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富硒矿粉对不同小麦品种(系)富硒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小麦鄂恩4号、998042 2个品种(系)施用3种不同含硒量的富硒矿粉,结果表明:①施用富硒矿粉能够提高小麦植株的含硒量,3种矿粉处理的茎、叶含硒量为0.032~0.055 mg/kg,平均0.043 8 mg/kg,比对照增加143.3%;②高含硒量富硒矿粉的效果优于低含硒量矿粉,但施用含量为1 494 mg/kg矿粉的小麦茎叶平均含硒量比含量为104 mg/kg的矿粉仅高65.81%,说明较低含量的矿粉同样具有应用价值;③不同时期的小麦含硒量不同,苗期较低、后期较高,说明硒元素在小麦中存在着一个积累过程;④不同遗传基础小麦品种(系)的聚硒效果不同,鄂恩4号小麦的富硒效果优于998042品系,两者在苗期的差别较大,灌浆期的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2.
对大豆、山药、玉米、绿豆等作物施用3种不同含硒量的富硒矿粉,结果表明:①施用富硒矿粉能够提高试验作物的含硒量,3种矿粉处理的试验作物含硒量为0.062~5.67 mg/kg,比对照增加0.043~5.629mg/kg;②高含硒量富硒矿粉的效果优于低含硒量的矿粉,但不同的作物反应不同,在试验的范围内,大豆对硒矿粉含量变化的响应值最高,为7.949 3,山药为3.736 8,绿豆为2.645 2,玉米为2.068 6;③不同作物的富硒量不同,大豆平均为1.918 7 mg/kg,山药平均为0.239 3 mg/kg,玉米平均为0.1237 mg/kg,绿豆平均为0.104 3 mg/kg;④不同遗传基础大豆品种的聚硒效果不同,恩施高山绿黄豆的富硒效果优于鄂豆6号。  相似文献   

3.
对大豆、山药、玉米、绿豆等作物施用3种不同含硒量的富硒矿粉。结果表明;①施用富硒矿粉能够提高试验作物的含硒量.3种矿粉处理的试验作物含硒量为0.062~5.67mg/kg,比对照增加0.043~5.629mg/kg,②高含硒量富硒矿粉的效果优于低含硒量的矿粉,但不同的作物反应不同,在试验的范围内.大豆对硒矿粉含量变化的响应值最高,为7.9493.山药为3.7368,绿豆为2.6452。玉米为2.0686,③不同作物的富硒量不同,大豆平均为1.9187mg/kg.山药平均为0.2393mg/kg。玉米平均为0.1237mg/kg,绿豆平均为0.1043mg/kg,④不同遗传基础大豆品种的聚硒效果不同.恩施高山绿黄豆的富硒效果优于鄂豆6号。  相似文献   

4.
对恩薯2号甘薯施用不同含量的硒矿粉、富硒复混肥和Na2SeO3溶液3种硒肥,研究甘薯的表现与富硒量。结果表明,3种硒源均可以提高甘薯的含硒量;甘薯块根的富硒能力高于叶片,成熟的叶片富硒量高于幼嫩的叶片;甘薯块根的含硒量分布不同,其表皮中部头部、尾部,头部和尾部的差别较小;3种硒源的当季利用效果以Na2SeO3最好,其叶面喷施的浓度应低于200mg/L,浓度达到400mg/L时,叶片灼伤加重,植株含硒量下降。在试验的范围内,未出现硒矿粉、富硒复混肥对甘薯的肥害现象。  相似文献   

5.
不同硒源对韭菜富硒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不同含硒量的硒矿粉、富硒复混肥和亚硒酸钠溶液施用于杂交韭菜品系"791",以空白为对照,观察韭菜叶片反应、测定韭菜含硒量变化,研究韭菜对不同硒源的富硒反应及效果。结果表明,3种硒源均能提高韭菜叶片的含硒量,施入3种硒源的韭菜平均含硒量为0.144~0.504mg/kg,比对照平均含硒量0.075mg/kg增92.0%~572.0%;施用高含硒量矿粉(1494mg/kg)的韭菜叶片含硒量要大于低含硒量的矿粉(392mg/kg),但与硒矿粉的含硒量比例变化不一致,这可能与硒矿粉的风化程度有关;高含硒量复混肥的增硒趋势优于低含硒量复混肥,但是也有例外,这可能与硒在复混肥中的分布有关;施用4种不同浓度(100、200、400、800mg/kg)的Na2SeO3溶液可以使韭菜的含硒量增加2.89~5.72倍,以200mg/kg处理的最高;各处理浓度下,均未见韭菜植株受害现象。不同硒源均能提高韭菜叶片含硒量,韭菜对亚硒酸钠可耐受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硒矿粉对早稻陵两优211富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北恩施出产的硒矿粉(含硒量83 mg/kg)在江西丰城(土壤含硒量0.430 6 mg/kg)进行不同硒矿粉施用量(0、10、20、30、40、50 kg/667m2)对早稻(Oryza sativa L.)陵两优211富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硒矿粉能够增加水稻子粒与茎秆的硒含量,施用10~50 kg/667 m2硒矿粉的水稻子粒硒含量为0.113 4~0.255 0 mg/kg,比对照0.108 0 mg/kg增加5.00%~136.11%,施用40、50 kg/667 m2硒矿粉的水稻子粒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硒矿粉能够增加水稻茎秆的硒含量,施用10~50 kg/667m2硒矿粉的茎秆硒含量为0.312 6~0.361 2 mg/kg,比对照0.291 9 mg/kg增加7.09%~23.74%,施用50 kg/667 m2硒矿粉的茎秆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子粒和茎秆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呈正相关;茎秆硒含量高于子粒,不同处理的茎秆硒含量比子粒硒含量高41.64%~175.66%。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土壤硒含量对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和硒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普冰151'西农黑大穗'周黑麦1号'为试验材料,紫阳高硒矿粉为硒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种不同土壤硒含量,S0(0添加硒矿粉),S1、S2、S3、S4(土壤硒含量分别为4 mg·kg-1、8 mg·kg-1、12 mg·kg-1 和16 mg·kg-...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硒矿粉施用量对谷子保护酶活性、产量和籽粒中硒含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为试验材料,基施不同用量(0、204、394.8、789.45 kg·hm-2)的硒矿粉,研究硒矿粉对谷子生长发育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硒矿粉用量的增加,谷子各生育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且均在T2处理时达到极值。与对照相比,T2处理对谷子穗重、穗粒重、千粒重以及产量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的产量分别增加了8.64%、6.64%。施用硒矿粉可以提高谷子籽粒中的硒含量,在T2处理下,晋谷21号籽粒硒含量最高达到了0.131 mg·kg-1,比对照增加了3.5倍。土壤施硒量为394.8 kg·hm-2可以作为硒矿粉在富硒小米生产中的推荐施用量。  相似文献   

9.
用含硒量1390mg/kg的硒矿粉、含硒量250、350、450、550mg/kg的富硒复混肥和200、400mg/L的亚硒酸钠溶液施于鄂西野生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la Thunb)上,观察对鱼腥草产量及其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硒源对鱼腥草的增产趋势不明显,且表现一定的负效应;②3种硒源均能增加鱼腥草的植株含硒量,硒矿粉处理的为0.123mg/kg,富硒复混肥的平均为0.139mg/kg,亚硒酸钠溶液的平均为0.211mg/kg;3种硒源当季效果依次为亚硒酸钠富硒复混肥硒矿粉;③4种富硒复混肥的增硒效果差异小(CV=3.234%);④增硒处理能提高植株的硒含量,增加幅度为32.26%~141.94%,400mg/L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增幅最高,为141.94%,硒矿粉处理的增幅最低,为32.26%。  相似文献   

10.
对6年生孢子苗薇菜(Osmunda japonica Thunb.)和7年苗龄的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施用含硒量为83 mg/kg的硒矿粉,施用量分别为0、600、1 200、1 800、2 400、3 000 kg/hm2,检测薇菜收获物的硒含量,试验结果表明:1硒矿粉能够极显著提高薇菜的硒含量,能够作为富硒栽培的有效措施;2在孢子苗上,施用硒矿粉的薇菜其平均硒含量为0.213 5 mg/kg,比对照增加17.90%,薇菜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成二次曲线关系y=-8×10-9x2+4×10-5x+0.178 2(r=0.776 6),2 4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的硒含量最高,施用量超过此值后,薇菜的硒含量呈下降趋势;3野生转人工栽培薇菜施用硒矿粉后平均硒含量为0.214 3mg/kg,比对照增加6.51%;薇菜的硒含量与硒矿粉施用量成二次曲线关系y=-1×10-8x2+4×10-5x+0.192 4(r=0.550 7),2 400 kg/hm2硒矿粉施用量的硒含量最高;4在硒矿粉施用量低于1 800 kg/hm2的情况下,孢子苗薇菜的硒含量低于野生转人工栽培的薇菜,施用量高于2 400 kg/hm2后则呈相反趋势;5空白处理(土壤硒含量0.308 1 mg/kg)的薇菜含硒量已经高于0.181 1 mg/kg,达到了湖北省关于富硒食品地方标准(DB42/211-2002)中富硒薇菜(0.15~1.0 mg/kg)的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施用产自湖北高硒区的富硒复混肥、硒矿粉对鄂杂棉10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矿肥能够提早棉花吐絮期,改善棉花营养状况,促进棉铃发育,降低脱落率0.68-3.78个百分点,对增加早期棉花产量有显著效果;含量为1000 mg/kg的硒矿粉在吐絮、棒铃发育、降低脱落率、早期产量上优于舍硒量为250mg/kg和550mg/kg的富硒复混肥.  相似文献   

12.
结合地质调查报告,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及取样,对不同区域土壤、农作物含硒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乐都县瞿昙镇、平安县小峡镇及平安县三合镇部分村镇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其中乐都县瞿昙镇洪庄村土壤硒含量最高,为0.724 mg/kg;乐都县瞿昙镇、碾伯镇、峰堆乡、雨润镇、高店镇部分村镇土壤硒含量达到足硒标准;平安县洪水泉乡、小峡镇、三合镇部分村镇土壤硒含量达到足硒标准,其中平安县三合镇西村土壤硒含量最高,为0.449 mg/kg;土壤含硒量最高的土壤类型为红土,土壤含硒量最高的土壤质地为壤土;部分村镇大蒜、娃娃菜、甘蓝、春小麦、青稞达到富硒标准;部分村镇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胡萝卜、小麦、燕麦、油菜籽达到足硒标准;项目区接近60%的人群毛发硒含量处于足硒或富硒水平。  相似文献   

13.
硒营养在作物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聪  许自成  毕庆文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9):110-112,115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呈现出Bertrand生物剂量规律。硒通过参与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能量代谢、抗氧化作用以及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而发挥其生理功能。介绍了硒营养在作物科学上的研究状况,概述了施硒对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烟草、茶叶、油菜、大豆)以及其他作物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硒素营养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硒源对小麦生长、硒吸收利用以及玉米后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湖北恩施蕴藏有丰富硒矿资源。为了明确植物对硒矿及土壤中几种常见硒形态的吸收利用差异,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源(亚硒酸盐、硒酸盐、硒矿及硒粉)对小麦生长及硒吸收分配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小麦后茬作物玉米的后效。结果表明,施用硒酸盐、亚硒酸盐及硒粉对小麦各部位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施用硒矿显著增加了小麦生物量,其增幅可达11.56%。小麦对不同硒源的吸收能力为硒酸盐亚硒酸盐硒矿硒粉,不同硒源处理下硒向小麦地上部的转移能力为硒酸盐硒矿硒粉亚硒酸盐。施用硒矿、亚硒酸盐、硒酸盐以及硒粉后小麦籽粒中硒含量的比例为1∶2.95∶19.19∶0.15,其后效在玉米地上部硒含量的比例为1∶1.96∶6.44∶0.07,由此表明硒矿在玉米后效上与亚硒酸盐和硒酸盐处理的差距显著缩小,硒粉则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总的来看,硒矿对作物生长的改善能力最强,而且具有相对持久的后效。  相似文献   

15.
植物富硒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富硒植物的种类、富硒能力、植物体内硒的吸收、代谢、积累过程及施硒方法等.为今后富硒作物高效栽培管理及富硒产品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聚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马铃薯对硒元素的聚集特性,为富硒马铃薯的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分别测定不同土壤硒水平和叶面喷施不同硒水平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含硒量,并比较不同品种在相同土壤硒水平条件下和相同叶面喷施硒水平条件下聚硒能力的差异。[结果]在总硒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种植的马铃薯的含硒量不一定较高;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块茎的含硒量,其马铃薯块茎含硒量是不喷施硒肥的5.3~37.6倍;不论是在相同土壤硒水平条件下还是在相同叶面喷施硒水平条件下,马铃薯品种间硒的聚集量都有很大差别,品种间含硒量最大相差20倍以上。[结论]在富硒土壤上不一定能够生产出富硒马铃薯;生产富硒马铃薯产品首先应筛选聚硒能力强的马铃薯品种,其次是应选择适宜的富硒土壤。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以作为生产富硒马铃薯的辅助措施,喷施浓度以20~5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17.
施硒对水稻外观品质及籽粒硒、镉和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喷施叶面硒肥是提高水稻籽粒硒含量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杂交水稻隆两优华占在孕穗期施用不同浓度的硒叶面肥,研究了施硒对水稻外观品质及籽粒硒、镉和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硒能显著提高水稻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当施用量为23 g/hm~2复合硒叶面肥+20 g/hm~2亚硒酸钠时,整精米率达到最高值65.67%,垩白度达到最低值0.65%;②增施硒肥能增加水稻精米和糙米的硒含量,当施用量为23 g/hm~2硒叶面肥+30 g/hm~2亚硒酸钠时,水稻精米和糙米硒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为0.784 3 mg/kg和0.816 7 mg/kg,糙米积累硒的能力高于精米;③增施硒肥对水稻精米和糙米中镉和砷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籽粒对硒与镉和砷的吸收没有协同作用。同一处理下糙米镉含量均高于精米镉含量,但差异不显著,糙米对重金属砷的累积效果均显著高于精米。  相似文献   

18.
在毛竹林中采用竹腔注射方式进行富硒施肥试验,注射含亚硒酸钠1.5 mg·mL-1的富硒肥10 mL·株-1,通过采集并检测毛竹各器官样品中不同形态硒含量以研究硒元素在毛竹各器官中的赋存形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富硒毛竹各器官硒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48.31%~391.64%;竹叶、竹根中硒含量分别达到0.318 9、0.172 8 mg·kg-1,显著高于毛竹其他器官;富硒毛竹竹篼、来鞭硒含量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他器官硒元素含量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不显著;富硒毛竹竹枝与竹秆以及竹篼、来鞭、去鞭相互之间的硒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富硒毛竹各器官中硒赋存形态主要为有机形态硒,占全硒含量的94.46%~97.29%,其中以蛋白结合态硒为主。  相似文献   

19.
硒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对硒的吸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文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46-47,67
硒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一种有益元素。硒具有刺激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促进植物新陈代谢,增强植物生物抗氧化作用和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从硒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植物体中的含量、存在形态、吸收、运输、转化、生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植物吸收、富集硒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