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监测与评估荒漠绿洲地带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及其动态变化,进而分析生态环境变化等影响因素。以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1990年、2000年、2011年3期Landsat TM和ETM+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及对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1990年、2000年、2011年3期分类精度分别为90.62%、86.38%、93.85%;Kappa系数分别为0.92、0.87、0.84。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独特,未利用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而且3个时期所占比例变化不大。1990—2011年,研究区耕地面积比例增长了5.00%、林地下降了3.44%、草地下降了1.62%,其他地类面积变化不明显;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3.5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为2.39%。  相似文献   

2.
淮北市城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卫星的2景TM遥感影像和1景Quickbird遥感影像监测和分析淮北市城区1987~2005年共18年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探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淮北市城市环境变化研究和城市规划及城市化前景展望提供理论及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淮北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淮北市城区在1987~2005年18年间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用地和林地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土地利用类型稳定区域面积为12.15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9.94%,18年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0.06%,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面积比平均每年为3.89%,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84%.  相似文献   

3.
张丽  高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97-6900,6908
利用2002、2009年抚顺市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ENVI和Arc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和分类后比较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分析了抚顺市2002~2009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动态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并简要分析了变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以长沙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1995、2000、2005、2010年长沙市5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计算出了1990~2010年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各地类实际面积的转移矩阵以及2010~2030年每10年间隔的各地类预测面积的转移矩阵,分析了长沙市1990~2010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特征,并对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土地利用/覆被转移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1990~2010年建设用地保持持续高速增加,而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则逐年下降,并且绝大部分转化为建设用地;(2)在2010~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将会保持大致为6658.7 hm2/年的增速继续增加,增速大约为2000~2010年的两倍,此期间的主要变化表现为林地面积的减少;(3)到2020年左右,长沙市各个地类的土地利用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4)耕地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社会因素为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着手,以山西省蒲县为例,采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以遥感影像为载体,利用支持向量机和最大似然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进行分类,分析了蒲县2000~ 2014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监测与评估荒漠绿洲地带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及其动态变化,进而分析生态环境变化等影响因素。以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1990年、2000年、2011年3期Landsat TM 和ETM+遥感影像数据,应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及对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1990年、2000年、2011年3期分类精度分别为90.62%、86.38%、93.85%;Kappa系数分别为0.92、0.87、0.84。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独特,未利用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而且3个时期所占比例变化不大。1990—2011年,研究区耕地面积比例增长了5.00%、林地下降了3.44%、草地下降了1.62%,其他地类面积变化不明显;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3.5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为2.39%。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0年的Landsat TM遥感图像作为基础,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获取了江阴市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大伟  岳颖  宋领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7):193-194,205
加强新乡县土地利用演变研究,为新乡县区域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综合考虑波段间相关系数和OIF指数,选择最佳波段组合进行图像解译,在此基础上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并利用SVM分类结果进行新乡县土地利用演变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Landsat TM/OLI_TIRS 遥感影像数据,以汪清县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模型,以2004年为时间节点,分析1994-2014年间汪清县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该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前,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62%,空间变化差异明显,2004年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降为0.56%,但空间变化差异逐步扩大,总体变化趋势放缓。1994-2014年间,林地面积总体减少,但2004年后呈增长趋势,变化程度较高的有裸地、草地及居民用地,每种土地类型都有不同数量的相互转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汪清县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是人口、经济等因子综合驱动的结果,不同土地类型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朱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887-6891
本文首先运用新疆鄯善县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现状分析,分析了鄯善县土地利用的特点;运用1993年~2000年的土地变更数据,对鄯善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找出鄯善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变化的方向、幅度,然后选择鄯善县城及附近的区域作为实验区,进行CA模型的建立与实现。以实验区1990年TM影像作为基础数据;以实验区2000年TM影像作为训练模型的训练数据,对模型进行调试;以2005年的资源二号卫星影像数据作为检验模型的检验数据,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检验。最后运用模型模拟2010年的实验区土地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11.
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非点源氮磷输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取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3150 km~2),根据1990、2000、2010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在Arc GIS支持下,应用景观特征分析和氮磷输出系数模型方法,在分析流域景观格局转变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氮磷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较为缓和,2000—2010年土地利用转变较为剧烈,变化面积占到总面积的4.3%,为前10年变化量占比的3倍之多。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土地利用转变量最为明显的均为林地转旱地和旱地转林地;从单位时间土地利用变化率来看,1990—2000年旱地变化最为剧烈,2000—2010年居民地变化最为剧烈;从土地利用相对动态度来看,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旱地均最高。1990—200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对非点源总氮(TN)和总磷(TP)输出影响较小,TN增加1.57 t·a~(-1),TP减少0.073 t·a~(-1);2000—201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显著降低了TN、TP的输出量,净值分别为78.5、6.1 t·a~(-1)。土地利用转变方式对TN、TP的负荷影响不同,旱地转变为林地时TN负荷表现为消减,林地转变为旱地时TN负荷增加;水田转变为林地时TP负荷减少,旱地转变为水田时TP负荷增加。在输出系数与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关系的建立中,使用土地利用状态量变化面积不能真实计算出其对非点源氮磷负荷输出量的影响,通过土地利用过程量面积的变增才能真实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非点源氮磷负荷输出量。  相似文献   

12.
李冰  刘闯  孙秀恒  祝奎  邵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957-8960
以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为研究区域,选取了1980年MSS、1990年TM、2000年ETM以及2007年ETM4期Landsat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在Erdas和ArcGIS系统的支持下,结合土默特左旗土地利用图(1:10万)及林地解译标志,通过目视解译提取该区林地信息并对土默特左旗近30年的有林地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土默特左旗林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中1980—1990年相对变化最为剧烈,减少了2.2个百分点。②研究区域土默特左旗的林地类型主要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林地面积整体呈现减少趋势,灌木林的林地面积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最后总结了土默特左旗林地面积的变化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又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中该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及人们对林地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绵阳官司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95年TM卫星照片和2005年IKONOS卫星照片作为遥感数据源,阐述了长江上游防护林重点建设区官司河流域1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在数量、结构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官司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1995~2005年耕地和农村宅基地面积大幅减少,其余类型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交通运输用地动态度最大,其次是有林地.在短期内,社会经济进步和宏观政策的制订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宋林蕊  张静  宫辉力  李小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31-1473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1990、2008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计算机解译,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度、多度和重要度指数,分析比较延庆县2个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性,并探讨其对农业灌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很大,主要集中在妫水河流域,该流域城镇用地动态度为119.89%,耕地转出的类型主要为城镇用地和林地,水域面积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白河流域综合动态度仅为1.17%,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主要为草地转林地和耕地转草地。分析认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传统的高耗水农业灌溉方式是研究区农业灌溉用水在数量和质量上面临的严峻挑战,最后针对此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TM遥感图象监测扬中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两个时期的LandstaTM遥感图象,经多种技术的图象处理,特别是图象自动分类识别和两个时期遥感图象交叉分析处理,对江苏省扬中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动态监测,发现扬中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城市的扩展使耕地锐减,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经常性的动态监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技术和Landsat TM遥感影像解译的1990、2000和2010年的锦葫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分类图,利用Arcgis计算这三个时期耕地面积,并采用线性插值方法得到1990-2020年间其他年份的耕地面积作为ARMA(p,q)模型预测的样本数据.应用Eviews 6.0软件得出耕地的预测模型为:x(1)=0.999 4 xt-1+εt-0.889 8 εt-(1o),据此预测出锦葫沿海地区2011~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研究可为土地利用空间模拟的科学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典型内陆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塔里木河流域1990~201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趋势,为干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1990、2000、2010和2018年4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并采用修正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空间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以典型内陆盆地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区,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s,ESV)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 (1)1990~2018年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耕地和建设用地表现为增长趋势;高、中、低覆盖度草地,林地和水域呈现减少趋势;建设用地的涨幅最大,水域的降幅最大。(2)流域内ESV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8 728.84×108元减少到2018年的7 671.65×108元;2015~2018年ESV减幅最大,其中草地ESV占比最高,达39%以上;单项ESV以调节服务为主,占比在62%以上。【结论】 研究区ESV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性;ESV增值区域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区域,ESV损失区域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LUCC)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以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州区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6期TM影像为基础,通过图像解译,分析了万州区各地类变化,估算了研究期间各地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 1) 1990-2015年间,万州区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9 389.7 hm~2和3 695.85 hm~2;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4 063.14,2 716.83和6 304.86 hm~2; 2) 1990-2015年万州区生态服务价值由18.82亿元增至19.41亿元,增加了3.10%;林地与万州区生态总价值呈相同的"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下降,草地先增后减,水域则相反; 3)万州区生态服务价值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间上以长江为界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 4) 1990-2015年间,万州区各地类各年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万州区生态服务价值对其系数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西部白城市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0,2014年3期TM/LOI遥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式提取各期土地利用信息,通过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确定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情况,并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2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进行预测。参照修订后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对研究区未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预测估算。结果表明:到2020年,白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较大变化,旱田、水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旱田增幅最大,水域、湿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不显著,预计由2010年的5021×108元减少到2020年的4919×108元。精度检验及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结果可信。本研究可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提供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