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离子注入对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选用不同倍性的水稻进行低能氮离子束注入试验,研究离子注入后的效果与染色体组倍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比二倍体水稻对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更敏感;在同源四倍体水稻群体中所出现的变异频率比在二倍体水稻群体中出现的变异频率高;在经过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的同源四倍体后代群体中,分别筛选到结实率高达90.16%的单株和具有双胚苗性状的单株,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高结实率特性和双胚苗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可遗传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春小麦航天诱变育种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以航天搭载的小麦纯系种子00-0387、01-0089、02-0174及其相应对照的幼穗、幼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调查了诱变频率、分化频率和S1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航天处理及其相应对照的幼穗、幼胚诱导率均在98%以上,差异不显著。航天处理3份幼穗、幼胚的平均分化率均低于相应对照,而且品种间存在基因型差异。组织培养和航天加组织培养对S1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航天加组培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利用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优良谷子新品种晋谷28号干种子,并与γ射线处理作比较,研究其诱变效应,并以期获得优良变异株。形态学调查结果显示,氮离子注入与γ射线这两种方法均可诱发株高、穗长、穗型等各种农艺性状发生突变,但两种诱变方法的诱变效应存在差异,氮离子束诱发矮秆、早熟等有益性状突变的频率较大,而γ射线辐照诱发的高秆突变频率较大,结果证明等体离子束诱变技术不仅可以促使种子变异,获得穗长、穗型等有益突变体,而且获得的这些变异在后代中是可以遗传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纳米处理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效果及后代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影响,2013-2015年以纯系龙0632和九三6529为试材,用FLM强功能陶瓷纳米器处理过的水配制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并以正常组织培养作对照,研究了纳米处理对幼胚组培诱导频率和分化频率及其S_1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纳米处理的2份试材的平均分化率为9.3%,未经处理的为5.4%。纳米处理S_1株高的平均变异率为4.7%,穗长平均变异率为2.1%,入选株率为7.1%;未经处理的分别为0.4%,1.0%和2.7%。可见纳米处理可以提高小麦幼胚组织培养效果和后代的变异频率,有助于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  相似文献   

5.
玉米温热杂交种穗部性状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世代平均值分析的方法,对温带与热带、亚热带自交系间3个杂交组合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重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温带与热带自交系间杂交种5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变异中,加性效应、显性效应起主导作用,两者合计占总遗传变异的74 4%~93 5%.上位效应普遍存在,平均上位效应占总遗传变异的6 5%~25 6%,5个穗部性状的遗传均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模型.所考察的性状按超亲优势大小依次为:穗粒重、行粒数、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各性状基因效应分析表明,在温热杂交种的遗传中,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均是正向效应,加性×加性互作多为正值,加性×显性、显性×显性多呈负向效应,但显性×显性互作在穗粒重的遗传中呈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6.
选用幼穗、幼胚、茎尖等五种外植体进行组培,结果表明,幼穗和幼胚的分化率最高,最适宜选用进行高粱体细胞克隆变异利用研究。对9个高粱品系的166个R2代株系进行了观察分析,除两个品系外,其余7个均有变异株系出现,其中晋粱5号的变异频率高达26%,9个品系的平均变异频率为11.24%。筛选到多个高粱骨干恢复系的无性系变异材料,并且以优良变异系R111为父本育成了优良杂交种一个,已通过审定,定名为晋杂18号。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离子束注入对水稻在 M_1、M_2群体的诱变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据199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束注入比γ射线处理 M_1损伤小,表现在相对成苗率高,结实率正常。M_2在抽穗期、千粒重、株高等性状上出现了有一定变异的穗行。在个别性状的变异上不同品种对处理剂量的反应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条件下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的双苗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后的同源四倍体水稻后代群体内,筛选到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突变体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趋于稳定时对2个株系在不同萌发温度下的多胚苗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双胚苗特性随着自交世代的推进而得到保持。在试验材料的群体内多胚苗发生频率因材料种类不同或发芽温度不同以及水稻颖壳的有无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发芽温度为30℃条件下,ASDOR05-01和ASDOR05-02双苗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6.8%和2.5%。种子经过去颖壳处理后可以使其双苗率提高36.0%~44.1%。  相似文献   

9.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对其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个玉米自交系M1植株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及辐射损伤,具体表现在,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并且这种抑制损伤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们的M1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均降低;低剂量处理就能引起RO8的穗长和48-2的穗行数在M1代产生较大变化。②诱变后代M3株系各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其中株高、穗位高及叶面积平均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M3株系频率高于主要雄穗及果穗性状,说明这些性状的诱变效果更好;诱变后代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增大,表明辐射诱变能扩大玉米主要性状的变异谱,拓宽选择范围。此外,在48-2的M3代还获得了2个籽粒颜色发生突变的株系和2个雄性不育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10.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对其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个玉米自交系M1植株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及辐射损伤,具体表现在,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并且这种抑制损伤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们的M1雄穗长和雄穗分技数均降低;低剂量处理就能引起RO8的穗长和48-2的穗行数在M1代产生较大变化.②诱变后代M3株系各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其中株高、穗位高及叶面积平均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M3株系频率高于主要雄穗及果穗性状,说明这些性状的诱变效果更好;诱变后代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增大,表明辐射诱变能扩大玉米主要性状的变异谱,拓宽选择范围.此外,在48-2的M3代还获得了2个籽粒颜色发生突变的株系和2个雄性不育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11.
用Co60-γ射线慢照射处理玉米自交系不同生育时期的活体植株,结果表明,雄穗分化期(拔节期)处理植株对植株当代的形态变异影响最大。活体照射可增大变异幅度,扩大变异谱,提高有效变异频率,增加选种效果,照射的适宜时期为雄穗分化开始至授粉结束这段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的离子束注入玉米自交系、单交种、综合种不同类型材料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从处理的自交系当代植株M  相似文献   

13.
2,4-D对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得胚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加甜、超甜、黑糯、加州黄等4种玉米类型,对新疆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组选育的多个小麦雄性不育系和常规材料进行了远缘杂交.结果表明:75,100,150,200 mg/L的2,4-D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得胚率,其中以浓度150 mg/L的得胚率最高,为5.88%.在授粉后5~6 d进行150 mg/L浓度的2,4-D蘸穗,可较好地诱发出单倍体,其中以授粉后1 d蘸穗处理的单倍体产生频率最高,为5.38%.不同玉米类型授粉小麦得胚率表现为:甜玉米(授粉得胚率2.99%)>糯玉米(授粉得胚率2.27%)>普通玉米(授粉得胚率2.08%).重复授粉蘸穗的得胚率(2.26%)明显高于1次授粉蘸穗的得胚率(0.81%).  相似文献   

14.
抑制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褐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一种常见的问题,直接影响组织培养能否成功。为了控制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选取‘丹黄25’、P138、H21 3个玉米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着重探讨胚龄,2,4-D、甘露醇、L-脯氨酸和AgNO3浓度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授粉11天的‘丹黄25’幼胚、13天的P138和H21幼胚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中,待长出愈伤后转移到添加2 mg/L 2,4-D、10 g/L甘露醇、10 mg/L L-脯氨酸、10 mg/L硝酸银的继代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褐化率显著降低,表明培养基的种类及添加物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自选系87-1,87-3及14个国内常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4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成120个单交组合,采用格子方排列进行试验,对产量、穗长、穗粗等6个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16个自交系中,87-1和87-3两自交系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值处于中等水平,但穗粗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值最为突出,居于各自交系之首.就产量性状而言,在87-1所组配的杂交组合中,该系与HZ32和综3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对照优势分别达13.31%和9.8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87-1与外杂选亚群的许178和P138的关系最近,可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6.
EMS诱变玉米花粉M1代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含有甲基磺酸乙酯(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玉米自交系910,7019,齐319,丹340和联87的成熟花粉,研究了经EMS处理的花粉离体萌发率与处理当代结实率的相关性及M1代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花粉离体培养后萌发率随EMS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与处理当代的结实率呈正相关;EMS处理的M1代引起了较大的生理损伤和生物学变异效应,主要表现为结实率低、出苗率低、出苗持续时间长、出苗迟缓、成株率下降、M1代群体的抽雄期表现提前和延迟等特性;M1代苗期变异以叶色变异为主,其中条纹叶变异最大,而成株期以雄穗变异为主,其中雄性败育变异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探明新选育的自交系间的遗传差异和配合力潜力有助于评价其遗传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于育种工作。选用江苏沿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导入热带、亚热带种质后新近育成的9个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遗传设计第3种交配方法配制正反交,共72个F1杂交种,在江苏南通和南京两个地点对9个自交系4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9个自交系的利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选自交系间杂种F1单株粒重、穗长的变异中,非加性遗传方差大于加性遗传方差;穗粗、百粒体积的变异中,加性遗传方差大于非加性遗传方差。单株粒重、百粒体积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自交系是S7和S3;穗长一般配合力较好的自交系是S2和S9;穗粗一般配合力较好的自交系是S6、S2、S3和S8。综合4个性状评价,S3最好,其后依次为S2、S7、S5和S1。导入了热带种质的S9穗长一般配合力有所提高。所有性状的反交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对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及发育的影响,为促进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蓝一代杂种及不同自交代数的高代自交系、低代自交系为试材,在游离小孢子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碱,处理时间为48h,以不添加秋水仙碱为对照(CK),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小孢子培养,分别比较产胚量和胚胎发育状况的差异。【结果】(1)培养基中添加10mg/L秋水仙碱的40份甘蓝材料中,有19份产生了胚状体,产胚材料比率为47.5%,较对照提高25%;(2)以9份甘蓝一代杂种及不同自交代数的高代自交系、低代自交系为试材,在培养基中添加1,10,50mg/L秋水仙碱后,每蕾产胚数、子叶形胚率均较对照有所增加,其中一代杂种及低代自交系材料在1或10mg/L秋水仙碱处理时增加幅度较大,每蕾产胚数和子叶形胚率分别为1.30~2.20个和15.0%~69.1%,而高代自交系材料在10或50mg/L秋水仙碱处理时增加幅度较大,每蕾产胚数和子叶形胚率分别为0.78~1.98个和14.1%~70.6%;(3)在培养48h时,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试材的小孢子,发现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10,50mg/L秋水仙碱时,膨大小孢子数量均较对照明显增多;在静止培养期间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试材小孢子的胚胎发育情况,发现培养基中添加1,10,50mg/L秋水仙碱处理的多细胞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频率均较对照高。【结论】在甘蓝小孢子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碱,可使培养无反应材料的部分材料产胚,使培养有反应材料的产胚量提高,同时也对胚胎的良好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低氮和正常施肥条件下,对50个玉米自交系的穗长、穗粗、穗粒重等8个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自交系的穗部性状分别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缺氮条件下,自交系的穗重、穗粒重等产量性状,对氮缺乏的反应较敏感,变异范围大;以氮胁迫情况下穗粒重的变化率为指标,把自交系分为氮素高效利用型、氮素利用迟钝型、氮素敏感型和氮素高度敏感型4类,其中Q 3、许178等13个自交系为氮素高效利用基因型;沈137、济533等32个自交系为氮素利用迟钝基因型;凤可1、沈99-718等4个自交系为氮素利用敏感基因型;而综3自交系为氮素高度敏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采用裂区和NCⅡ试验设计,对Iodent种质WY11、塘四平头群自交系"四287"及其4份遗传改良系进行了耐密性和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6个自交系中WY11的植株最高(208.2 cm),穗位较高(80.2 cm),秃尖长中等(0.86 cm),空秆率高(2.2%),对密度压力反应较敏感,不耐密植;四287的植株最矮(173.5 cm),穗位较矮(57.8 cm),秃尖短(0.12 cm),空秆率低(0.3%),对密度压力反应不敏感,耐密性好。W87-3的株高、穗位、空秆率、秃尖长均值分别为180.4 cm,64.2 cm,0.4%,0.93 cm,对密度压力反应敏感性弱,具有耐密植潜力;W87-1、W87-2、W87-4,对密度压力反应敏感,耐密性较差。WY11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为正向最高(3.57),W87-3和四287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3.27,3.22)。在高密度下筛选出四144×WY11和四144×W87-3两个总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组合,具有高产潜力。W87-3是改良成功的自交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