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部近日宣布,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部从2007年起正式启动发展现代农业的“十大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今年继续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子工程、新一轮沃土工程等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力争使粮食面积稳定在15.8亿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不低于2006年。  相似文献   

2.
从今年开始,农业部将全力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力争“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50亿公斤,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3.
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消息:从2006年开始,农业部将全力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力争“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100亿斤,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0亿斤。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会上指出,粮食增产是“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事关全局的重大目标,既要着眼于粮食产量的稳定增加,更要着眼于粮食品种改善、品质提高、结构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种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实施重大粮食项目为手段,以主攻单产为核心,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质装备、…  相似文献   

4.
一、行动目标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全面加强,粮食种植面积总体稳定,优质专用粮食比重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要.行动的具体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500亿kg,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力争到"十一五"期末粮食平均单产达到325kg/667m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000亿kg水平,比2005年提高250亿kg以上;进一步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充分发挥主产区和大型垦区作用,加快优势粮食产业带建设.  相似文献   

5.
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十一五”期间,要围绕5000亿千克的目标,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抗御风险和政策支持等5个方面的能力,努力构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效机制。要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力争到2007年建设5000万亩标准粮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20亿千克;2008~2010年再新建标准粮田1亿亩,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9,(6)
<正>经浙江省政府同意,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财政厅、省林业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粮油产业稳定发展的意见》,现摘编如下。到2023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持续保持在300亿斤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 45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120亿斤。1.强化粮油生产基础保障能力(1)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  相似文献   

7.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目标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15亿亩,确保粮食总产量不低于4550亿公斤;粮食单产力争达到或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优质粮食比重力争明显提高。为实现“两个确保”和“两个力争”的目标,农业部制定了“五大行动”:即夏粮增产行动、  相似文献   

8.
浅析玉米种子安全生产对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宏观战略物资。我国是人口大国,显然也是粮食消费大国。为此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约束指标;耕地不能少于15.8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少于12.7亿亩。粮食的生产能力要力争达到5000亿公斤。要实现这样一个宏观的“钢性指标”,尤其是现在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耕地面积不断缩减,加之水资源短缺,有的地方甚至匮乏,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为此在有限的耕地上能够安全的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粮食尚需很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2022年,吉林省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更高水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贡献吉林力量。“千亿斤粮食”工程明确以粮食生产能力为目标,实现的关键是农业现代科技集成落地与土地适度规模化的结合,通过加速实施土地规模经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攻关应用和推广“梨树模式”扩面提质等措施,在当前吉林省粮食总产800亿斤的水平上再提高25%左右,力争到2030年粮食综合能力达到1 000亿斤。  相似文献   

10.
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估算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生产能力估算模型是研究粮食生产能力的科学手段之一,是分析当前及今后粮食生产能力的必要手段。文章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用于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估算的模型,分析了以机理性模型、统计模型及综合模型为代表的三类耕地粮食生产能力模型的研究脉络,并针对这几类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模型充分利用机理性模型、统计模型特点,取长补短,为目前较为有效、准确的估算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但通过对已有模型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模型仍存在一些问题,该类模型应该向着多方法、多角度交叉,社会因素结合自然因素及多种模型综合发展的方向继续改进,逐步加强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2005,(3):4-5
2005年全区农牧业工作的主要目标:——粮食生产实现稳定增长。粮食产量确保达到300亿斤,力争创历史最高水产。——畜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6%。——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再创新水平。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以上。——农牧民收入实现继续增长。确保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穴一雪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基础。要在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的同时,及早做好抗灾春播的物资、资金、技术…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3月26日在京召开。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会上提出,今年农药管理工作要按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实抓好六项重点工作,服务好“三大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促进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行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安徽省的粮食生产能力;[方法]该文以全省13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粮食作物试验产量为基础,计算了各农业生态小区粮食生产能力和总的粮食生产能力;[结果]全省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029.47kg/hm2,与近3年(2005--2007)~-食平均单产(5390.68 kg/hm2)相比,单位面积耕地的增产潜力为2638.79 kg/hm2;全省粮食总生产能力为483.62亿kg,高ff-~3年(2005--2007年)324.69亿kg的粮食平均总产,每年能为安徽省增加粮食产量近158.93亿kg;[结论]目前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开发率为0.67,粮食生产潜力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14.
<正>3月26日,2007年全国农药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会上提出,今年农药管理工作要按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实抓好六项重点工作,服务好“三大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高效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九·五”规划中要求到2000年,我国粮食生产确保达到4900亿公斤,力争5000亿公斤。国家土地管理局为此提出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构想。耕地对社会的总贡献等于它所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基础性社会贡献和一般性社会贡献三者之和,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质就是使耕地总贡献与其他非农产业平均总贡献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6.
资讯浏览     
《中国农垦》2012,(9):1-3
<正>【政策】发改委: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达5.4亿吨以上8月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2015年我国保证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农业部启动了“四大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山东省莱州市被列为“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的试点县。一年来,我们以项目为龙头、以山东省莱州市粮食产业化协会为纽带、以莱州市粮食收储中心发展优质强筋小麦订单农业为依托,将以家庭为基本经  相似文献   

18.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对宁夏红寺堡2000-2010年间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未来15年的粮食生产、耕地变化、人口、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0年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尚无耕地压力,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但是预测的耕地压力指数值显示,在2010年之后耕地生产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耕地压力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因此还存在着区域粮食安全隐患.所以,加强对耕地和粮食生产的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生产投入从而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狠抓耕地要害,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6 500亿kg以上。但同时全国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耕地布局持续北移,造成一定程度的粮食产能损失。本研究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选取2000—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产量指标,分析产区间差异变化,并对耕地数量、布局、占补平衡等影响因素对粮食产能的损失进行测算。与2009年相比,2019年受耕地数量、布局北移、占补平衡等影响,粮食产能合计损失约1 500亿kg。其中,耕地数量减少造成损失约565亿kg;耕地布局北移造成损失约905亿kg,占补平衡造成损失约34亿kg。此外,水田减少影响粮食产能损失约225亿kg。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有关重要论述精神,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守牢耕地红线,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谋划实施一揽子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多措并举,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林华  李学太 《山东农业》2003,(12):33-34
触目惊心的基本农田“红线”。我国基本农田应当必须保持在多大数目?是确保1亿公顷良田,还是1.07亿公顷,耕地面积锐减之势令人担忧。中国粮食问题解决了吗?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安全系数有多大?2002年8月,国土资源部宣布,为保护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必须保证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保证基本农田不低于1.07亿公顷。这被视为不能逾越的“红线”。轰鸣着的推土机平出了数千个国家级、省市级、县区级开发区,与此同时,全国耕地面积正呈加速度锐减之势。据国土资源部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现有耕地已从1996年的1.3亿公顷减少到2002年的1.26亿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