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菇是食用菌中唯一的高温型速生品种,栽培料以稻、麦草为主。其栽培新法如下:1.菇畦的准备。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内,大棚上盖好薄膜及草帘。菇畦宽1米,长度不限,菇畦间距30厘米.既做人行道又做蓄水沟。在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宽30厘米,深20厘米,菇床之间留20厘米小土垄,菇床内喷0.2%敌敌畏和0.1%多菌灵灭菌杀虫。  相似文献   

2.
1.菇畦的准备.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内,大棚上盖好薄膜及草帘保温保湿.菇畦宽1米,长度不限,菇畦间距30厘米,既做人行道又做蓄水沟.在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宽30厘米、深20厘米,菇床之间留20厘米小土垄. 2.栽培料处理.把稻草或麦草切成3厘米长的小段,用2%石灰水加0.5%复合肥浸泡24小时后捞出,沥去多余水分后待用.  相似文献   

3.
菇、菜露地栽培,是以蔬菜轮作食用菌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 一、菇菜轮作畦床的设计秋菜选早中熟大白菜地,收获后及时翻地做畦.按2.4米开厢,留排水沟宽60厘米、深30厘米.在畦中挖宽1米,深10厘米的菇床,挖出的土分别放在菇床的两边,周围自然形成宽40厘米、高20厘米的土埂.另备竹片、薄膜,以做弓形棚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平菇遮阳保湿,采用畦埂种菜、畦内种菇。菇床宽80厘米、深30厘米,菜埂宽1~1.2米、高20~25厘米,一埂种植两行蔓型瓜、豆。采用人字形棚架。在葡萄架下、丝瓜棚内种平菇,畦宽一般1.6米左右,可用一半面积种平菇,另一半面积作为丝瓜、葡萄生产的作业区。菇畦宽60~80厘米,畦深10~15厘米,菇畦边沿可做成宽10厘米、高5厘米的土埂,畦底采用埂式。棚架采用直立平顶棚。  相似文献   

5.
陈钦 《新农村》2000,(6):15-15
草菇是食用菌中唯一的高温型速生品种,栽培料以稻、麦草为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一般当夏季气温稳定在28~35℃时,最适合草菇生长。而这时以蔬菜生产为主的塑料大棚已闲置,可利用栽培草菇,以补夏季蔬菜不足。现将小垄栽培草菇方法介绍如下。1.菇畦准备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内,大棚上盖好薄膜和草帘以保温保湿。菇畦宽1米,长度视棚长而定,菇畦间距30厘米,既作人行道又是蓄水沟。在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宽30厘米,深20厘米,菇床之间留20厘米小土垄,然后喷0.2%敌敌畏和  相似文献   

6.
<正>据试验,在塑料大棚内将番茄与平菇间作,一般每亩能净增产值2000元左右。种植前准备①做畦。在长30米、宽6米的大棚内整地做畦。畦宽1米,两畦间留出50厘米宽作人行道。畦两边各留25厘米(用于种番茄),在畦中间做50厘米宽的菇床。②配制培养料。平菇培养料主料为纯棉籽壳,另加2%石膏、0.2%磷酸  相似文献   

7.
<正>1菇棚设置塑料大棚一般宽5~7米,长30~50米。为利于保温,保湿,在地面下挖40~50厘米深的坑,建成浅沟式菇棚。棚内设宽1米,高30厘米的畦床。2配方堆制与发酵  相似文献   

8.
邵焕武 《新农村》2006,(9):15-15
蔬菜田间作平菇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介绍如下。 1.建造菇床根据不同蔬菜的遮荫特点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建造不同类型的菇床。为了利于平菇遮荫保湿,一般采用床埂种菜,床面种菇的方式。菇床宽80厘米、深30厘米,畦埂宽100-120厘米、高20—25厘米。埂上种植两行蔓型瓜、豆类蔬菜,并采用人字形棚架。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7,(11)
平菇大田栽培是目前规模生产平菇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栽培方式,能充分利用空闲田地,节省生产投资,操作方便。与其他方法相比,能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现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适合季节栽培的优良菌种。2.选场做畦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保水性好的空闲田,最好选择杂交晚稻或单季稻收割以后的田做菇场。畦床呈南北向,宽1.2~1.5米,长度一般不要超过15米,沟深15~20厘米左右,以方便操作,四周开排水沟,宽20厘米,深30~35厘米。沟中挖出来的泥土,放在畦的中间或堆在沟两边做成土埂。为改善平菇生长条件,也可在畦床中间留一条15厘米宽的土埂,并在土埂上挖浅沟以便排水。畦床建好后喷1:倍的敌敌畏进行消毒,也可喷洒的石灰  相似文献   

10.
露地栽蘑菇     
露地栽培蘑菇,其技术操作要点如下: 1.选场作畦选地势高燥、排水性能好、近水源、病虫杂菌少的早稻田.9月下旬作畦,畦床南北向,床面宽100厘米,中间筑15厘米宽土埂,形成两条畦面,长度在20米以内,畦床四周筑小埂,宽、高各10厘米,但小埂不能敲实,床上必须松土、刨碎,以利于菌丝萌发生长出菇.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9,(8)
露地栽培蘑菇,是近几年来人们根据蘑菇在野外露地自然生长习性仿生研究出来的一种新方法,其技术操作要点如下:1.选场作畦选地势高燥、排水性能好、又近水源、病虫杂菌少的早稻田。9月下旬作畦,畦床南北向,床面宽100厘米,中间筑15厘米宽土埂,形成两条畦面,长度在20米以内,畦床四周筑小埂,宽、高各10厘米,但小埂不能敲实。床土必须松土、刨碎,以利于菌丝萌发生长出菇。  相似文献   

12.
<正> 蔬菜田间作平菇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缓解大田食用菌与粮争地的矛盾,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山东省茌平县一些菇农在蔬菜田中进行平菇反季节栽培,每667米~2投资1500~2000元,3~4个月可收入6000元左右。现将其详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建造菇床。根据疏菜遮荫的特点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建造不同类型的菇床。为了有利于平菇遮阴保温,一般采用畦埂种菜,畦内种菇。菇床宽80厘米、深30厘米,菜埂宽100~120厘米、高20~25厘米,埂上种植两行蔓型瓜、豆类蔬菜,并采用人字形棚架。  相似文献   

13.
做东西向畦床,床宽40厘米-60厘米,深10厘米~15厘米.长度不限,步道宽80厘米~100厘米。  相似文献   

14.
1.畦床改造。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结束后,及时清除菜秧、杂草等,揭掉薄膜,在日光下曝晒一周。然后按宽80厘米,深20厘米,横向做畦,畦长以棚宽为度,每畦一侧为人行道,一侧为供水沟。人行道高于畦面10厘米,供水沟低于畦面25厘米。  相似文献   

15.
月上、中旬将温室大棚准备好,腾茬深翻30厘米左右,然后南北向做畦,畦宽l、2~1.5米,其中畦埂宽30厘米、高15~18厘米,畦长以大棚跨度而定、一股畦北端距后墙80~100厘米。  相似文献   

16.
一、种植前准备在30米×6朱的大棚内整地作畦,一般畦宽150厘米,包括沟宽50厘米,长15米,菇床两边各留25厘米。平菇培养料为纯棉籽壳,另加石膏2%、磷酸二氢钾0.2%、多菌灵0.2%、生石灰1%,水料比1:1.7,在拌料过程中,边加水、边加料,把拌料堆成圆锥形,用塑料农膜密闭,外层加盖草帘,让其温度升高发热24小时,杀死杂菌虫卵。  相似文献   

17.
<正>1.精细整地,开好“四沟” 总体要求:适墒耕耙,细碎平整;统一标准,规范做畦:“四沟”配套,排水流畅。具体标准为:早耕耙,抢墒作业,此项工作必须在10月18日前完成。精细整地要求做到地平土细,上虚下实。做畦要求:依条田走向做纵畦,两端各做2个横畦,畦面成龟背形,无大坷垃。“四沟”的标准是:畦沟宽25厘米,深15-20厘米;段沟宽30厘米,深40厘米;围沟宽30厘米,深50厘米;条田沟宽60厘米以上,深100厘米以上。确保沟沟相通,雨住田干。  相似文献   

18.
猪肚菇学名大杯蕈,又称大杯伞、大漏斗菇、笋菇等,是国内近年新开发的珍稀食用菌。猪肚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在夏季出菇,售价高、效益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一、出菇场地准备1.室内出菇场地准备。应搭建出菇床架,双边操作的床架宽180厘米,单边操作的床架宽90厘米,床架层距60厘米,底层距地面30厘米,顶层距天花板130厘米,床架之间距离80厘米。室内应有数个相对的窗口,以利于通风透气。出菇前室内应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并喷洒25%的菊乐酯1000倍液。2.室外出菇场地准备。在场地搭一高2米的遮阳棚,遮阳度70%。棚中地面整畦,畦宽1.2米,畦长因场…  相似文献   

19.
<正> 1.栽培场地与时间 应选择靠近水源,便于排水,背风向阳的冬闲田、菜园地、果园地等作栽培场,把畦整成高30厘米、宽1米、长度不限的龟背形畦床。畦间留40厘米宽的人行道。播前翻土晒白,使土壤熟化,再用农药除杂、灭虫。较为理想的插种时间:秋菇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春菇2月中、下旬。 2.培养料选备与处理 ①干纯稻草100%;②干稻草80%,干木屑  相似文献   

20.
<正> 采用室内框架式栽培平菇,在菇床正反两面同时产菇,可在不增加单位面积培养料,不改变培养料配方和菌种播量的基础上,平均每平方米菇床产菇16公斤,且提早7天左右出菇。 1 菇床框架结构的设置 在室内用毛竹等搭建框架,框架上固定菇床底板,一般框架高2米,设3层菇床,层间距离60~65厘米;双边管理的菇床宽110厘米,单边管理的菇床宽55厘米;菇床底板用薄木板钉制,每根木条之间相距1.5~2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