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前,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邹莉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成功研发出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改变了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的传统生产方式。据了解,传统地栽黑木耳只在菌袋四周划口出耳,黑木耳收获后就停止管理,菌袋也失去利用价值。全光照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技术,涉及袋栽黑木耳袋顶出耳处理方法,特征在于采用袋栽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菌袋开口数量是为了定位诱导出耳方式,它不仅影响耳芽的形成,也会影响耳片品质和产量。本文采用"I"形口,每个菌袋开口数量分别为18个口、54个口、140个口、180个口,进行对比试验,测定耳片形状、产量、商品率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每袋开口数量为140个口的产量最高。每袋180个开口数量的黑木耳以单片为主,无根,耳片厚、耳型碗状、晾晒省时省工、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栽培袋开孔是为了定位诱导出耳.开孔方式常见的有“V”形孔,圆形“O”形孔,“十”字形孔、长条“1”形孔等多种形式,下面介绍“V”形口和圆形孔“O”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正是代料袋栽黑木耳的出耳期,受今年早春低温气候影响,代料袋栽黑木耳菌袋下地晚,如果出耳期管理跟不上,黑木耳就不能在7月初采收,导致黑木耳质量差,市场价格低,栽培户的经济效益下滑。下面就根据今年特殊气候条件介绍黑木耳出耳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前正是代料袋栽黑木耳的出耳期,受今年早春低温气候影响,代料袋栽黑木耳=菌袋下地晚,如果出耳期管理跟不上,黑木耳就不能在7月初采收,导致黑木耳质量差,市场价格低,栽培户的经济效益下滑.下面就根据今年特殊气候条件介绍黑木耳出耳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仿野生菌袋畦养黑木耳,产品颜色纯正,营养价值堪与野生品媲美,口感好。早春栽培菌袋,初夏生长的耳片大,肉质厚,色泽深,产量高,质量佳,经济效益好。山东省新泰市通过仿野生菌袋畦养黑木耳栽培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证明,每667平方米栽菌袋10000袋,生产成本投入7000元,可产黑木耳干品300~500千克,高产者达600千克,按每千克千产品40元、每个劳动力管理2000平方米(3亩)计算,年纯收入1.5万~3.9万元。  相似文献   

7.
介绍黑木耳袋栽技术,包括菌种选择、生产原料选择、培养基水分控制、培养基酸碱度调整、灭菌、出耳、划口、通风控湿、采耳、杂菌处理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地袋栽培是目前吉林省东部山区主要的人工栽培方式,由于其栽培方式灵活、栽培方法简单、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而得到迅速推广普及。地袋栽培有多种划口方式,其中小孔栽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黑木耳栽培区,已把小孔栽培作为一种主要的提质增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作为一种优质的食药用菌,在我国栽培广泛。近年来随着黑木耳代料栽培的快速发展,既满足了黑木耳的市场供应,又保护了森林生态健康。本文全面介绍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经验,包括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栽培料配方及栽培袋制备、接种及发菌管理、划口催耳、出耳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发有效的袋栽黑木耳催耳芽方法,为袋栽黑木耳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小孔出耳和集中催芽方法,对菌床菌袋的不同遮盖物和通风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主动通风和保湿性好的催芽方式出芽率最高,为93.28%;自然通风和具有一定保湿性的催芽方式出芽率也较高,可达80%以上;而通风差,保湿性好的催芽方式出芽率最差,在45%以下,且污染率和烧菌程度高。【结论】袋栽黑木耳催耳芽效果受湿度、温度、通风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通风流畅可以明显提高出芽率和整齐度,降低污染率和烧菌程度。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黑木耳枯落叶袋栽技术,包括菌种的选择,枯落叶种类的选择及处理,栽培料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装袋、灭菌与接菌,出耳管理,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黑木耳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硬杂木屑、玉米芯与稻草等进行黑木耳代料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0%硬杂木屑+20%玉米芯+18.5%稻草为主料的组合及40%硬杂木+38.5%玉米芯为主料组合污染率低,平均产量达44.9g/袋和41.4g/袋。同时划口出耳产量达45.9g/袋,扎眼出耳产量达39.6g/袋,扎眼出耳可作为优质黑木耳栽培技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靳春成 《吉林农业》2011,(11):102-102
黑木耳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特殊的药用功效,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日常佳肴。黑木耳栽培生产遍布我国的20几个省区市,木段生产黑木耳由于木材原料的减少和昂贵的价格,已经逐渐被淘汰,取代它的是木屑、麦麸、稻糠、玉米芯等代替培养料,因此,塑料袋代料地栽黑木耳已经成为现在黑木耳生产的主要形式。以前袋料栽培黑木耳出耳采用的是大孔出耳栽培技术,割口是割“V”字型口,边长是2.5-3cm,每袋割12—15个口,生产的木耳根部呈疙瘩状,采摘晾晒时需削根、掰片,品质不佳,售价低,食用时口感不好。最近几年我们成功试验推广了小孔出耳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简单易行,实际可操作性强,由于割的口是小孔,生产出的木耳单片、无根、肉厚、色黑,食用时口感好,由于品质上乘,市场售价此大孔栽培出的黑木耳高30%左右,同时又可节省割口、晾晒时削根、掰片等的人工费用40%。因此,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增加了茵农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吉林省已经把黑木耳小孔出耳栽培技术列为2011年特产行业重点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8.催芽管理 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大棚内温度控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在菌袋密集程度高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高温“烧菌”.“烧菌”的菌袋再遇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一片“绿海”(绿霉污染).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在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杂菌污染、害虫为害、孔内菌丝枯萎和退菌现象,从而造成菌丝稀疏、发菌缓慢、菌种不萌发、料袋分离、烂耳、菌袋褐变或黄耳等,是黑木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现象的产生及解决办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代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北方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我市的农民,利用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袋栽黑木耳80万袋,接种后60天左右开采,每袋可收干耳30-50克,当年收黑木耳2.8万千克,收入达120万元。一位农民栽培黑木耳8000袋,当年收干耳300千克以上,纯收入达1.2万元。现将袋栽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4~5倍.同时,南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并可实现提前1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高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但该技术在生产中存在菌种选择不当、菌袋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有畸形耳片、棚室温度不易控制和耳片颜色浅等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棚室吊袋诸多问题,对关键性栽培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黑木耳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青岛市黄岛区传统上黑木耳实行露地栽培,一年一作,只能在春季生产,土地利用率低;其实行大划口,大朵栽培,每棒划口8~12个,划口边长2cm,生产出的木耳根部较大,耳片大而薄,形状不规则,转化率低,产量较低。黑木耳小孔多眼单片立体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孔径在3~4 mm,每棒刺孔180~200个,产出的木耳单片无根,耳片小而厚,口感好,食用方便,产量较高。同时,实行立体栽培,可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黑木耳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黑木耳袋料栽培工艺中的困菌出耳技术误区进行了剖析,分析了该误区现状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科学袋栽黑木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仿野生袋栽是把传统代料栽培生产工艺与段木栽培露天出耳方式有效的结合,不仅节省了塑料大棚投资,而且结合微喷技术,模拟自然环境更适合黑木耳生长,增产创优效果好,较传统代料栽培的产品产量提高10%、售价提高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