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朱炳荣 《蚕桑通报》2011,42(2):42-43
桑叶全龄浸渍消毒是目前防治微粒子病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在5龄期洗消工作量极大,对工作人员的皮肤损伤大,同时易使蚕儿吃湿叶,容易发生蚕病,在有些原蚕区蚕农不愿接受或做得不到位。2004年湖州首先引进防微灵,以喷消代替5龄期桑叶浸消,技术措施易到位,其防微效果不亚于桑叶浸消,  相似文献   

2.
搞好桑叶消毒 提高蚕种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杰宏 《四川蚕业》2009,37(3):17-21
防控微粒子病是蚕种场提高蚕种质量的关键环节,桑叶全程消毒是综合防控微粒子病的关键措施。搞好桑叶全程消毒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漂白粉液的检测配制方法,做到目的液有效氯含量准、浸泡桑叶的时间科学合理、全面彻底,做好脱水、保叶质、防止再被污染等工作。在原蚕区全面推行桑叶全程消毒的重点:一是在保证搞好桑叶全程消毒的前提下,减少蚕农桑叶消毒开支,根据种质、茧质情况给予蚕农奖励,增加蚕农收入,调动蚕农搞好全程桑叶消毒的积极性;二是解决全程桑叶消毒配药、脱水、消毒彻底等问题。实践证明,桑叶全程消毒是一项防控微粒子病效果好、投资成本合算的适用技术,应当继续抓好以桑叶全程消毒为核心的综合防微工作,提高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3.
全诚 《广西蚕业》2011,48(2):20-24
生产实践证明,通过用消毒液浸泡桑叶进行原蚕饲养,结合桑园杀虫管理、病虫害预测预报、日常消毒防病的细节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防"微"技术主要是要抓下面几项基础性工作:原蚕区保护工作(无毒种提供、蚕沙处理、日常防病消毒)、桑叶全程消毒工作(浸泡消毒、防"微"灵及多菌灵的正确使用)、桑园杀虫工作(物理防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三种桑叶消毒方法在农村实际应用防治原蚕微粒子病的效果进行对比,来探寻一种比较适合农村现实原蚕饲育情况的防“微”方法。三种防“微”方法分别为:用50ppm克孢灵溶液全程泡消桑叶;用0.3%漂白粉精溶液全程泡消桑叶和全程桑园喷洒防微灵,其中全程桑园喷洒防微灵效果最好,投入的劳动力最少,而用50ppm克孢灵溶液全程泡消桑叶和用0.3%漂白粉溶液全程泡消桑叶效果较差,劳动强度大。  相似文献   

5.
桑叶浸渍消毒是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有效方法,但桑叶浸消后往往会引起叶质下降,影响蚕种繁育成绩。通过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和2 000倍液消毒精(溴氯海因磷酸三钠)浸消的桑叶饲喂秋丰、白玉的5龄原蚕,调查原蚕的体质、蚕茧质量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等主要项目。结果表明:各消毒药剂浸消桑叶均能有效防控微粒子病,春、秋2期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原蚕生命力、蚕茧质量、一代杂交种质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用含0.5%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且克蚁制种量春制种(11.45张)高20.65%、秋制种(9.94张)高14.38%;用消毒精2 000倍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原蚕生命力、蚕茧质量略优于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但公斤茧制种量(3.31张)略低于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处理区(3.35张)。说明用消毒精2 000倍液和用含0.3%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溶液浸消的桑叶饲育5龄原蚕,对蚕种繁育成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桑园使用消微灵进行叶面消毒对桑叶营养成分及原蚕饲育品质的影响,将桑叶经不同浓度消微灵药液进行桑叶喷施处理,调查药液处理后桑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和对原蚕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桑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清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且对虫蛹生命力、产茧量、产卵量与孵化率等指标亦无明显影响,表明消微灵可用于原蚕区桑叶消毒使用。  相似文献   

7.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疫病,桑叶浸渍消毒是切断食下传播途径的重要技术措施。前几年,海宁市采取桑叶全龄用0.3%漂白粉精液浸渍消毒法,使用效果良好。但该方法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原蚕区大蚕期措施落实难度大、对人体皮肤有损伤、浸洗过程容易造成桑叶养份损失、蚕常吃湿叶易发病等缺点,也是导致原蚕户饲养原蚕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为此,海宁市新兴蚕种制造责任有限公司在了解省内兄弟蚕种生产企业微防经验的基础上,于2010年春蚕五龄期推广使用多菌灵粉250倍液在桑树上喷施代替桑叶浸消,以期达到在控制微粒子病的基础上,提高蚕农饲养原蚕积极性的目的。但多菌灵粉使用后,蚕种孵化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总结对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措施以控制微粒子病发生和蔓延的经验,得出要做好原蚕区桑叶消毒,科学处理好桑园治虫是关键,原蚕区消毒设施配备必须跟上以及桑叶叶面消毒操作必须技术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正>秋蚕期是蚕农一年中饲养次数最多,饲养量最大的一个时期。秋蚕期,气温高,微粒子病毒繁殖快,而桑叶质量差蚕儿抵抗力下降,从而使微粒子病的爆发成为可能。为确保秋蚕稳产高产,控制微粒子病的爆发。必须切实做好把三关:"消毒防病关、桑叶病虫害控制关、饲育关"工作。1消毒防病关"一消":消毒。养蚕前(收蚁前10日)进行一次环境、蚕室、蚕具消毒。1环境消毒。清除原蚕户房前屋后等周围的杂草、垃圾和  相似文献   

10.
陈雄珍 《广西蚕业》2010,47(3):42-46
本文以环江县为例,分析近年来桑蚕良种繁育工作中微粒子病抬头蔓延的原因是蚕种市场混乱、春蚕原蚕批次过多、未及时加强原蚕区保护等,探讨应对该病的可行性措施,提出加强原蚕区保护、原蚕区蚕沙无害化处理、桑园病虫害防控及桑叶全程消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沈小红 《蚕桑通报》2013,44(1):44-45
随着农村经济格局的变化,桑园面积急剧减少;受多次低茧价的冲击,严重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加上劳动力转移,蚕种饲养数量大幅度减少,从而影响到蚕种生产的稳定,蚕种企业大量技术骨干被迫离开,严重影响到蚕种生产安全性.目前浙江省一代杂交种的生产几乎都在原蚕区,过去对原蚕区的生产环境、农户、桑园、饲养都有严格的要求,现在为了留住原蚕区,尽管落实原蚕蚁量相当困难,桑叶全龄浸消等一些技术措施要完全到位也困难重重.蚕种生产基地不稳定,防治微粒子病形势非常严峻,蚕种生产风险大大地增加.  相似文献   

12.
蚕种场原蚕区虽然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控制微粒子病(N.b病)的发生,如加强冬消、在收蚁前蚕室内外及蚕具彻底消毒、原种补正检查、蚕期消毒和提青淘汰、桑叶全程浸消、加强桑树治虫等,但原蚕区的种茧所制蚕种因N.b毒率超标也时常发生,严重威胁到蚕种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制种期防微技术是当前蚕种生产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13.
冯小平 《北方蚕业》2012,33(2):50-51
<正>夏秋季养蚕龄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是提高植桑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县蚕桑生产中每年都会有一些蚕农因技术措施不到位而养蚕失败,轻者产量低、效益差,重者颗粒无收。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作以下探讨。1夏秋蚕失败的原因1.1消毒不严,病原多一是一些蚕农对夏秋蚕期气温高、湿度大、病原新鲜、毒力强,以及桑园病虫害多,容易造成互相传染的特点认识不足,在春蚕结束后没有及时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认真彻底的消毒,有的即使消毒却简单了事,用药不对、浓度不够、药量不足、喷消不全,更有甚者因春蚕未发病便抱侥  相似文献   

14.
<正>1995年春,我市种茧育共饲养75新、7532;菁松、皓月;苏_5、苏_6;苏_3秋_3、苏_44对原种。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发生了死笼率较往年偏高的异常现象,特别是农村原蚕区发生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蚕种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原蚕区生产已占我市蚕种生产的70%,因此,查明致病原因,采取防范措施,认真抓好原蚕区的建设和管理,巩固原蚕基地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笔者经过细致调查后,就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一、春期生产基本情况 1995年春我市原蚕饲养,从5月1日至10日分3批收蚁,蚕前消毒较好,均采用了大环境综合治理和“四统一分”的消毒方法,蚕农对4龄前的防病工作较为重视,但进入5龄期后,由于劳动力紧张等因素,大部分蚕农放松了大蚕期和上簇的管理。1至4龄除  相似文献   

15.
刘君成 《四川蚕业》2010,38(2):33-34
自1997年春季开始,我场在原蚕区推行桑叶全程消毒,经多年的生产实践,实行桑叶全程消毒能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蚕种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种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原蚕区全面实施桑叶全程消毒,是防治微粒子病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小蚕共育是指把一定数量蚕在小蚕期集中饲养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由单位组织人员(联户)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专业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二次给桑后分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养蚕法。小蚕共育有利于集中消毒和小蚕生长,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确保稳产高产;有利于节省劳力、房屋、燃料、桑叶及消毒药品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有利于栽桑养蚕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漂白粉浸渍桑叶消毒后采用不同时间的漂洗、浸渍消毒后不漂洗、桑叶不消毒直接饲养云蚕7、云蚕8原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叶浸渍消毒后不漂洗直接晾干后饲养云蚕7、云蚕8的原蚕,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单蛾产卵量、单蛾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等指标,都比桑叶浸渍消毒后漂洗不同的时间或不消毒直接喂蚕的处理区低;桑叶不消毒直接喂蚕的茧层率及病蛾率最高。从养蚕成绩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看,1~3龄蚕用含有效氯0.33%~0.35%、4~5龄蚕用含有效氯0.35%~0.38%的漂白粉澄清液进行桑叶浸渍消毒5 min,滤去药液保持湿润15 min,再用清水漂洗10 min后脱水晾干喂蚕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养蚕安全,尽量减少损失,对睢宁县姚集镇美国白蛾飞机防治(简称"飞防")区域不同地理位置的桑园和枝条不同部位进行采叶养蚕试验,结果表明:飞防美国白蛾30 d后,用距离飞防路径上、下风口不同距离桑园枝条上部的桑叶及距离飞防路径上风口300 m以上枝条中下部的桑叶养蚕,均未出现中毒症状。用距离飞防路径下风口40~50 m、250~300 m、450~500 m桑园枝条中下部的桑叶养蚕,5龄蚕的中毒率分别为100%、49.5%、10.0%;用距离飞防路径上风口40~50 m桑园枝条中下部的桑叶养蚕,5龄蚕的中毒率为26.5%。即用桑叶污染程度重的下风口桑叶养蚕,蚕当龄全部死亡;用污染程度较轻的桑叶养蚕,家蚕中毒有个积累的过程,饲喂被污染桑叶的时间越长,中毒率越高;随着龄期的增长抵抗力明显增强,5龄蚕的抵抗力最强。飞防后被污染30 d以上的桑叶,对家蚕仍然有很强的毒性;因此,要避免在蚕区采用飞防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张闯  张华东 《广西蚕业》2003,40(4):52-53
养中晚秋蚕,一般蚕病病原积累多,致病力强;桑树虫害严重,桑叶老化快,叶质差,加上农业用药频繁,养蚕很难获高产,怎样才能获得秋蚕高产丰收呢?应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1、养蚕前追肥灭虫 8月20日前,每亩追施粪肥1000公斤,硫酸铵20公斤。9月上旬用0.5%尿素溶液喷施两次,使桑叶转嫩变绿,提高桑叶质量。秋季桑蓟马、红蜘蛛、桑毛虫等危害较重,在养蚕前10天左右用20%灭多威乳剂加水2000倍喷洒,隔7天再防治一次。同时做好桑园抗旱工作,促进桑树旺盛生长,推迟桑叶老化,秋蚕1~3龄期,由上而下选采适熟叶,4龄期及5龄初期采摘枝条中部适熟叶,5龄中后期由…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四川省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率,检验防微灵在四川省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2015年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在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嘉陵区吉安镇原蚕区(以下简称原蚕区)、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抗病性能检测功能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进行了防微灵溶液喷消桑叶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以常规全程漂白粉液消毒桑叶作为对照,春蚕期和秋蚕期分别以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的原种为供试蚕品种。试验结果显示,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川山×蜀水和蜀绣×渝春共计398盒全部为无毒种,而用漂白粉液对桑叶全程消毒的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的一代杂交种共计1 094盒,其中420盒为无毒种,674盒为带毒合格种;2015年秋蚕期实验室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蜀绣的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0.16个百分点、1.77%、3.85%、0.44个百分点,渝春除健蛹率、全茧量略低于对照区外,茧层量、茧层率分别比对照区高3.03%、1.04个百分点;用防微灵处理桑叶饲喂的原蚕,繁育系数比漂白粉液处理区略有提高,且防微灵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