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农业集聚度时空变动态势,实证检验了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985—2011年我国农业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呈现波浪型上升趋势,说明我国主要农作物整体的集聚度呈现波浪型上升变化,表明以市场为导向的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程度在提升。但不同农作物之间的空间集聚变动存在明显差异;农作物空间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农业产业集聚的提高带来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产业集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贡献率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荣  刘业政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5):3197-3202
【目的】从实证角度考察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出现与农业产业增长的关系。【方法】以安徽四大农业集聚区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区位商系数,修正CD函数等研究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本文所选4个区域的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的贡献都接近于0。【结论】加强农业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和提升农业的竞争力;但农业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更多体现在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而不在于某一年份的集聚程度大小。  相似文献   

3.
资源禀赋、产业集聚对农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基础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和能力理论为基础,在"资源-集聚-能力"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农业资源禀赋通过产业集聚的中介作用及知识和信息共享的调节作用对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通过对桂林农业产业集聚区的样本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结果表明,资源禀赋的存在促进了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进而间接提升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知识和信息共享能力正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农业集群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即知识和信息共享度越高,农业产业要素资源聚合、创新能力越强,有助于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产业村庄集群作为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已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新趋势。以寿光蔬菜为例从农业自然资源、农业产业规模化和农业产业集聚等方面论述了产业村庄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分析了村庄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指出问题与不足;为促进村庄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玉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24-19726
在阐述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农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一是促使农业生产要素集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二是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三是提高农村的城镇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分析了河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指出其有资源、成本、区位等优势,探讨了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产业链条较短;二是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产业集群内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农业产业集群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为了解决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策制定,稳步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二是要选择合适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构建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就应该重点解决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促使循环农业经济与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相辅相成。那么应该从完善农业服务配套体系;实现绿色生产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证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内清洁排放并且产品安全;提升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水平。一、提升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经济体系基础农业产业是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基础,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集群效应的量化研究对指导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理论参考.文章通过采用区位商指数法综合测度农业产业集聚度得知,2012 ~ 2018年宁夏农业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其中农业、牧业集聚度高于全国水平;利用集中系数、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分析集中度与优势度得知,宁夏境内中宁枸杞、西吉马铃薯、吴忠奶业、灵武红枣、贺兰山葡萄的专业化程度与集中化程度均较高,产业集群效应已经凸显或正在凸显,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国内已经形成.结合宁夏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提出持续发力、突出重点、扩大优势、产业引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融合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如何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如何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是当前国家的重要任务。而农业产业化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方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积极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水平,也对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业产业化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构建区域循环性农业经济体系就应该重点解决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促使循环农业经济与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相辅相成。那么应该从完善农业服务配套体系;实现绿色生产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证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内清洁排放并且产品安全;提升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水平。一、提升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经济体系基础农业产业是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基础,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循环农业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碳效率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基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利用1997—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省域农业碳效率进行考察,并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农业碳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及其与农业产业集聚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效率稳步增长,但受"梯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农业碳效率具有以东部为高值"极核"区和以西部为低值"外围"区的分布结构特征。同时,区域内省份间农业碳效率的依赖性明显。而对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效率关系初探后,发现二者之间整体上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特征,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度的提高,农业碳效率呈现出先得到改善后不断恶化的变化趋势。同时,处于不同集聚度下的群组情况各异,其中农业高集聚度区(中西部农业主产区)的农业碳效率随农业产业集聚度提高表现出"先升后降"的曲线特征,而在农业低集聚度区(东部经济发达区),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对农业碳效率的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吴国玺  赵新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58-8660
在农区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利用、乡村工业的发展等原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气环境污染、污水横流、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问题,使农业生产和农区经济发展不可持续。为促进农区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确立资源消耗低的产业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农区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加强行政管理,提高对环境的监测能力,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在驱动表现为: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解决群众生存问题;控制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提升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以实现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西部地区应强化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生态技术的开发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生态服务体系,推进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增加生态农业建设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利用农业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和现状,分析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现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爱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61-7561,7563
阐述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提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良性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农村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围绕环境、社会、经济和空间4个维度阐明了生态休闲农业的功能定位体系,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产业集聚和品牌创建等方面透视了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促进区域分工合作,推进城乡统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关键在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而推动有机农业发展是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耦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生态环境视角首先依据发展水平、发挥作用以及政策形势,将1994—2019年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在推动有机食品发展和有机产品基地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其次,总结凝练了有机产品基地建设在面源污染源头防控、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扶贫及生态产品供给等方面产生的综合效益;最后,提出新形势下有机农业发展与有机产品基地建设在发展生态经济、防控面源污染、助推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以及生态产业扶贫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发展研究Ⅰ——成就与代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传统农业发展阶段(1949~1957年)、农业缓慢发展阶段(1958~1977年)、农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3大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均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巨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在农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我国各地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也付出了"代价",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包括工业等相关产业)所付出的"生态代价"是沉重的。为了今后我国农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即"可持续农业"之路、"生态农业"之路、"循环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传统农业发展阶段(1949~1957年)、农业缓慢发展阶段(1958~1977年)、农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至今)3大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均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巨大成就.但也必须看到,在农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我国各地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也付出了"代价",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农业(包括工业等相关产业)所付出的"生态代价"是沉重的.为了今后我国农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即"可持续农业"之路、"生态农业"之路、"循环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十堰市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认为全市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显著增强,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农业产业步伐走在秦巴山片区前列。同时指出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移民和环境容量、生态功能脆弱、面源污染、经济发展现状、丹江口库区消落区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突出。鉴于此,提出十堰市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主张建立立体高效生态农业特色产业结构,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生态农产品加工园区,减少面源内污染,推广生态治理修复技术,以及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