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辐射侵蚀和水融侵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土壤侵蚀的分类,只是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混合侵蚀五种类型,而辐射侵蚀和水融侵蚀这两种侵蚀形态很少有人研究,为“百家争鸣”,我们将丁洪军、于明同志撰写的《谈辐射侵蚀和水融侵蚀》发表,以飨读者,旨在引起有关人员对此土壤侵蚀理论、现象及其危害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2.
夏津县风沙化土地侵蚀及防治对策王为君(山东省夏津县水土保持办公室,253200)夏津县地处冀鲁交界处,境内有三条黄泛冲积故道贯穿南北。黄泛风沙化土地存在着严重的侵蚀现象,阻碍了土地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夏津县2.039万hm2风沙化土地的侵蚀成...  相似文献   

3.
我国南方土地侵蚀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柴宗新 《山地研究》1996,14(4):215-220
境内土地侵蚀严重,以水蚀为主,其面积683320km^2,占全国水蚀面积的38%,讨论了:滑坡,泥石流侵蚀;碳酸盐岩,花岗岩和红层各具特色的侵蚀;土地侵蚀的危害严重,石化面积在扩大,中小河道淤高,塘库,湖泊遭淤,容积缩小;南方土地侵蚀泥沙输移比较小。  相似文献   

4.
元谋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对冲沟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盆地冲沟发育,冲沟侵蚀蚕食耕地、最终形成侵蚀劣地,对土地资源危害很大。根据对9条冲沟17个沟头连续3年的观测与调查资料。分析了元谋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对冲沟侵蚀的影响,包括冲沟集水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群落结构对冲沟溯源侵蚀的影响和沟底植被覆盖度对冲沟溯源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镇侵蚀及其防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城镇侵蚀是土地侵蚀的一个类型,包括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侵蚀、城镇诱发侵蚀和城镇垃圾侵蚀.城镇侵蚀以人为侵蚀为主,侵蚀强度大,对下游危害严重,治理投资大.城镇侵蚀的防治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治管结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岸侵蚀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我国主要海岸侵蚀工的侵蚀现状,特点及原因。指出我国海岸侵蚀主要有两种类型:长周期趋势性的海岸侵蚀和短周期的暴风浪侵蚀现象,提出海岸侵蚀的防治对策:“保堤必须保滩”,“全线防护变成线段防护”,在不同地区建造丁坝,潜坝,护坎坝,离岸堤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形式。这为海岸侵蚀的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小流域暴雨后生产道路侵蚀强度状况及侵蚀形成原因,为今后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及维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于2022年7月25-29日组织开展了宁夏西吉县“7·13”暴雨水土保持综合调查。采用“断面法”对五十岔小流域生产道路进行环境及侵蚀状况调查并计算侵蚀强度,分析生产道路侵蚀强度状况及侵蚀形成原因。[结果] ①五十岔小流域内生产道路受到降雨、道路自身特性和人类活动影响,各条道路呈现不同的侵蚀状况,小流域下游、顺径流方向且植被盖度较低的道路易受严重侵蚀。②对小流域的道路侵蚀模数进行了分析计算,“断面法”计算值为1 054.49 t/km2,三维影像测量值为1 277.91 t/km2,调查断面损毁率为53.39%。 [结论]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是必要且有效的,良好的水土保持措施和较高的植被覆盖率能够有效防止生产道路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市为例,重点分析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现状与危害。广州市的水土流失类型可分为自然侵蚀和人为侵蚀。其中自然侵蚀主要有面蚀、沟蚀两种形式,在广州市范围面积分布相对较广,但侵蚀强度内并不严重;而人为侵蚀突出,侵蚀类型和强度也更为复杂多样。人为侵蚀的成因主要有:采石取土、交通道路建设、开发区建设以及坡耕地。人为侵蚀已经成为广州市水土流失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地球表面薄薄的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土地生长谷物,使我们获得粮食,维持草本植物的生长,我们得以放牧;生长树木,为我们提供了再生的建筑材料。 土壤的发育,从岩体的破坏,到动植物残体的腐烂分解,需要几千年时间。生活在土壤中的蠕虫之类的动物和微生物。使表土肥沃,从而使更多的动植物得到繁育。自然界这一伟大的循环过程。持续往复,形成了深厚肥沃的土地。 土壤发育与侵蚀之间的平衡,很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耕垦、采伐、放牧、放火或其他任何方式对天然植被的破坏 如果不是在特定范围内适宜的平地上进行,都会大大加速土壤侵蚀。与正常侵蚀即地质侵蚀相比,这种侵蚀通常叫作加速侵蚀。 在人类到达之前,新西兰的土地大都为森林所覆盖,这里与世隔绝,连草食动物也没有。毛利人最早用放火来销毁这里的森林。但在欧洲人到达时,大部分土地仍覆盖着灌木林,主要生长在陡峭湿润的受侵蚀潜在威胁的山坡地上。在那些破坏严重的地方,森林已为麦纽稞、羊齿植物以及丛草类植物所取代,这些植物也能防止土壤侵蚀。 欧洲人通过砍伐和放火毁掉了大片的森林和草地,以经营农业。仅1890~1900年间,就有22500km~2的森林遭到破坏,达新西兰国土面积的13%。这些土地中,有一半坡度在15°以上,并经常遭受狂风暴雨的?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是我国崩岗侵蚀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流失量占广东省水土流失总量的43%左右,造成的危害大,导致土地退化和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并且治理难度大,已成为广东省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广东省崩岗侵蚀现状,分析了产生崩岗侵蚀的主要原因及崩岗治理的主要技术原理,对崩岗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坡耕地细沟侵蚀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本文利用人工降雨试验和野外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坡耕地细沟侵蚀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其结果表明:降雨径流能量(尤其是径流能量)、土壤抗侵蚀性能、坡度、坡长、坡形、土地管理是影响细沟侵蚀的主要因素.作者认为防治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关键是削弱降雨能量和提高土壤的抗侵蚀性能.  相似文献   

12.
耕作位移和耕作侵蚀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由耕作工具触发的土壤侵蚀;是造成坡耕地土壤重新分布和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重要过程之一;对坡面地形演化、土壤性质改变、土壤养分流失与重新分布、土地生产力降低、土壤碳储存变化等都有重要影响.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耕作侵蚀的基本过程和机制、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和侵蚀速率的研究进展,讨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与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不同于风蚀和水蚀,耕作侵蚀发生的动力条件是人为影响,而非自然发生的降水或风力;因而,其侵蚀过程和机制、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侵蚀速率分布等均不同于风蚀和水蚀.耕作侵蚀主要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驱动耕作侵蚀发生,坡面是耕作侵蚀的地形基础.人为因素主要有耕作工具特性、耕作方向、速度和深度等;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坡面的形状和尺寸、地形、坡度和土壤性质等.强烈的耕作侵蚀主要发生在坡面上部和坡面曲率剧烈变化的部位.耕作侵蚀研究主要通过基于示踪技术的实测方法,结合模型预测开展.由于耕作侵蚀、风蚀和水蚀的研究方法各成体系,通用方法较少,因而,多营力侵蚀研究难度巨大.以137 Cs为代表的核素在研究水蚀、风蚀和耕作侵蚀中均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为区分多营力侵蚀中各种侵蚀的速率和贡献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所谓“翻滚侵蚀”,就是指坡耕地土壤在受到人为外力的作用下,而产生向下翻动、滚动和下切的侵蚀现象,其主要发生在坡耕地的耕作上,当在坡耕地上耕作时,每趟一遍地,其土壤就向下翻滚一点和下切一点,当坡度越大其翻滚的程度就越大,也就是说产生的翻滚侵蚀就越大。这种“翻滚侵蚀”现象在山区、丘陵区、漫川漫岗区的坡耕地耕作中是十分突出和十分严重的,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它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神府矿区束鸡沟流域的侵蚀类型和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鸡沟流域属于典型的风蚀交错地区,风蚀分布普遍,水蚀主要分布在沟谷,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在空间上相互重叠,具有多种侵蚀营力复合侵蚀的特点,流域具有较大的潜在侵蚀能力,流域输沙量主要来自谷坡泻沙和沟蚀,占输沙总量的70%以上,控制侵蚀产沙的难度大,其关键是沟谷治理(包括坡面沟蚀)。  相似文献   

15.
机械夷平地侵蚀形式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深圳市境内观澜河流为例,在野外调查和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回归相关等分析方法,对工业机械夷平地侵蚀形式与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夷平地的主要侵蚀形式;开挖陡坡为重力侵蚀,开挖平地为雨滴溅蚀和片侵,堆积平地为切沟侵蚀,堆积陡坡为切沟侵蚀和片蚀;切沟的径流泥沙含量峰值先于雨强峰值出现,堆积坡坡面滞后于雨强峰值;决定侵蚀量大小的主要因子是降雨强度,引起侵蚀最大30min雨强的临界值为10.0  相似文献   

16.
对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的基本特征就是土壤发生破坏和搬迁,按其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后果可将土壤侵蚀划分为良性侵蚀和恶性侵蚀两大类,通常所治理控制的就是恶性侵蚀,水土流失是由地球的外营力引起的,当外营力对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造成损失和破坏时,则称之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对土壤破坏和搬迁程度不同,数量不等,土壤侵蚀是绝对的,水土流失同是相对的,科学界定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含义,对于正确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异及动态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异是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以小流域模型模拟试验为基础,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近景摄影测量和GIS技术,对流域模型不同空间部位的侵蚀强度及其随流域所处发育阶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次降雨相对侵蚀模数REM将历经25场模拟降雨的小流域模型发育过程划分为初期时段、活跃时段和稳定时段。沟谷侵蚀强度在整个流域模型发育过程中一直大于坡面;在流域发育初期时段至活跃时段前期,主沟侵蚀强度大于支沟,流域下部侵蚀强度大于中部和上部;在流域发育活跃时段后期,主沟侵蚀强度低于支沟,流域中部和下部侵蚀强度快速增长并达到峰值;在稳定期时段,主沟和支沟侵蚀强度变化趋于同步,流域上部的侵蚀强度高于中部和下部。流域侵蚀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RUSLE经验模型基础上运用“3S”技术对河南省登封市土壤侵蚀现状进行研究。选用了30个气象站1992—2020年降雨数据、国土三调数据等信息作为数据源,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完成计算。结果表明:(1)登封市降雨侵蚀力范围在147~192 MJ·mm/(hm2·h·a),微度侵蚀占73.91%,轻度侵蚀占22.70%,中度及以上侵蚀占3.39%;(2)微度侵蚀区集中在坡度15°以下区域,轻度侵蚀区主要集中在>5°~10°的区域,中度侵蚀区集中在坡度>10°~40°的地区,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区主要集中在坡度40°以上的区域;(3)土地利用类型中其他土地的中度及以上侵蚀占60.2%,该地类侵蚀程度较高;(4)植被覆盖管理因子方面,各侵蚀强度区域的因子均集中在>0.3~0.6的区间,其中中度及以上侵蚀在>0.5~0.6的区间占比最高。登封市总体土壤侵蚀强度不高,应重点加大对坡度35°以上区域的空闲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的生态修复,重点对唐庄镇、徐庄镇、白坪乡、石道乡、大金店镇等乡镇加强水土保持管理。  相似文献   

19.
流域侵蚀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文系统总结了流域侵蚀的概念和流域侵蚀系统及其过程,认为流域侵蚀系统是一种开放系统,并具体阐述了流域侵蚀力、流域侵蚀系统的空间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重点分析了流域侵蚀的模型与模拟方法,包括流域整体侵蚀强度模拟、流域侵蚀发展过程模拟与流域侵蚀内部差异模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冲沟侵蚀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流失的重要原因,造成严重的土地退化,威胁区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探究冲沟的形态发育特征明确其侵蚀速率,对于冲沟侵蚀量化评估和土地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摸清冲沟发育演变规律,该研究选取元谋干热河谷金雷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附近沟谷地貌流域为研究区,选择35条冲沟,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提取冲沟形态参数,分析形态特征,并结合高分遥感影像计算冲沟侵蚀速率。结果表明:1)研究区冲沟直线长度、顶宽、底宽、深度的范围分别为25.21~180.43 、10.76~51.76、3.56~26.85、1.22~11.92 m;面积、体积的范围分别为257.50~8987.88 m2、142.64~19479.25 m3。冲沟形态参数差异性较大,长度在发育过程中受坡面限制小于其他地区。2)冲沟底部宽度和顶部宽度比值(BW/TW)的范围为0.24~0.59,冲沟主要为“V型”和“V~U型”;冲沟顶部宽度和深度比值(TW/D)的范围为2.56~26.29,均值为6.04,横向侵蚀速率远大于下切侵蚀速率。3)2015—2022年,35条冲沟中,19条长度明显增长,冲沟溯源侵蚀速率为0.02~1.10 m/a(均值0.34 m/a);27条宽度明显增长,冲沟横向侵蚀速率为0.07~1.10m/a(均值0.36 m/a);29条面积和体积明显增长,冲沟面积增长速率为1.64~105.40 m2/a(均值23.44 m2/a);冲沟体积侵蚀速率为1.26~339.42 m3/a(均值51.21 m3/a)。冲沟横向侵蚀速率大于溯源侵蚀速率,在面积和体积增长中贡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大尺度冲沟的发育演变规律和侵蚀定量评估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