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酮病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以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降低,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出现间断性神经症状为特征。奶牛酮病分为临诊酮病和亚临诊酮病。健康牛血清中的酮体(指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含量一般在1.72mmol/L(100mg/L)以下,亚临诊酮病母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为1.72~3.44mmol/L(100~200mg/L),而临诊酮病母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一般都在3.44mmol/L(200mg/L)以上。  相似文献   

2.
奶牛酮病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断性地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床酮病。健康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一般在1.72mmol/L以下,亚临床酮病母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在1.72~3.44mmol/L,而临床酮病母牛血清中的酮体含量一般都在3.44mmol/L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酮病主要是由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下降。根据有无明显症状可将奶牛酮病分为临床酮病和亚临  相似文献   

4.
奶牛酮病是奶牛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致使组织中酮体(丙酮、乙酰乙酸、β羟丁酸)的浓度增高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临诊上以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断性的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酮病是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使血液中糖含量减少,而血液中的酮体含量异常增多,在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消化型)和神经系统紊乱(神经型)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但也有在临床不显示任何症状,只是血液中酮体含量增多的酮血病、尿液中酮体含量增多的酮尿病或乳汁中酮体含量增多的酮乳病等,对这种类型的统称为隐性酮病。近几年来,随着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  相似文献   

6.
奶牛鲜乳中酮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是危害奶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酮体的检测是预防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酮病或亚临床酮病的重要监控指标之一。酮体检测包括血项检测和乳项检测,而乳项检测容易实施,成本远远低于血项检测;有资料报道,乳酮体和血液酮体含量有很强相关性,可以通过对乳酮体的检测来监控奶牛的酮病和亚临床酮病。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酮病(Ketosis)是高产奶牛围产期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脂肪酸代谢产物酮体在血液中的异常累积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又称为酮血症。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以及丙酮酸。当酮体在血液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出现酮乳和酮尿等症状,常见的症状还包括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奶量下降等,偶尔伴发神经症状[1-2]。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奶牛酮病发病率为10%~40%[3-4],欧美国家奶牛酮病发病率为2%~20%[5]。  相似文献   

8.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青海民和县某奶牛养殖小区A、B两个群体(50头)奶牛的血、乳、尿中的酮体,其平均含量分别为血酮1.163mmol/L±0.421mmol/L,乳酮3.041mmol/L±1.214 mmol/L,尿酮3.232mmol/L±1.713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9头奶牛有隐性酮病,其乳酮和尿酮呈较强负相关(r=-0.60147).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根据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酮病和继发性酮病。前者是因能量代谢紊乱,体内酮体生成增多。后者是因其他疾病,如真胃变位、创伤性网胃炎、  相似文献   

10.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广东佛山某奶牛场K、I 两个群体(27 头)奶牛的血、乳、尿中的酮体,其含量分别为血酮 1.155 mmol/L±0. 511 mmol/L,乳酮 2. 904 mmol/L±1.311 mmol/L,尿酮 3.127 mmol/L±1.814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 6 头奶牛有隐性酮病, 其乳酮和尿酮的相关系数 r 为-0.59038。  相似文献   

11.
黑白花奶牛血、尿、乳酮体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高产奶牛营养代谢病(如酮病及亚临床酮病)为产后常发病。曾对产奶量年平均8000公斤的两个牛场的71头产后15天内母牛血酮测定,超过10mg%有16头,占23%,其中6头有明显症状,占8.5%。病牛除前胃弛缓,奶产量下降外,体液中酮体含量升高为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曹杰 《兽医导刊》2013,(11):47-49
一、酮病及亚临床酮病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以产奶下降、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有时不表现任何症状。从上世纪90年代起,酮病已成为影响美国奶牛场最重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关注度高于瘤胃酸中毒和产后瘫痪。亚临床酮病指泌乳前几周"临床表现"正常的奶牛,其血浆β-羟丁酸的值高于1.4 mmol/L(也有文献将此指标定义为血浆β-羟丁酸高于1.2 mmol/L)。1.病因。酮病的发生与奶牛能  相似文献   

13.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间有神经症状.奶牛酮病已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奶产量的提高,奶牛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已引起国内兽医界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从事奶牛场养殖技术指导与管理,收治了几例奶牛酮病,现将治疗与预防的措施简单报告如下,以供同行们在实际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是由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的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兼有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5.
高产奶牛酮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奶牛酮病(ketosis)是泌乳牛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酮病发生的生化机制是由于血糖降低,动员体脂,当肝脏合成的酮体超过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时,就会在机体内积存,引起酮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低血糖、高血脂以及食欲减退,临床生化特征为血、尿、乳中的酮体含量显著增加。酮体检测方法是血清学检测,也有报道指出乳中的检测方法更为简便。实行早期监测制度,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酮病的产生,通过补充葡萄糖和激素可以治疗酮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尤其是奶产量的提高,奶牛酮病(尤其是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已引起国内兽医学者的普遍关注。临床上,亚临床酮病虽无明显的症状,但由于会引起母牛泌乳量下降,乳质量降低,体重减轻,生殖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发病率增高,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酮粉法检测雅安市养殖场和散养农户泌乳奶牛尿、乳酮体,了解雅安市奶牛在不同自然饲养管理条件下亚临床酮病的发生情况,为寻求预防和控制雅安市亚临床酮病的适宜时机和方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奶牛雅安市各奶牛场及农户散养的泌乳奶牛536头…  相似文献   

17.
用水杨酸比色法测定青海民和县某奶牛场A、B两个群体50头奶牛的血、乳和尿中的酮体,其含量分别为血酮1.163 mmol/L±0.421 mmol/L,乳酮3.041 mmol/L±1.214 mmol/L和尿酮3.232 mmol/L±1.713 mmol/L。结果表明,其中有9头奶牛有隐性酮病,其乳酮和尿酮的相关系数γ=-0.60147。  相似文献   

18.
荷斯坦奶牛酮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查奶牛血、乳、尿中酮体的含量是确诊奶牛酮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奶牛酮病具有 群发之特点,常常给奶牛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定期检查奶牛血、乳、尿中酮体含量 对于监测和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湟源县荷斯坦奶牛乳汁和尿液中酮体含量,探 讨乳酮和尿酮在酮病监测中的价值,笔者于2007年6月1日至6月13日对湟源县泌乳期荷斯坦 奶牛的尿液、乳汁中的酮体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病又称牛酮血症,酮尿症。是因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功能失调的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液、尿、乳中酮体含量增高,血糖浓度下降,消化机能紊乱,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神经症状。本病常见于产犊后3~6周饲养管理较好的奶牛,产3~6胎的奶牛发病率最高,临产母牛酮病发病率占母牛酮病发病率的2%~30%,且有逐年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围产期奶牛亚临床酮病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本研究选取2~4胎次荷斯坦围产期奶牛45头,分别在分娩前7 d、分娩当天晨饲前经尾根静脉采血,以血酮检测值<1.2 mmol/L为健康组,≥1.2 mmol/L为酮病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分娩前7 d、分娩当天、分娩后7 d、14 d健康组和酮病组奶牛血液中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酮病组奶牛分娩前7 d和分娩当天血清中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并且酮病组奶牛分娩前7 d血清中β-羟丁酸(BHBA)、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酮病组奶牛分娩前后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脂(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较健康组虽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健康组。分别以0、1×10-7mmol/L、1×10-8mmol/L、1×10-9mmol/L浓度的糖皮质激素(GC)刺激原代分离培养的犊牛肝细胞,作用0、1 h、3 h、6 h、24 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中糖异生相关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