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光  马占鸿 《玉米科学》2003,11(2):089-092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上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毒病害之一.近40年来,国内外关于玉米矮花叶病的研究文献多达800余篇.本文从发生危害、品种(自交系)抗性、病原及其传播方式、栽培管理、环境条件、流行的时空动态、预测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育种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伟  郭玉宏  张芳 《玉米科学》2000,8(2):024-025
本文从玉米矮花叶病的初侵染来源、发病症状和抗性遗传特性,分析造成山西中部盆地1998年玉米矮花叶病大发生的原因。通过对玉米育种圃和大田矮花叶病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抗玉米矮花叶病的4种育种模式,并提出了4种模式的利用途径和高抗模式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预测和管理模型—SIMPM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MPMRS是一个以水稻生长发育时序为主轴,纹枯病发生、流行及其所致产量损失预测为基础, 栽培管理、药剂控制为管理措施,净收益最大为管理目标的系统模拟模型。其结构由水稻生长发育子模型、病原菌核初侵染子模型、病害流行预测子模型、菌核形成子模型、产量损失估计子模型、防治效应子模型和最优管理决策子模型组成。具预报与管理双重功能,既可进行中长期预报与远程决策,又可进行短期预报和实时决策。经有效性检验及大面积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结构合理、逼真性强、应用方便,能有效地指导纹枯病大面积药剂防治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玉米矮花叶病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大发生,实属历年罕见,造成约5亿kg的产量损失,是当前玉米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对该病的发生概况、症状、发病规律等进行了叙述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棉花价格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与国际棉花价格预测问题进行研究,将棉花价格波动过程视为马尔科夫过程,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国内和国际棉花价格。对棉花价格的历史数据进行了马氏性检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其马尔科夫链状态转移概率,然后以2011―2013年国内和国际棉花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波动区间及波动周期为应用面,分别对国内2014年棉花月度价格和2015年棉花逐日价格、国际棉花月度价格进行预测并分析,最后分析了2015年棉花价格走势。结果表明马尔科夫链能够较好地预测国际和国内棉花价格,对逐日价格的预测误差比月度价格更小,对国内价格的预测误差比国际价格更小。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小麦黄矮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黄矮病防治适期的确定提供有效手段,利用2001-2010年西北地区小麦黄矮病资料,分析了小麦黄矮病不同年份病害流行动态、品种抗性差异、主麦区流行状况以及病害流行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或同一年份不同月份小麦黄矮病发病情况不同,不同品种抗病性存在差异,西北地区主要麦区间该病害流行具有相关性。利用筛选出的8个主要影响因子构建了多因子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模型历史拟合率达96.5%,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西北地区小麦黄矮病流行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7.
喻菁 《玉米科学》1999,7(2):78-80
1998的主矮花叶病在山西省中部地区大发生,实属历年罕见,造成约5亿kg的产量损失,是当前玉米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对该病的发生概况、症状、发病规律等进行了叙述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 。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麦黄矮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黄矮病是中国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由麦蚜持久性传播大麦黄矮病毒引起,具有间歇式流行的特点.为了综合运用小麦黄矮病各种防控措施.本文综述了小麦黄矮病在中国的发生及流行因素、蚜虫及小麦黄矮病的预测预报、抗病品种培育、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和防治策略,即寻找和利用多种抗黄矮病(BYDV)基因,培育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多聚品种;综合运用各种防控措施进行蚜虫防治,切断BYDV的传播;筛选和研发病毒抑制剂,特别是对环境无污染的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病毒抑制荆,减轻BYDV对小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玉米灰斑病病原学及发生流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越冬习性、侵染循环、发生流行以及影响该病发生流行的各种因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准确推导该病害的流行时期和最佳防治时间、及时进行预测预报、有效指导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丽 《玉米科学》2008,16(1):137-140
玉米矮花叶病毒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重要病毒,我国已经确定可以侵染玉米的病原有SCMV、SrMV和PenMV。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是植物抵御病毒入侵、保持自身基因组完整性的一种防御机制。基因沉默的发现使人们对植物和病毒的相互关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利用PTGS抗病机制为控制玉米矮花叶病提供了新的途径。简要介绍了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害特点及其主要病原;阐述了玉米矮花叶病毒抗病毒基因工程策略研究进展,展望了PTGS在开展抗玉米矮花叶病毒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开展作物发育期及产量预报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81-2012年大豆生长季 气象数据和发育期资料,结合生理指标,构建大豆气候适宜度模型,建立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的发育期预报模型及以 旬为步长的产量预报模型,并应用2013-2015年资料进行预报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的大豆各发育期持续天数预 报模型均通过0.01极显著水平,准确率除鼓粒—成熟期稍低外,其余均在90%以上,模型预报精度较高;产量动态 预报模型大部分时段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气候适宜度法的10个代表站预报平均准确率为87.6%。文章基于气 候适宜度法建立的发育期及产量预报模型均能满足业务服务的需求,可供其他大豆主产区的发育期及产量预报方 法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褐飞虱模式预报研究浙江省褐飞虱模式预报研究协作组关键词:模式预报;褐飞虱;回归分析StudiesontheForecastingModelsofBrownPlanthopper,Nilaparvatalugens(Stal),inZhejian...  相似文献   

13.
玉米当季产量预测对农民制定栽培管理方案和政府决策者制定粮食战略都至关重要,作物过程模型与天气预报策略结合实现作物当季产量预测已经被广泛应用,该方法缺少在农户实际生产中的检验。基于河北省曲周县2年(2017~2018年)农户跟踪数据和DSSAT模型,2017、2018年分别使用14个农户数据对当地主栽品种登海605的遗传参数进行校准和验证,通过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检验气象数据时间序列的相似性,筛选出与预测年份气象数据相似度最高的历史年份,使用当季实时天气数据与历史年份数据结合的天气预报策略生成完整的玉米季天气数据,实现当季玉米产量预测。结果表明,校准后的DSSAT-CERES-Maize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玉米开花期日期(ARE:2.19%,nRMSE:2.53%)、生物量(ARE:7.55%,nRMSE:9.50%)和产量(ARE:5.70%,nRMSE:6.60%),以DTW算法为基础的天气预报策略与DASST模型结合能够提前30~43 d获得准确的预测产量(±8%)。  相似文献   

14.
TOPSIS分析法在玉米杂交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中,对杂交种的评价尤为重要。TOPSIS分析法在玉米杂交种评价中具有简单、适用的特点,能够全面、合理、准确地对某几个评价对象(或指标)进行优劣排序。应用此方法对21个品种的产量和性状进行评价,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权重,进行加权分析,最后得出这些品种的贴近度顺序。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倍体胚乳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与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间20个杂交组合8个世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膨爆特性指标同时受直接、母体和细胞质效应3种遗传体系控制,且以加性效应为主,非加性效应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普通玉米自交系会显著降低普×爆后代的膨爆特性,爆裂玉米自交系的作用相反,不同自交系的各类遗传效应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基于AMMI模型的玉米区域试验地点鉴别力的重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02~2005年山西省中晚熟春玉米区域试验为例,基于优化的AMMI模型采用欧氏距离法分析地点鉴别力的大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价它们在年内、年际的重演性。结果表明,2004~2005年的地点鉴别力差异明显,而且有较好的重演性;共明确9个高鉴别力的地点,这些地点在不同条件下有高度的一致性。基于AMMI模型分析地点鉴别力的方法适用于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冬小麦全蚀病为害等级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小麦全蚀病进行有效监测的可行性,对感染不同发病等级全蚀病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选取监测敏感波段,在Matlab和Libsvm工具箱支持下,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构建小麦全蚀病病害等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小麦全蚀病的为害下,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存在明显变化。通过对数据分析,选择700~900nm波段作为敏感波段进行训练建立模型的结果最好;经检验,基于此波段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可达0.943,均方根达0.63,因此生产上可利用波段光谱特征对小麦全蚀病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8.
二代玉米螟发生动态的判别分析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山东省胶南市1985~1994年二代玉米螟虫情与相应年份的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步回归分析,从14个因子中筛选出3个主要预测因子,应用基于BAYES准则下的判别分析原理,建立了3个级别的判别分析数学模型。经回报验证,历史拟合率为9000%,将1995、1996年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结果与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19.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与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冠层内温湿度均低于常规栽培模式,而其玉米纹枯病发病也较轻。通过SPSS 11.5软件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能够用于描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下玉米纹枯病流行时间动态。应用该模型推导病害指数增长期(始发期)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出现较晚,而Logistic增长期(盛发期)则长于常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异隐纯合体杂交法与甜糯玉米育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子恺 《玉米科学》2003,11(3):013-017
简述了目前我国甜糯玉米育种现状,提出了利用不同隐性纯合体彼此间杂交培育甜糯玉米的新方法,称之为异隐纯合体杂交法,它是利用遗传学原理使各种不同基因型的甜糯玉米子粒能在同一果穗上得以同时表达,因而实现了培育既甜又糯玉米的育种目标.报道了利用异隐纯合体杂交法培育甜糯玉米的初步进展,并讨论了今后培育甜糯玉米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