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如何让粮食过关,提高大面积农作物产量。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大面积提高小麦产量,在保证农业过关,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侯学煜 《土壤》1961,4(8):1-5
在党和政府提出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以及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后,土壤地理学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都应该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农业服务。但是任何学科能不能成为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立学科,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取决于它是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来就有施用有机肥料的习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从党中央提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之后,对肥料要求尤为迫切,要使粮食过关,首先肥料得过关。  相似文献   

4.
王关禄 《土壤》1961,4(6):20-22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全党全民正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千方百计寻找各种肥源,积造各种肥料。城市污水是一种含有大量氮素的肥料,充分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在解决郊区农业生产上肥料不足、增加灌溉水源及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等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贾醉公 《土壤》1961,4(4):6-13
猪粪尿是我国农村中有机肥料的主要来源之一,数量多、施用广、适合各种农作物需要,尤其在贯彻执行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政策时,大量发展养猪积肥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熊毅 《土壤》1961,4(2):1-2
水稻是一种高产作物,南方种植很广,北方水源方便的地区也有种植,低洼易涝地区和盐碱地区种植水稻,不仅是适当地利用了土地,还改良了土壤。在当前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形势下,总结群众增产水稻的经验,尽快地改良土壤,提高水稻产量,对粮食过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辛坤乾 《土壤》1961,4(6):27-28
俗话说:"肥是农家宝,无肥种不好。"这充分说明肥料是作物增产的物质基础。如何因地制宜,针对当时、当地具体情况,根据土质、阳光、水分、品种、肥料性质进行合理施肥,以达到集中施肥,经济用肥,把肥料用到最需要的节骨眼上去,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对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力争农业大丰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壤》1961,4(9):58-59
目前在全国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伟大运动中,肥料的需要和来源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如何合理地经济用肥,使每一担肥料,都能发挥最大的增产效果,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辛坤乾 《土壤》1961,4(8):55-56
大力开发利用波阳湖滨的湖田、洲地,是江西省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林景亮 《土壤》1961,4(7):39-41
全面迅速提高土壤肥力,是当前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重要工作,土壤肥力不断提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分、肥、热、气的生活条件,从而获得高额丰产。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农业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来.辽中县连续5年承担国家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任务。县委、县政府转变粮食生产工作机制.以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协调涉农部门、统筹支农项目,以科技进步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合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使辽中县农业生产飞跃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九联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其中2012年粮食总量达到61.65万t。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应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终极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是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目标之一,粮食安全应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终极目标。从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来看,不同历史阶段的粮食安全问题决定了农业现代化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排序。20世纪50年代,人口较少,粮食保障不是很大的问题,农业现代化在四个现代化中排第二位;到了60年代,随着三年自然灾害对粮食安全的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成为四个现代化的首位。21世纪初期,粮食完全自给还略有盈余,农业现代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五化目标中没有得到体现;但到2012年,随着人口快速增加,我国粮食进口量明显增加,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农业现代化放到了四个现代化中的第四位;随着我国粮食进口的持续增加,2014年粮食安全被提升至国家一号战略。我国人口基数大,农业现代化基础薄弱,随着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矛盾的日益突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此,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当前和未来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应该是继续加大农业机械化、高水效农业现代化和生物技术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保障中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大好形势下,肥料工作也必须适应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和大幅度、持续增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中的核心。湖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无论是粮食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桃源县粮食生产名列全省前茅,改革开放后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显著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发展,粮食作为重要战略物质,其生产任务越来越重、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粮食安全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凉山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州.安宁河平原是全省第二大平原.被誉为“川南粮仓”.是全省最具粮食增产潜力的区域之一。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凉山州同样面临粮食相对需求呈刚性增长,保障有效供给任务日益艰巨等形势。粮食问题始终是凉山州农业核心问题.也是一项持久性工作。1粮食生产现状与需求形势  相似文献   

16.
"农业学大寨"的历史任务迫切要求集中主要劳力用于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并发扬我国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大搞科学种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夺取粮食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半个世纪以来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占世界约9%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约25%的粮食、养活了占全球约22%的人口,已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资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连年减少、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情况,因此,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将是一项事关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连续5年颁布涉农的“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食物安全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也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基础性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党中央发出"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伟大号召下,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巨大鼓舞下,由山东省土肥所和新疆农科院联合组织,于1975年11月21日至28日在山东省德州召开了全国盐碱土改良科研协作会。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和产业发展, 在耕地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 广东省粮食总产量一直在波动中增长, 主要原因在于:(1)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粮食单产的提高使全省粮食总产保持稳步增长;(2)广东省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其种植面积的波动不大, 且单产逐年增加;(3)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复种指数可提高区域的粮食生产;(4)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和产业发展, 在耕地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 广东省粮食总产量一直在波动中增长, 主要原因在于:(1)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粮食单产的提高使全省粮食总产保持稳步增长;(2)广东省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其种植面积的波动不大, 且单产逐年增加;(3)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复种指数可提高区域的粮食生产;(4)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