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1年6—10月使用喇叭口网箱,在新安江水库3个土拦库湾,分别对鲢、鳙夏花、草鱼种和野杂鱼类进行捕捞试验。共捕获鲢、鳙夏花鱼种295.32万尾,鲤、大眼鳊等野杂鱼类857尾,草鱼种201kg。文章介绍了喇叭口网箱的结构、装配及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为提高太湖鱼产量和质量,1958年以来连续向太湖投放鱼种,1984年投放春片鱼种695万尾,1985年达818万尾。但是回捕率比国内多数湖泊都要低,鲢、鳙回捕率只有18.1%;草、青鱼为22.7%,团头鲂仅11.4%。影响太湖放流效果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其它原因之外,河口逃鱼也是一个主要因素。据调查,与太湖相通的河道港汊有224条,每年在河口罾网中均要捕到部分放流鱼种,这  相似文献   

3.
评估鱼种质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本 《水产学报》1980,4(4):329-338
本文分析研究了鲢、鳙、草鱼、鳊鱼鱼种的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关系,以及它们与鱼体肥满度、体高率和体厚率的相关关系,得出:鱼种体重的大小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出鱼种质量的优劣,而体长仅是鱼种质量的参比指标。利用鱼种体重与体长相关点分布面的上周界线、中值线和下周界线的数学方程式,可以推算出各种规格鱼种的优、中、劣的标准,即以鱼种的相对体重来评估鱼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鲢、鳙正反交所得1龄鱼种(分别记为正交鲢♀×鳙♂、反交鲢♂×鳙♀)进行生长及体型对比试验,饲养150 d.结果表明,反交比正交在体长和体重的增长上分别快9.28%、32.86%;同时,体重日绝对增重率,正交为46.22%,反交为61.87%.从体长和体重的变异系数看出,正交的变异程度大于反交.对杂交1龄鱼种与同等规格的标准鲢进行体型对比的结果表明,杂交鲢具有体较高、头较大、尾鳍较短的特点;反交比正交具有体较高、头较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北方池塘精养二龄青鱼种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用 3口面积为 10亩的池塘 (总面积为 30亩 ) ,主养青鱼种 ,搭配鲢、鳙。给青鱼投喂自制的颗粒饲料 ,鲢、鳙不另外投饵。每 5亩水面设置 1台 2 2kw增氧机。饲养 114天 ,结果每亩产青鱼秋片 6 6 3kg ,鲢和鳙秋片 184kg ,亩产值 86 82 4 0元 ,亩成本 4 95 1 5 0元 ,亩利税 3730 90元。约是当地精养鲤鱼效益的 7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节粮型”形式,在2331m^2鱼池中进行了培育大规格鲢、鳙、鲤、草鱼种的初步试验。培育期157d,共培育鱼种12992尾,796.85kg,每667m^2产量256.43kg,总收入6161.63元,总盈利4075.83元,投产比1:2.95。  相似文献   

7.
土拦库湾是在新安江水库低水位时,选择库湾拦坝蓄水或在库中岛屿之间,岛屿与半岛之间的缺口拦坝与水库隔离而形成的养鱼水域,主要养殖鲢、鳙鱼种。 土拦库湾的库形,底貌复什,用捕捞池塘鲢、鳙鱼种传统的网具——地拖网是难于解决土拦库湾鲢、鳙鱼种的捕捞。 敷网(即抬网)是新安江水库土拦库湾鲢、鳙冬花鱼种主要的捕捞网具。 抬网捕捞鲢、鳙冬花鱼种的数量约占上拦库湾鲢、鳙冬花鱼种起捕总数的80%。  相似文献   

8.
赵文翰 《齐鲁渔业》2003,20(10):31-31
每年秋冬季是向水库大量投放鲢、鳙、草鱼、青鱼等鱼种的黄金季节。但不少养鱼户发现,往往在投放鱼种后2~7天内,会在库面发现游动的病鱼和死鱼,这些鱼皮肤失去光泽,体表粘液增多,严重者引起麻痹僵直  相似文献   

9.
在水库渔业中,从各地普遍的经验看,采用以放养鲢、鳙鱼为主,结合放养草、鲤、鳊、鲂、鲴等鱼,是迅速增加水库鱼类资源,提高鱼产量的极为重要措施之一。我们通过对省内外近50座水库的调查,了解到各地水库放养的鲢、鳙等鱼种在质量上,特别是规格上差异很大,一般在2寸多至4寸(全长)左右,也有放养夏花鱼种的。因此,究竟放养多大的鱼种才比较适宜于水库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利用六面体封闭式鱼种网箱,于1979年12月13日~1980年5月7日,进行了冰下网箱越冬鱼种的试验。6个网箱(总面积为192平方米),共越冬鲢、鳙、草鱼种48,000尾,平均成活率22%,最高成活率为39.6%。根据试验,我们认为,越冬网箱面积在28~66米~2比较合适。网箱架设地点选择背风向阳,水面宽敞,冰面上车辆来往  相似文献   

11.
刘德建 《齐鲁渔业》2007,24(7):35-35
头槽绦虫病又叫干口病,是由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鱼体肠道组织所引起的。草鱼作为"四大家鱼"之一在我国仍占有较大的养殖比重,头槽绦虫对草鱼、青鱼、鲢、鳙等都有危害,但对草鱼的危害更为严重,尤其是越冬期体长在4.0~8.0cm之间的草鱼鱼种  相似文献   

12.
水库鱼类资源增殖的主要手段,一方面是搞好经济鱼类的繁殖保护,另一方面则是投放足够数量的鲢,鳙、草鱼、青鱼等大规格鱼种。在一些大型水库因受培育池面积、饲料等条件的限制,鱼种培育数量往往不能满足投放需要,致使水库的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鱼产量上不去。因此,利用水库本身来培育鱼种,扩大鱼种来源  相似文献   

13.
<正>投放有收无收在于放,多收少收在于管。鱼种放养莫过春,冬放鱼种长三分。腊水放鱼,鱼种猛长。一草养三鲢,三鲢带一鳙。混养品种多,苗种规格齐。青鱼不脱莳,草鱼不脱暑,鲢鳙不脱伏,宜早不宜迟。鱼种放下塘,驯化有声响。轮捕轮放,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对1997年红旗湖主要渔获物鲢、鳙、鲤、青鱼、草鱼的重量及年龄组成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调整鲢、鳙投放比例,大幅度减少鲤鲫投放量,严格控制草鱼投放,加大河触放流等高效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洲 《齐鲁渔业》2003,20(11):25-25
每年冬季是向水库大量投放鲢、鳙、草鱼、青鱼等鱼种的黄金季节。但有不少养鱼户反映,鱼种投放后2-7天内,往往会在库面发现死鱼和游动的病鱼,这些鱼皮肤失去光泽,体表粘液增多,这是鱼患上了“水土不服症”。该病主要是由于水温剧变、鱼类皮肤神经末梢受到强烈刺激而引起内部器官功能失调造成的,其死亡率高达20%-60%,给养鱼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防治要点是:  相似文献   

16.
孙燕生 《淡水渔业》1993,23(5):38-38
<正> 1990—1991年新安江水库的最高水位分别达海拔105.9和106.65米。许源鱼种场培育鲢、鳙夏花鱼种的内塘被淹没。1990年该场到邵家鱼种场借用内塘培育鲢、鳙夏花鱼种,鲢、鳙夏花鱼种经长途运输受伤,鲢、鳙冬花鱼种的成活率仅39.66%。1991年该场领导为了提高鲢、鳙冬花鱼种的成活率,首次在本场的倒塘库湾就地培育鲢、鳙夏花鱼种的生产性试验。倒塘库湾的养鱼水面约40亩,库形、底貌比较复杂,水深8—10米。用传统的捕鱼网具—地拖网难于解决该库当时  相似文献   

17.
邱达华 《内陆水产》2005,30(11):31-31
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或“白鳞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此病主要危軎下池半个月左右的鱼苗和“冬片”鱼种,不仅草、青、鲢、鳙、鲤的鱼种发病.而且野杂鱼也受疼染。笔者2004年9月上旬诊治过一例卵甲藻病,现将其诊治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宗进  赵爱学 《齐鲁渔业》2003,20(11):20-20
鱼种并塘越冬后,一些空闲鱼种池要等到明年5月份才用来培育鱼种。这些鱼种池,如果能巧妙利用起来囤养成鱼,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达到增收增效的目的。具体做法是: 1.提早腾塘放鱼,加强管理 鱼种并塘后,及时囤放成鱼,放养鲢、鳙、鲤、鲫为最好,每亩放300克左右的鲢、鳙450条;鲤、鲫200  相似文献   

19.
<正> 日本自明治以来,先后多次引进中国的青、草、鲢、鳙鱼。1948年9月,茨城县水产振兴场在利根川下游采到了30尾(体重13—38克)草鱼和鲢的鱼种。虽于1943年和1945年曾两次投放过鱼种,当时鱼种的体长已达6~10厘米,但是,根据这两种鱼的生长速度推断,这30尾鱼不可能是那时放流的鱼种存活下来的,这是草鱼和鲢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能进行自然繁殖的最早发现。此外,青鱼、鳙也被证实能自然繁殖。每年在利根川下游离河口40公里的千叶县的佐原市附近,可采集到将要脱膜的卵和孵出的鱼苗。利根川产卵场一年可得鱼苗几十亿尾。  相似文献   

20.
流水高密度培育鱼种的试验,在国内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至今尚未见以肥流水高密度培育大规格鱼种的报道。我所于1981-1983年连续三年进行肥流水高密度培育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鲩(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