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退牧还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退牧还草是国家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和促进牧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退牧还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对国家生态政策调整及其绩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运用AHP方法,构建了以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生态补偿、参与式监测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融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西北退牧还草生态工程的综合评价体系,并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高寒草原区、山地干旱草原区、山地荒漠草原区和农牧交错区的退牧还草工程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要用科学的理念来认识退牧还草退牧还草建设具有受益的社会性、公益性、全局性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长远战略的功能 ,同时它又具有局部付出甚至于利益受损的客观特征 ,面对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这一高投入、高付出的社会公益事业 ,如何能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 ,需要我们的决策者用科学理念来认识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退牧还草是生态工程 ,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所以要用系统工程的理念来认识退牧还草工程建设 ,一是在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建设的同时必须解决好职工群众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单纯就禁牧而禁牧 ,漠视当…  相似文献   

3.
行业动态     
《中国牧业通讯》2007,(9):34-37
新疆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新疆畜牧厅消息,新疆退牧还草工程从试点到全面展开4年来,累计完成退牧还草7435.85万亩,占计划退牧面积的82%,其中禁牧2256.89万亩,休牧4518.36万亩,轮牧660.6万亩。国家共拨付退牧还草陈化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所采取的组织和技术措施、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为进一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所采取的组织和技术措施、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为进一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退牧还草建设具有受益的社会性、公益性、全局性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长远战略的功能,同时它又具有局部付出甚至于利益受损的客观特征,面对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这一高投入、高付出的社会公益事业,如何能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需要我们的决策者用科学理念来认识退牧还草工程  相似文献   

7.
应用“3S”技术(GIS、RS、GPS)为主要手段,辅以地面路线调查,通过建立遥感与地面数据的数学模型反演地面信息而进行了阿坝县退牧还草工程的遥感监测,并对工程实施情况、工程建设效益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和草原生态建设工程效益评价与监测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黑水县实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效果监测,表明实施退牧还草是恢复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产力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退牧还草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有关政策,切实做好补助陈化粮的供应工作,更好地保护农牧民的切身利益,确保退牧还草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八部门联合下发《退牧还草和禁牧舍饲陈化粮供应监管暂行办法》(国粮调[2003]88号),请各地遵照执行。退牧还草和禁牧舍饲陈化粮供应监管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关于退牧还草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禁牧舍饲供应陈化粮用作饲料粮的有关政策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黑水县实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效果监测,表明实施退牧还草是恢复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产力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
牧草种子基地建设基本经验和措施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晁德林 《草业科学》2006,23(2):50-53
牧草种子基地建设是我国重大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建立,对满足生态建设和退耕还草、退牧还草的种子需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4年多的建设和实践证明:牧草种子基地建设一定要建立在有可靠、准确、翔实的基础资料和科学、合理的设计之上。按照建设方案和遵守规章制度是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科学的管理和经营是基地长期存在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目前种子市场,正确处理和调整好牧草种子与牧草及草产品之间的关系,采用先进的管理措施,多方位、多思路求发展,才能提高牧草种子基地的经济效益,逐步促使牧草种子基地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2.
黄河源区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现状及绩效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对2004—2006年黄河源区果洛州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果洛州草地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了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但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项目区没有形成具有市场规模的替代产业,牧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政策上的不合理性。建议通过加强移民教育、发展特色替代产业、提高草地资源管理水平、完善补偿体系等方面对退牧还草政策加以改进,从而使退牧还草工程成为真正的长效工程。  相似文献   

13.
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础,退牧还草工程是恢复、更新天然草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新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不同退牧还草模式角度,以农牧交错、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生产功能区的典型项目村为例,采用半结构访谈的数据采集方法与分位回归的分析模型,对不同生产功能区农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因素作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后,农牧民家庭畜牧业生产的工作经验与牧民家庭收入呈现出了负相关.文化程度、劳动力因素对农牧民家庭收入起到了正面影响,并且影响作用显著.收人结构并未达到质的转型,其他产业的介入发展并未达到提高农牧民家庭收入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草原畜牧业限制因素以及管理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内蒙古一个有关草地保护和管理项目的调研,分析了影响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一些限制因素。调研发现,草原地承包及租赁体制、饲草料生产和供给策略、家畜放牧制度等是影响本地区畜牧业生产体系和草原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了“春季休牧”(或称之为“延迟放牧”)的生产方式。同时,推荐了一些可缓解冬春季节严重饲草料不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户认知的草地生态补偿依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为主体认知视角,采用PRA调查方式获取问卷资料,以农牧交错、干旱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等生态功能区的典型项目村为例,分析了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对退牧还草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生态补偿标准和期望的认知及补偿方式的偏好。结果表明:受长期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牧民对退牧还草生态补偿表现出不同的认知及满意度。补偿标准未能达到被调查者的期望值,现有生态补偿只体现了对草地资源属性的补偿,很少考虑草地对牧民的综合功能与经济价值。不同生态功能区均为单一的资金补偿方式,缺乏相应技术、智力、基础设施及就业等方面的配套,未能有效地适应退牧还草区产业结构转型和家庭生计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关于退牧还草的意义和技术标准问题探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杨汝荣 《草业科学》2004,21(2):41-44
退牧还草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但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对究竟怎么退、如何退,缺乏规范和技术标准,这集中表现在没有明确什么样的草地需要禁牧、什么样的草地需要休牧、什么样的草地需要轮牧等问题上.禁牧、休牧和轮牧的工程标准和技术措施缺乏,给当前正在进行的退牧还草工作带来很多混乱和困难.因此,规范退牧还草的技术标准是当前退牧还草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退牧还草工程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退牧还草工程实施9年来,已累计完成禁牧封育826.7×104hm2,占全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地的45.6%。通过监测,退牧区草地植被盖度提高了15%~20%;牧草高度增加了3.5~5.5cm;草地牧草产量提高了26.45%。同时,草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草畜矛盾有所缓解,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效果明显。建议,扩大该项工程在省内的实施范围,增加年度的实施规模,尽快完成全省的退牧还草任务,从而扩大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温带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博  史培军 《草地学报》1995,3(2):95-102
本文讨论了我国温带草地放牧系统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的原理与方法,设计了动态监测的数据库与技术系统以及遥感测产和动态监测的有关模型,以期建立可运行的大范围草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为草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关键场与季节放牧及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陈全功 《草业学报》2005,14(4):29-34
基于季节畜牧业和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思想,提出了关键场的新概念;基于3S技术的应用和草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关键场载畜量计算的新方法,为草地退化的防治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可操作的评价指标;这些新的概念、指标、方法和程序,已经在<中国西部阿勒泰地区草地生产力变化及对策研究>中得到验证;草地畜牧业的核心问题,就是全年放牧的草畜平衡问题,这一点已列入草原法.因此,这些成果,可为新形势下正在起步的我国草原监理事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