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后直播棉与移栽棉开花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选用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大麦后直播和移栽,比较研究其开花量和强度分布。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的开花启动期较早,持续天数较长,而麦后直播棉的开花持续天数比移栽棉短15天左右,同步性较差,指标A和3均明显低于移栽棉;麦后直播棉累积花量也明显低于麦后移栽棉,开花强度高峰期迟10天左右,且峰值较低;同一种植制度下各品种的产量并不直接取决于花量,其间存在着落花(铃)率这一速率变量起反馈调节作用,高产栽培应设法降解该反馈环对成铃和产量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2.
宋银桂 《江西棉花》2007,29(6):55-56
1要适期移栽适期移栽争早发,效果较好,实践证明,苏沿海棉区一般适期移栽期为:蒜套棉5月上旬末(立夏以后),麦套棉5月中旬,大麦(油菜)茬在5月下旬,移栽时间上,还要掌握“早茬慢、中茬快、晚茬抢”的原则,力争不栽“芒种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实施大麦开发利用研究中,对大麦茬移栽棉、大麦套种移栽棉、大麦茬复播夏棉和大麦田串种夏棉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一、经济效益高大麦棉花两熟比单作棉和小麦棉花两  相似文献   

4.
两年间分别用苏杂3号和科棉6号进行田间试验,观测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该技术群体果节总数高于常规移栽棉和常规地膜棉,成铃率高于常规地膜棉,略低于常规移栽棉;早期成铃高于常规移栽棉而低于常规地膜棉,中期成铃集中且增速高,后期结铃则低于常规移栽棉而高于常规地膜棉。表明该技术有效利用了抗虫杂交棉、地膜种植和稀植技术的产量形成优势,产量结构优化,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5.
轮作是控制大范围土传病害的自然屏障。试验(1989-1991)结果表明,冬大麦和冬小麦作能降低由眼斑病菌、镰刀菌、小麦全病菌和丝核菌引起的茎腐病。前茬为谷类混作的,后茬大麦和小麦健茎数目增加,前作为混作时,大麦拔节期和成熟期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大于50%);在大麦成熟期.G.grarminis的发病率从44%(前作大麦)降低到9%(前作混作)。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没有因为前作的不同而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棉麦(油)两熟主要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棉产区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棉麦(油)两熟乃至多熟制栽培。1986年以来,在全省棉产区实行了四改,即改春棉一熟制为粮棉两熟制;改不完全两熟制为完全两熟制;改前茬作物的低产、低值短季品种(如白菜型油菜、大麦等)为高产、高值中熟品种(如甘兰型油菜、小麦等);改直播套种的常规植棉技术为育苗移栽接茬连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棉花覆膜移栽是夺取棉花高产的一项新型栽培技术。棉花实行覆膜移栽,由干提高了土温.促进了早发,延长了有效开花结铃期,增产优势也十分明显.因而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推广。但本地区满幅大麦麦后移栽(简称大麦后,下同),小麦留空幅套栽(简称小麦套,下同)和满幅小麦麦后移栽(简称小麦后,下同)三种茬口并存,何种茬口覆膜移栽效益最高,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不同茬口复膜移栽棉花生育特性的观察、结铃特点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比较,以选择适应移栽地膜棉增产潜力充分发挥的适宜茬口。1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泗棉:3号。试验在竹泓区刘…  相似文献   

8.
春棉麦后大苗移栽增产技术韩海江,杨证明河南虞城县棉办476300棉花麦后大苗移栽,是利用中早熟春棉品种在麦收前育苗在麦后移栽的一种麦棉两熟种植方式。1989年4466.7公顷麦后大苗移栽棉,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032kg,产小麦4125kg,比夏棉麦后...  相似文献   

9.
麦后移栽地膜棉的优势及栽培配套技术娄登仪(江苏省兴化市农技推广中心225700)麦后移栽地膜棉(以下简称地膜棉)是棉花通过营养钵育苗,前茬麦收割后精细整地,移栽时,大田复盖一层地膜再打洞安钵的一种栽培方式。1994年我市在周庄、钓鱼两乡镇示范种植,获...  相似文献   

10.
轮作是控制大范围土传病害的自然屏障。试验(1989-1991)结果表明,冬大麦和冬小麦混作能降低由眼斑病菌(pseua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cles)、镰刀菌(Fusariumspp.)、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mycesgraminis)和丝核菌(Rhioctoniacerealis)引起的茎腐病。前茬为谷类混作的,后茬大麦和小麦健茎数目增加。前作为混作时,大麦拔节期和成熟期Fusariumspp.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大于50%);在大麦成熟期,G.grarminis的发病率从44%(前作大麦)降低到9%(前作混作)。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没有因为前作的不同而明显不同。前作为大麦的混作小麦。眼斑病的发病率增加,且病原菌间发生互作,表明竞争的差异。大麦和小麦连续2年混作,控制病害的效果提高。这种情况下,小麦病害降低的程度与小麦单作施杀菌剂效果相似。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定小麦下胚轴和根组织的病原频率表明:G.grarminis在小麦组织中的频率从14%(前作大麦)和7%(前作小麦)降低到1%(前作混作),Fusarium.spp的频率一般不受前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湖北省潜江市棉区设立水浮育苗移栽与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对比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棉花水浮育苗技术具有省种、省工、省地和出苗率高,移栽成活率高,中后期生长快,成铃数多的优点,是一种轻简化栽培技术,适合在潜江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移栽地膜棉的栽培技术要点朱永歌,陈还堂,钱洪璋江苏盐城市经作站2240021选择优茬一般选择两熟套栽或一熟春茬。套栽选用前茬组合大(1.3~1.5m)、空幅大(空幅0.8m以上)、成熟早(5/20左右收获)、茎秆矮的田块。在麦油后移栽棉地区选用早熟油...  相似文献   

13.
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棉花套栽种植模式为对照,设置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产量和两熟效益。结果表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麦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均最高;走后基质育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低于套栽棉,但略高于走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麦后中熟直播棉产量和效益均最低,走后早熟直播棉产量与走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当、但效益与营养钵育苗走套移栽棉相当。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的形势下,走棉套栽种植方式必将会被生产淘汰,麦后棉适宜于机械化与轻简化,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裸苗移栽棉花产量、品质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6年在大田条件下比较研究了裸苗移栽棉、营养钵移栽棉和直播棉的产量、品质和效益。4年平均,裸苗移栽棉的子棉和皮棉产量分别比营养钵移栽棉增加了7.5%和5.2%,2005—2006年净产值较营养钵移栽棉增加了11.9%,较直播棉增加了9.6%。试验结果还表明,裸苗移栽对棉花早熟性和主要纤维品质指标均无不利影响,4年平均霜前花率达到88.5%,与营养钵移栽棉相当;裸苗移栽能明显增结早秋桃,提高成铃数。分析认为,裸苗移栽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移栽相比,具有一定的增产、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兴化县是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县份。常年平均气温15℃,降雨量1016.3毫米,日照时数2313小时,无霜期229天。素有“暖中心”之称。生态条件十分适宜发展农业生产。一、麦油后移栽棉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兴化县广大棉农为了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增加复种指数,促进粮棉双增产,以大麦,油菜茬为主的移栽棉迅速扩大。1987年全县棉花面积为44.6万亩,其中麦(油)后移栽棉占84.8%,比1984年上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在棉花生产上推广了移栽地膜棉,针对大面积生产上仍沿用过去的追施花铃肥的诊断标准,造成肥料脱节,早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梅雨期长,雨量大的年份花铃肥施用适期掌握不准,为此,进行移栽地膜棉花铃肥施用适期的研究,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方法试验设在石屏乡俞冯村十一组,前茬机条播大麦,土质砂壤土,肥力中等以上,麦后移栽地膜棉,棉花品种为苏棉8号,移栽行距0.75米,株距0.283米,密度3367株/亩。3月31日播种,5月25日移栽。试验设计,根据花铃肥施用时间,设四个处理:①施用花铃肥时间为7月5日十7月30日;…  相似文献   

17.
麦后夏棉移栽有利双高产袁振平,徐淑梅,刘永隶,李敬江苏铜山县棉办通过1992~1993年试验和大面积种植,中棉16麦后移栽有利粮棉双增产。小麦平均每公顷4500kg,皮棉每公顷1308kg,霜前花75%,霜前皮棉每公顷981kg。同时摸索出适于当地生...  相似文献   

18.
草甘膦是一种内吸传导型灭生性旱地除草剂。凡有光合作用的植物绿色部分都能吸收草甘膦而被杀死。传统上作为果园和空地除草之用。从一九九一年起,我们针对全县棉地前茬作物油菜,小麦收割后再翻耕,季节上对棉苗移栽带来不利,以及春末夏初雨水天气多不利于翻耕的矛盾,大胆探索,总结出在棉田应用草甘磷化学除草免耕经验,深受广大棉农欢迎。该项技术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并获九江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全省广大棉农使用参考。1.施药方法根据杂草种类大小不同,用10%草甘脚兑水按不同比例配成药液。棉苗移栽…  相似文献   

19.
麦后直播和裸苗移栽早熟棉生长动态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相同种植密度(9.00万株·hm^(-2))下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在麦后直播和麦后裸苗移栽2种种植方式的营养与生殖生长动态。结果表明,麦后直播早熟棉9月下旬的单株根干物质质量明显低于麦后移栽棉,但地上部(茎和叶)干物质质量、叶面积及叶面积系数却明显高于麦后移栽早熟棉;并且,麦后直播早熟棉在8月中下旬的蕾数、9月下旬的铃数显著高于麦后移栽棉。这表明麦后直播棉在中后期的地上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仍然旺盛,导致其霜前子棉率低,总子棉产量显著低于麦后移栽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粮食生产。粮棉争地矛盾重新显现。满幅种植小麦、油菜,在前茬收获后种植棉花即所谓种植茬棉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选择好茬棉品种、改进栽培技术进而提高茬棉产量、保证棉花质量是茬棉种植成功的关键所在。中棉所52高产、优质、抗虫、抗病,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生产上一般用作春棉或者麦棉套种。近年来,我们在长江棉区南襄盆地亚区不少地方应用中棉所52进行茬棉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