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建立活塞式隔膜泵凸轮传动机构和曲柄传动机构的力学模型,研究泵在工作过程中的受力状况,就两种传动机构对泵振动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并且在相同工况下进行了振动数值的测定。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表明:采用新型的曲柄滑块机构可以减小活塞隔膜泵的振动,为解决目前凸轮传动的活塞式隔膜泵的振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后插式分插机构—曲柄摇杆分插机构的研究现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椭圆齿轮传动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开发了理论模拟分析软件,并利用该分析软件对曲柄摇杆分插机构与椭圆齿轮传动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的插秧性能,从秧针静轨迹与穴口宽度、秧针速度与伤秧率、秧针加速度与振动性3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新设计的椭圆齿轮传动后插旋转式分插机构比曲柄摇杆分插机构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3.
曲柄摇杆与双摇杆齿轮组合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等特点,可实现苗盘横向的精确传动,在苗盘输送机构中运用较多。但由于曲柄摇杆具有急回特性及机构做反复式运动必然产生振动和惯性力,影响机构运动平稳性,限制了机构工作效率。为此,针对一种应用于旱地移栽机苗盘横向输送传动机构——曲柄摇杆-双摇杆-齿轮传动机构,建立了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曲柄、连杆、摇杆及齿轮之间的连接点与啮合点等处的受力随曲柄转角变化的规律。应用ADAMS软件完成了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建立,分析了机构作业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利用上述方法找到了机构振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减小振动方法,为苗盘传动机构的改进和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产茶和饮茶大国,但茶叶机械的研究与发展却非常缓慢.目前,国内的自动杀青理条机的传动机构多采用曲柄滑块机构,其存在的缺点是加速比较缓慢且运动过程中振动较大.为此,将非圆齿轮应用到茶叶自动杀青理条机的传动机构,以代替曲柄滑块机构.通过理论验证表明,该传动机构的优点是加速快,振动相对较平稳,符合当前茶叶加工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双缸单作用液压隔膜泵动力端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中常用的泥浆泵和隔膜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液压驱动隔膜泵动力端的设计方案:把传统动力端的曲柄连杆机构设计为新型的液压缸驱动机构,动力端由大功率的电动机带动定量泵供油,利用液压缸一端的密闭空间实现液压缸的换向,使得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实现匀速往复直线运动(传统设计中,活塞满足正弦曲线运动).这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隔膜泵吸入、排出料浆时流量的不均匀性,振动大以及噪声大等问题,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泵的体积与成本.  相似文献   

6.
曲柄滑块式清选筛机构惯性力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解析法对曲柄滑块式清选筛机构进行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得到构件的惯性力和机构的总惯性力,通过质量代换法对该机构进行平衡建模,计算出机构部分平衡时曲柄上添加的平衡质量,并进行平衡质量的优化分析。在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上进行曲柄滑块式清选筛机构的振动试验,获取机架上不同点及驾驶室内的振动信号,采用时域平均法对振动数据进行处理,以验证理论分析正确性。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表明:曲柄滑块式清选筛进行部分平衡时,安装在曲柄链轮上的平衡块在矢径r1=9 5 mm、质量为2 kg时机器振动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款新型GMB2-105活塞式隔膜泵,分析了该机的结构、主要用途及工作原理,给出了机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并对主要工作部件的使用、调整方法和故障处理进行了详述,为国内从事活塞式隔膜泵研究和生产的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曲柄滑块秸秆压缩机构在秸秆压缩过程中存在振动较大的问题,通过建立曲柄滑块秸秆压缩机构的结构模型对秸秆压缩过程中的惯性力进行分析,求解秸秆压缩过程中曲柄滑块机构的不平衡惯性力,并基于振动测试结果及惯性力平衡法设计了曲柄滑块秸秆压缩机构的自平衡结构及模型。结果表明:曲柄滑块秸秆压缩机构外侧壁的前后、上下、左右方向的最大振幅分别为49.39、36.86、19.25mm,通过惯性力平衡法对曲柄延长端进行配重40kg,可将曲柄滑块秸秆压缩机构在秸秆压缩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有效减低。本研究为设计低振动曲柄滑块秸秆压缩机构提供了设计依据和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压缩打捆机构及曲柄因振动容易产生疲劳损坏等问题,应用模态分析理论和谐响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打捆机压缩曲柄滑块机构及曲柄的振动特性及振型特点,并通过仿真对打捆机构及曲柄进行变形分析,提取变形关键点,应用谐响应分析的方法获取关键点的最大峰值和共振点频率范围。分析结果显示:在曲柄上下端面及与连杆交界处易发生较大变形,当振动频率为100.81 Hz、126.11 Hz、278.6 Hz时,曲柄易发生共振现象。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可采用在铰接处焊接加强板或加固螺栓的方法避开共振频率,为整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经典的数学理论及振动的谐波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对现有凸轮离散数据的分析和综合,对凸轮机构进行运动学发动力学的计算,求出该配气机构的各种特征参数,如气门的开启及落座速度、最大的正及负加速度、丰满系数、最小曲率半径、最小油膜厚度等,从而对配气机构进行校验及预测。  相似文献   

11.
张洪生  史有程  徐波 《排灌机械》2014,(11):984-989
为丰富往复式隔膜泵隔膜设计理论进而解决隔膜寿命不足的问题,对隔膜泵液力端动态特性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一个运动周期内隔膜应力脉动幅度很大,最大应力值约为最小应力值5倍;隔膜上边缘为应力集中区域,该结论也符合工程中上边缘为疲劳破坏高发区的事实;活塞冲次不高于50 min-1时对隔膜应力的影响较小,但当活塞冲次较高时隔膜应力增大非常明显;泵排量占隔膜吞吐能力体积分数应低于85%,该比例超过85%时隔膜应力值急剧增大.采用的计算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由于活塞、隔膜运动所引起的计算区域变化问题,实现了隔膜泵吸、排液过程的流固耦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D-H矩阵的径向柱塞泵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径向柱塞泵的运动学分析是研究其流量脉动及振动噪声特性的基本环节,传统上是在其运动机构图上利用几何解析的方法求得,但对于柱塞的复合运动,求解过程比较复杂。本文以D-H矩阵这一机构学中的代数工具来解决径向柱塞泵柱塞的位置确定问题,从而使其运动分析及运动的几何意义得到简化和明确。  相似文献   

13.
与风力提水机配套的水泵是机组的关键部件,一般为高扬程、小流量型的活塞泵和膜片泵。为了进一步提高机组的使用效率,结合近几年应用检验和实验室模拟,分析了两种水泵的结构设计、安装方法和性能优势。针对不同水文水质的水井,合理匹配水泵对提高机组的使用效率和工作寿命、拓展其他应用领域具有借鉴意义。活塞泵在直径120mm以下的塑料管井和铸铁管井中具有优势,但对水质要求较高。囊式膜片泵因采用帘线橡胶代替运动部件而规避了摩擦损伤导致的密封不严故障,提高了容积效率,增强了抗腐蚀能力,扩大了适用范围。通过新能源(风力)提水泵试验中心,可进一步检验活塞泵、膜片泵及其他水泵特性,为利用CFD技术在水泵与流体的瞬态测试、稳态测试和气蚀气缚性能测试等功能实现方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隔膜计量泵的改良设计与汽蚀性能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应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上的进口隔膜计量泵容易产生的汽蚀问题,对隔膜泵复合隔膜、柱塞密封副、液压平衡与补偿阀结构进行了改良设计,采用较大承载能力的机座、独特阶梯式活塞、加大直径的活塞、PTFE+NBR复合隔膜,改良放气安全阀及油浸没式补偿系统等方法,提高了隔膜计量泵的汽蚀性能;通过对改造的隔膜计量泵与原有的计量泵进行的汽蚀试验对比,给出了隔膜计量泵性能与现场使用的最佳匹配工况。改良的结构设计和新型材料的选用大大提高了计量泵的汽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行星传动两柱塞液压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柱塞的受力状态直接制约着柱塞式液压泵的工作可靠性及输出压力的高低,对摩擦副材料有特殊要求。采用行星齿轮传动方式实现从旋转到直线的往复运动,不同于现有柱塞泵由凸轮、曲柄连杆或斜盘实现往复运动的方式,没有滑靴等高压力作用下高速滑移的元件。柱塞在缸筒中工作时,柱塞只承受机械推力及液体的反作用力,柱塞与缸筒无机械力产生,泵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该泵具有一杆双柱塞、双缸结构,直线往复运动的行程长,排量大。  相似文献   

16.
魏超  吴维  荆崇波  苑士华 《农业工程》2010,(11):119-123
为实现对单活塞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工作频率的精确控制,掌握液压自由活塞下止点运动规律是基础,基于系统基本原理,研究了活塞下止点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学仿真模型和试验系统,研究了液压自由活塞在下止点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活塞下止点运动过程包括反向加速和正向减速过程,活塞到达下止点后的反弹距离主要由该过程决定,活塞下止点运动过程中的反向加速力来自泵腔和压缩腔压力。系统压缩腔压力变化规律可控是工作频率精确控制的基础,压力变化规律控制要考虑活塞运动状态和单向阀的阀芯动作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电磁驱动泵设计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了一种通过电磁线圈对柱塞产生电磁感应并使之作往复运动的电磁泵的原理。作往复运动的柱塞使得电磁线圈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电磁回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缸体结构、柱塞数、端盖油路、配流盘形状等,设计了双排油内外环并联配流结构的轴向柱塞泵,实现了单柱塞泵两路高压供油。针对单环柱塞数减少,腔内压力冲击增大,脉动变大等问题,对配流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在排油腰形槽和吸油腰形槽过渡区取消卸荷槽,利用加大配错角,在排油完毕未接通吸油时,腔内封闭体积增大,未排尽的高压油液压力降低;在吸油腰形槽和排油腰形槽过渡区,排油卸荷槽利用阶梯变化通流面积代替原连续变化的通流面积,削弱了卸荷槽几何形状要求。重新设计后的双排油配流结构,以45 mL轴向柱塞泵结构为参考,对配流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双排油轴向柱塞泵仿真模型。以单柱塞腔内压力冲击、输出流量进行分析研究,得外环压力冲击小,与传统配流结构相比较双排油输出口压力脉动变化率变小,并试制双排油轴向柱塞泵。对试制泵进行压力脉动测试、容积效率测试和噪声测试,结果表明,与45 mL轴向柱塞泵进行对比,压力脉动降低了约30%,噪声也降低,容积效率不低于0.92。该双排油轴向柱塞泵可以代替双联泵,使系统结构简化,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