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只盛满水的木桶。由于某块木板的短缺,必将造成水的流失。一只木桶的水容量大小,不是取决于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支农工作中与"木桶原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支农首先要惠  相似文献   

2.
木桶理论     
正众所周知,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因为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定律"或"木桶理论"。传说,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他的母亲是一位女神,在他降生之初,女神为了使他长生不死,将他浸入冥河洗礼。阿喀琉斯从此刀枪不入,百毒  相似文献   

3.
木桶原理的短板效应理论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只木桶里面能盛多少水,并不是由木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由木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来决定。通过近几年的持续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农村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只注重发展党员的数量,而对党员的能力素养和党员带动群众谋发展的作用发挥重视不够,只关注"最长木板",忽视"最短木板"建设。导致了数量发展和质量建设之间失去了平衡,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势必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习总书记的一系列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书记王三运提出了三个"重中之重",都揭示了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为新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扶贫开发事业的成败。因此,培养一批能力强、素质高、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的干部队伍,是我们培训机构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贯彻《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5—2017年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和扶贫干部培训规划》,以推进"1+17"精准扶贫政策落地为主线,按照"精准扶贫带动精准培训,精准培训促进精准扶贫"的思路,牢固树立精准培训的理念,努力提升精准扶贫培训效果,使精准扶贫专项培训成为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行动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锻造一支攻坚队伍。  相似文献   

5.
正(续第9期第38页)8.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六大工作机制"是什么?答:一是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二是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三是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四是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五是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六是创新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9.国务院提出精准扶贫"1 0项工程"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2018年初,临夏县农牧局共选派400多名干部到219个贫困村开展精准帮扶,重点实施了林果产业扶贫、养殖产业扶贫、中药材产业扶贫,设施农业产业扶贫等扶贫工程,形成了"一人帮十户、一户一特色、一村一产业,一业富一方"的扶贫新模式,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近三十年的着力推进与不懈努力下,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扶贫开发举措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大环境、新形势,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精准扶贫"思想应运而生。在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精准扶贫工程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精准扶贫的实质内涵与核心在于"精准",与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型脱贫举措的相对应。我国"精准扶贫"这一战略思想产生于2013年,"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此后,"精准扶贫"思想不断得到进一步阐释与完善,成为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发展要点之一。在精准扶贫战略部署中,教育扶贫一直以来都是实现全面脱贫的内生动力和根本性战略举措。作为提高人口就业率、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职业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立足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历程,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理论基础与价值主线,并对其实践突破进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甘谷县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精神,甘谷县经作站认真学习研究政策,结合自身职能,根据全站技术干部的专业特长和帮扶村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各贫困村派驻扶贫干部,以中药材种植为主抓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的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为了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提高扶贫工作效果,对精准扶贫的效果进行量化,设计科学合理的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因而我国学者针对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相关研究逐渐增加。本文旨在梳理近五年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对当前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现状进行评价,既有利于绩效评价理论研究的发展,又有利于提高扶贫工作效率,为达到良好的精准扶贫的效果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最佳"造血式"模式。本文以衡阳市TS乡为实证,着力剖析了精准扶贫进程中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序推进产业扶贫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52-153
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视察湘西经济建设情况时提出"精准扶贫"的口号,强调扶贫工作应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可盲目追求好高骛远的扶贫目标,切忌喊口号。同时,习近平主席又在多个场合突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性,逐步形成系统理论,成为我国新时期农村扶贫、脱贫工作的基本方针。合理的精准扶贫工作能够有效帮助农村建设小康社会,还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以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为基础,以湖北省恩施州龙凤镇为例,结合该镇扶贫工作基本情况、精准扶贫实践路径,分析其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社会工作作为强调"助人自助"的专业和职业,以其独特的助人理念、理论和方法,在介入精准扶贫工作中将会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以库伦镇为例来论述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五团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6户,精准扶贫户当年收入实现了人均5000元以上。这是六十五团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发动各方面力量、多条渠道,"各上一门料、办好一桌席",开展精准脱贫工作的新成果。六十五团切实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审核筛查致贫主客观原因,严格确定精准扶贫户;同时各单  相似文献   

14.
坚持生态脱贫与特色产业脱贫并重、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致富"双赢"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本文论述了开展生态精准扶贫的思路,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木桶理论"是组织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组织效率是组织中各个要素,诸如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资源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组织追求的基本目标是力求组织发展中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依据木桶理论,影响木桶盛水量的关键因素,一是木桶之底板,它是木桶的基座.是组织的框架和制度建设平台;二是木桶之木板,它是组织中人力、资本、管理、技术、市场等企业运营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现今政府工作开展的一项重点,林业扶贫作为政府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在精准扶贫这项工作中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在本文中,将就增强生态保护、促进林业精准扶贫脱贫的发展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其中扶贫工作是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帮扶是关键。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扶贫工作。无棣县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各级有关部门推进工作,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润灌"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有效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常态下构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有效途径,以期有效提升精准扶贫工  相似文献   

18.
正让扶贫干部走到百姓心坎上,就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心连在一起,情牵在一起,工作务实、扎实,让贫困户真正受益。"扶贫干部在哪儿?"贫困户答:"在墙上!"这段尴尬的对话场景,发生在去年湖北省十堰市纪委扶贫攻坚督查组赴茅箭区进村入户暗访时。扶贫干部王某多次以"工作忙"为由,长达8个月不与贫困户照面,徒留一张扶贫联系卡在墙上。与个别只停留于"墙上"扶贫的干部不同,湖  相似文献   

19.
自从2013年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以来,精准扶贫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向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精准扶贫还存在着诸如贫困认定程序不规范、操作不透明;扶贫对象参与性不够;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没有切实得到落实;存在贪污腐败等问题。因此,要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就必须采取一些相应对策,例如:严明工作纪律,强化行为约束;建立产业扶贫机制;完善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改进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等,从而使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提高扶贫效率,促使贫困人口早日脱离贫困。  相似文献   

20.
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是完成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对精准扶贫识别机制运行情况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各方的访谈调查,从精准识别方法、城乡"二元"结构、扶贫政策制度和贫困人口道德素质对现有贫困人口识别方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整合多维数据、构建村民民主评议小组、加强扶贫干部能力培养、建立贫困对象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