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测报消息称,截至8月17H,草地贪夜蛾在我国24个省份的1,366个县(市、区)发生,草地贪夜蛾目前已北扩至河北省。据悉,草地贪夜蛾全国发生面积1,431万亩,防治面积2,065万亩,各地平均防控面积比率144%,平均防效在90%左右。进入8月份,草地贪夜蛾新增发生县数86个,新增发生面积170万亩,新增防治面积302万亩。  相似文献   

2.
<正>重大入侵性害虫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入侵云南省以来,在国内迁飞扩散速度快,发生危害区域大。截至7月,已在湖南及云南、广西、贵州、广东等省区查见草地贪夜蛾危害玉米情况,来势异常迅猛。湖南省于4月26日在宜章县最先发现草地贪夜蛾,之后快速蔓延扩展,发生区域持续扩大,主要为害作物为玉米。湖南省是玉米种植面积比较大的省份,且分布范围广,夏秋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草地贪夜蛾发生发展;同时湖南省农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     
<正>2018年以来,草地贪夜蛾在亚洲逐年向北、向南扩展,已扩散至亚洲16个国家。2019年1月,云南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5月开始快速传播蔓延,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面积已高达1500多万亩,实际危害面积246万亩。目前,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的作物为玉米,在其他17种作物和5种杂草上也发现了受草地贪夜蛾危害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在福建省的入侵动态及应急药剂防治技术。【方法】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开展福建省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与为害监测;利用茎叶喷雾法开展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评价。【结果】2019年5月6日,福建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发生为害,随后全省多地陆续发现草地贪夜蛾侵入为害,截至11月4日,草地贪夜蛾在福建省的寄主范围仅限于为害玉米,共有53个县(市、区)发生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达646.23 hm2;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效,药后3 d、10 d的防效分别为88.08%~91.46%和91.41%~94.01%,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结论】草地贪夜蛾已侵入福建省并在玉米上发生为害;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6种杀虫剂可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大理州8个县(市)的草地贪夜蛾发生数量和为害水平;走访农户了解农民对草地贪夜蛾的认知度、防控方法和防控盲区,结果表明:8个县(市)均发生草地贪夜蛾,平均百株虫量为14.75头、平均叶片为害率14.07%;草地贪夜蛾发生数量、叶片受害率最严重的是南涧县,平均百株虫量为35头、叶片受害率33.34%;农民对草地贪夜蛾认知度低、防控方法差和防控盲区大是导致草地贪夜蛾为害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19,(6):160-168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可以为害包括玉米、棉花、水稻、花生、大豆、马铃薯、小麦、果树等在内的80余种植物。2019年1月,该虫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截止5月10日,已在13省61市(州)261个县(市、区)为害玉米,发生面积7.2万公顷。伴随着西南季风,草地贪夜蛾可能继续北迁进入山东省,山东省夏玉米区是该虫种群繁殖、迁飞与再定殖的绝佳栖境。因此,必须早监测、早发现、早防控,减少其对全省玉米安全生产的威胁。本文总结了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监测预警技术、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植保人员和相关科研人员对该虫进行监测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在云南省的潜在适生区,预测其可能给云南农业造成的损失,为进一步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axEnt最大熵生态位模型,运用已知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模拟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潜在适生概率,将结果导入ArcGIS 10.5进行重采样并进行相关分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中2017年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数据,运用市场价格法初步建立草地贪夜蛾危害损失模型,对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预测.[结果]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的适生区范围广泛,其高适生区面积达17.85万km2,约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50%;中度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16.09万和5.06万km2.环境变量中,年平均温度对预测草地贪夜蛾潜在分布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最干季度降水、最冷季度平均温和最干月份降水,昼夜温差月值对草地贪夜蛾分布的影响较小.草地贪夜蛾在玉米、烤烟、薯类和甘蔗4类主要农作物10%发生面积水平上可能对云南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95亿~8.94亿元人民币.[结论]草地贪夜蛾几乎能在云南全境适生,目前已扩散至全省120余个县,给云南省农业带来巨大威胁.应进一步加大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力度,严密监测虫情动态,在采取农药防治的基础上开展生物防治等其他控制措施,避免其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8.
正据云南省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监测,截至7月14日,受虫源面积大、基数高以及高温多雨天气影响,全省草地贪夜蛾、黏虫发生面积大,局部区域发生严重。草地贪夜蛾在全省121个县累计发生51.86万hm~2,比上年同期增加11.17万hm~2,增27.45%。发生面积超过3.33万hm~2的州(市)有普洱、文山、临沧、红河、玉溪。部分地区防治不及时的田块发生严重,上穗为害,严重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热带作物生产状况及出口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作物是对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经济作物的简称.我国热带、亚热带(以下简称热区)主要分布在台湾省、海南省及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省(区)的南部地区和四川、贵州省南端的河谷地带.2004年全国热区(不含台湾省)热带作物种植总面积为786.7万公顷,其中广西258.1万公顷、广东176万公顷、云南107.1万公顷、海南90.4万公顷、福建79.8万公顷、四川44.3万公顷、湖南17.6万公顷、贵州13.5万公顷.2004年全国热区热带作物总产值为1120.88亿元,其中广东380亿元、广西264.35亿元、海南151.25亿元、福建149.86亿元、云南98.72亿元、四川46.06亿元、湖南18.41亿元、贵州12.23亿元.……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工作会议于2009年3月3日--4日在海口召开。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福建、四川、贵州、湖南等省(区)南亚办,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农垦局,有关省(区)农科院,海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开发中心的主管领导和有关同志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草地贪夜蛾是2019年入侵海南的重大农业迁飞性害虫,严重威胁海南的粮食和南繁种业安全,为摸清其在海南的发生危害规律,在海南海口、儋州和三亚开展了草地贪夜蛾高空诱虫灯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8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监测期间(儋州监测起始时间为2019年10月1日),海口草地贪夜蛾诱虫数量峰期在2020年3—10月...  相似文献   

12.
龙眼是原产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珍贵果树。我国是世界龙眼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龙眼生产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海南、云南、四川及贵州等省区,其中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是主产区,海南、四川、云南和贵州省为小规模栽培。2005年,广西的龙眼种植面积为17.3万公顷,产量为38.2万吨,种植面积跃居全  相似文献   

13.
旨在明确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来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基于mtCOI基因分子标记分析中国草地贪夜蛾不同生态区8个省12个地理种群276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分化系数及基因流等。结果表明,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133~0.157与0.133~0.317,均低于中国周年繁殖区广东、广西、云南种群的0.157~0.819与1.033~7.705;所有种群的Tajima’s D中性检验和Fu’s F检验结果均为负值,表明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后经历了明显的种群扩张事件。四川种群与其他种群遗传分化显著,62个种群间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基因交流。陕西略阳、陕西宁强、甘肃徽县、甘肃成县种群的有效迁入个体数和有效迁出个体数之和分别为11 860.66、11 708.65、10 878.66和10 379.32,在中国草地贪夜蛾的基因交流过程中具有中继站的作用,表明陕南汉水谷地为中国草地贪夜蛾西线北迁入侵西北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月11日在普洱市江城县宝藏镇水城村冬玉米田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幼虫,经有关部门和专家确认、核实,认定为草地贪夜蛾,该虫属国内首次发现。2019年2月28日在普洱市景谷县勐班乡水果甘蔗地首次发现危害,也是国内首次发现危害甘蔗;3月15日在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冬早玉米上发现危害。草地贪夜蛾的入侵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草地贪夜蛾不仅危害农作物,一般玉米可造成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而且还危害经济作物,如水果甘蔗等,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作者阐述了景谷区域外来物种草地贪夜蛾入侵发生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困难,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重大害虫,起源于南美洲和中美洲,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等作物,具有适生范围广、迁飞距离远、繁殖能力强、危害损失重、防治难度大等特点。今年1月份首次入侵我国云南省,截止10月8日蔓延到26个省(区)1538个县,危害玉米面积1500多万亩,对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入侵我国中南三省(区)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种群间可能存在的遗传变异,探讨其入侵来源、入侵路线和扩散方式,为制定有效控制和阻击草地贪夜蛾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遗传信息。【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从线粒体DNA和核DNA角度研究草地贪夜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对采集自我国广东、广西和湖南3个省(区)的草地贪夜蛾,利用COI和Tpi基因片段进行了单倍体型分析,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分析种群间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供试样品中,除了湖南张家界群体有2个样品为COI玉米型单倍体型、1个样品为杂合型,其他群体的个体均为COI水稻型单倍体型。基于SSR标记的群体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被检测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巴西等国家的美洲群体低,各群体遗传分化不明显。广东东莞群体与湖南张家界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与广西南宁群体的遗传距离较远。【结论】遗传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不一定呈正相关,通过遗传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推测草地贪夜蛾扩散过程中,天气背景场、地理隔离和人为传播各自所起的作用。入侵湖南省张家界的草地贪夜蛾出现了低频率COI玉米型和高频率的CO I水稻型单倍体型,说明虫源的非单一性;草地贪夜蛾在入侵地定殖时间较短,目前未形成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针对草地贪夜蛾蔓延危害的紧急情况,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迅速组织科研人员,奔赴云南省害虫发生区,在国内率先开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敌昆虫防控草地贪夜蛾的田间和室内试验,调查采集我国草地贪夜蛾天敌昆虫种类并评估防治潜能,为"以虫治虫"开展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于美洲的杂食性害虫,此前所未有的外来物种今年初首次在我国云南被发现。5月19日,南充市顺庆区潆溪镇首次发现有草地贪夜蛾为害,该研究经过对南充市周边县(市、区)草地贪夜蛾迁飞轨迹、降落地形和为害玉米生育期展开调查。草地贪夜蛾前期在南充主要沿嘉陵江从下游往上游迁飞,而周边远离江边的乡镇为害较轻;草地贪夜蛾在同个乡镇的不同地势的地块分布各有差异,平坦、通风口地形有利于草地贪夜蛾降落为害;在不同生育期中草地贪夜蛾更倾向于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取食为害。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2019年石家庄市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14个县发现草地贪夜蛾,其中9个县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危害,但发生面积小,发现后及时防治,没有造成大面积危害。阐述了2020年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特点,多发生于晚播玉米田,属点片发生,发现田间危害时草地贪夜蛾幼虫多是高龄幼虫,且世代发生不整齐。最后提出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是保山市第一大粮食作物,2021年玉米播种面积达10.40万hm2,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39.47%,总产68.75万t, 占粮食总产量的46.96%。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重大害虫。云南省保山市地处西南边境,是草地贪夜蛾迁飞的通道,于2019年1月发现草地贪夜蛾,同时保山境内怒江流域、澜沧江流域、枯柯河流域、龙江流域等低热河谷地区和次热区是草地贪夜蛾越冬周年繁殖区域,有本地虫源和境外迁入虫源相交织,2019年至2022年间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面积从4万hm2扩大至8万hm2,成为影响保山玉米生产安全最主要的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