行风险加大,赤霉病菌源基数较大,虫口密度累积增加,气候条件适宜。江淮地区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流行风险显著上升,黄淮北部、华北、西北麦区利于穗期蚜虫、吸浆虫等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4.
2022年我国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受气候、防治措施等因素影响,呈现发病时间晚、扩展速度缓、新发生病害面积增加等新特点。在综合分析总结2022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防控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水稻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和纹枯病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为评估水稻病虫害防控的植保贡献率提高作物产量。【方法】从万安县3个乡镇区域选择代表性样地,分别以水稻病虫害完全不防治为对照,开展了水稻病虫害科学防治区、统防统治区、农户自防区、虫害不防治区和病害不防区6种处理控制试验,以分析水稻病虫害防控的植保贡献率。【结果】5种措施的植保防控贡献率分别为38.60%、28.97%、27.16%、17.84%、22.73%。结合2022年万安县域水稻田间病虫常年轻发生、中等发生和重发生统计面积与区域,植保贡献率分别为19.96%、21.59%和26.01%,县域水稻病虫害防控总植保贡献率为22.19%。【结论】研究结果对评估区域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科学管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我省夏粮夏油主要农作物是油菜与小麦,在油菜与小麦生产过程中,如遇有利气候条件,病虫害就会大爆发,如防治不力就会造成大减产,因此,有效防控病虫害为害,是保障油菜与小麦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就我省油菜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重点介绍如下:1防治对象油菜病虫害的重点防治对象是油菜菌核病。小麦病虫害的重点防治对象是赤霉病、条锈病,局部地区的麦蚜与麦蜘蛛。2防治适期油菜的始花期至盛花期是油菜菌核病的防  相似文献   

17.
介绍南部县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指导全县农民科学合理地防治小麦病虫草害,从而确保小麦生产和质量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其病虫害的发生。重点分析2000—2010年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防治程度、挽回损失、实际损失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小麦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均高于病害。2000—2010年小麦病害和虫害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2974.18和3560.06万hm2。到2010年,防治小麦病害和虫害的面积分别高达3500.42万hm2和4048.35万hm2。防治后小麦的挽回损失量由2000年410.8万t增加到2010年的727.0万t(增加77.0%),虫害防治挽回损失量由701.2万t增加到870.8万t(增长24.2%),表明小麦病虫害防控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小麦病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由2000年132.0万t增加到2010年241.2万t,虫害造成的实际损失量由155.4万t增加到174.4万t(增加12.2%);小麦病害实际损失率从2000年1.33%增加到2010年的2.09%(增加58.1%),而虫害实际损失率则从1.56%下降到1.51%(下降2.9%)。这说明小麦病虫害尤其是病害的防治责任很大。小麦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的小麦主产区,而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应根据不同的生态区特征,开展区域性小麦病虫害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新特点与防治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呈现出多种病害加重发生,主要害虫持续为害的新特点.结合近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防治历史情况,分析了2015年小麦病虫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控制这些病虫害的新思路、新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于2015—2016年,在陕西汉中市开展了小麦病虫害自然危害损失率测定。试验研究表明,2015、2016年汉中小麦病虫害综合自然危害损失率分别为20.19%、20.56%;其中,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自然危害损失比重及危害损失率较高。专业化防治区病虫害综合防效在各试验区中最高,2015、2016年的病虫综合防效分别为85.30%和83.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