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甘肃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种群及生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现场踏查及样地调查,甘肃庆阳子午岭太白林区瓦川沟分布着面积为69.25 hm2的紫斑牡丹天然种群,其生长的坡向、坡位等生境条件对其种群特征产生影响。紫斑牡丹种群主要分布于温暖潮湿的阴坡(东北坡)环境,根系生长在林区0~40 cm、pH值为7.8~8的土层中。不同坡位对紫斑牡丹种群密度及幼苗的形成影响较大,分布于山坡中、下部的紫斑牡丹种群具有良好的生长状况、群落稳定性及更新能力,即水热条件好、枯落层厚的山林中部有利于紫斑牡丹种群密度的增加。太白林区野生紫斑牡丹随着株龄的增加株高变化逐渐缓慢,18 a以后株高稳定至140 cm左右。紫斑牡丹种群特征的研究可为野生紫斑牡丹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南紫斑牡丹的生态环境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斑牡丹paeonia papaveracea为我国特产的珍稀药用和观赏植物。本文研究了河南紫斑牡丹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规律及叶片解剖结构。结果发现:紫斑牡丹适生于阴凉、湿润、土壤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引种驯化时应适当遮光,注意提高空气湿度。目前,紫斑牡丹已濒临天绝,被国家列为三级保护植物,急待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甘肃子午岭野生紫斑牡丹的生长环境、生长地点、面积及伴生植物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了资源萎缩的原因,制定了建立良种基地就地保护、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库迁地保护、建立野生资源收集区集中保护、建立媒体舆论引导机制强化保护等四项保护对策措施,提出了开展基础研究、强化驯化栽培、探索扩繁技术、促进转型升级等四项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保康紫斑牡丹是湖北省特有的野生牡丹类群,分布在海拔1100~1800m之间,紫斑牡丹具有单株结实能力强、果荚大、结籽多、含油高等特点,但种植范围局限在高海拔山区,种植面积小,通过采用低海拔引种驯化栽培技术,使紫斑牡丹能在低山丘陵地区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紫斑牡丹冬季催花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紫斑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是中国特有物种,属毛茛科落叶灌木,星散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和河南西部,为珍贵的花卉种质资源,根皮可供药用。近年来,紫斑牡丹得到广大赏花市民的喜爱,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是春节期间,紫斑牡丹供不应求。为此,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总结出了紫斑牡丹冬季催花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稷山牡丹是1992年定名的野生牡丹新种,也是我国特有3级濒危保护植物,还是珍贵的花卉种质资源和中草药资源。为了保护和研究这一珍贵物种资源,通过对稷山牡丹两年多的实地调查研究,基本查清了分布区域,初步掌握了其生长规律,发现了稷山牡丹许多新特点。稷山牡丹仅存于稷山县,且分布面积逐年缩小,濒临灭绝。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将失去这一宝贵的物种资源,因此,应当尽快建立自然保护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紫斑牡丹(Peaonia rockii T.Honget J.J.Li)属毛莨科芍药属牡丹组,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紫斑牡丹原产我国陕甘地区,本文论述了临洮紫斑牡丹的催花栽培技术要点,对于发展高效花卉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优势,形成紫斑牡丹产业化发展格局和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油用牡丹,别称油料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小灌木,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现在用于生产的油用牡丹仅有凤丹和紫斑2个品种。野生的紫斑牡丹主要分布于甘肃省、四川省和云南北部,另外一种野生的凤丹牡丹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等地。油用牡丹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点:高产出,5年生牡丹籽产量约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紫斑牡丹种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斑牡丹是一种新的食用木本油料资源。在对甘肃紫斑牡丹种业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甘肃紫斑牡丹种业的发展优势,提出了甘肃省紫斑牡丹种业的发展对策:加强紫斑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强化紫斑牡丹优质种苗繁育技术及系列产品研发;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利用造林补助加强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紫斑牡丹在漫长的发展中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使他更加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紫斑牡丹非常抗寒,能耐-43℃低温,在甘肃省的临夏地区也是紫斑牡丹的栽植地区之一。临夏紫斑牡丹几乎全部表现出紫斑牡丹的基本特征:植株高大、舒心强、枝条节间距长,生长量大,部分品种当年生枝条可长至70公分。紫斑牡丹其实也是牡丹花中的一种,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性植物,而且比较珍贵,一般都种植在园林和公园中,紫斑牡丹  相似文献   

11.
紫斑牡丹的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斑牡丹是珍稀野生花卉,花白色,基部有红紫色大斑,根皮入药,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该种在甘肃已濒临灭绝,为了丰富园林绿化品种,发展中药材经济,笔者对紫斑牡丹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为大面积栽培积累了经验。1植物学特征紫斑牡丹落叶灌木,高0.5 ̄1.5m,叶互生,下部叶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牡丹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中国牡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了3个较大的品种群和12个较小的品种群.这些品种群大多为多元起源.与栽培牡丹起源有关的野生原种有矮牡丹(稷山牡丹)、紫斑牡丹、杨山牡丹等.该文总结了野生原种与各品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花粉形态探讨中国栽培牡丹的起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对中国栽培牡丹各品种群48个代表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中国栽培牡丹的花粉形态具有较明显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形态分析,提出了绝大多数栽培牡丹起源于多个野生原种的观点.矮牡丹、紫斑牡丹、杨山牡丹是最主要的起源种,卵叶牡丹的作用较小.杂交是中国栽培牡丹最重要的起源方式.少数栽培牡丹是单种起源的,它们直接起源于紫斑牡丹或杨山牡丹.四川牡丹未参与中国现有栽培牡丹的起源.最后讨论了花粉形态对品种分类和鉴定的价值及不同制样方法对花粉粒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花粉形态探讨中国栽培牡丹的起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该文对中国栽培牡丹各品种群 4 8个代表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表明 :中国栽培牡丹的花粉形态具有较明显的多样性 .在此基础上 ,结合形态分析 ,提出了绝大多数栽培牡丹起源于多个野生原种的观点 .矮牡丹、紫斑牡丹、杨山牡丹是最主要的起源种 ,卵叶牡丹的作用较小 .杂交是中国栽培牡丹最重要的起源方式 .少数栽培牡丹是单种起源的 ,它们直接起源于紫斑牡丹或杨山牡丹 .四川牡丹未参与中国现有栽培牡丹的起源 .最后讨论了花粉形态对品种分类和鉴定的价值及不同制样方法对花粉粒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下紫斑牡丹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抗旱性研究的最佳模拟条件,对不同品种紫斑牡丹的抗旱性进行比较,并筛选出鉴定紫斑牡丹抗旱性的指标。【方法】以4年生的‘紫斑粉’、‘书生捧墨’、‘蓝海银波’、‘艳冠群芳’、‘紫楼闪金’和‘鹤翎白’6个紫斑牡丹品种及在中原地区广泛栽培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为材料,用0,0.1,0.2,0.3kg/L的聚乙二醇(PEG-6000)浇灌供试植物盆栽幼苗,测定其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叶绿素等。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品种紫斑牡丹的抗旱性,用关联度分析法筛选评价紫斑牡丹抗旱性的指标。【结果】研究紫斑牡丹抗旱性的最佳模拟条件为,以0.2kg/L的PEG-6000胁迫8d。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进行抗旱性评价,6个紫斑牡丹品种和牡丹的抗旱性排序为:‘紫斑粉’‘蓝海银波’‘书生捧墨’‘艳冠群芳’‘紫楼闪金’‘鹤翎白’牡丹。11个测试指标与隶属函数平均值的关联系数大小依次为:相对电导率叶绿素a游离脯氨酸叶绿素总含量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丙二醛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b叶片含水量。【结论】模拟干旱条件下,相对电导率、叶绿素a和游离脯氨酸对紫斑牡丹抗旱性影响较大,可作为评价紫斑牡丹抗旱性的候选指标,‘紫斑粉’抗旱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甘肃紫斑牡丹因其花瓣基部有墨紫色、紫红色和棕红色大斑块而得名。野生种分布在海拔1300~2800m的甘肃中南部地区。在-30℃的低温环境中生长正常,是中国牡丹栽培品种的重要发祥地。经过一千多年的人工引种驯化,目前,甘肃中部地区广泛种植着300多个花形丰富多姿、色彩艳丽、植株高大、香气醉人的紫斑牡丹栽培品种,使原来色彩单调、花形单瓣的野生花演变成驰名中外的甘肃牡丹栽培品种群,不但在国内外别具一格,深受牡丹爱好者的喜爱,而且使美国、日本、西欧同行赞叹不已,并大批引种栽培。遍及甘肃农村的农家牡丹园也成为观赏甘肃紫斑牡丹的一个重要景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土壤干旱和风沙流交互胁迫对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选取对照(CK)和重度胁迫(SD)2个水分处理的盆栽紫斑牡丹进行风沙流胁迫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2 m/s胁迫处理下紫斑牡丹叶片SD的P_n、G_s、C_i较CK低,SD的T_r较CK高,CK的WUE较SD高;CK的Chl_a、Chl-b、Chl_(a+b)、Ca_r、Yield、qP及ETR较SD高,SD的NPQ较CK低;同一胁迫处理SD下,紫斑牡丹不套袋处理的Ci、Fv/Fm、Fv/Fo及NP较套袋低。这说明紫斑牡丹对胁迫响应明显,为河西走廊等干旱风沙环境的防风固沙植物、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干旱荒漠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18.
紫斑牡丹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具有药用、油用及观赏价值。为丰富中原牡丹品种,实现紫斑牡丹在商丘地区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丰富商丘地区的园林植物,从兰州地区引进5个紫斑牡丹品种,对其物候期、枝条生长量、生长发育状况等指标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在人造坡地模拟原生地环境条件下,引种的5个紫斑牡丹品种性状均表现良好,可以在河南商丘地区正常生长。其中,西施、红冠玉珠、紫海银波、蓝海银波4个品种生长势较好,观赏价值较高,适宜在商丘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紫斑牡丹属牡丹科,是一种因花瓣基底部位有特殊斑点的牡丹花,长期以来,紫斑牡丹被视为观赏植物。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发现紫斑牡丹中含有大量油脂,可以作为油料作物进行生产。但是,我国目前形成的油用牡丹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行业内并未培育出表型稳定且油脂含量较高的紫斑牡丹植株,关于紫斑牡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也相对匮乏。本文将对紫斑牡丹的表型形状展开分析,了解该类型牡丹植株的遗传多样性。试验研究发现,紫斑牡丹的种子在不同发育时期均不同程度表达蔗糖合成酶、果糖激酶、己糖激酶、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等。  相似文献   

20.
以紫斑牡丹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0.025、0.050、0.075、0.100 g·mL-1)的种皮和胚乳水浸提液对白菜、小麦和绿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究紫斑牡丹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紫斑牡丹种子休眠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同一质量浓度下,胚乳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强于种皮浸提液;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白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高于小麦和绿豆;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苗高和鲜质量;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随着种皮浸提液质量浓度的提高,受体植物幼苗SOD、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CAT活性持续下降;加入胚乳浸提液后,受体植物幼苗的CAT、POD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SOD活性则依然随着胚乳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结果可知,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浸提液中均含有能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并且能够影响受体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但是紫斑牡丹种皮和胚乳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