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险的100种人侵有害生物之一.为防止红火蚁疫情在梅州扩散蔓延,梅州市在广东省植保总站和广东省红火蚁防控专家的指导下,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阐述了红火蚁在梅州的发生危害情况,以及采取的监测与防控技术措施,并对其发生规律、监测防控技术和防控效果作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2.
红火蚁是收录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最具破坏力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之一。泉州市自2007年发生红火蚁疫情后,及时开展疫情普查、加强监测,采取科学防控措施,有效抑制红火蚁疫情的扩展。通过对泉州市红火蚁进行普查监测,分析红火蚁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从加强植物检疫、开展普查监测和药剂防治方面提出红火蚁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园林绿化扩建等城镇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园绿化类草皮、苗木及周边荒田等存在广泛传播红火蚁的潜在风险。在此背景下,四川省西昌市多处发现红火蚁,为彻查西昌市红火蚁发生状况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监测普查方法及防控措施对红火蚁疫情进行监测与防控。结果表明,4次防控前西昌市平均工蚁和活蚁巢密度分别为119.05头/瓶和0.5个/100 m2,4次防控后西昌市平均工蚁和活蚁巢密度分别降为1.33头/瓶和0.008个/100 m2,红火蚁总体发生程度由中偏重度(3级)降为轻度(1级),西昌市平均工蚁和活蚁巢减退率分别为98.88%和98.40%,红火蚁防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红火蚁管理系统的组建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实际工作出发,构思和设计了集红火蚁的监测、发生防控和管理分析于一体的广东省红火蚁GIS管理系统.系统设计中以红火蚁发生和防控数据库为基础,以G1S为支持平台,结合GPS技术,以地图和数据报表等形式分析和展现我省各市县红火蚁蚁巢、发牛点、发生区和监测区等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组建红火蚁GIS管理系统有助于我省红火蚁文件资料和数据信息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红火蚁危害和在本地区的发生分布情况,结合作者本人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实践,总结红火蚁防控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存在困难和问题,提出今后红火蚁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为红火蚁的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肇庆市红火蚁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于2004年发现了红火蚁,对生态和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全省各地开始加强对红火蚁的防控.简述了肇庆市红火蚁防控概况及防控措施,总结了防控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控策略,以期为肇庆市红火蚁的防治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7.
湖南嘉禾县红火蚁疫情普查和防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湖南省嘉禾县红火蚁疫情的发生概况,疫情普查和监测防控的主要措施,以及防控效果和开展此项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疫情药剂治理过程,在红火蚁发生区施药14次,潜在发生区施药2次,累计防控面积205.5 hm~2,灭除蚁巢7 356个,共撒施"舒绝"毒饵2.68 t、"火蚁净"粉剂0.47 t。从2014年8月30日至2015年10月14日,经过对疫情发生区和潜在发生区多点、多次监测结果显示,疫情发生区在2015年8~10月已连续3个月未监测到红火蚁;潜在发生区在2015年7~8月连续6次监测未发现红火蚁,达到了彻底根除疫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文山州红火蚁入侵和扩散的情况,4年来采用地毯式踏查和GPS定位法对红火蚁的入侵、发生和扩散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至2017年12月,文山州红火蚁发生面积扩大到2 666.67余hm2,生境类型由始发区的城市绿化带、苗圃、草坪扩散蔓延至城市郊区、农用地、荒地、农舍。明确了红火蚁的发生扩散特点后,从检疫措施、适宜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红火蚁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对红火蚁疫情的重视程度以及防控技术滞后5方面对文山州红火蚁的入侵和疫情的扩散蔓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规定、部门协作、社会重视、群众参与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防控工作的及时性5方面对红火蚁的入侵和防控提出了对策,为阻截红火蚁传播蔓延,开展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8年9月金华市金东区首次发现红火蚁,为有效遏制金东区红火蚁疫情的发生和蔓延,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采取了一系列疫情监测、检疫封锁、检疫除害和根除防控等措施。经过系统监测和专家验收,截至2020年9月,已经有连续13个月未发现红火蚁疫情复发,可确定澧浦花木城红火蚁疫情已得到根除,可为其他地区的疫情根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控制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红火蚁在广东的定居与蔓延,探讨红火蚁最佳防控技术方法,对高风险入侵区的红火蚁进行GPS定位,利用GIS软件系统制定了入侵区红火蚁分布图,分析了防控工作中红火蚁巢数量动态变化.实践表明,实行普查、复查防控及防控监测三者循环重复,以及"双效合一"的药剂配制方法,对红火蚁防效明显,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1.
红火蚁是极具破坏力和危险性的入侵害虫,为摸清云南省文山市红火蚁的分布和扩散情况,2018年4月和2020年1月对红火蚁扩散区域进行了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文山市红火蚁发生面积累计新增3675.5 hm2,其中马塘镇新增发生面积最大且发生程度达到偏重等级。为遏制红火蚁的再次扩散,加强防控力度,本文分析了文山市红火蚁发生特点,并提出相关的防控建议,以期为红火蚁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封开县的发生危害情况及通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划定普查疫情范围采取具体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宣传,落实调运检疫和产地检疫,强化定点监测等手段等,有效将红火蚁疫情控制在较轻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石林县不同生境红火蚁的监测与根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林县红火蚁发生区的农田荒地、房屋周边、道路、绿化带、停车场5个生境进行连续监测和防控,以及针对不同生境的红火蚁采用相应的防治方法,该地区的红火蚁疫情得到了基本的根除。防控前调查结果表明,农田荒地生境红火蚁疫情发生最严重为四级,活蚁巢密度、诱集工蚁数量均最高,分别为1.19个/100 m2、222.6头/瓶;而房屋周边生境疫情发生最轻为一级,分别为0.06个/100 m2、14.2头/瓶;其他生境红火蚁疫情均为二级。经过对不同生境内的红火蚁3次全面根除和3次巩固根除,并连续监测40个月,结果表明,在后续的监测中均不再有红火蚁发生。试验结果说明了在一定区域内红火蚁疫情的可根除性,针对不同生境所采取的防控方法的可行性,这对今后的红火蚁防控以及根治工作有示范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惠州市主要体育场馆红火蚁疫情及防控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惠州市奥林匹克体育馆、金山湖体育馆等周边绿化区红火蚁疫情,并进行防控处理。调查表明,奥林匹克体育场与体育人才训练基地红火蚁疫情达到五级,属于严重危害区;金山湖游泳跳水馆红火蚁达到四级,属于中度危害区;金山湖体育馆红火蚁疫情为三级,属于轻度危害区。同时,采用诱饵法对防控效果进行了监测,随着施药时间的增长,防控效果愈高。药后7 d,红火蚁蚁丘减退率为77.9%~82.0%,工蚁诱集量减退率为60.0%~88.0%;药后15 d,蚁丘减退率上升至88.3%~91.0%,工蚁诱集量减退率高达88.6%~90.0%。药后40 d监测,防控效果均达100%,完全消除了红火蚁的蚁害威胁。  相似文献   

15.
富宁县红火蚁监测发生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火蚁于2004年9月入侵中国广东省,现已在全国9个省(区)217个县(市、区)发生危害,被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列入全国农业、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14年7月在云南省富宁县首次发现红火蚁入侵,通过应急防控和科学监测,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文章介绍了红火蚁在富宁县的监测、发生和防控技术,以便更好地控制红火蚁的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16.
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的鉴定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的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和鉴定技术的描述,明确了红火蚁工蚁、兵蚁、生殖型有翅雄蚁和生殖型有翅雌蚁的形态;提供了红火蚁种类的分类检索鉴定方法,并指出蚁巢特征的鉴定方法以及PCR分子检测技术;分析了红火蚁的传播方式,并根据当前国内外防控红火蚁的策略和措施,提出了目前防控红火蚁的综合措施,包括植物检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红火蚁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并从5个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作防控机制、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加大宣传力度和适时开展化学防治)总结了该县阻截防控红火蚁的主要经验。此外,还明确了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施药不全面和防控不彻底以及防控经费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防控策略、加大检疫力度和资金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红火蚁通过花卉苗木传播扩散,温州市瓯海区主要以苗木产销为主,苗木产销区及周边苗圃、田园的疫情发生严重。通过普查,采取疫情监测、检疫阻断、化防消杀等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文简述了红火蚁疫情发生分布情况,具体介绍了疫情防控措施,以期为红火蚁的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红火蚁的入侵、扩散、生物学及其危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1月,我国广东省吴川市等地发现红火蚁入侵后,广东省率先采取了应急防治措施,启动红火蚁防治应急议案,而作为广东省红火蚁防控专家组成员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积极参加广东省红火蚁的疫情普查及封锁控制扑灭工作的同时,承担了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以及广东省红火蚁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等课题,开展了大量有关红火蚁发生、扩散和防控技术的研究。现将该项目近期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和有关红火蚁生物学、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综述文章在本刊2006年第5期发表,为我国红火蚁的检疫和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内容和研究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红火蚁属全球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通过带土苗木、花卉和草坪等途径传入,黔南州于2017年4月首次发现,红火蚁疫情在黔南州已涉及7个县(市)。红火蚁的监测调查方法包括访问调查、目测踏查、火腿肠诱集和挖巢调查等。采取毒饵法、灌巢法、粉剂灭巢法、二阶段处理等防控措施在黔南州取得了很好的防效并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