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黔东南州野生草本观赏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表明:黔东南州野生草本观赏植物有74科195属363种,分别占贵州野生草本观赏植物科属种的65.49%、63.11%、53.94%。文中从原生境观赏、园林绿化、盆栽观赏、盆景配置和切花切叶5类观赏用途对黔东南州的野生草本观赏植物进行了分类描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踏查的方法对桃源洞自然保护区的观赏植物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认为:①本区观赏植物种类繁多,有355种;②本区观赏植物类型多样,有2大类10小类,即:观赏树木和观赏草本2大类,观赏树木类又分为赏树形树木类、赏叶树木类、赏花树木类、赏果树木类、观赏木质藤本类,观赏草本类又分为观叶草本类、观花草本类、观果草本类、观赏草质藤本类和混合观赏草本类。③重点对金线兰、小果冬青等18种观赏植物进行了介绍和观赏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学调查研究方法,对富顺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富顺县共有野生观赏植物资源128科586种,其中木本植物占34.4%,藤本7.2%,草本58.2%。通过心理物理学法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数量化评价,根据得分分别选取分值较高的乔木类、草本类、灌木类、藤本类作介绍,以期为园林绿化工作提供新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实地调查、采集、整理、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山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分布区类型和性质.本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种子植物)122科379属722种(变种、变型),其中乔木189种、灌木224种、藤本67种、草本231种、竹类11种,分别阐述了它们的资源现状、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并对本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山西太宽河野生观赏植物种类组成、地理成分和生活型类型。本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319种,隶属于81科208属,其中乔木类132种、灌木类83种、藤本类21种、草本类83种;分别阐述了它们的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并对本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蕊 《辽宁林业科技》2020,(3):44-46,49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丹东地区野生乡土观赏植物资源,对丹东地区野生乡土观赏植物资源的分布规律、生活型和观赏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丹东地区野生乡土观赏植物有76科180属290种,其中以双子叶植物为主,共213种,占野生乡土观赏植物总种数的73.4%;多年生草本野生乡土观赏植物144种,占49.7%;观花类野生乡土观赏植物种数最多,为232种,占46%;优势科是百合科、蔷薇科,无绝对优势属,相对优势属是百合属、槭属。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南太行山南端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太行山南端有野生观赏植物69科109属209种,其中乔木65种、灌木73种、藤本22种、草本49种。按观姿、观叶、观花、观果等对观赏植物类型进行了论述。根据该区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了野生观赏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甘肃白龙江、洮河林区野生观赏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肃省白龙江、洮河林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全林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106科312属958种,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观赏植物约有82科205属380种。其中观树形类56种,占总数的14.7%;观叶类24种,占总数的6.3%;观花类123种,占总数的32.4%;观果类69种,占总数的18.2%;藤本类27种,占总数的7.1%;草本类79种,占总数的20.8%;水生观赏类2种,占总数的0.5%。进行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确认岳麓山风景区内有野生观赏植物78科、148种。依据植物生活型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将岳麓山风景区内野生观赏植物划分为5类,即观赏乔木26科、38种;观赏灌木23科、39种;蔓藤类11科、29种;观赏花卉26科、37种;水生草本5科、5种。阐述了它们的观赏特性和园林应用,并对本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园林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和常见城市园林植物相比,太行山旅游景区野生观赏植物形态独特、花繁色艳、养护成本低廉、观赏季节性明显。野生观赏植物应用原则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野生观赏植物应用方式为观赏利用与科普教育及植物文化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皖西大别山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本区有野生木本观赏植物715种(含种下单位)。按其观赏部位及用途分为:庭院和行道观赏树种213种、花灌木园林树种280种、树桩盆景类园林树种97种、垂直绿化树种93种、竹类植物32种。作者对本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进行了总体评价,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陇山林区优良观赏树种与野生花卉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小陇山林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奇花异卉种类繁多,观赏植物资源丰富。经调查和采集驯化,筛选出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优良品种约93科、115属、211种;依观赏价值及习性分为:观叶类20种,观花类56种,观果类32种,观树形类26种,藤本类22种,草本类52种,水生观赏类3种。小陇山林区野生观赏植物在城市美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受人们喜爱,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子午岭甘肃段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园林植物种类,提高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子午岭甘肃段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筛选出了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观赏植物261种,隶属78科175属,其中乔木29种、灌木82种、草本127种和藤本19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子午岭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泰山野生观赏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泰山野生观赏植物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筛选出县有观赏价值物331种及变种,把它们划分为绿化及风景植物、花卉植物、草坪及绿篱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及树桩盆景植物等五大类,并对泰山野生观赏植物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共计125科289属60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8科25属39种,裸子植物6科10属14种,被子植物101科254属547种。按生活型划分,乔木类235种,灌木类83种,木质藤本类54种和草本228种。本文分析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及特性,并就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木本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植物不同的园林功能,对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163科、648属、1584种野生种子植物中的木本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共筛选出83科202属325种野生观赏植物。保护区木本野生观赏植物具有种类繁多、类型多样、植物区系组成丰富、珍稀濒危野生观赏植物丰富等特点。根据野生观赏植物的园林应用特点,将木本野生观赏植物划分为庭荫树、行道树、园景树、花灌木、垂直绿化类、绿篱类、地被植物、盆栽及造型类、色叶树种类等9大类。根据保护区木本野生观赏植物的特色及资源的贮藏量,推荐了32种作为重点开发利用的观赏植物。最后,提出了对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福州植物园地处亚热带,经调查,园内具有野生资源植物159科458属819种,共划分为13类,其中野生食用植物又分为3小类;药用植物、能源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等均有100种以上.对这些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系统地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鲤鱼山野生观赏植物及其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鲤鱼山的野生观赏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标本采集,分类鉴定和研究分析,结合株型、开花、花色、花序、花期等观赏特点,从中筛选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野生观赏植物31种,隶属于19科,31属,依据其在园艺上的用途分为花灌木、草本花卉和垂直绿化植物三类。该文着重介绍了鲤鱼山野生观赏植物最佳观赏期、季相、观赏部位等应用要素;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园林用途和配置形式,这31种野生观赏植物用途广、观赏价值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可为城市的绿化美化提供适宜的乡土野生观赏植物,突出城市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可为培育花卉新品种提供育种材料。作者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东东江流域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介绍了广东东江流域野生观赏植物的基本情况,统计境内约有野生观赏植物136科341属536种,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文中简单阐述了各种野生观赏植物的大致用途,并对东江流域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整理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草本花卉61科、159属、238种,以菊科、唇形科、豆科、百合科、蔷薇科、毛茛科居多。重点阐述了分属于17科的20个具有代表性主要种的生态习性、观赏特征及园林应用,并就其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