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模仿野生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karkii)繁殖生态条件,利用水泥池设置不同洞穴和覆盖不同水草进行克氏原螯虾批量产卵试验。在人工洞穴研究试验中,使用石棉瓦洞穴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最终抱卵率可达到75%,其次是砖制洞穴65%,再次是管道洞穴62.5%,无洞穴组抱卵率最低为45%。在水草研究试验中,使用水葫芦水草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75%,水花生为62.5%,不设水草最差为27.5%。  相似文献   

2.
探讨禁渔后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的群体分布现状,为制定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政策提供资料,以实现克氏原螯虾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2021、2022年5—9月,分别对鄱阳湖9个县(市)14个位点的克氏原螯虾进行调查,测量了体质量、全长、体长并进行性别鉴定,并基于9个形态性状和10个可量比例参数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群体雌雄性比约为0.9:1,平均丰满度为0.0431±0.0076(0.0205~0.0714)。除余干瑞洪、康山和程家湖3个位点的水域采集到一定数量克氏原螯虾,其他水域数量很少。聚类分析显示,余干水域的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中,瑞洪群体与程家池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康山群体与其他群体关系较远。判别分析显示,3个克氏原螯虾雌雄群体的判别函数,雌、雄虾的综合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2.74%、79.16%,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近。结果表明,2021—2022年鄱阳湖克氏原螯虾呈现出个体小、分布散及资源量显著下降的情况;余干水域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形态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栖息环境对克氏原螯虾抱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口池各放克氏原螯虾100尾,分别给予不同的栖息环境,对人工创造生态环境对克氏原螯虾抱卵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认为池塘具备良好的土质洞穴环境可明显地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性成熟年龄为1年左右;雌虾最小体长为6.4 cm,最小体重为10 g;雄虾最小体长为7.1 cm,最小体重为20 g。5~9月为交配期,其中以6~8月为交配高峰期。克氏原螯虾交配后大约为30 d左右产卵。繁殖期为7~10月,高峰期为8~9月。10月底以后抱卵的虾由于水温逐步降低,一直延续到第2年春季才孵化。克氏原螯虾的繁殖行为与掘洞行为密切相关,繁殖期的掘洞数量较非繁殖期明显增多。7~10月,亲虾均栖息在洞内繁殖,洞穴深度为50~80 cm。卵巢为一次产卵类型。雌雄比例为1∶1。克氏原螯虾的个体绝对繁殖力的变动范围为172~1158粒,平均为517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W)的变动范围为2~41粒/g,平均为21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L)的变动范围为47~80粒/cm,平均为63粒。  相似文献   

5.
将体质量0.527 g(幼虾)和6.100 g(亚成体虾)的克氏原螯虾饲养在底面积为113 cm^2 、高为12 cm的圆形塑料盒中,一组放入内径为1.9 cm的PVC管作为隐蔽所为隐蔽组,以不放PVC管为对照组,其他条件同隐蔽组,定期测量各组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体质量增长量、存活率和蜕壳率等指标,研究隐蔽所对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生长的影响。2个月的饲养结果显示,试验第1个月隐蔽组幼虾组体长增长、体长相对增长率、体质量增长及蜕壳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05),第2个月两组各数据无显著差异( P >0.05);隐蔽组亚成体螯虾摄食量、体质量及蜕壳量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隐蔽所在螯虾的早期生长阶段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但随着螯虾体格的增大,隐蔽所的促进作用随之减弱,甚至最终抑制螯虾的生长。本研究围绕克氏原螯虾穴居的习性以及趋触性等行为的特点,为生产提供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熊青海  陈婷  郭建英  黄成 《水产科学》2012,31(3):147-151
研究了洞穴、角落、空旷3种生境下,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混养的存活率和残肢率,以探究两者的种间竞争情况;采集在室外池塘下,虾蟹混养和克氏原螯虾单养的克氏原螯虾收获量、回捕率,分析自然条件下两者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显示,混养时克氏原螯虾在洞穴型和空旷型生境下,存活率显著提高,残肢率显著下降;而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则显著下降,在洞穴型生境下残肢率显著提高;在角落型生境下,虾、蟹混养会导致克氏原螯虾存活率显著降低,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在野外池塘条件下,虾蟹混养组最终的克氏原螯虾收获量和克氏原螯虾单养组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Procambams clarkii)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节节攀升,养殖前景广阔。目前养殖过程中均采用雌雄同池养殖,雌雄分池养殖尚未见报道。笔者于2012年进行了克氏原螯虾雌雄分池养殖与雌雄混养效果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角落空间与克氏原螯虾生活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法研究了不同角落数与克氏原螯虾个体数比例的空间资源环境,对存活率、蜕壳率和SOD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角落空间对克氏原螯虾的生存有影响,克氏原螯虾在角落资源合适时(角落数∶虾数=1~1.2∶1)生存较好,角落资源过多或过少对克氏原螯虾的生存都有负面影响.本试验结果利用了克氏原螯虾是一种具有优势等级序列的社会性动物的基本规律,表明空间资源过剩有可能升高其建立和维持其等级低位的能量代价.  相似文献   

9.
克氏原螫虾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性成熟年龄为1年左右;雌虾最小体长为6.4 cm,最小体重为10 g;雄虾最小体长为7.1 cm,最小体重为20 g.5~9月为交配期,其中以6~8月为交配高峰期.克氏原螯虾交配后大约为30 d左右产卵.繁殖期为7~10月,高峰期为8~9月.10月底以后抱卵的虾由于水温逐步降低,一直延续到第2年春季才孵化.克氏原螯虾的繁殖行为与掘洞行为密切相关,繁殖期的掘洞数量较非繁殖期明显增多.7~10月,亲虾均柄息在洞内繁殖,洞穴深度为50~80 cm.卵巢为一次产卵类型.雌雄比例为1:1.克氏原螯虾的个体绝对繁殖力的变动范围为172~1158粒,平均为517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W)的变动范围为2~41粒/g,平均为21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L)的变动范围为47~80粒/cm,平均为63粒.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生殖季节交配前克氏原螯虾雌、雄之间格斗行为的差异,设置了处女虾、童子虾以及处女虾与童子虾(雌、雄虾)3个组进行格斗试验,记录并分析两虾相遇最初45 min内的格斗行为,测定分析各组格斗的次数、时间均数与众数等参数。试验结果:3组螯虾格斗强度的大小顺序为童子虾>处女虾>雌雄虾,且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格斗强度整体趋势均呈随时间推移而递降的共性规律,但递降幅度各不相同。试验结果揭示了生殖季节交配前克氏原螯虾雌、雄之间格斗行为的定量化差异,丰富了克氏原螯虾格斗行为研究内容,对养殖生产上如何放养克氏原螯虾,减少其格斗行为,从而降低种内斗争,提高养殖产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饲养状态下克氏原螯虾的格斗行为,丰富克氏原螯虾的行为学研究内容,进行2期试验。第1期试验取50尾隔离组克氏原螯虾投入非隔离组驯养箱内(单—群组),取50尾非隔离组克氏原螯虾投入非隔离组的其他驯养箱内(群—群组),24 h后记录各箱内克氏原螯虾存活数。第2期试验取隔离组和非隔离组中体质量和体长接近的同性克氏原螯虾两两组内配对(非隔离组克氏原螯虾不与原同伴配对),形成36对格斗,用摄像头拍摄格斗过程,记录克氏原螯虾间第一次格斗起始时间(犹豫期时长)、每次格斗时长、总格斗时长和格斗回合数。以总格斗时长和格斗回合数的比值,即平均每次格斗时长作为格斗强度的衡量标准。结果表明,单—群组死亡率显著高于群—群组(P0.05);隔离状态下饲养的克氏原螯虾之间的格斗发生率、格斗回合数、格斗总时长以及格斗强度均显著大于非隔离状态下饲养的克氏原螯虾(P0.05);但剔除未格斗样本后,两种饲养状态下的克氏原螯虾各项格斗行为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结果揭示了隔离环境下饲养的克氏原螯虾更加好斗,但隔离环境并不提升克氏原螯虾的战斗能力。当某一克氏原螯虾从隔离环境进入陌生群体环境时,更容易发生死亡现象(入侵者死亡,或原住民死亡,或两者先后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工厂化繁育的关键技术,利用玻璃缸和塑料温棚水泥池开展了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抱卵虾孵化及幼苗对冬季低温条件耐受能力的研究。采用提前放养亲虾、强化培育、搭建三角形四隔层垒起隐蔽物、孵化网袋、培育丰年虫开口饵料及适时出苗等技术措施,进行了195 d的试验。试验结果,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达73.59 %,抱卵率达76.11 %,平均每平方米育成体长1~2 cm的幼苗2 300尾,孵化后亲虾的成活率达93.7 %;克氏原螯虾雌雄亲本选自不同水域,对亲虾培育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杂交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自交组(P<0.05);体长1~2 cm和2~3 cm的克氏原螯虾幼苗拥有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以在室外水泥池、池塘等生境中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E对克氏原螯虾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用不同的维生素E(VE)含量的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亲虾,研究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目的是为研制亲虾的人工饲料提供指导.结果显示,在添加VE量分别为基础饲料干重的0%、0.004%、0.02%、0.1%和0.5%的5个饲料组中,0.02%VE组不仅可以增加产卵雌虾的数量比例,而且也能提高克氏原螯虾雌虾的产卵量.随着VE含量的升高,产卵雌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单个雌虾的产卵量与0.02%VE组差不多,这表明饲料中适当添加VE可促进克氏原螯虾产卵,但饲料中VE含量过高对克氏原螯虾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E能够提高亲虾繁殖能力,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湖北省范围内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暴发了严重的疾病,其中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已成为危害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2016年5月湖北省潜江市养殖区暴发了一种传染性疾病,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染病虾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对病料进行PCR检测、系统发育树分析、人工感染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发病克氏原螯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摄食减少,活力下降,反应迟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肠、肌肉、鳃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典型病理学变化,与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出现的病变相似;PCR检测患病克氏原螯虾样品,结果显示WSSV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5.56%(15/27),未检测到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与WSSV的EG3株(KR083866.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将病虾的肝胰腺、肠和肌肉组织投喂健康克氏原螯虾,投喂组均表现为急性死亡(累积死亡率为100%),并出现与自然发病虾相同的症状。WSSV的巢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病虾为WSSV阳性。根据以上显示,本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是WSSV。  相似文献   

15.
李聪  成永旭  管勤壮  奚业文  李嘉尧 《水产学报》2018,42(11):1778-1786
为改善克氏原螯虾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对稻田中丰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碳源(麸皮、葡萄糖)调节饲料"碳/氮"(C/N)分别为8,12,16三个组别进行投喂,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各组克氏原螯虾的食性。结果显示,(1)不同C/N投喂组中不同规格成虾肌肉中的δ13C和δ15N值均较本底显著降低,成虾肌肉的δ13C值随投喂饲料C/N的增加而下降,B组不同规格成虾肌肉的δ15N值均较其他两组高。同一C/N投喂处理组中,1级小规格成虾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均为最高。(2)通过食性分析,组A中不同规格的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食物来源均为饲料,占比38.03%~44.17%,组B中饲料仍为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食物来源,但是占比下降为22.13%~25.35%,组C中1级小规格成虾中有机碎屑为第一食物来源,占19.93%,2级中规格成虾及3级大规格成虾的第一食物来源饲料进一步下降为18.85%和19.40%,组B及组C中浮游动物、藻类、喜旱莲子草等天然饵料食物来源占比均较组A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通过优化C/N的投喂模式,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对于稻田天然饵料的利用率,避免饲料的过度使用和浪费,有利于实现对稻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克氏原螯虾含肉率及蜕皮周期中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京地区的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不同地点、不同月份的克氏原螯虾的含肉率,以及同时期部分小虾和超大型虾的含肉率,分析了螯虾的营养成份,并测试了蜕皮周期中的虾体不同部位的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含肉率与食料的丰欠、季节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人工饲养的螯虾含肉率是野外生长的1.4倍,春季含肉率最高,可达(15.33±2.31)%,秋季含肉率最低,仅(5.38±2.15)%,雌雄螯虾含肉率总体差别不显著,雌性比雄性略高。另外,蜕皮周期中克氏原螯虾不同部位的几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明显,在螯虾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有助于螯虾的生长、发育。文章最后还比较了红、青壳螯虾的含肉率及营养成份,青壳螯虾的含肉率较红壳螯虾的高出1.6倍,但红壳螯虾食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探讨低温对其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设定不同温度(4、12和25℃),测定克氏原螯虾在96h内的心率和耗氧率情况,得出温度是影响其心率和耗氧率的一个影响因素,且在4~25℃范围内,心率和耗氧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个体死亡率也随之变小。测定了不同体重的雌雄克氏原螯虾的心率,得出克氏原螯虾的性别与心率有关,且克氏原螯虾雌虾的心率明显大于雄虾,而体重和克氏原螯虾的心率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kii),俗称淡水小龙虾,英文名称为红沼泽螯虾(R e d Swamp Crayfish)。克氏原螯虾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螯虾科(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rus)。克氏原螯虾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占体重5%左右的克氏原螯虾肝脏(俗称虾黄),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日粮中脂肪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体组成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630尾初始重为(4.76±0.42)g克氏原螯虾随机分为六组(1~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用六个脂肪水平(1.82%、3.84%、5.79%、7.89%、9.91%和11.95%)饲料饲养60 d后测定虾的生长指标、体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适宜日粮脂肪水平为7.89%~9.91%。  相似文献   

20.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市售克氏原螯虾中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白斑综合征成为制约克氏原螯虾养殖的重要病害。对市场销售的克氏原螯虾抽样调查,采用PCR仪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携带情况,结果为:湖泊养殖的克氏原螯虾不携带WSSV,池塘单养的克氏原螯虾及江河野生克氏原螯虾携带WSS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