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冀北地区开展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药剂。试验选取马铃薯品种夏波蒂,在田间初次发现马铃薯早疫病时第1次施药,施药间隔7 d,共施药3次,第3次施药后7 d,调查药剂防治效果以及药剂对马铃薯植株的安全性,并对供试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治效果与试验小区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药剂茎叶喷雾对马铃薯生长均安全;70%丙森锌WP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1.0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75%肟菌·戊唑醇WG、60%唑醚·代森联WG以及18.7%烯酰·吡唑酯WG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70%以上,其余供试药剂防治效果分布在36%~65%。70%丙森锌WP、75%肟菌·戊唑醇WG和60%唑醚·代森联WG对马铃薯总产量的增产率和商品薯增产率都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和其他供试药剂处理,与对照相比,马铃薯总产量的增产率分别为19.96%、16.03%和14.3%,商品薯增产率分别为56.17%、50.02%和40.77%。根据冀北地区马铃薯种植和杀菌剂使用现状,在发病初期使用70%丙森锌WP、75%肟菌·戊唑醇WG和60%唑醚·代森联这3种药剂处...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药剂,以乐薯1号和冀张薯12号马铃薯为供试作物,选择7种药剂通过拌种、喷施等操作方式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2种药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病指防效和马铃薯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可在生产上用于马铃薯黑痣病防治。其中,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病指防效最高,为51.87%~54.80%,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4.48%~15.65%;25%嘧菌酯悬浮剂病指防效次之,为42.00%~52.82%,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2.05%~13.64%。  相似文献   

3.
火龙果褐腐病是火龙果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为了探究其最佳的防治药剂,作者于2016年4月至5月对火龙果褐腐病药剂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末次药后7天和14天唑醚·氟酰胺42.4%SC的防治效果最佳,三种供试药剂对火龙果均无药害作用。  相似文献   

4.
8种药剂拌种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筛选的基础上,进行了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拌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拌种对马铃薯均有一定的防效且未产生药害。其中,30%噻氟酰胺悬浮剂18.4 g、250 g/L醚菌酯悬浮剂30 m L、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42 g拌150 kg马铃薯种薯处理,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均优于其余供试药剂,防治效果分别为78.14%、75.15%和68.90%。折合产量分别为27 006、26 752、26 006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42.09%、40.76%、36.83%,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对番茄叶霉病、晚疫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复配型杀菌剂,评价该药剂对番茄生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喷雾法,探讨几种复配型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2次药后14 d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最好,分别为83.81%、84.62%;其次是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SC和50%克菌丹WP,防效相当,分别为77.23%、77.62%。2次药后14 d对番茄晚疫病防效最好的是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SC,防效为92.8%,其次是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防效较低的是50%克菌丹WP。[结论]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和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复配型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SC复配型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叶霉病和晚疫病发病初期轮换交替使用,对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西吉县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与黑痣病一喷多防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 m L拌种薯100 kg或25%嘧菌酯悬浮剂600 m L/hm2兑水375 kg/hm2沟施,7月上旬使用25%甲霜·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5 kg/hm2喷雾或用28%霜脲·霜霉威可湿性粉剂2.7 kg/hm2喷雾,7月下旬用28%霜脲·霜霉威可湿性粉剂2.7 kg/hm2或250 g/L嘧菌酯悬浮剂675 g/hm2喷雾,8月上旬用250 g/L嘧菌酯悬浮剂675 g/hm2喷雾,对马铃薯早疫病、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好,马铃薯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SC)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0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对黄瓜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50.0,187.5,225 g·hm~(-2)在3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达80.40%,81.70%,83.11%。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防治黄瓜灰霉病效果较好,是防治黄瓜灰霉病的一种较好的复配杀菌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在防治玉米大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2、2013年两年的田间示范试验研究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保健作用.[结果]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该药剂处理后的玉米穗长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秃头率降低、产量增加.[结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玉米有保健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组合,于2023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40%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325克/升丙硫菌唑·肟菌酯悬浮剂、40%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悬浮剂、40%丙硫菌唑·氟嘧菌酯悬浮剂、40%氟吡菌酰胺·戊唑醇悬浮剂与单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吡唑醚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等5个组合药剂,相对于传统的单剂对小麦赤霉病有着较好的防效且药效期长,对小麦的产量结构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是适宜广泛应用与推广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等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其中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可达85.60%。为避免烟叶农残超标,可选用以上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更适合辽宁地区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试验选择12种杀菌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研究。供试药剂均对晚疫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和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防效达到80%以上。建议在生产中作为防治马铃署晚疫病的优选药剂,交替使用,减缓其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引进12种农药在温室辣椒白粉病发病初期喷雾防治,以验证其防效。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辣椒白粉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500 g/L异菌脲可湿性粉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50 g/L嘧菌酯悬乳剂、42.2%唑醚·氟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达82%以上。建议在温室辣椒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以上6种药剂进行防治,间隔7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生产中各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治草莓灰霉病高效的药剂,本试验选择11种杀菌剂,设计17个处理进行防治效果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基于施药频次的增加防治效果则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供试药剂在第3次施药后7d,防治效果均达至最高值,防效为53.6%~88.8%;第3次施药后15d,防治效果略有下降,防效为55.6%~83.2%。表明供试药剂50%咯菌腈SC93.75mL/hm2、50%异菌脲SC750mL/hm2、25%啶菌噁唑EC400mL/hm2、38%唑醚·啶酰菌胺WG342g/hm2、42.4%唑醚·氟酰胺SC150mL/hm2处理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在80%以上,可作为防治草莓灰霉病首选药剂。1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作为生物菌剂,对环境友好,无农药残留隐患,但防治效果较为缓慢,随着施药频次增加防治效果显著提升,防效最高可达71.2%;其它供试药剂均可以作为防治灰霉病备选药剂来使用,以延缓灰霉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药剂,试验选择7种药剂通过拌种、沟施、喷施等操作方式进行筛选,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出唑醚.氟酰胺和嘧菌酯2种有效药剂,唑醚.氟酰胺处理达极显著水平,防效达54.8,比对照增产13.64%。  相似文献   

15.
瓜白粉病重发期高效药剂的选择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瓜白粉病重发期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等新型杀菌剂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药剂对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药前病情指数30以上的重发生条件下施药1次,药后3 d防效为545%~634%,药后14 d防效为509%~600%,以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 500倍液处理对白粉病的治疗效果最佳,药后3~14 d防效为592%~634%,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试验期间调查各药剂对其他病害的控制效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灰霉病也防效优异,以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 500倍液处理防效更佳。建议田间瓜白粉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混发时可选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等杀菌谱广的药剂,白粉病重发时可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进行防治,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以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采用小区试验研究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在剂量为150.0~225.0 g a.i./hm2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3.37%~91.63%,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20.0g a.i./hm~2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62.5 g a.i./hm~2的防治效果。[结论]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可广泛用于番茄叶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环境友好、防效明显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田间实验设计方法,研究15种杀菌剂对北京地区大叶黄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结果证明,ω=43%氟菌·肟菌酯、250g/L丙环唑、φ=20%三唑酮、φ=25%腈菌唑、400g/L氟硅唑和ω=50%醚菌酯6种药剂对大叶黄杨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了89%、82%、74%、71%、68%和56%。ω=43%氟菌·肟菌酯兼具保护和治疗的作用;腈菌唑、氟硅唑、醚菌酯、三唑酮和丙环唑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新叶抑制率均在95%以上;250g/L嘧菌酯、ω=40%嘧菌·乙嘧酚、φ=0.5%大黄素甲醚3种药剂在病害发展初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后期病害发展迅速,喷施2次药剂亦不能控制。另外,ω=70%代森锰锌和ω=75%百菌清在发病中期防效较低。【结论】本研究对大叶黄杨白粉病的药剂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几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防治玉米大斑病适宜药剂,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吡唑醚菌酯、氟环唑等4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计吡唑醚菌酯100g·hm-2、氟环唑135g·hm-2、丙环唑168.8g·hm-2及代森铵675g·hm-2三次药后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分别为82.1%、81.2%、82.9%和77.3%,对玉米安全、无药害;综合保产因素,生产上防治玉米大斑病宜采用含吡唑醚菌酯、氟环唑、丙环唑成分的药剂为佳,建议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早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更适合本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为开展化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供试的6种药剂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68.75%氟菌·霜霉威SC 80mL/667m2的防治效果最佳,施药后10d和14d,防治效果分别为82.48%和81.84%;其次为50%唑醚·喹啉铜WG 24mL/667m2,施药后10d和14d,防治效果分别为81.75%和81.23%;其他几种药剂施药后10d和14d防治效果在71.20%~79.37%之间,均达70%以上;6种药剂按推荐用量使用无药害发生.[结论]建议生产应用68.75%氟菌·霜霉威SC 80mL/667m2和50%唑醚·喹啉铜WG 24mL/667m2等两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间隔10d喷施1次,即可控制晚疫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监测及替代药剂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河北、内蒙古、吉林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对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甲霜灵的抗性发展动态,筛选甲霜灵的高效替代药剂并对其交替使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进行研究,为甲霜灵抗性严重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共采集、分离到634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甲霜灵高效替代药剂并评估交替用药对甲霜灵抗性菌株占优势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3个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已普遍产生抗性,抗性频率达100%,平均抗性倍数高达34 934,抗性指数为0.97。其中2011—2012年晚疫病菌群体中以中抗菌株和高抗菌株为主,2013—2016年均为高抗菌株。吉林和内蒙古地区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略高于河北地区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2011—2012年吉林和内蒙古地区菌株的抗性指数略高于河北地区菌株的抗性指数,2013—2016年3个地区的抗性指数均达到最高值1.00。田间药效试验中按照推荐浓度4次喷药,25%甲霜灵SC、68%精甲·锰锌WG和64%霜·锰锌WP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0%、67.5%和50.9%—65.8%,显著低于80%代森锰锌WP的防治效果(72.8%),而10%氟噻唑吡乙酮OD、50%氟醚菌酰胺WG、50%烯酰吗啉WP、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SC、16%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SC和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SC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良好(83.9%—90.3%),可作为甲霜灵的替代药剂。将10%氟噻唑吡乙酮OD、50%氟醚菌酰胺WG、50%烯酰吗啉WP和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SC等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替代药剂与代森锰锌、嘧菌酯和氟吗啉等药剂交替使用5—6次,对晚疫病防治效果为88.3%—90.5%,比代森锰锌、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和霜脲·锰锌等常规药剂交替施药区马铃薯增产64.4%—78.3%。【结论】河北、内蒙古和吉林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普遍产生抗性,导致25%甲霜灵SC、68%精甲·锰锌WG和64%霜·锰锌WP等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田间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生产中应暂停使用含甲霜灵、精甲霜灵和霜灵的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10%氟噻唑吡乙酮OD、50%氟醚菌酰胺WG、50%烯酰吗啉WP、687.5 g·L~(-1)氟吡菌胺·霜霉威SC、16%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SC和26%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SC等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可以作为甲霜灵的高效替代药剂。代森锰锌等广谱性保护剂与嘧菌酯、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吡菌胺·霜霉威等高效内吸剂交替使用,可对抗甲霜灵地区的马铃薯晚疫病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