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多年生产实践,笔者探索出一套弥驼芥菜、单季稻人工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该模式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确保粮食安全生产,一般弥驼芥菜亩产3000kg左右,单季稻亩产575kg左右,亩产值为3000~3500元。现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湖北省平原丘陵地区推广的马铃薯-中稻、马铃薯-棉花和马铃薯-西瓜-芥菜3种高效栽培模式、对比效益及关键栽培技术,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3.
1作物布局 温峤镇原推广的菜→稻→稻3熟模式,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经济效益显得略低,费工费力低效益,针对这样的种植结构,我们改制了水田3熟高效作物布局以春大豆→晚稻→叶芥菜为模式,其中春大豆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6月上旬至7月上旬收获,晚稻6月20日左右播种,7月中旬左右移栽,叶芥菜在10月12~15日播种,次年4月上旬收获.  相似文献   

4.
地膜芥菜-水稻-豆角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实行水旱轮作,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广西贺州市农科所推出的地膜芥菜-水稻-豆角种植模式,在当地已较大面积推广.采取该模式种植,每667m2每年可产包心芥菜7500kg,产值3500元;稻谷510kg,产值1020元;豆角1500kg,产值2700元.全年每667m2纯收入达5000元左右.此外,由于实行水旱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土壤地力和施肥效果.同时,包心芥菜、豆角收获后茎叶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生物固氮,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减少了养份流失,节约了生产成本.现将该模式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2001年8月上旬,长丰县双墩、杨庙、下塘、土山等乡镇水稻田稻褐蝽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3500亩。一般田块百丛虫量150~300头,被害株率达20%~30%;严重的田块,百丛虫量达2417头,被害株率80%~90%。受害田块损失严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稻褐蝽的防治。现就稻褐蝽的发生与防治作如下介绍: 1.为害症状 成若虫刺吸水稻茎叶和稻穗汁液,影响水稻生长、结  相似文献   

6.
西华县黄桥乡有种植圆葱的传统习惯,厂大群众摸索出了一套"圆葱-春玉米-秋白菜"套种技术,此模式-般667m2产圆葱3500kg、玉米650~7 50kg、白菜3000~4000kg.每667m2收益5000多元.现将此项套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对铅镉复合胁迫下芥菜子叶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福州宽杆’芥菜为试验材料,以铅、镉为变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种子萌发试验来探讨水杨酸在铅镉复合胁迫下对芥菜生理代谢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芥菜子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铅镉复合胁迫的加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和CAT活性显著减小,MDA、脯氨酸含量、氧负离子(O2-)产生速率和SOD活性显著提高.0.05mmol/L水杨酸浸种可显著提高铅镉复合胁迫下芥菜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及POD和CAT的活性,其增幅分别为52.34%~148.93%、46.31%~99.66%、5.17%~15.13%、16.18%~61.57%;同时降低了芥菜子叶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及O2-产生速率,其降幅分别为7.04%~31.80%、29.14%~40.23%、49.04%~63.79%.研究说明,添加一定浓度的水杨酸能缓解铅镉复合胁迫所导致的生理伤害.  相似文献   

8.
邵阳县农业开发办引导扶持"农综开发"项目区农民通过大棚、小拱棚育苗,实现一年多茬种植,多茬收获,复种指数由2提高到4,农户每667平方米年收入12700~15300元,比单一水稻种植每年每667平方米增收7280~8720元,助农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菜-稻-稻-菜"多茬制种植模式已成为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现将"菜-稻-稻-菜"多茬高效种植模式介绍如下:早春茬:选用生育期短的西葫芦、小青瓜、芹菜、包菜、菜薹及黄瓜等品种。于12月上旬或中旬采用温室苗床播种育苗,2月中下旬移栽,采用"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及"塑料  相似文献   

9.
白沙短叶6号晚包心芥菜是以中熟包心芥菜与三稔婆晚包心芥菜杂交后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中迟熟,播种至初收约95天,延续采收期约15天;生长势强,株型矮壮,株高32-35cm,开展度70-75cm;叶球近圆形,横径18-20cm,球高19-20cn,球重1.2-1.5kg,绿白色;结球紧实,一致;品质好,适于腌制及炒食;田间表现耐涝性强,耐霜霉病、软腐病、根肿病;适应性广,适于华南地区种植;产量高,每667m^2产量3000-3500kg。  相似文献   

10.
<正>1.整合生态资源模式如山地耕养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森林覆被和田林镶嵌等。突出抓好农村清洁工程、沼气和秸秆还田等技术利用。2.延长生态链生态链联接与转换模式包括2种基本类型:一是单一型生态链联接与转换,如稻-鱼、稻-蔬、稻-油和稻-烟等模式;二是复合型生态链联接与转换,如稻-果-茶和粮-蔬-果等。3.建设高效农业生态园高效农业生态园模式的基础是"项目+基地",实施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的项目带动战略。常德、益阳、永州等  相似文献   

11.
我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属油-稻、油-稻-稻两熟与三熟制混栽区.近年来,为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就粮油经作兼顾型的油-瓜-稻"三杂"配套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1 油菜 通常有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主要分布在信阳、驻马店等地区.豫北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莱的花期为3月上旬~4月下旬,豫南在2月中下旬~3月下旬,花期为30天左右.温度偏高的地区,花期偏早.  相似文献   

13.
从南庄桥遗址的稻硅酸体看早期水稻的系统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硅酸体分析是研究作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了解新石器时代栽培作物的种类以及栽培稻系统的历史变迁,我们从浙江省南庄桥遗址5~12层中采集了16份土样和8份陶片及红烧土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从14份土样和6份陶片中发现了稻的硅酸体,分别属于马家浜文化(B.C. 4500~B.C. 3800)和良渚文化(B.C. 3500~B.C. 2000),说明这个遗址及其周围从距今6000年左右起就已经栽培水稻了.对发现的稻硅酸体进行形状解析结果显示,伴随历史的发展稻硅酸体的长、宽、厚增大,形状系数b/a 减小;在4个形状特性的分布上看到同样的趋势,表明从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稻的硅酸体有一个向大尺寸、尖长型方向变化的过程.根据稻硅酸体形状解析结果,我们认为遗址早期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正在分化的多样性的群体,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走上大量栽培粳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正稻渔共生是以水田稻作为基础,在水田中养殖鱼、虾、鳅、蟹、鳖等水产和鸭(禽)等动物,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肥、气及各类生物资源,通过水稻和水(禽)产动物既共生共育又互利互补而形成的种养生态模式。"稻-鱼""稻-鱼-鸭""稻-虾""稻-鳖""稻-蛙-菜""稻-鳅""稻-鱼-菇""稻-鱼-萍""稻-鱼-萍-鸭"等种养模式是最大限度利用稻田空间的主体复合种养模式,水稻扎根稻田泥土中,鱼、虾、鳖、鳅、蟹生长在水中,鸭、萍在水面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洪湖市以种植"油-稻"或"麦-稻"模式为主,由于小麦、油菜等作物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近几年洪湖市推广再生稻及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效益明显提高.既保证了粮食增产,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贯彻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战略,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势必要调整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6.
龙门县苞心芥菜3414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龙门县根据当地的地力条件,开展冬种特色农作物苞心芥菜测土施肥田间试验,对苞心芥菜施用N、P2、O5、K2O肥料的不同比例用量,苞心芥菜相对产量等一系列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取相应的数据.测土配方施肥"3414"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初步建立了苞心芥菜的N,P2、O5,K2O肥料效应模型,从中确定产最高、投入量少、产值最高的处理为每667 m2施N22 kg,P2O513.5kg,K2O18 kg.为龙门县苞心芥菜施肥设计、施肥指导推荐施肥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秋芥菜在含钙丰富的石灰岩溶地区种植,肉质脆嫩,商品率高,效益可现.笔者于2009年8~12月在鹿寨县平山镇青山村堡底屯和三合屯推广应用芥菜优质高产栽培综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功经验,本文详细介绍秋芥菜优质高产栽培过程中选种、育苗、整地、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余祖建 《福建农业》2006,(11):13-1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县越来越多的平原双季稻区推行菜一稻一菜栽培模式,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冬季和早春的温光资源及冬闲田,合理轮作,取得粮经双丰收。马铃薯-中稻-甜豌豆栽培就是其中一种,这种模式在我县的岚下乡、仁寿镇各村、建西镇洋口镇的上风、石溪、沙墩等村的安下村等乡镇大面积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亩纯收入3500元左右,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对土壤Cd Pb和Zn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土壤盆栽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接种不同微生物对重金属富集植物--印度芥菜修复土壤中Cd、Pb、Zn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接入菌株JA27、JC55、JC40不仅显著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印度芥菜的生物量,降低了土壤pH,并且对土壤Cd、Pb、Zn产生活化作用,使土壤Cd、Pb、Zn有效态含量显著增加,增强印度芥菜对土壤Cd、Pb、Zn吸收量,显著提高了富集植物的修复效果.以上3个处理使印度芥菜地上部Cd、Pb、Zn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17%~137%、37%~62%、9%~15.1%.接种JB37对土壤Cd、Pb、Zn产生钝化作用,并且抑制印度芥菜对土壤Cd、Pb、Zn的吸收.JB37处理印度芥菜地上部Pb、Zn吸收量分别降低了72.5%、27%,对Cd吸收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曲病俗称"假黑穗病"、"绿黑穗病"、"青粉病"和"丰收病",随着高产优质杂交稻大面积推广,稻曲病发生日趋严重.一般田块稻穗发病率为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